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春分來稟:“韓太太的轎子已經到了門外,吳氏聽了便帶著春分往外走,錢媽媽照例是留在家裏看家的。”
出了大門便看見一頂棗紅色金絲絨四人軟轎,四周垂著瓔珞,轎後跟著兩個小廝,轎前伺立著兩個丫鬟,一色的青色比甲,看見吳氏出來,一個丫鬟掀起轎簾不一會裏麵下來一個幹淨利落的媽媽扶下一個三十七,八歲的女子,一張圓圓的臉,五官明麗端正,笑容爽朗溫和,眼神明正精明,身形富態,挽著牡丹富貴髻,簪著金燦燦的金鑲碧玉簪,翠綠五色金線對襟褂,棕黃色撒花裙。
看見吳氏過來便笑著道:“弟妹,慢著點,仔細著腳下。”吳氏上前見禮,韓太太靳氏打量著眼前的女子,二十七,八的年紀,清若幽蘭,儀態婉約,眼神清明端方,不愧出身學士府第。
靳氏忙伸手扶起吳氏道:“弟妹懷著身子呢,切不可拘泥這些虛禮。”說著二人牽著手上了轎子。
等二人坐下後,那幹淨利索的媽媽上前給吳氏見禮道:“老奴魏氏見過喬太太。”吳氏忙伸手扶起道:“魏媽媽快起,媽媽一定是韓太太身邊一等的人,給我行此大禮不是折煞我了。”
靳氏聽說了心裏很是高興,吳氏敬重自己身邊的媽媽便是極給自己麵子的,便道:“弟妹千萬別客套,她原本是奴婢,行禮自當是應分的。”
吳氏道:“雖說自古主仆有別,可要說有時候這積年的奴婢可比家人還親呢。”這話正好說到靳氏心裏了,不由得道:“弟妹說話就是爽直,我一見便是喜歡,以後弟妹也別叫韓太太,叫聲嫂子便可。”吳氏聽了笑道:“既如此我以後就以嫂子相稱了。”
魏媽媽在一旁聽了吳氏的話心裏也是暖洋洋的的,對吳氏打心裏喜歡起來。趁吳氏不主意靳氏對魏媽媽使了顏色,魏媽媽會意的打開轎子裏麵的一個小櫃,裏麵並排放著兩個盒子,一個精致富麗,一個簡單古樸。
魏媽媽拿起那個古樸的遞了過去,靳氏滿意的接了過來道:“初次見弟妹,也不知道弟妹喜歡什麽,正好前幾日我自己繡了快帕子,正好給弟妹拿去玩,弟妹可別嫌棄。”
吳氏聽說是靳氏自己繡的,也是滿心高興,一般的大戶人家是很少拿主母自己親手繡的繡品送人了,除非是那通家之好的,如今見靳氏這樣知是誠心結交了,便高興的道:“嫂子說哪裏話,嫂子自己親手繡的,便是捧著銀子也無處去買,哪裏還敢說什麽嫌棄呢。”
靳氏便遞了過去,吳氏接過來打開盒子,盒子裏折疊著一塊雨過天青色的絲綢帕子,四周以金線細細的勾了邊,便拿出來打開一看,帕子上繡著幾株了綠色的蘭草,蘭草間點綴著幾點黃花,繡的煞是精致,那蘭草看起來竟好像是活的一般隨風擺動,小小的黃花也好似吐露芬芳,一時間這轎子裏竟像是聞到了蘭草的清香。
吳氏一滯道:“嫂子娘家可是尊姓靳的。”靳氏聽了極喜歡又驚訝的看了吳氏一眼,道:“你竟是能認出來嗎?”吳氏道:“我姨娘箱子裏收著幾件吳坊靳氏的繡品,我是極喜歡的,小時候調皮常趁姨娘不在便偷偷拿出來玩,那花草便是和這蘭花一樣像活的一般,可以聞到芳香。最可氣的是,那老虎的眼睛竟是能隨著人動,我有一次竟被嚇哭了,躲到姨娘懷裏說老虎追來了。說完靳氏和魏媽媽都笑了。
