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隻蟲母的支持下,數量龐大的蟲群衝擊著那支標識為星海帝國北方星域聯盟分艦隊的北聯艦隊陣型。


    這兩隻蟲母製造的進攻蟲群和伊佩菲爾他們在哈斯堡行星見到的有很大的不同,這兩隻蟲母的進攻主力並不是護衛蟲,而是中等體型的巡洋蟲。


    這些巡洋蟲的外貌有相當大的改變,它們變成了類似於水母的外形,上半部分是透明圓滑的頂蓋,下半部分是由一群肉絮組成的絨毛結構。


    這些巡洋蟲並不直接參與攻擊,而是從自己底部的絨毛結構裏麵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一類超小型的蟲子。


    那些超小型的蟲子普遍體型不到一米,長的有點像藤壺,有三角形的堅硬的紅水晶外殼保護自己的本體。


    這些藤壺蟲就像是一發發生物導彈,從水母巡洋蟲身上脫離後立刻加速,將自己的速度提高到15%光速左右,向北聯艦隊飛去。


    一隻蟲母能夠生產出五十多隻水母巡洋蟲,一隻水母巡洋蟲就能產生數以萬計的藤壺蟲,蟲群的數量直接指數式倍增。


    兩隻蟲母控製下的上百隻水母巡洋蟲,能產生上百萬隻藤壺蟲,它們聚成黑壓壓的一片,直接衝向北聯艦隊。


    那支北聯艦隊也很明顯不是吃素的,一部分戰列艦和旗艦泰坦,裝備的都是天雲閃電武器,北聯艦隊中裝備天雲閃電武器的可都是精銳。


    北聯艦隊中的天雲閃電戰列艦有大約360艘,分散在艦隊陣型中各個點位,他們艦上的天雲閃電武器采用輪射的方式進行射擊。


    每一發天雲閃電都盡可能的分裂開來,對撲過來的藤壺蟲進行廣域覆蓋打擊,每一發天雲閃電都會分裂成上萬個小閃電,精確的劈中那些小型藤壺蟲。


    戰列艦級的天雲閃電出於功率限製,其殺傷能力並不強,況且還要進行大規模的分散,每一束分裂出來的小閃電,其等效威力甚至可能不如一些點防禦電磁炮彈。


    那些藤壺蟲身上的紅水晶裝甲也有很明顯的負物質吸收防禦能力,北聯艦隊的天雲閃電劈上去隻會讓紅水晶裝甲碎裂,露出底下另外一層黑色的角質外殼,並不會傷害到這些藤壺蟲的本體。


    天雲閃電武器的攻擊在麵對超出自己攻擊能力的大規模群體目標的時候,也會暴露出另外一個弱點,那就是它的攻擊目標選定實際上是隨機的。


    北聯艦隊的天雲閃電戰列艦每一次射擊,上百萬的藤壺蟲群裏麵,都有幾萬隻藤壺蟲被剝去了紅水晶外殼,這些藤壺蟲分布相當的分散,既有在蟲群最前方的,也有在蟲群最後方的。


    在天雲閃電沒法秒殺目標的時候,隨機攻擊目標選定就顯得非常致命,因為對於一個大群體來說,沒殺死就等於沒攻擊,因為天雲閃電下一次攻擊到同一個目標的幾率十分的小。


    當天雲閃電的攻擊被大規模分散之後,底下的威力再加上隨機目標選定,沒法集中火力消滅一些目標,這就是天雲閃電武器的最大弱點。


    在銀河文明內戰的時候,因為基本沒有文明能夠拿出來數以百萬計的戰艦,天雲閃電的這個弱點不是很明顯,但在武器數量不夠再加上己方戰艦數量較少的時候,這個弱點就會被成倍的放大。


    那支北聯艦隊中的天雲閃電戰列艦開火一直沒有停過,一道道大的閃電分裂成數千道細小的閃電劈向藤壺蟲群,但藤壺蟲群的整體數量卻沒有明顯的減少。


    不過那支北聯艦隊很明顯也沒指望光用這麽點天雲閃電戰列艦就能消滅如此大規模的蟲群,天雲閃電武器最大的攻擊效果,是讓整個藤壺蟲群的紅水晶裝甲覆蓋率產生了明顯的下降。


    在紅水晶裝甲覆蓋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後,北聯艦隊中裝備了負物質炮的戰艦開火了,一團又一團的負物質以超光速的速度飛向藤壺蟲群。


