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離別
穿到七零:帶著母親進城了 作者:三斤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誰啊?是一個縣的還是一個公社的?”陳秀琨果然被轉移了注意。
在外地,一個公社的或者一個縣的,甚至一個市的都可以稱之為老鄉,沒想到他們還有這麽有出息的老鄉。
雖然沒見過,但是也倍感親切。
“就是咱們村的!”
“咱們村的?!”
陳秀琨不敢相信,就他們村,沒聽說有這麽能耐的一號人!
不過隨之又想到自己近些年來的狀態,就釋然了。
“咱們村誰啊?是上次小混混找事兒幫你的嗎?”說起這事兒來陳秀琨心裏還是有些不安,離得這麽遠,什麽事情他都幫不上。
“陳江海,”陳秀娘回道,隨之感覺哥哥可能和自己一樣記不清村裏人的名字,接著說道“就是村頭做木匠活的斧頭叔的大兒子!”
陳秀琨聽到名字的時候就對號入座想起來了,對陳江海印象還挺深刻的。
高高壯壯的,有把子力氣,不過好像不愛勞動,在村裏名聲不是很好。
不過講義氣也是出了名兒的,身後總跟著幾個小弟,家裏老一輩的看不慣,總是在背後說上幾句。
後來被他爹趕去當了兵,再後來沒聽說什麽新消息了。
見他已經想起來了這號人,陳秀娘接著解釋“不是混混的事兒,我們上次去辦營業證碰到了麻煩,還是他給幫忙辦成的”
營業證辦理可是涉及到了公家部門,沒想到他們村還能有這麽出息的人,陳秀琨著實吃了一驚,隨後說道,“那可得好好謝謝人家”
然後兩人又就著這事兒聊起了當年村裏的事兒,直到用餐結束還說得意猶未盡。
回到家裏,幾人才感覺出來疲憊,簡單收拾後早早入睡了。
因為還在學校任課,陳秀琨隻請下來幾天假,接下來的兩天,陳秀娘帶著哥嫂去京市最大的百貨商店大肆采購了一番,把之前她清單上那些都買了回來。
“阿秀,別亂花錢,家裏衣服不少呢,而且公社的供銷社也有”看著妹子讓售貨員拿下一件的確良襯衫往自己身上比量,李冬梅連忙阻止,心想這大城市的衣服還不知道多貴呢。
“這裏的好看,家裏的供銷社我去過 ,可沒有這個樣子的。我之前看到就覺得適合嫂子,正好這次來了可以試試”陳秀娘不顧對方的阻攔,把衣服仔細比量了一番,然後爽快得結了賬。
李冬梅摸著被塞到手裏的衣服,確實喜歡得不行,尤其是它鮮亮的顏色,家裏的供銷社可沒有。
但是她也沒有要占便宜的想法,當即要把買衣服的錢還回去。
陳秀娘當然不收,見兩人有要撕扯的架勢,陳秀琨示意妻子收下,大不了他們走的時候把錢留下就是了。
陳秀娘如願送出衣服,心裏也舒坦,之前在大哥家寄住的時候,嫂子對她很是照顧,這也是支撐她早早地走出離婚的陰影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這裏掙錢後,她總想著給家裏人買點東西償還,雖然不能等價,但是她心裏舒服。