靳氏對魏媽媽道:“我可是沒有明珠暗投,竟然有一眼就看出的。”魏媽媽在旁邊也高興的道:“正是呢,太太你和喬太太自是有緣的很。”又對著吳氏道:“不瞞喬太太,我家太太正是靳氏主支的姑娘,後來家裏沒落了,靳家也落入旁支的手裏,如今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吳氏點頭道:“正是,現在靳家的繡品雖說還是和以前一樣,可是卻少了靈性。”靳氏見吳氏在自己麵前既不隱晦自己庶女的身份,又知道吳坊靳家繡品更是親近了幾分兩個人聊得越發投機。
聊了片刻,吳氏才道:“今日得了嫂子的繡品我那禮物竟是不好意思拿出來了。”靳氏也玩笑道:“那弟妹總也要讓嫂子看看是如何的拿不出手吧。”吳氏笑道:“那我便獻醜了。”
說著接過春分手裏捧著的兩個錦盒道:“嫂子應該聽說了,我那小女得了一品大師的青眼,收入門下當了入室弟子,昨日聽說我今日要來見嫂子,便趕著做了這兩盒養顏丸說是給韓伯母養顏。
接著又不經意的道:“嫂子,我身子虛弱,自生了錦兒便再沒有懷孕,錦兒學了醫後便慢慢幫我調理身體,這不最近才懷上了這個。”
靳氏聽了心裏暗暗驚訝,小小年紀果然是醫術了得,這女子不孕之症最是難治的,就是那老醫師也沒幾個能治好的。便歡喜的道:“這才是有錢沒處尋的東西呢,可見弟妹剛才說的話不實了。”
吳氏便是擔心靳氏不信錦兒醫術不敢用這藥丸,才說了錦兒治好自己的事。思忖片刻又道:“錦兒治好我這事,我是連他爹都還沒告訴呢。”
靳氏內宅深院出來的,裏麵的事太明白了,知道吳氏不告訴喬楠楓自然有她的道理,忙接道:“弟妹說的是,咱們這女人的些許小事自然是不告訴他們老爺們的。”
吳氏點頭道:“正是這樣呢,錦兒說了,這個是十天的量,要是韓伯母吃了好的話,便再做二十天的送去,等吃了一個月後,她再給你把脈,專門按你的身體狀況給你做那瘦身丸。”
靳氏聽了高興異常道:“這女兒就是乖巧貼心,我便沒這福氣,如今好不容易得了這個侄女一定要好好給她繡幾身衣裳才是。”吳氏又趕著道謝。
一時到了喬家慶餘堂,韓毅非和喬楠楓早已經在那準備著了,見到轎子到了早有仆人迎了上去,丫鬟們打起轎簾,靳氏和吳氏笑著攜手下了轎,上前分別向韓毅非和喬楠楓見了禮四人寒暄了一陣,便向左邊早已經早已搭好的三個大棚子走去。
其中的兩個棚子住人,男子住了一個,老人、女子和小孩住了一個,都是一色的新床被,說不上好,倒也幹淨整齊,這些漁民都是倉皇出逃的,有了這個幹淨整齊的所在落腳,都是千恩萬謝的。另一個棚子裏,早已經架起了兩口大鍋,一口煮粥,一口蒸了饅頭包子。
靳氏和吳氏,一個派粥,一個派放包子饅頭,漁民們看見兩家的主母親來給他們施粥,又都擠上前道謝,孩子見有吃的了也在旁邊蹦跳著,一時慶餘堂前熱鬧非凡。
百姓們不明就裏都圍上來打聽,漁民們自是紛紛說著韓喬兩家的善舉和喬錦書救人贈藥之事,說起那藥丸都說簡直就像仙丹一樣靈驗。
其實那藥丸就是喬錦書照著現代的十滴水和仁丹的配方做出來的,雖說用的藥材都便宜,可十滴水和仁丹在現代也是見效特別快的藥,到了這落後的古代被人看做仙丹一樣靈驗也就不奇怪了。
旁邊的百姓聽說有這麽好的藥丸,且那薄荷丸又可以解暑氣,便有人去藥鋪裏打聽,一問果然是有賣的,且價錢也不貴,不過是一、二百文錢就可以買一小袋,但因為昨天都拿來施舍那些漁民了,存貨並不多。