    這些負物質在接觸到組成藤壺蟲的正物質後,產生了劇烈的能量釋放,在藤壺蟲群當中產生了一團又一團的爆炸。


    被卷入負物質爆炸中的藤壺蟲,不管是有沒有紅水晶裝甲保護,都會瞬間灰飛煙滅,因為它們的體型限製了它們就無法承受太過猛烈的攻擊。


    聚集在一起進攻的藤壺蟲群,在一波負物質炮齊射下被大範圍的爆炸直接消滅了大半,剩下來的,就被天雲閃電和點防禦武器收尾了。


    “精彩。”看到這支北聯艦隊消滅規模百萬的藤壺蟲群過程,伊佩菲爾情不自禁的稱讚道。


    光是地聯的天雲閃電武器和星耀的負物質炮是絕對沒法解決這麽龐大的蟲群的,天雲閃電輸出功率不夠,短時間內殺不完這麽龐大的蟲群。


    而星耀的負物質炮是單體攻擊,藤壺蟲也有能吸收負物質的紅水晶裝甲,用負物質炮直接攻擊藤壺蟲,是不會產生大範圍爆炸的。


    用天雲閃電武器削掉藤壺蟲的紅水晶裝甲,再加上星耀負物質炮在湮滅正物質時會產生大規模爆炸的特性,兩者配合起來打出了相當不錯的效果。


    伊佩菲爾敢保證,如果沒有對這兩款武器進行過細致而深入的研究,是肯定想不出來這種兩種完全不同的武器之間互相配合的戰術的,這支北聯艦隊的指揮官是有點水平的。


    北方星域聯盟由於自身曆史太過短暫的原因,再加上北方星域聯盟之前北方星域都是一盤散沙,並沒有地區性大國出現。


    北方星域的科技是一直落後於銀河平均水平的,北方星域聯盟時期也沒能發展出自己的獨有科技體係。


    北方星域的艦隊使用的是和地聯合作研發的天雲閃電武器,以及從星耀帝國引進的負物質科技。


    地聯的天雲閃電武器由地聯主導研發,北方星域聯盟隻是出了一小部分力而已,所以這類武器的裝備被地聯有所限製,隻有一小部分精銳艦隊在使用。


    星耀的負物質炮科技就沒那麽多限製了,星海帝國成立之後北聯受到了星耀不小的支援,幾乎是把整個負物質科技無償轉讓給了北聯,這讓負物質炮在北聯艦隊中有大規模裝備。


    就連伊佩菲爾這種私人安保公司的艦隊都能搞到負物質炮,足以見得負物質炮在北聯的廣泛使用。


    由於這樣的特殊曆史原因,北聯的艦隊呈現出星耀負物質炮和地聯天雲閃電武器搭配的配置。


    但因為能裝備天雲閃電武器的北聯艦隊很少,所以有天雲閃電武器的北聯艦隊,一定是北聯中相當重要的主力艦隊。


    在北方星域聯盟的行政中樞被毀,北方星域聯盟正在快速解體的現在,出現了一支主力北聯艦隊,並且這支北聯艦隊還展現出了很高的戰鬥素養,讓伊佩菲爾更好奇這支北聯艦隊的來頭了。


    不過讓伊佩菲爾更好奇的還是這兩隻蟲母的戰鬥表現,索林蟲群在之前的戰鬥中表現出來的是高速的適應與進化能力。


    它們會快速的針對戰鬥目標進行戰鬥蟲群優化,對敵方武器形成快速的克製能力,在長期戰中逐漸取得優勢。


    而現在他看見的這兩隻與北聯艦隊戰鬥的蟲母,並沒有在進化自己的戰鬥蟲群,即便是上一波百萬藤壺蟲被北聯艦隊無傷消滅了,它們仍舊沒有改變自己的戰術。


    那一百多隻水母巡洋蟲沒有做任何改變,依舊在生產和聚集下一波上百萬藤壺蟲,繼續呈現出密集陣型向北聯艦隊發起死亡衝鋒。


    通過在哈斯堡行星和蟲母的戰鬥,伊佩菲爾大概能猜出來,蟲母內能夠操控的蟲子是有上限的,一隻蟲母能同時操控一萬隻左右的艦載機蟲,以及幾百隻其餘種類的大型蟲。


    對於不同類型的蟲子,蟲母的操控上限應該也不一樣,而現在麵對的這兩隻蟲母以及它們的水母巡洋蟲和藤壺蟲,操控上限就是50隻水母巡洋蟲和50萬隻藤壺蟲。


    正是因為有操控上限,所以單隻蟲母的戰力是有上限的,初見索林蟲母可能會被其龐大的戰鬥蟲群數量和極快的進化適應能力所震撼到。


    但在己方艦隊有充足準備後,一隻索林蟲母其實也就相當於一支艦隊而已,並且它們的戰鬥能力實際上遠不如正常的艦隊,索林蟲母作為旗艦也沒有旗艦級別的火力和支援能力。


    所以蟲母要實時調控自己的戰鬥蟲群配置,在和常規文明艦隊的戰鬥中取得優勢。


    這兩隻索林蟲母,與其說是在和那支北聯艦隊戰鬥,不如說是在和北聯艦隊拖延時間。


    因為那支北聯艦隊為了防禦下來每波次一百萬多萬隻藤壺蟲的進攻,必須保持固定的點防禦陣型,這個陣型的機動性非常非常差,可以說這兩隻蟲母把北聯艦隊被定在原地動彈不得。


    如果是正常的艦隊遭遇戰,這樣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的局麵隻會一直僵持到有一方難以為繼這樣的戰鬥強度。


