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雨解決了追殺她的數十隻幻影空間蟲群之後,長白山號也意識到了幻影空間蟲群的危險性,立刻做出了應對措施。
總質量達到數千億噸的納米機器人被長白山釋放到了護盾內部區域,形成了一片籠罩在長白山周邊區域的龐大納米雲。
得益於長白山作為行星戰星的巨量艦體空間,長白山有大量的冗餘計算服務器可以臨時調用,在長白山號近乎無限的計算力支持下,環繞在長白山周邊的納米雲能有更多更強大的功能。
除了納米雲本身自帶的被動探測能力以外,這些納米機器人還能有一定的主動行動能力,如果在自身探測範圍發現了敵對目標,這些納米機器人將會主動聚集到敵對目標的身上,對對方做出一定的限製。
這項功能在正常的戰鬥中基本沒有什麽用,但對付潛入進長白山號周邊的幻影空間蟲群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納米機器人會在這些幻影空間蟲群的行動關節,推進器官,視覺器官等部位凝結成納米金屬,阻礙其行動探測能力,並在它身上的弱點部位聚集,破壞其隱身能力,方便己方艦船搜索和殺死這些幻影空間蟲群。
被納米機器人纏住的幻影空間蟲群,會從一個極端高效的幻影獵殺者變成任人宰割的獵物,極大的降低了幻影空間蟲群在長白山號周邊的破壞力。
長白山釋放出納米雲後,納米雲在長白山周邊探測到了上千隻幻影空間蟲群,這些蟲子潛伏在長白山的軌道空間站,軌道組裝廠上麵,要不是納米雲有主動行動能力,還真不一定能發現這些隱藏在陰影中一動不動的獵殺者。
如果沒有在這個時間段裏發現這些潛伏在周邊的幻影空間蟲群,在艦隊和蜚的高壓戰打的熱火朝天的時候,這些潛伏起來的幻影空間蟲群再一次性全部出動,將長白山周邊的軌道設施全部摧毀,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為了盡快的清除這些威脅,也為了防範之後類似這種情況出現,在護盾前線戰鬥的各大艦隊都抽調了不少驅逐艦艦娘出來,回到內線進行巡邏防守。
這些驅逐艦艦娘將會和長白山號上麵攜帶的陸軍部隊一同行動,搜索和殺死被納米雲發現的幻影空間蟲群。
盡管十幾隻幻影空間蟲群合作就能將洛雨這樣的頂級艦娘打的汗流浹背,差點翻車,但被納米雲限製了行動能力後,普通艦娘和陸軍部隊合作也能將這些煩ai的東西拿下。
解決完內線的幻影空間蟲群威脅之後,注意力就要轉移到長白山的外線防禦上了,此時長白山距離蜚隻剩下二十光年的距離,再繼續貼近十光年,蜚的本體就進入了長白山的空間崩塌武器的極限射程中。
雖然空間崩塌不是星耀帝國為蜚準備的唯一離場手段,但星耀帝國還是希望空間崩塌能對蜚有一定效果,讓這場戰鬥不是那麽艱難。
在這個距離下,蜚對於長白山的進攻也愈發的猛烈,每分鍾都有成百上千隻蟲母來到長白山的周邊,對長白山釋放出海量的戰鬥蟲群。
更別說長白山周邊已經積累了大約十萬隻蟲母,這十萬隻蟲母每時每刻都能向長白山釋放出千萬量級的蟲潮,不斷衝擊著長白山的護盾防線。
可以說,現在的戰鬥烈度已經遠超銀河會戰時期,就算讓各個國家的艦隊全部聚集於此,也不一定頂得住這樣蟲潮衝擊很久。
要不是有長白山號這樣的後勤完備行星戰星作為後盾支援,現在這十萬艘星耀帝國艦隊將會很快在蟲潮的衝擊下徹底消失。
在護盾後方守備的艦船隻要向護盾外不斷傾瀉火力就足夠了,因為不管怎麽樣都能打到護盾外密集的如同潮水一般的蟲群,完全不需要任何瞄準,隻需要將火力不斷傾瀉,直到武器過熱,不得不換防為止。
西伯利亞艦隊之前用出來的進攻式防禦方案也完全失效了,因為不管艦隊的規模有多大,隻要敢離開護盾的保護範圍,就立刻會被數量龐大的蟲潮徹底淹沒,根本無法突破出去,更別說一路突進到蟲母麵前,將蟲母斬殺了。
