三天後,就是胤禛的登基大典了,一切就緒之後,胤禛將“諭令胤禛繼位登極”的遺詔對大臣們公布,滿朝文物,親王貴族,皆是一身縞素,聞得遺詔,紛紛跪地,三跪九叩,聞聽康熙遺照,遺照宣讀完畢,眾人又向新帝胤禛行三跪九叩大禮,胤禛威嚴的站在大殿的須彌座上,不怒而威,一種帝王的氣勢,揮散著四周。
二十日,這一日,是胤禛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是的,胤禛登基了,名正言順的做了皇帝,是他大展拳腳,治理江山社稷的時刻了,這個寶座,這個天下,從此就是胤禛的了。
這一日,胤禛天不亮就起來了,穿好禮部早就備好的明黃龍袍,上好的貢緞用金線藍線黛線等不同的顏色精致的刺繡著栩栩如生的降龍,承嫻不允別人上手,而是親自為胤禛穿著這一身龍袍
“這些事叫奴才們做就行了,你怎麽還親自來為我穿衣了?”
“今時不同往日,今日是你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這一身龍袍也是你這重要之日的大好象征,這個重要的事情,交不得別人,一定要我,親自為你穿上!”
胤禛感動的凝望著承嫻,承嫻卻一刻不停的為胤禛整理著盤領,整理著右衽盤扣,承嫻細細打量著精致的龍袍,他從來沒有這麽近距離的看過龍袍的樣子,承嫻不由自主的伸手摸了摸衣前的三條龍,騰雲而出,左右肩上還各有一條,承嫻數了數對胤禛說:
“皇上,不是說龍袍應該是九條龍嘛?怎麽隻有八條?”
胤禛笑了笑道:“你翻開衣襟看看!”
果然,衣襟裏麵還藏著一條,承嫻為胤禛戴好朝珠,又將朝冠為胤禛戴好,微笑著打量著胤禛,忽然承嫻卻一屈身跪了下來,胤禛一愣伸手便要扶起承嫻,承嫻才說:
“皇上,請讓我認真的向你行禮,此時我不是皇後,隻是你的妻子,要第一個恭賀我的丈夫榮登皇位,我依然記得那一年你對我說,俯仰不愧天,褒貶自有春秋,我相信,千秋萬代之後,史冊記載的雍正皇帝一定是一位英明神武,勤政愛民的好皇帝,這位皇帝,是我的丈夫,從今日起,你的身份先是萬民之君,再是江山之主,然後才是我的丈夫!”
說完,承嫻恭敬的行了三跪九叩之禮,向胤禛朝賀,胤禛感慨的扶起承嫻,攬在懷裏:
“這一生,我有你為妻,才是我最大的幸事!”
“彼此彼此!”
胤禛端正的走出養心殿去了太和殿,接受文物百官的叩拜,同時頒布了即位詔書,又頒發了三十多項恩旨,承嫻知道,胤禛,會是最稱職的皇帝,他永遠都會無愧於天地,無愧於江山,無愧於康熙的囑托……
在胤禛登基後,辦的第一件胤禛看來重要的事情,便是把承嫻名正言順的娶進紫禁城,雖然,立後詔書上是立藩底福晉烏喇那拉氏為皇後,可是,皇宮上下的人都知道,這個人就是雍正皇帝做皇子的時候,曾經專寵多年的佟佳承嫻,弘曆和弘晝還有福惠真正的生母。由於福惠胎裏不足,一直都是病怏怏的,承嫻總是有意無意的多疼疼這個孩子,胤禛對福惠也一直是另眼看待。
