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帝國與華耀的合作,早在華耀的使團艦隊到達星耀帝國後就開始了,華耀的這支艦隊全副武裝,裝備了華耀的各種武器,就是方便向星耀帝國展示自己的武器科技,更加利好之後的艦隊合作。


    莫妮卡與貪狼的交鋒,不過是一次對雙方合作態度的闡明罷了。


    星耀帝國中央科學院星係,217b武器試驗場。


    這是一塊空白試驗場,沒有任何天然星體存在,現在,這裏有一艘華耀的巡洋艦和幾艘星耀帝國的工程船呆在這裏。


    在華耀巡洋艦前方,有一塊被工程船用機械臂伸出來固定的晶格龍鱗裝甲板。


    華耀巡洋艦的等離子電漿炮內部,在強磁場的約束下,一團有著數百萬度高溫的等離子體靜靜的在磁場中央懸浮著,它形如流體,閃耀著明亮的藍色光芒。


    突然強磁場的磁場方向發生了一些改變,這團高溫等離子體被磁場直接“排斥”了出去,經過一段距離的磁軌定向加速與壓縮後,這團等離子體變成了一個直徑隻有50厘米的小球,以60%的光速被射了出去。


    它所打擊的標靶,是一塊星耀帝國的標準晶格龍鱗裝甲板,50厘米的等離子小球在飛行過程中略有擴散,但總體來說影響不大。


    經過壓縮後的等離子體核心溫度能夠達到上千萬度,幾乎能夠融化一切已知材料,但是當它命中晶格龍鱗裝甲板後,並沒有將龍鱗裝甲板融化或者擊穿,而是直接爆散開來,變成了一團粘附在裝甲板上麵的藍色發光液體。


    這些藍色發光液體維持了一段時間後,快速的蒸發消散了。


    這就是華耀星際共和國的主要艦隊武器,等離子電漿炮,屬於核聚變科技樹下的武器,通過高溫等離子體造成傷害。


    等離子體說著挺高大上,但實際上也就是那回事,通過高溫或者其他什麽方式,把一團物質內部的原子與電子分離,形成一團由自由電子和遊離原子核形成的“離子漿”。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太陽就是一團巨大的等離子體,太陽的溫度和壓力讓其內部物質不能以單獨分子出現,隻是一大團通過引力聚合在一起的原子核和自由電子而已。


    華耀選擇的方式就是高溫等離子體,讓離子漿擁有高溫的特性,能夠灼燒融化目標的裝甲,他們還想辦法找到了離子漿中的特殊物質配比,讓離子漿就算脫離了能量供給,也能夠維持自身形態一段時間,粘附在目標裝甲板上形成持續的融化灼燒傷害。


    如果目標裝甲不耐高溫,等離子電漿炮甚至能夠直接軟化對方的裝甲,持續削弱目標的防護能力。


    不過這玩意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等離子體對電磁場極為敏感,畢竟其本身就是一個優良的導體,最基礎的磁場偏導護盾就能夠對等離子電漿炮形成有效防護。


    當星耀帝國的工程ai問及麵對護盾這方麵的問題的時候,華耀工程師給出的回答是:


    “啊?還有護盾這種東西存在?”


    後麵才知曉,大麥哲倫星係裏麵的文明,並沒有發展出護盾科技,華耀也被一同帶進了大麥哲倫星係文明的思維怪圈裏,並沒有去發展,或者說忘了有護盾科技的存在。


    大麥哲倫星係文明基本上都是在提升戰艦本體裝甲防護能力和戰艦機動性上做文章,沒有考慮過有護盾的存在,所以等離子電漿炮這種專門針對裝甲的武器相當好用。


    但在大麥哲倫星係好用是一回事,在銀河係裏麵,等離子電漿炮好不好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銀河文明在護盾上的投入雖然不多,但終歸是有裝備的,西部星域的靈能護盾,地球聯合國的標準能量護盾,星耀帝國的負物質護盾,都是相當優秀的護盾體係。