來襲的蟲群數量已經在不斷地逼近近防艦隊的火力閾值了,也就是說防衛艦隊能夠輸出的全部火力,在單位時間斬殺的蟲群數量已經快趕不上前來支援的蟲群數量了。
在蟲群的數量攻勢下,這種情況是必然的,因為蟲群要生產新的戰鬥蟲群很簡單,而星耀帝國想要建造新的艦船卻沒那麽容易。
蟲群的增長數量始終會高於星耀艦隊的火力增長速度,最終將星耀艦隊的防禦網壓垮,星耀艦隊也早就預料到了這種情況,要和蜚做背水一戰,麵對這樣的情況怎麽可能不做提前準備呢。
在長白山那平坦,廣闊的納米晶格龍鱗裝甲平原上,大規模的龍鱗裝甲調動正在進行著,平原上的龍鱗裝甲板不斷收縮,空出一塊又一塊的巨大長方體空間。
在這些長方體空間的內部,一個塊塊巨大的扁平長方體緩緩伸出,這些長方體的外貌就像是古老時代裏麵的cd機,平平整整的長方體外殼,在一個窄麵上有一個深不見底的長方形黑洞。不過它們的邊長都是按數十公裏來計的,大小跟泰坦級戰艦都不相上下。
這些長方體伸出長白山的艦體一半後,軌道上立刻下來了數量眾多的近地空間駁船,這些駁船將自己和長方體固定,並合力將這一塊塊巨大的長方體抬上太空。
要不是有長白山的引力場在操作協助,光是一些駁船就想將這些數十公裏邊長的金屬長方體送上太空,還是有點難度的。
這些長方體被送上太空之後,在駁船的拖曳下,將長方形黑洞的那一麵指向了蟲群進攻的方位,在長方體黑洞正麵路線上的所有星耀戰艦立刻讓出了位置來,仿佛在害怕著什麽東西一樣。
長方體的表麵看似非常平靜,實則在其巨大的外殼內部,一股股強度高到無法言語的能量流正在四處穿梭,激活著長方體內部一個又一個的引力發生器。
長方體內部活躍的能量流單位強度和總量都遠超泰坦級戰艦的能量核心所能釋放的最大輸出,就連泰坦級戰艦都無法供給足夠這些長方體內部設備運行的能量。
隻有長白山號能夠供給這些長方體足夠運行的能量,而這些長方體,就是星耀帝國臨時趕製出來的一批空間撕裂武器。
其內部是數十萬個精密排列的強引力發生單元,在這數十萬個引力發生單元的互相作用下,空間將會被引力所撕裂,產生的空間裂縫會從長方體的孔洞中發射出去,以上萬倍光速的速度切割路徑上的一切物質。
這套係統也代表了空間武器的基本原理,利用精密的強引力操作來間接對空間施加影響,並以空間本身的變化作為武器的基本殺傷原理,實現對目標的殺傷。
不過要讓引力強到能夠影響空間,其需要的引力強度過於離譜,基本上得是黑洞的引力級別才能做到,同時還需要精密操作,相當於要同時讓數十萬顆微型黑洞互相影響,才能產生出一條空間裂縫出來。
這套係統的體積和能耗都過於臃腫了,現階段基本隻有主宰級戰艦的艦體才可能搭載,想要完全艦載武器化,還是得等空能公式完備,能夠製造出從空間中汲取大量能源的空間能源核心才行。
這些空間撕裂武器並不適合作為艦載武器使用,不過麵對索林蟲群的威脅,星耀帝國也隻能把這些壓箱底的不成熟科技掏出來,強行武器化使用,也幸好有長白山號作為這些武器的臨時載體,不然光靠艦隊的話是很難讓這些武器發揮功能的。
從長白山的表麵上一共分出了上千台空間撕裂武器,這些武器以五十到一百台為一組,分散到了整個防線中。
抵達位置後,這些早已經蓄能完畢的空間撕裂武器開始了工作,一條條細長的黑色空間裂縫從空間撕裂武器的黑色孔洞中發射出來。
星耀帝國現階段的空間撕裂武器隻能產生出一條長度數十千米,但厚度隻有幾毫米的空間裂縫,正是因為空間裂縫極為纖細的體型賦予了其絕對強大的切割能力,能夠將路徑上所有的蟲群全部切成兩半。
空間裂縫的殺傷範圍是線形的,在麵對蟲潮這樣的麵狀整體進攻,空間裂縫的殺傷效果有些不盡ai意。
星耀帝國給出的解決方案也很簡單粗暴,讓空間裂縫的“線”編製成一麵“網”不就可以實現麵狀殺傷了嗎?