立後大典的前一日,承嫻就在十三福晉的陪伴下回了圓明園,天不亮,就已經起來梳洗,箬竹的巧手小心的為承嫻梳起了一個圓形發髻,穿起了那件內務府趕工出來的正紅皇後大婚才穿的禮服,精巧的刺繡緙絲,十二章祥紋裝點裙擺,栩栩如生的立龍刺繡,精美絕倫,漂亮的紅緞熏貂盤領上金線繡著龍鳳呈現花紋,無一不體現著皇後的尊貴,嬋月捧著東珠串好的三盤朝珠在一旁候著,箬竹和幽蘭一起將朝珠為承嫻掛好,卷好明黃色馬蹄袖,箬竹才小心的捧起鳳冠輕輕戴到承嫻頭上,漂亮的薰貂朝冠頂用三層金鳳裝點,朝冠周圍還用七隻金鳳點綴,華貴異常,朝冠正前是一隻金鳳銜珠垂於額前,正後一隻金雀銜珠垂於腦後,精致,高貴,大清國雍正皇帝的皇後,或許這一生,雍正皇帝隻奢侈過這一次,娶回他一生都虧欠的女人的,都深愛的女人。
吉時一到,皇後的儀仗侯在圓明園外,承嫻在十三福晉卓漪和身邊的心腹侍婢箬竹的攙扶下,款款走出圓明園的九洲清宴殿,身後的儀仗早已浩浩蕩蕩的跟起,一路就從大清皇宮的正門抬進了紫禁城的坤寧宮,行禮過後,帝後在坤寧宮的東暖閣並肩而坐,同樣是一身棗紅龍袍喜服的胤禛緊緊的握著承嫻的手,正襟危坐,似乎真的回到了年輕時代,初娶親的那種緊張“承嫻,我終於娶了你做我的妻!”
“這一天,我真的等到了!”
“這一等就是二十多年!”
“值了!胤禛,我想問你一個問題!”
“好!”
“為什麽,這樣對我不離不棄!”
“你就像一盞好茶,靜美恬淡,開始喝不濃,最後喝不淡!”
承嫻輕輕的依偎在胤禛的懷中,這一天,他們什麽都沒有做,就是這樣彼此溫暖的相擁,找回,二十多年前,本該屬於他們的那個洞房花燭夜……
三日後眾妃嬪也正式獲得位分,封號,胤禛雖然給了兆佳氏妃子中的貴妃位分,卻不肯賜封號,眾妃嬪均在獲封之日來像中宮皇後請安行大禮,前朝眾臣也要向本朝皇後參拜祝賀,依著慣例,朝臣們也該向年貴妃行禮朝賀,然而胤禛卻不允,免去了這一道禮,意思是告訴天下,本朝雍正皇帝的正妻隻有皇後一人,不管她是烏喇那拉氏還是佟佳氏,都隻有這一人在胤禛的心裏。
三日過後,承嫻便整理了東西搬去了養心殿後麵的永壽宮,這裏雖然是西六宮,地位不如東六宮,可是卻是離養心殿最近的宮殿,每日不論多晚,胤禛都會陪承嫻進晚膳,晚上有時會宿在永壽宮,也有時候會讓承嫻到養心殿陪伴。生活平靜幸福,不過該來的總要來的,這一日二人在永壽宮用過晚膳,胤禛才要回養心殿繼續去批折子,永和宮的一個小太監匆匆來報
“給皇上皇後娘娘請安!”
胤禛一看是永和宮的人斜了一眼沒有說話,倒是承嫻看了一眼胤禛,問跪著的小太監:
“怎麽了這麽急!”
“回皇上,皇後娘娘的話,太後娘娘病重,昏昏沉沉的想要見皇上!”
承嫻的心一沉,胤禛的眉頭微微皺了一下,承嫻看看胤禛,胤禛沉默了一會兒,對小太監說:“去叫禦醫都到永和宮去好好診治,朕忙完政事抽時間再去吧!”
“這……”
小太監支支吾吾的也不敢再說,也不敢離去,承嫻見此上前一步說:
“好了沒聽到皇上的話嗎?你先回去,這話傳到了,去與不去是皇上的事!”
“是,奴才該死,奴才告退!”
小太監戰戰兢兢的退出了永壽宮,胤禛沉默著不說話,承嫻起身走到胤禛的身邊,扶著胤禛的肩說:
“前幾日我聽禦醫回過,太後確實病的很重!”
“我知道!”