這一天帶著人逛了百貨商店和友誼商店,收獲不少,也很累人。
但是還是耐不住對陳秀娘開的點心鋪子的好奇,第二天堅持去‘參觀’了下。
陳秀娘的店鋪雖然不大,但是很醒目,一是因為那扇幾乎占據了半麵牆壁的窗戶,二就是門前掛著那塊看起來十分講究的“阿秀糕點”牌匾,那是蘇晚晚找了書法社團的朋友幫忙寫的,然後又找人刻的。
陳秀琨夫婦一進門就被店裏寬敞明亮的環境吸引了,再細細打量,房間櫃台排列得井然有序,櫃台裏的糕點也堆疊得十分齊整。
合夥人柳紅不在店裏,她又去聯係原料供應的事情,店員見大老板帶著人進來,本來要過來招呼。
“哎,阿秀,讓他不用管我們,別耽誤生意。”李冬梅連忙擺手。
“你們忙去吧,我來招呼就可以了。”陳秀娘衝著店員說道。
陳秀娘讓女兒帶著小外甥女去後廚看看有什麽新鮮出爐的糕點拿過一些,然後招呼著哥嫂去了角落裏的桌椅坐下。
“阿秀,你這店兒裝得真不錯,比咱們供銷商氣派多了。”李冬梅不住地左右好奇地打量著。
“是晚晚和她同學們的主意,還有小峰給找的裝修隊兒,剛開始裝好了,我也很吃驚,還擔心人們不買賬,畢竟還沒有這樣裝的鋪子。”陳秀娘緩緩說道。
“是沒有這樣的,不過我看著和昨天咱們去的友誼商店裏很像,都很亮堂!”李冬梅說道。
“嫂子你這麽一說,還真是。”陳秀娘回憶了少數的幾次友誼商店之行,確實有相似的地方。
幾人說說笑笑,愉快地嚐了店裏新開發的糕點樣式,不時發出讚美。
不過隨著店裏人越來越多,陳秀琨夫婦擔心坐在這裏影響生意,說什麽也不再多待,早早回了家裏。
歡聚的日子總是很短暫,轉眼到了陳家夫婦離開的日子。
火車站大家都很舍不得,大人都忍著不舍還在寒暄。
小孩子的情緒確忍不住了,陳家玉抱著哥哥姐姐哭著不行,很是不舍。
這一幕惹得大家難過又好笑,“好了,再過幾個月我們就回去看你了,到時候給你買漂亮衣服。”
“哥哥給你買好吃的。”
“姑姑也給你買。”
在大家的哄慰下,小家玉終於平複了情緒,露出了一排掉了兩顆大白牙的笑容,終於,眾人沒忍住,哈哈大笑起來,瞬間驅散了離別的傷感。
送走陳秀琨夫婦後,家裏清淨了許多。
平時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隻有吃飯的時候才熱鬧一點。
平淡安穩的日子也轉瞬即逝,很快來到78年底。
在外地,一個公社的或者一個縣的,甚至一個市的都可以稱之為老鄉,沒想到他們還有這麽有出息的老鄉。
雖然沒見過,但是也倍感親切。
“就是咱們村的!”
“咱們村的?!”
陳秀琨不敢相信,就他們村,沒聽說有這麽能耐的一號人!
不過隨之又想到自己近些年來的狀態,就釋然了。
“咱們村誰啊?是上次小混混找事兒幫你的嗎?”說起這事兒來陳秀琨心裏還是有些不安,離得這麽遠,什麽事情他都幫不上。
“陳江海,”陳秀娘回道,隨之感覺哥哥可能和自己一樣記不清村裏人的名字,接著說道“就是村頭做木匠活的斧頭叔的大兒子!”