於是就有了現在的幾十上百台空間撕裂武器一起工作的場景,在長白山主控室的精密調控下,這些空間撕裂武器產生的空間裂縫編織成了一麵巨大的,細密的空間裂縫網,以上萬倍的標準速度飛入了護盾外麵的蟲群中。
空間裂縫網飛入蟲群中後很快就沒了蹤影,但其產生的殺傷效果立竿見影,在網經過的路線上,所有的蟲子仿佛一瞬間被抽取了靈魂,它們停止了自己肢體的擺動,依照著原來的慣性向前繼續前進。
在繼續前進的過程中,它們之間互相碰撞,每一次碰撞都會將它們在表麵上保持完好的身體徹底分成數個切口十分平整的肉塊。
就像是核裂變觸發時的鏈式反應一樣,四散飛濺的蟲群肢骸一瞬間擴展開來,對應區域上的長白山護盾上,立刻出現了蟲群的屍山血海。
大量的蟲群碎肢和不明液體拍在了長白山的護盾上麵,然後被護盾強大的能量燒蝕殆盡,這塊屍山血海如同長白山明亮護盾上不斷擴張的黑斑,看著詭異異常。
空間撕裂武器組的殺傷麵積有數千萬平方千米,在數千萬平方千米的殺傷麵積中,將會沒有任何蟲群能夠在那片死地中幸存下來,在數百個空間撕裂武器組的努力下,長白山的護盾上麵產生了數百百個黑斑,每一個護盾黑斑後麵代表著的,是數量難以計數的蟲群被空間裂縫所撕碎。
在場指揮的幾名艦隊司令看到,在空間撕裂武器發動的那一刻,不斷進攻的蟲群甚至產生了......恐懼。
它們在空間撕裂武器發動的一刹那,停止了進攻,並有後退的意願,但這樣的恐懼與猶豫隻有一瞬間,它們很快就恢複了往日的狀態,擠過同伴的肢骸,繼續前進著。
以往戰無不懼的蟲群居然對空間武器產生了恐懼,這至少證明了它們對空間武器有所忌憚,或許是恐懼於空間武器的殺傷性,或許是對空間武器並沒有什麽好的防禦方式。
至少,星耀帝國已經找到了蟲群所忌憚的東西,空間科技這一條技術路徑是正確的。
長白山的空間撕裂武器組加入防禦戰鬥後,戰場的壓力立刻就被極大的緩解了,因為不管再多的蟲群侵襲,它們都無法在空間撕裂武器組的有效射程內存活下來。
就像是古時候的人類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人海衝鋒戰術麵對機槍陣地一樣,再多的數量也無法填上機槍陣地的火力,不管投入多少的人力,都隻會在交叉火力下被撕扯的粉碎。
原本已經能不斷地攻擊護盾的蟲潮,在空間撕裂武器組和艦隊火力的聯合打擊下,想要接近護盾都變得有些困難了,蟲潮對於長白山護盾的威脅已經消失。
根據以往的經驗,索林蟲群會很快的發現蟲潮戰術的失效,然後采取另外一種戰術,來更有效的針對長白山,反正星耀艦隊是不會相信自己能這麽輕鬆的走到蜚旁邊的。
但現在,蟲潮戰術仍舊在繼續,每時每刻都有數千萬乃至數億的蟲群死在長白山的護盾前麵,毫無作用。
這可能說明了兩件事:
第一,蟲潮戰術仍舊是索林蟲群認為的,對付長白山號最為有效的戰術。
第二,索林蟲群有辦法解決長白山號的空間撕裂武器組。
隻要能夠解決長白山的空間撕裂武器組,蟲潮戰術依舊能夠壓垮長白山的防禦體係。
之前洛雨發現的幻影空間蟲群,可能就是索林蟲群為這種情況預留下來的後手,但現在索林蟲群提前布置的後手已經被發現並拔除了,索林蟲群又該怎麽出招呢?