“胤禛,不論她這一生做過什麽,做錯過什麽,她總還是你的額娘,她的所作所為以你你皇阿瑪的英明睿智,並非不知道,可是卻遲遲沒有處置她,也是顧念著她是你的生母,而且你的皇阿瑪不願意你背上不孝的罪名啊!”
胤禛依舊皺著眉頭不說話,隻是抬手握住了承嫻的手,承嫻見胤禛沒有說話,但是心卻已經活動了,承嫻又試探著說:
“畢竟她十月懷胎生了你,就像我十月懷胎費勁辛苦生下弘曆和弘晝,他們的額娘確實僖妃和裕嬪,如若有一天,他們也像你對待太後這樣,對待我,我該如何?再者說,你可還記得,姑姑臨終前把你和太後的手握在了一起,姑姑也希望你們母子能夠好!”
提起孝懿仁皇後,胤禛突然激動起來:“那是因為皇額娘不知道是她害死了皇額娘!”
承嫻突然愣了一下,胤禛也有些愣,承嫻小心的問胤禛:“原來你知道?”
胤禛看著承嫻點點頭,又有些疑惑的說:“你也知道?”
“是,是在我被軟禁的那幾年,有一次你皇阿瑪告訴我的!”
“皇阿瑪臨終的時候,把這一切告訴了我!”
“先皇把這一切告訴你,隻是不希望你被蒙蔽,而是不是要你去追究她的過錯!”
“我知道,所以我依舊封了她做太後,給他上了徽號!”
“其實她也很苦,你被抱去由姑姑養,允祚又早早的就夭折了,老十四如今又遠在外不能入宮見她,唯一的一個女兒,也在出嫁後不久就去了,她隻剩你了!”
又沉默了一會兒,胤禛起身,有些沉沉的對承嫻說:“我去看看!”
“我同你一起去!”
“你肯去看他?”
“皇太後病重,皇後豈有不去之理,你先是一國之君,才是我的夫君,同理,我先是大清的皇後,才是你的妻子!”
胤禛點點頭,同承嫻一起出了永壽宮
果然仁壽太後已經到了彌留之際,聽人來報皇帝和皇後一同來了,才勉強睜睜眼
“你終於來看我了!”
“是”
仁壽太後眼中浮現一絲奇怪的笑意,略帶虛弱的得意神色:“你終究還是來了!”
二十日,這一日,是胤禛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是的,胤禛登基了,名正言順的做了皇帝,是他大展拳腳,治理江山社稷的時刻了,這個寶座,這個天下,從此就是胤禛的了。
這一日,胤禛天不亮就起來了,穿好禮部早就備好的明黃龍袍,上好的貢緞用金線藍線黛線等不同的顏色精致的刺繡著栩栩如生的降龍,承嫻不允別人上手,而是親自為胤禛穿著這一身龍袍
“這些事叫奴才們做就行了,你怎麽還親自來為我穿衣了?”
“今時不同往日,今日是你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這一身龍袍也是你這重要之日的大好象征,這個重要的事情,交不得別人,一定要我,親自為你穿上!”
胤禛感動的凝望著承嫻,承嫻卻一刻不停的為胤禛整理著盤領,整理著右衽盤扣,承嫻細細打量著精致的龍袍,他從來沒有這麽近距離的看過龍袍的樣子,承嫻不由自主的伸手摸了摸衣前的三條龍,騰雲而出,左右肩上還各有一條,承嫻數了數對胤禛說:
“皇上,不是說龍袍應該是九條龍嘛?怎麽隻有八條?”
胤禛笑了笑道:“你翻開衣襟看看!”
果然,衣襟裏麵還藏著一條,承嫻為胤禛戴好朝珠,又將朝冠為胤禛戴好,微笑著打量著胤禛,忽然承嫻卻一屈身跪了下來,胤禛一愣伸手便要扶起承嫻,承嫻才說:
“皇上,請讓我認真的向你行禮,此時我不是皇後,隻是你的妻子,要第一個恭賀我的丈夫榮登皇位,我依然記得那一年你對我說,俯仰不愧天,褒貶自有春秋,我相信,千秋萬代之後,史冊記載的雍正皇帝一定是一位英明神武,勤政愛民的好皇帝,這位皇帝,是我的丈夫,從今日起,你的身份先是萬民之君,再是江山之主,然後才是我的丈夫!”