    北聯艦隊隻是被限製了機動性,其艦船作戰損傷可以說沒有,而蟲母則要一直花費大量的資源去製造蟲子,維持戰鬥進行,看似是北聯艦隊有長期作戰的優勢,但實則不然。


    因為這並不是艦隊遭遇戰,而是恒星係守衛戰,在北聯艦隊的背後,是瓦爾迪和特拉卡行星,這兩顆行星正在被索林蟲群所侵蝕,而北聯艦隊卻無法分出哪怕一艘艦船去支援行星。


    並且蟲母額外生產了水母巡洋蟲來製造藤壺蟲群,它自己身上的蟲群生產位是空出來的,它雖然沒法操控更多的戰鬥蟲群了,但是可以控製資源采集蟲啊。


    前線的水母巡洋蟲來生產藤壺蟲群,它自己的生產位則用來生產資源采集蟲,在它身上,不斷有跟葫蘆似的蟲子飛出來,飛到這個恒星係的其他地方采集資源。


    也有大腹便便,滿載著資源的蟲子回到自己身體裏麵,補充各種身體裏麵那顆小行星稀缺的資源,蟲母還會用一些運輸蟲運載精煉資源,送到前線的水母巡洋蟲身上,讓它們維持生產能力。


    而北聯艦隊,則沒有這種持續補給能力,並且後方的兩顆行星正在被侵蝕,等蟲群什麽時候把行星侵蝕完了,變成新的生產地的話,局勢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逆轉過來。


    北聯艦隊現在可以抗住兩隻蟲母的持續進攻,但絕對扛不住兩顆變成蟲群行星的行星進攻。


    “全體艦隊準備作戰,我們現在必須得幫幫那支北聯艦隊了,再不幫忙就晚了。”伊佩菲爾立刻通知了全體贖罪艦隊,說道。


    對於伊佩菲爾來說,有一個好消息和兩個壞消息。


    壞消息是瓦爾迪和特拉卡行星確實被蟲母入侵了,好消息是有北聯艦隊在幫忙防守,壞消息是北聯艦隊也隻能自保,再這樣下去瓦爾迪和特拉卡行星也還是保不住。


    他必須得用手上這受過戰鬥損傷,隻有200多艘的戰艦想想辦法。


    參與正麵作戰是肯定不可能的,他這200艘戰艦裏麵連艘戰列艦都沒有,最大的船還是輕巡洋艦,過去參與正麵作戰起到的作用基本等於沒有。


    而去幫忙保衛行星的話,他們又沒正規的地麵支援武器,難道學星耀的那個ai用負物質轟炸行星嗎?


    那可稱得上是種族滅絕行為了啊,瓦爾迪和特拉卡上麵可沒有人幫忙布置城防護盾,直接負物質轟炸的話那行星上的居民全得死光,上麵還有人類生活,他可不想親手殺死自己人。


    那麽擺在伊佩菲爾麵前的隻有一個選擇了:突襲蟲母。


    蟲母將自己全部的戰鬥蟲群控製份額放在了水母巡洋蟲和藤壺蟲群上麵,它自己本體呆在恒星係外圍,十分的安全,所以一隻護衛蟲也沒有放。


    伊佩菲爾的贖罪艦隊是通過星門傳送過來的,並沒有明顯的傳送痕跡,他們出來的地點也離北聯艦隊和蟲母的戰場有大約15光天的距離,這個距離已經是脫離戰場很遠了。


    伊佩菲爾現在隻能賭蟲母沒能在第一時間發現伊佩菲爾的贖罪艦隊,然後他和他的贖罪艦隊依靠輕小型艦的高速機動與隱蔽能力,貼近蟲母,發射負物質反艦導彈。


    負物質反艦導彈也是星耀帝國負物質科技樹下的,北聯自然也有,伊佩菲爾當初可是花了極高的代價才搞到這些負物質反艦導彈的。


    雖然負物質反艦導彈的威力沒有星耀帝國的暗物質反艦導彈那麽強勁,能直接把蟲母秒了,但隻要能命中幾發,也能炸傷蟲母,給北聯艦隊創造機會。


    那支北聯艦隊的泰坦級戰艦,一直沒有使用泰坦級中軸武器,它的常規武備都有天雲閃電,其中軸武器,應該也是地聯的泰坦級中軸武器——雷暴。


    用雷暴可以輕鬆的秒掉前線的一百多隻水母巡洋蟲,但對本體在恒星係外圍的蟲母沒有任何威脅,就算將水母巡洋蟲全部秒掉,也解決不了蟲母。


    在北聯艦隊接近蟲母的時候,蟲母又可以生產出來足量的水母巡洋蟲,重新構建防線,這樣北聯艦隊的進攻就功虧一簣了,所以北聯艦隊需要一個機會。


    而伊佩菲爾,就要創造這個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海天啟:直麵終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貓頭鷹Owl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貓頭鷹Owls並收藏星海天啟:直麵終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