正當長白山指揮中心和各個艦隊司令都在為此思考對策的時候,索林蟲群已經發出了行動,它們的解決方案也十分簡單,既然提前埋伏下來的後手被幹掉了,那就再送一批過來不就行了。
長白山的探測陣列突然發出了大量的警告,有數千個不明物體直接出現在了長白山的護盾內側,正好是空間撕裂武器組的附近。
探測係統很快就捕捉到了這些不明物體的真實樣貌,它們像是一條條太空蜥蜴,渾身上下被厚重的鱗甲所包裹,這些鱗甲互相重疊,嚴絲合縫,同時又十分的光滑,長白山的納米雲想要粘附上去非常的困難。
納米機器人可以依靠大規模堆積強行在這些太空蜥蜴身上聚集,但這些蜥蜴直接將自己的鱗甲褪下,就能連帶著粘附在身上的納米機器人一起褪下去,褪下去後的鱗甲,和之前的一層完全沒有任何區別。
由於納米機器人無法粘附到這些蜥蜴的身上,所以納米雲的限製作用就無法發揮了,這些蜥蜴以非常詭異的速度徑直向著附近的空間撕裂武器組靠近。
此刻,不管是長白山指揮中心還是各大艦隊指揮官,都知道不能讓這些蜥蜴靠近空間撕裂武器組。
這些從空間中突然出現的蜥蜴著實驚ai,但星耀帝國也並非沒有準備這種情況的預案,在每一組空間撕裂武器組的旁邊,都有一支艦隊在等待著。
這些艦隊的艦種類型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各種型號的艦船都有,它們唯一的相似之處,大概就是它們的純白色的艦體了。
這些戰艦的操控ai,是星耀帝國的頂級作戰ai,二十八星宿艦娘。
更換了備用作戰艦體的洛雨,也赫然在其中。
總質量達到數千億噸的納米機器人被長白山釋放到了護盾內部區域,形成了一片籠罩在長白山周邊區域的龐大納米雲。
得益於長白山作為行星戰星的巨量艦體空間,長白山有大量的冗餘計算服務器可以臨時調用,在長白山號近乎無限的計算力支持下,環繞在長白山周邊的納米雲能有更多更強大的功能。
除了納米雲本身自帶的被動探測能力以外,這些納米機器人還能有一定的主動行動能力,如果在自身探測範圍發現了敵對目標,這些納米機器人將會主動聚集到敵對目標的身上,對對方做出一定的限製。
這項功能在正常的戰鬥中基本沒有什麽用,但對付潛入進長白山號周邊的幻影空間蟲群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納米機器人會在這些幻影空間蟲群的行動關節,推進器官,視覺器官等部位凝結成納米金屬,阻礙其行動探測能力,並在它身上的弱點部位聚集,破壞其隱身能力,方便己方艦船搜索和殺死這些幻影空間蟲群。
被納米機器人纏住的幻影空間蟲群,會從一個極端高效的幻影獵殺者變成任人宰割的獵物,極大的降低了幻影空間蟲群在長白山號周邊的破壞力。
長白山釋放出納米雲後,納米雲在長白山周邊探測到了上千隻幻影空間蟲群,這些蟲子潛伏在長白山的軌道空間站,軌道組裝廠上麵,要不是納米雲有主動行動能力,還真不一定能發現這些隱藏在陰影中一動不動的獵殺者。
如果沒有在這個時間段裏發現這些潛伏在周邊的幻影空間蟲群,在艦隊和蜚的高壓戰打的熱火朝天的時候,這些潛伏起來的幻影空間蟲群再一次性全部出動,將長白山周邊的軌道設施全部摧毀,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為了盡快的清除這些威脅,也為了防範之後類似這種情況出現,在護盾前線戰鬥的各大艦隊都抽調了不少驅逐艦艦娘出來,回到內線進行巡邏防守。