有那大膽好奇的便掏出錢買了一小袋,當即打開放到嘴裏,果然是一股涼氣直衝鼻腔,涼爽異常,便大呼道:“果然好藥,夏天吃了真是舒爽。”
親眼看到有人吃了說好,大家都掏出銀子來買,不一時便把藥鋪裏的薄荷丸買空了,那沒買到薄荷丸的好歹也買了些解暑丸存著。還打聽薄荷丸什麽時候到貨。夥計不知道怎麽說,便來請喬楠楓示下,喬楠楓見喬錦書做的藥丸銷路這麽好,也是高興異常,道:“這兩種藥丸藥鋪都已經在派人趕製了,幾日就會有售,保證供貨,請大家放心。”
一時間到人們處都在議論著韓喬兩家的慈善之舉,特別是喬家藥鋪的藥丸被傳得極為靈驗,也不知道哪個竟傳出了那藥丸是喬家姑娘親手所製,並說喬家姑娘醫術了得,一根銀針活人性命,還把三日後李大夫挑戰的事也傳了出來,喬家竟成了慶陽縣裏津津樂道的話題,人們已經開始把喬家和韓家、趙家相提並論了,隻是喬家的財力明顯還不足,暫時居於趙家之後。
外麵熱鬧紛紛,喬錦書卻把自己關在這個小小的三進院落裏。自從給一品大師寫了書信說了三日後挑戰的事,讓柴胡送給大師,還給大師帶去了自己新製的解暑丸和薄荷丸細細的說明用法和用量以後,便指揮著夥計們如何把藥磨成細細的粉末,過篩。自己和穀雨調和成丸。安靜的一絲聲音都沒有,仿佛昨天發生的一切根本不存在過,也沒有後天挑戰的事。
看著安靜過度的姑娘,穀雨不放心的時不時打量一眼,喬錦書看在眼裏也都裝沒看見。其實對於三天後的挑戰她還是成竹在胸的。以她對這個朝代醫術的了解,現代的中醫所成絕不是這個朝代落後的醫術可比的,就連一品大師也沒法超越她,何況一個小小的李大夫呢。
其實她隻是習慣有事發生前都讓自己沉浸在各種同味道的中藥中,也許是放空,也許是積累連她自己也說不清。
出了大門便看見一頂棗紅色金絲絨四人軟轎,四周垂著瓔珞,轎後跟著兩個小廝,轎前伺立著兩個丫鬟,一色的青色比甲,看見吳氏出來,一個丫鬟掀起轎簾不一會裏麵下來一個幹淨利落的媽媽扶下一個三十七,八歲的女子,一張圓圓的臉,五官明麗端正,笑容爽朗溫和,眼神明正精明,身形富態,挽著牡丹富貴髻,簪著金燦燦的金鑲碧玉簪,翠綠五色金線對襟褂,棕黃色撒花裙。
看見吳氏過來便笑著道:“弟妹,慢著點,仔細著腳下。”吳氏上前見禮,韓太太靳氏打量著眼前的女子,二十七,八的年紀,清若幽蘭,儀態婉約,眼神清明端方,不愧出身學士府第。
靳氏忙伸手扶起吳氏道:“弟妹懷著身子呢,切不可拘泥這些虛禮。”說著二人牽著手上了轎子。
等二人坐下後,那幹淨利索的媽媽上前給吳氏見禮道:“老奴魏氏見過喬太太。”吳氏忙伸手扶起道:“魏媽媽快起,媽媽一定是韓太太身邊一等的人,給我行此大禮不是折煞我了。”
靳氏聽說了心裏很是高興,吳氏敬重自己身邊的媽媽便是極給自己麵子的,便道:“弟妹千萬別客套,她原本是奴婢,行禮自當是應分的。”
吳氏道:“雖說自古主仆有別,可要說有時候這積年的奴婢可比家人還親呢。”這話正好說到靳氏心裏了,不由得道:“弟妹說話就是爽直,我一見便是喜歡,以後弟妹也別叫韓太太,叫聲嫂子便可。”吳氏聽了笑道:“既如此我以後就以嫂子相稱了。”
魏媽媽在一旁聽了吳氏的話心裏也是暖洋洋的的,對吳氏打心裏喜歡起來。趁吳氏不主意靳氏對魏媽媽使了顏色,魏媽媽會意的打開轎子裏麵的一個小櫃,裏麵並排放著兩個盒子,一個精致富麗,一個簡單古樸。