    隻是最近遭遇的敵人要麽自帶護盾穿透,要麽就幹脆是無視護盾的近戰單位,讓護盾的存在感實在是過於稀薄了而已。


    這些護盾都可以輕鬆防禦下等離子電漿炮,可以說這款武器在銀河文明戰爭中拿不到任何的優勢……


    甚至於,對於星耀帝國來說,就算不開護盾讓華耀的艦隊去攻擊,華耀也不一定打的動星耀的戰艦。


    因為那塊被等離子電漿炮命中龍鱗裝甲板,命中部位沒有任何變化,雖然測溫儀器顯示了裝甲板的被命中點上有十萬多度的高溫,但承受這樣的高溫對於龍鱗裝甲板來說並不是什麽難事。


    這就是星耀帝國以太龍鱗仿生學的成果,晶格龍鱗裝甲板,一旦龍鱗裝甲板的內部分子構造形成完成,就算是百萬度的高溫都能短暫承受。


    原版以太龍鱗可是有吸能,儲能,放能的變態能力的,任何在龍鱗承受範圍之內的攻擊都會被龍鱗轉化為內部能量儲存,還可以將內部能量儲存變成一層覆蓋表麵的能量膜,連吸能的負物質和引力殺傷的暗物質都可以擋下來。


    在雪風帶著尼菲安娜加入星耀帝國之後,星耀帝國就一直在對以太龍鱗進行研究,龍鱗的構成也並不是什麽奇異物質,就是十分正常的各種金屬與稀有金屬組合成的合金,在血肉連接處有非金屬材料過渡而已。


    龍鱗其強悍的性能來自於其不合理的內部分子構造,正常來說,這樣的物質的原子構成根本不應該存在於宇宙之中,但在以太龍身上,這些物質原子構成就是那麽不合理。


    這或許是以太龍作為上一個宇宙世代物種的標識,但對於這一個宇宙世代來說已經毫無意義了,因為二者間規則都不同。


    用這個宇宙世代的規則,是根本不可能造出來上一個宇宙世代規則下的產物的,星耀帝國是無法仿製出完整的以太龍鱗的,不過對於星耀帝國來說,以太龍鱗的結構仍然有借鑒意義。


    星耀帝國的仿製龍鱗裝甲沒有原版龍鱗的吸能儲能放能能力,但擁有極其強悍的物理防護性能,基本可以免疫一切負物質以下常規武器的打擊,抗下核聚變科技樹中延伸出來的等離子武器自然不是什麽難事。


    星耀帝國的納米晶格龍鱗裝甲,突破點在於粘合裝甲板的納米機器人上麵,龍鱗裝甲板有出色的物理防護性能,但其卻不能做的很大。


    這導致了星耀戰艦必須用納米機器人將這些分散的龍鱗裝甲板粘合在一起形成艦體,否則的話艦體就會原地分崩離析。


    以近戰見長的索林蟲群都要想辦法通過納米機器人的縫隙撬開龍鱗裝甲板,破解納米晶格龍鱗裝甲,也足以說明龍鱗裝甲板的強度是被索林蟲群質檢認可的。


    “星耀帝國的裝甲技術真是讓人稱奇,這就是銀河長期的高烈度戰爭帶來的科技推動作用麽……”華耀的工程師看到自己的武器打在裝甲板上毫無效果,讚歎的說道。


    “你們華耀能在核聚變層次下就想出這種武器來,也確實令我們讚歎了,畢竟我們負物質炮的原理,和等離子電漿炮的原理相差無幾,我們隻是把等離子體換成了負物質團而已。”星耀的工程ai說道。


    銀河文明與大麥哲倫星係文明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銀河文明與大麥哲倫星係文明的戰爭方式不同。


    銀河文明由於有超空間航行這樣極為方便快捷的超光速航行方式,各國登上太空舞台的時間又相差無幾,所以不同文明之間的科技是沒有明顯優勢的。


    再加上銀河足夠大,在早期時間,所有銀河文明都能分到足夠大的地盤,銀河文明之間相互戰爭很少。


    而在銀河曆2310年之後,銀河的基本上所有恒星係都已經被探明和開發了,文明之間的資源分配開始緊張,再加上天災的刺激,銀河文明之間的戰爭才逐步開啟。


    在銀河文明開始互相戰爭的時候,基本都已經攀爬到了負物質科技樹,負物質科技短時間內就成為了銀河主流,銀河文明也就沒有去對核聚變科技進行精雕細琢了。


    而華耀他們不一樣,由於大麥哲倫星係過小和曲率航行的方式,文明之間的戰爭接連不斷,長期的高壓戰讓大麥哲倫星係文明都處於長期戰時狀態,對先進理論科技的探索比較少,而對已經成熟的實用科技武器劃的投入則相對較多。