這些驅逐艦艦娘將會和長白山號上麵攜帶的陸軍部隊一同行動,搜索和殺死被納米雲發現的幻影空間蟲群。
盡管十幾隻幻影空間蟲群合作就能將洛雨這樣的頂級艦娘打的汗流浹背,差點翻車,但被納米雲限製了行動能力後,普通艦娘和陸軍部隊合作也能將這些煩ai的東西拿下。
解決完內線的幻影空間蟲群威脅之後,注意力就要轉移到長白山的外線防禦上了,此時長白山距離蜚隻剩下二十光年的距離,再繼續貼近十光年,蜚的本體就進入了長白山的空間崩塌武器的極限射程中。
雖然空間崩塌不是星耀帝國為蜚準備的唯一離場手段,但星耀帝國還是希望空間崩塌能對蜚有一定效果,讓這場戰鬥不是那麽艱難。
在這個距離下,蜚對於長白山的進攻也愈發的猛烈,每分鍾都有成百上千隻蟲母來到長白山的周邊,對長白山釋放出海量的戰鬥蟲群。
更別說長白山周邊已經積累了大約十萬隻蟲母,這十萬隻蟲母每時每刻都能向長白山釋放出千萬量級的蟲潮,不斷衝擊著長白山的護盾防線。
可以說,現在的戰鬥烈度已經遠超銀河會戰時期,就算讓各個國家的艦隊全部聚集於此,也不一定頂得住這樣蟲潮衝擊很久。
要不是有長白山號這樣的後勤完備行星戰星作為後盾支援,現在這十萬艘星耀帝國艦隊將會很快在蟲潮的衝擊下徹底消失。
在護盾後方守備的艦船隻要向護盾外不斷傾瀉火力就足夠了,因為不管怎麽樣都能打到護盾外密集的如同潮水一般的蟲群,完全不需要任何瞄準,隻需要將火力不斷傾瀉,直到武器過熱,不得不換防為止。
西伯利亞艦隊之前用出來的進攻式防禦方案也完全失效了,因為不管艦隊的規模有多大,隻要敢離開護盾的保護範圍,就立刻會被數量龐大的蟲潮徹底淹沒,根本無法突破出去,更別說一路突進到蟲母麵前,將蟲母斬殺了。
來襲的蟲群數量已經在不斷地逼近近防艦隊的火力閾值了,也就是說防衛艦隊能夠輸出的全部火力,在單位時間斬殺的蟲群數量已經快趕不上前來支援的蟲群數量了。
在蟲群的數量攻勢下,這種情況是必然的,因為蟲群要生產新的戰鬥蟲群很簡單,而星耀帝國想要建造新的艦船卻沒那麽容易。
蟲群的增長數量始終會高於星耀艦隊的火力增長速度,最終將星耀艦隊的防禦網壓垮,星耀艦隊也早就預料到了這種情況,要和蜚做背水一戰,麵對這樣的情況怎麽可能不做提前準備呢。
在長白山那平坦,廣闊的納米晶格龍鱗裝甲平原上,大規模的龍鱗裝甲調動正在進行著,平原上的龍鱗裝甲板不斷收縮,空出一塊又一塊的巨大長方體空間。
在這些長方體空間的內部,一個塊塊巨大的扁平長方體緩緩伸出,這些長方體的外貌就像是古老時代裏麵的cd機,平平整整的長方體外殼,在一個窄麵上有一個深不見底的長方形黑洞。不過它們的邊長都是按數十公裏來計的,大小跟泰坦級戰艦都不相上下。
這些長方體伸出長白山的艦體一半後,軌道上立刻下來了數量眾多的近地空間駁船,這些駁船將自己和長方體固定,並合力將這一塊塊巨大的長方體抬上太空。
要不是有長白山的引力場在操作協助,光是一些駁船就想將這些數十公裏邊長的金屬長方體送上太空,還是有點難度的。
這些長方體被送上太空之後,在駁船的拖曳下,將長方形黑洞的那一麵指向了蟲群進攻的方位,在長方體黑洞正麵路線上的所有星耀戰艦立刻讓出了位置來,仿佛在害怕著什麽東西一樣。
長方體的表麵看似非常平靜,實則在其巨大的外殼內部,一股股強度高到無法言語的能量流正在四處穿梭,激活著長方體內部一個又一個的引力發生器。