魏媽媽拿起那個古樸的遞了過去,靳氏滿意的接了過來道:“初次見弟妹,也不知道弟妹喜歡什麽,正好前幾日我自己繡了快帕子,正好給弟妹拿去玩,弟妹可別嫌棄。”
吳氏聽說是靳氏自己繡的,也是滿心高興,一般的大戶人家是很少拿主母自己親手繡的繡品送人了,除非是那通家之好的,如今見靳氏這樣知是誠心結交了,便高興的道:“嫂子說哪裏話,嫂子自己親手繡的,便是捧著銀子也無處去買,哪裏還敢說什麽嫌棄呢。”
靳氏便遞了過去,吳氏接過來打開盒子,盒子裏折疊著一塊雨過天青色的絲綢帕子,四周以金線細細的勾了邊,便拿出來打開一看,帕子上繡著幾株了綠色的蘭草,蘭草間點綴著幾點黃花,繡的煞是精致,那蘭草看起來竟好像是活的一般隨風擺動,小小的黃花也好似吐露芬芳,一時間這轎子裏竟像是聞到了蘭草的清香。
吳氏一滯道:“嫂子娘家可是尊姓靳的。”靳氏聽了極喜歡又驚訝的看了吳氏一眼,道:“你竟是能認出來嗎?”吳氏道:“我姨娘箱子裏收著幾件吳坊靳氏的繡品,我是極喜歡的,小時候調皮常趁姨娘不在便偷偷拿出來玩,那花草便是和這蘭花一樣像活的一般,可以聞到芳香。最可氣的是,那老虎的眼睛竟是能隨著人動,我有一次竟被嚇哭了,躲到姨娘懷裏說老虎追來了。說完靳氏和魏媽媽都笑了。
靳氏對魏媽媽道:“我可是沒有明珠暗投,竟然有一眼就看出的。”魏媽媽在旁邊也高興的道:“正是呢,太太你和喬太太自是有緣的很。”又對著吳氏道:“不瞞喬太太,我家太太正是靳氏主支的姑娘,後來家裏沒落了,靳家也落入旁支的手裏,如今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吳氏點頭道:“正是,現在靳家的繡品雖說還是和以前一樣,可是卻少了靈性。”靳氏見吳氏在自己麵前既不隱晦自己庶女的身份,又知道吳坊靳家繡品更是親近了幾分兩個人聊得越發投機。
聊了片刻,吳氏才道:“今日得了嫂子的繡品我那禮物竟是不好意思拿出來了。”靳氏也玩笑道:“那弟妹總也要讓嫂子看看是如何的拿不出手吧。”吳氏笑道:“那我便獻醜了。”
說著接過春分手裏捧著的兩個錦盒道:“嫂子應該聽說了,我那小女得了一品大師的青眼,收入門下當了入室弟子,昨日聽說我今日要來見嫂子,便趕著做了這兩盒養顏丸說是給韓伯母養顏。
接著又不經意的道:“嫂子,我身子虛弱,自生了錦兒便再沒有懷孕,錦兒學了醫後便慢慢幫我調理身體,這不最近才懷上了這個。”
靳氏聽了心裏暗暗驚訝,小小年紀果然是醫術了得,這女子不孕之症最是難治的,就是那老醫師也沒幾個能治好的。便歡喜的道:“這才是有錢沒處尋的東西呢,可見弟妹剛才說的話不實了。”
吳氏便是擔心靳氏不信錦兒醫術不敢用這藥丸,才說了錦兒治好自己的事。思忖片刻又道:“錦兒治好我這事,我是連他爹都還沒告訴呢。”
靳氏內宅深院出來的,裏麵的事太明白了,知道吳氏不告訴喬楠楓自然有她的道理,忙接道:“弟妹說的是,咱們這女人的些許小事自然是不告訴他們老爺們的。”
吳氏點頭道:“正是這樣呢,錦兒說了,這個是十天的量,要是韓伯母吃了好的話,便再做二十天的送去,等吃了一個月後,她再給你把脈,專門按你的身體狀況給你做那瘦身丸。”