陳秀琨聽到名字的時候就對號入座想起來了,對陳江海印象還挺深刻的。
高高壯壯的,有把子力氣,不過好像不愛勞動,在村裏名聲不是很好。
不過講義氣也是出了名兒的,身後總跟著幾個小弟,家裏老一輩的看不慣,總是在背後說上幾句。
後來被他爹趕去當了兵,再後來沒聽說什麽新消息了。
見他已經想起來了這號人,陳秀娘接著解釋“不是混混的事兒,我們上次去辦營業證碰到了麻煩,還是他給幫忙辦成的”
營業證辦理可是涉及到了公家部門,沒想到他們村還能有這麽出息的人,陳秀琨著實吃了一驚,隨後說道,“那可得好好謝謝人家”
然後兩人又就著這事兒聊起了當年村裏的事兒,直到用餐結束還說得意猶未盡。
回到家裏,幾人才感覺出來疲憊,簡單收拾後早早入睡了。
因為還在學校任課,陳秀琨隻請下來幾天假,接下來的兩天,陳秀娘帶著哥嫂去京市最大的百貨商店大肆采購了一番,把之前她清單上那些都買了回來。
“阿秀,別亂花錢,家裏衣服不少呢,而且公社的供銷社也有”看著妹子讓售貨員拿下一件的確良襯衫往自己身上比量,李冬梅連忙阻止,心想這大城市的衣服還不知道多貴呢。
“這裏的好看,家裏的供銷社我去過 ,可沒有這個樣子的。我之前看到就覺得適合嫂子,正好這次來了可以試試”陳秀娘不顧對方的阻攔,把衣服仔細比量了一番,然後爽快得結了賬。
李冬梅摸著被塞到手裏的衣服,確實喜歡得不行,尤其是它鮮亮的顏色,家裏的供銷社可沒有。
但是她也沒有要占便宜的想法,當即要把買衣服的錢還回去。
陳秀娘當然不收,見兩人有要撕扯的架勢,陳秀琨示意妻子收下,大不了他們走的時候把錢留下就是了。
陳秀娘如願送出衣服,心裏也舒坦,之前在大哥家寄住的時候,嫂子對她很是照顧,這也是支撐她早早地走出離婚的陰影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這裏掙錢後,她總想著給家裏人買點東西償還,雖然不能等價,但是她心裏舒服。
這一天帶著人逛了百貨商店和友誼商店,收獲不少,也很累人。
但是還是耐不住對陳秀娘開的點心鋪子的好奇,第二天堅持去‘參觀’了下。
陳秀娘的店鋪雖然不大,但是很醒目,一是因為那扇幾乎占據了半麵牆壁的窗戶,二就是門前掛著那塊看起來十分講究的“阿秀糕點”牌匾,那是蘇晚晚找了書法社團的朋友幫忙寫的,然後又找人刻的。
陳秀琨夫婦一進門就被店裏寬敞明亮的環境吸引了,再細細打量,房間櫃台排列得井然有序,櫃台裏的糕點也堆疊得十分齊整。
合夥人柳紅不在店裏,她又去聯係原料供應的事情,店員見大老板帶著人進來,本來要過來招呼。
“哎,阿秀,讓他不用管我們,別耽誤生意。”李冬梅連忙擺手。
“你們忙去吧,我來招呼就可以了。”陳秀娘衝著店員說道。
陳秀娘讓女兒帶著小外甥女去後廚看看有什麽新鮮出爐的糕點拿過一些,然後招呼著哥嫂去了角落裏的桌椅坐下。
“阿秀,你這店兒裝得真不錯,比咱們供銷商氣派多了。”李冬梅不住地左右好奇地打量著。
“是晚晚和她同學們的主意,還有小峰給找的裝修隊兒,剛開始裝好了,我也很吃驚,還擔心人們不買賬,畢竟還沒有這樣裝的鋪子。”陳秀娘緩緩說道。
“是沒有這樣的,不過我看著和昨天咱們去的友誼商店裏很像,都很亮堂!”李冬梅說道。
“嫂子你這麽一說,還真是。”陳秀娘回憶了少數的幾次友誼商店之行,確實有相似的地方。
幾人說說笑笑,愉快地嚐了店裏新開發的糕點樣式,不時發出讚美。
不過隨著店裏人越來越多,陳秀琨夫婦擔心坐在這裏影響生意,說什麽也不再多待,早早回了家裏。
歡聚的日子總是很短暫,轉眼到了陳家夫婦離開的日子。
火車站大家都很舍不得,大人都忍著不舍還在寒暄。
小孩子的情緒確忍不住了,陳家玉抱著哥哥姐姐哭著不行,很是不舍。
這一幕惹得大家難過又好笑,“好了,再過幾個月我們就回去看你了,到時候給你買漂亮衣服。”
“哥哥給你買好吃的。”
“姑姑也給你買。”
在大家的哄慰下,小家玉終於平複了情緒,露出了一排掉了兩顆大白牙的笑容,終於,眾人沒忍住,哈哈大笑起來,瞬間驅散了離別的傷感。
送走陳秀琨夫婦後,家裏清淨了許多。
平時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隻有吃飯的時候才熱鬧一點。
平淡安穩的日子也轉瞬即逝,很快來到78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