長方體內部活躍的能量流單位強度和總量都遠超泰坦級戰艦的能量核心所能釋放的最大輸出,就連泰坦級戰艦都無法供給足夠這些長方體內部設備運行的能量。
隻有長白山號能夠供給這些長方體足夠運行的能量,而這些長方體,就是星耀帝國臨時趕製出來的一批空間撕裂武器。
其內部是數十萬個精密排列的強引力發生單元,在這數十萬個引力發生單元的互相作用下,空間將會被引力所撕裂,產生的空間裂縫會從長方體的孔洞中發射出去,以上萬倍光速的速度切割路徑上的一切物質。
這套係統也代表了空間武器的基本原理,利用精密的強引力操作來間接對空間施加影響,並以空間本身的變化作為武器的基本殺傷原理,實現對目標的殺傷。
不過要讓引力強到能夠影響空間,其需要的引力強度過於離譜,基本上得是黑洞的引力級別才能做到,同時還需要精密操作,相當於要同時讓數十萬顆微型黑洞互相影響,才能產生出一條空間裂縫出來。
這套係統的體積和能耗都過於臃腫了,現階段基本隻有主宰級戰艦的艦體才可能搭載,想要完全艦載武器化,還是得等空能公式完備,能夠製造出從空間中汲取大量能源的空間能源核心才行。
這些空間撕裂武器並不適合作為艦載武器使用,不過麵對索林蟲群的威脅,星耀帝國也隻能把這些壓箱底的不成熟科技掏出來,強行武器化使用,也幸好有長白山號作為這些武器的臨時載體,不然光靠艦隊的話是很難讓這些武器發揮功能的。
從長白山的表麵上一共分出了上千台空間撕裂武器,這些武器以五十到一百台為一組,分散到了整個防線中。
抵達位置後,這些早已經蓄能完畢的空間撕裂武器開始了工作,一條條細長的黑色空間裂縫從空間撕裂武器的黑色孔洞中發射出來。
星耀帝國現階段的空間撕裂武器隻能產生出一條長度數十千米,但厚度隻有幾毫米的空間裂縫,正是因為空間裂縫極為纖細的體型賦予了其絕對強大的切割能力,能夠將路徑上所有的蟲群全部切成兩半。
空間裂縫的殺傷範圍是線形的,在麵對蟲潮這樣的麵狀整體進攻,空間裂縫的殺傷效果有些不盡ai意。
星耀帝國給出的解決方案也很簡單粗暴,讓空間裂縫的“線”編製成一麵“網”不就可以實現麵狀殺傷了嗎?
於是就有了現在的幾十上百台空間撕裂武器一起工作的場景,在長白山主控室的精密調控下,這些空間撕裂武器產生的空間裂縫編織成了一麵巨大的,細密的空間裂縫網,以上萬倍的標準速度飛入了護盾外麵的蟲群中。
空間裂縫網飛入蟲群中後很快就沒了蹤影,但其產生的殺傷效果立竿見影,在網經過的路線上,所有的蟲子仿佛一瞬間被抽取了靈魂,它們停止了自己肢體的擺動,依照著原來的慣性向前繼續前進。
在繼續前進的過程中,它們之間互相碰撞,每一次碰撞都會將它們在表麵上保持完好的身體徹底分成數個切口十分平整的肉塊。
就像是核裂變觸發時的鏈式反應一樣,四散飛濺的蟲群肢骸一瞬間擴展開來,對應區域上的長白山護盾上,立刻出現了蟲群的屍山血海。
大量的蟲群碎肢和不明液體拍在了長白山的護盾上麵,然後被護盾強大的能量燒蝕殆盡,這塊屍山血海如同長白山明亮護盾上不斷擴張的黑斑,看著詭異異常。
空間撕裂武器組的殺傷麵積有數千萬平方千米,在數千萬平方千米的殺傷麵積中,將會沒有任何蟲群能夠在那片死地中幸存下來,在數百個空間撕裂武器組的努力下,長白山的護盾上麵產生了數百百個黑斑,每一個護盾黑斑後麵代表著的,是數量難以計數的蟲群被空間裂縫所撕碎。
在場指揮的幾名艦隊司令看到,在空間撕裂武器發動的那一刻,不斷進攻的蟲群甚至產生了......恐懼。