靳氏聽了高興異常道:“這女兒就是乖巧貼心,我便沒這福氣,如今好不容易得了這個侄女一定要好好給她繡幾身衣裳才是。”吳氏又趕著道謝。
一時到了喬家慶餘堂,韓毅非和喬楠楓早已經在那準備著了,見到轎子到了早有仆人迎了上去,丫鬟們打起轎簾,靳氏和吳氏笑著攜手下了轎,上前分別向韓毅非和喬楠楓見了禮四人寒暄了一陣,便向左邊早已經早已搭好的三個大棚子走去。
其中的兩個棚子住人,男子住了一個,老人、女子和小孩住了一個,都是一色的新床被,說不上好,倒也幹淨整齊,這些漁民都是倉皇出逃的,有了這個幹淨整齊的所在落腳,都是千恩萬謝的。另一個棚子裏,早已經架起了兩口大鍋,一口煮粥,一口蒸了饅頭包子。
靳氏和吳氏,一個派粥,一個派放包子饅頭,漁民們看見兩家的主母親來給他們施粥,又都擠上前道謝,孩子見有吃的了也在旁邊蹦跳著,一時慶餘堂前熱鬧非凡。
百姓們不明就裏都圍上來打聽,漁民們自是紛紛說著韓喬兩家的善舉和喬錦書救人贈藥之事,說起那藥丸都說簡直就像仙丹一樣靈驗。
其實那藥丸就是喬錦書照著現代的十滴水和仁丹的配方做出來的,雖說用的藥材都便宜,可十滴水和仁丹在現代也是見效特別快的藥,到了這落後的古代被人看做仙丹一樣靈驗也就不奇怪了。
旁邊的百姓聽說有這麽好的藥丸,且那薄荷丸又可以解暑氣,便有人去藥鋪裏打聽,一問果然是有賣的,且價錢也不貴,不過是一、二百文錢就可以買一小袋,但因為昨天都拿來施舍那些漁民了,存貨並不多。
有那大膽好奇的便掏出錢買了一小袋,當即打開放到嘴裏,果然是一股涼氣直衝鼻腔,涼爽異常,便大呼道:“果然好藥,夏天吃了真是舒爽。”
親眼看到有人吃了說好,大家都掏出銀子來買,不一時便把藥鋪裏的薄荷丸買空了,那沒買到薄荷丸的好歹也買了些解暑丸存著。還打聽薄荷丸什麽時候到貨。夥計不知道怎麽說,便來請喬楠楓示下,喬楠楓見喬錦書做的藥丸銷路這麽好,也是高興異常,道:“這兩種藥丸藥鋪都已經在派人趕製了,幾日就會有售,保證供貨,請大家放心。”
一時間到人們處都在議論著韓喬兩家的慈善之舉,特別是喬家藥鋪的藥丸被傳得極為靈驗,也不知道哪個竟傳出了那藥丸是喬家姑娘親手所製,並說喬家姑娘醫術了得,一根銀針活人性命,還把三日後李大夫挑戰的事也傳了出來,喬家竟成了慶陽縣裏津津樂道的話題,人們已經開始把喬家和韓家、趙家相提並論了,隻是喬家的財力明顯還不足,暫時居於趙家之後。
外麵熱鬧紛紛,喬錦書卻把自己關在這個小小的三進院落裏。自從給一品大師寫了書信說了三日後挑戰的事,讓柴胡送給大師,還給大師帶去了自己新製的解暑丸和薄荷丸細細的說明用法和用量以後,便指揮著夥計們如何把藥磨成細細的粉末,過篩。自己和穀雨調和成丸。安靜的一絲聲音都沒有,仿佛昨天發生的一切根本不存在過,也沒有後天挑戰的事。
看著安靜過度的姑娘,穀雨不放心的時不時打量一眼,喬錦書看在眼裏也都裝沒看見。其實對於三天後的挑戰她還是成竹在胸的。以她對這個朝代醫術的了解,現代的中醫所成絕不是這個朝代落後的醫術可比的,就連一品大師也沒法超越她,何況一個小小的李大夫呢。
其實她隻是習慣有事發生前都讓自己沉浸在各種同味道的中藥中,也許是放空,也許是積累連她自己也說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