說完,承嫻恭敬的行了三跪九叩之禮,向胤禛朝賀,胤禛感慨的扶起承嫻,攬在懷裏:
“這一生,我有你為妻,才是我最大的幸事!”
“彼此彼此!”
胤禛端正的走出養心殿去了太和殿,接受文物百官的叩拜,同時頒布了即位詔書,又頒發了三十多項恩旨,承嫻知道,胤禛,會是最稱職的皇帝,他永遠都會無愧於天地,無愧於江山,無愧於康熙的囑托……
在胤禛登基後,辦的第一件胤禛看來重要的事情,便是把承嫻名正言順的娶進紫禁城,雖然,立後詔書上是立藩底福晉烏喇那拉氏為皇後,可是,皇宮上下的人都知道,這個人就是雍正皇帝做皇子的時候,曾經專寵多年的佟佳承嫻,弘曆和弘晝還有福惠真正的生母。由於福惠胎裏不足,一直都是病怏怏的,承嫻總是有意無意的多疼疼這個孩子,胤禛對福惠也一直是另眼看待。
立後大典的前一日,承嫻就在十三福晉的陪伴下回了圓明園,天不亮,就已經起來梳洗,箬竹的巧手小心的為承嫻梳起了一個圓形發髻,穿起了那件內務府趕工出來的正紅皇後大婚才穿的禮服,精巧的刺繡緙絲,十二章祥紋裝點裙擺,栩栩如生的立龍刺繡,精美絕倫,漂亮的紅緞熏貂盤領上金線繡著龍鳳呈現花紋,無一不體現著皇後的尊貴,嬋月捧著東珠串好的三盤朝珠在一旁候著,箬竹和幽蘭一起將朝珠為承嫻掛好,卷好明黃色馬蹄袖,箬竹才小心的捧起鳳冠輕輕戴到承嫻頭上,漂亮的薰貂朝冠頂用三層金鳳裝點,朝冠周圍還用七隻金鳳點綴,華貴異常,朝冠正前是一隻金鳳銜珠垂於額前,正後一隻金雀銜珠垂於腦後,精致,高貴,大清國雍正皇帝的皇後,或許這一生,雍正皇帝隻奢侈過這一次,娶回他一生都虧欠的女人的,都深愛的女人。
吉時一到,皇後的儀仗侯在圓明園外,承嫻在十三福晉卓漪和身邊的心腹侍婢箬竹的攙扶下,款款走出圓明園的九洲清宴殿,身後的儀仗早已浩浩蕩蕩的跟起,一路就從大清皇宮的正門抬進了紫禁城的坤寧宮,行禮過後,帝後在坤寧宮的東暖閣並肩而坐,同樣是一身棗紅龍袍喜服的胤禛緊緊的握著承嫻的手,正襟危坐,似乎真的回到了年輕時代,初娶親的那種緊張“承嫻,我終於娶了你做我的妻!”
“這一天,我真的等到了!”
“這一等就是二十多年!”
“值了!胤禛,我想問你一個問題!”
“好!”
“為什麽,這樣對我不離不棄!”
“你就像一盞好茶,靜美恬淡,開始喝不濃,最後喝不淡!”