它們在空間撕裂武器發動的一刹那,停止了進攻,並有後退的意願,但這樣的恐懼與猶豫隻有一瞬間,它們很快就恢複了往日的狀態,擠過同伴的肢骸,繼續前進著。
以往戰無不懼的蟲群居然對空間武器產生了恐懼,這至少證明了它們對空間武器有所忌憚,或許是恐懼於空間武器的殺傷性,或許是對空間武器並沒有什麽好的防禦方式。
至少,星耀帝國已經找到了蟲群所忌憚的東西,空間科技這一條技術路徑是正確的。
長白山的空間撕裂武器組加入防禦戰鬥後,戰場的壓力立刻就被極大的緩解了,因為不管再多的蟲群侵襲,它們都無法在空間撕裂武器組的有效射程內存活下來。
就像是古時候的人類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人海衝鋒戰術麵對機槍陣地一樣,再多的數量也無法填上機槍陣地的火力,不管投入多少的人力,都隻會在交叉火力下被撕扯的粉碎。
原本已經能不斷地攻擊護盾的蟲潮,在空間撕裂武器組和艦隊火力的聯合打擊下,想要接近護盾都變得有些困難了,蟲潮對於長白山護盾的威脅已經消失。
根據以往的經驗,索林蟲群會很快的發現蟲潮戰術的失效,然後采取另外一種戰術,來更有效的針對長白山,反正星耀艦隊是不會相信自己能這麽輕鬆的走到蜚旁邊的。
但現在,蟲潮戰術仍舊在繼續,每時每刻都有數千萬乃至數億的蟲群死在長白山的護盾前麵,毫無作用。
這可能說明了兩件事:
第一,蟲潮戰術仍舊是索林蟲群認為的,對付長白山號最為有效的戰術。
第二,索林蟲群有辦法解決長白山號的空間撕裂武器組。
隻要能夠解決長白山的空間撕裂武器組,蟲潮戰術依舊能夠壓垮長白山的防禦體係。
之前洛雨發現的幻影空間蟲群,可能就是索林蟲群為這種情況預留下來的後手,但現在索林蟲群提前布置的後手已經被發現並拔除了,索林蟲群又該怎麽出招呢?
正當長白山指揮中心和各個艦隊司令都在為此思考對策的時候,索林蟲群已經發出了行動,它們的解決方案也十分簡單,既然提前埋伏下來的後手被幹掉了,那就再送一批過來不就行了。
長白山的探測陣列突然發出了大量的警告,有數千個不明物體直接出現在了長白山的護盾內側,正好是空間撕裂武器組的附近。
探測係統很快就捕捉到了這些不明物體的真實樣貌,它們像是一條條太空蜥蜴,渾身上下被厚重的鱗甲所包裹,這些鱗甲互相重疊,嚴絲合縫,同時又十分的光滑,長白山的納米雲想要粘附上去非常的困難。
納米機器人可以依靠大規模堆積強行在這些太空蜥蜴身上聚集,但這些蜥蜴直接將自己的鱗甲褪下,就能連帶著粘附在身上的納米機器人一起褪下去,褪下去後的鱗甲,和之前的一層完全沒有任何區別。
由於納米機器人無法粘附到這些蜥蜴的身上,所以納米雲的限製作用就無法發揮了,這些蜥蜴以非常詭異的速度徑直向著附近的空間撕裂武器組靠近。
此刻,不管是長白山指揮中心還是各大艦隊指揮官,都知道不能讓這些蜥蜴靠近空間撕裂武器組。
這些從空間中突然出現的蜥蜴著實驚ai,但星耀帝國也並非沒有準備這種情況的預案,在每一組空間撕裂武器組的旁邊,都有一支艦隊在等待著。
這些艦隊的艦種類型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各種型號的艦船都有,它們唯一的相似之處,大概就是它們的純白色的艦體了。
這些戰艦的操控ai,是星耀帝國的頂級作戰ai,二十八星宿艦娘。
更換了備用作戰艦體的洛雨,也赫然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