承嫻輕輕的依偎在胤禛的懷中,這一天,他們什麽都沒有做,就是這樣彼此溫暖的相擁,找回,二十多年前,本該屬於他們的那個洞房花燭夜……
三日後眾妃嬪也正式獲得位分,封號,胤禛雖然給了兆佳氏妃子中的貴妃位分,卻不肯賜封號,眾妃嬪均在獲封之日來像中宮皇後請安行大禮,前朝眾臣也要向本朝皇後參拜祝賀,依著慣例,朝臣們也該向年貴妃行禮朝賀,然而胤禛卻不允,免去了這一道禮,意思是告訴天下,本朝雍正皇帝的正妻隻有皇後一人,不管她是烏喇那拉氏還是佟佳氏,都隻有這一人在胤禛的心裏。
三日過後,承嫻便整理了東西搬去了養心殿後麵的永壽宮,這裏雖然是西六宮,地位不如東六宮,可是卻是離養心殿最近的宮殿,每日不論多晚,胤禛都會陪承嫻進晚膳,晚上有時會宿在永壽宮,也有時候會讓承嫻到養心殿陪伴。生活平靜幸福,不過該來的總要來的,這一日二人在永壽宮用過晚膳,胤禛才要回養心殿繼續去批折子,永和宮的一個小太監匆匆來報
“給皇上皇後娘娘請安!”
胤禛一看是永和宮的人斜了一眼沒有說話,倒是承嫻看了一眼胤禛,問跪著的小太監:
“怎麽了這麽急!”
“回皇上,皇後娘娘的話,太後娘娘病重,昏昏沉沉的想要見皇上!”
承嫻的心一沉,胤禛的眉頭微微皺了一下,承嫻看看胤禛,胤禛沉默了一會兒,對小太監說:“去叫禦醫都到永和宮去好好診治,朕忙完政事抽時間再去吧!”
“這……”
小太監支支吾吾的也不敢再說,也不敢離去,承嫻見此上前一步說:
“好了沒聽到皇上的話嗎?你先回去,這話傳到了,去與不去是皇上的事!”
“是,奴才該死,奴才告退!”
小太監戰戰兢兢的退出了永壽宮,胤禛沉默著不說話,承嫻起身走到胤禛的身邊,扶著胤禛的肩說:
“前幾日我聽禦醫回過,太後確實病的很重!”
“我知道!”
“胤禛,不論她這一生做過什麽,做錯過什麽,她總還是你的額娘,她的所作所為以你你皇阿瑪的英明睿智,並非不知道,可是卻遲遲沒有處置她,也是顧念著她是你的生母,而且你的皇阿瑪不願意你背上不孝的罪名啊!”
胤禛依舊皺著眉頭不說話,隻是抬手握住了承嫻的手,承嫻見胤禛沒有說話,但是心卻已經活動了,承嫻又試探著說:
“畢竟她十月懷胎生了你,就像我十月懷胎費勁辛苦生下弘曆和弘晝,他們的額娘確實僖妃和裕嬪,如若有一天,他們也像你對待太後這樣,對待我,我該如何?再者說,你可還記得,姑姑臨終前把你和太後的手握在了一起,姑姑也希望你們母子能夠好!”
提起孝懿仁皇後,胤禛突然激動起來:“那是因為皇額娘不知道是她害死了皇額娘!”
承嫻突然愣了一下,胤禛也有些愣,承嫻小心的問胤禛:“原來你知道?”
胤禛看著承嫻點點頭,又有些疑惑的說:“你也知道?”
“是,是在我被軟禁的那幾年,有一次你皇阿瑪告訴我的!”
“皇阿瑪臨終的時候,把這一切告訴了我!”
“先皇把這一切告訴你,隻是不希望你被蒙蔽,而是不是要你去追究她的過錯!”
“我知道,所以我依舊封了她做太後,給他上了徽號!”
“其實她也很苦,你被抱去由姑姑養,允祚又早早的就夭折了,老十四如今又遠在外不能入宮見她,唯一的一個女兒,也在出嫁後不久就去了,她隻剩你了!”
又沉默了一會兒,胤禛起身,有些沉沉的對承嫻說:“我去看看!”
“我同你一起去!”
“你肯去看他?”
“皇太後病重,皇後豈有不去之理,你先是一國之君,才是我的夫君,同理,我先是大清的皇後,才是你的妻子!”
胤禛點點頭,同承嫻一起出了永壽宮
果然仁壽太後已經到了彌留之際,聽人來報皇帝和皇後一同來了,才勉強睜睜眼
“你終於來看我了!”
“是”
仁壽太後眼中浮現一絲奇怪的笑意,略帶虛弱的得意神色:“你終究還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