    華耀的武器科技基本都集中在了核聚變層次,盡管他們已經對負物質科技有所涉足,但因為各種原因,華耀的負物質科技隻停留在了理論階段。


    因為華耀統一大麥哲倫星係後立刻開始了流浪恒星計劃,還有緊隨其後的索林蟲群入侵,這兩件事都讓華耀被迫放棄了對科技理論進行進一步的發展,所以導致了他們的實用科技的層次很低。


    一個可以用恒星曲率引擎帶著恒星進行20倍光速航行的文明,其武器層次還停留在核聚變層次上,看著十分荒謬,但其實也說的通順。


    “主腦已經授權我們向華耀提供負物質科技,希望我們兩國之後的互相合作能夠十分愉快,這好像是你們的問候方式?”工程ai伸出了自己的仿生體的右手,問道。


    “是這樣的,沒錯,合作愉快。”華耀工程師握住了工程ai的手,笑道。


    正當工程ai和華耀工程師聊的暢快的時候,灰風帶著三名指揮ai到了他們所在的217b武器試驗場。


    “啊,是灰風姐,你找我們是有什麽事嗎?”那名工程ai看到灰風她們來了之後,問道。


    “2403他們說要找一些威力適中的武器,我想到了你們這正在測試華耀的等離子武器,就帶著他們來看看了。”灰風解釋道。


    “原來如此......我們華耀的武器在銀河中並不算先進的,為何要找我們呢?”華耀的工程師率先問道。


    “在對付蟲群的時候,我們發現了如果我們的戰艦被蟲群給近身了,那麽就毫無抵抗的能力,所以我們先要找一些對己方艦船傷害不大,但是能對蟲群產生有效殺傷的武器。


    華耀應該已經與蟲群交手過了,你們的武器對付那些體型較小的護衛蟲效果如何?”涅夫斯基問道。


    “這你可就問對人了,我可是華耀在大麥哲倫星係與蟲群戰鬥時候的作戰工程師,隨軍艦戰鬥過好幾年,這麽說吧,等離子武器對付巡洋蟲和護衛蟲都十分有效。


    等離子體的高溫能夠輕易的烤熟它們的有機身軀,幾乎是能做到一炮一個的必殺,在初期麵對戰列蟲的時候也有效。


    不過在蟲群戰鬥的中後期,戰列蟲身上都覆蓋滿了黑色的裝甲,等離子電漿打在它們身上就跟滋水槍一樣毫無作用。


    解刨研究了幾具好不容易得來的屍體才知道,那是極為強悍的隔熱外皮,麵對等離子體上百萬度的高溫,仍舊能夠在短時間內隔離開這樣的溫度。


    盡管這樣的隔溫不能讓它不死,但是能讓戰列蟲活的更久,發射更多瘟疫蟲群,在你們語言裏,那叫做天災導彈。


    隨著戰列蟲在等離子武器下的生存性大幅提升,我們與蟲群的戰鬥也就越來越艱難了。”華耀的工程師歎息道。


    “隻有戰列蟲長了黑色的隔熱裝甲?”2403問道。


    “是的,直到我們離開大麥哲倫星係,我們都沒有見到哪怕一隻護衛蟲和巡洋蟲擁有過黑色的隔熱裝甲,這有可能與隔熱裝甲的材質有關,那些都是很稀有很難合成的非金屬材料。


    索林蟲群總是偏向於用最少的資源達成最大戰鬥效率,而非是一味地提升單體戰鬥力,浪費資源。”華耀的工程師說道。


    “在銀河會戰的時候也是這樣,索林蟲群大幅度的強化了我們很難對付的護衛蟲,其餘戰鬥蟲要麽消失,要麽極端簡配了。”2403想道。


    “你們星耀帝國與蜚的會戰記錄我們華耀也看了,隻能說雖敗猶榮,至少也是重創了蜚,不像是我們華耀在大麥哲倫星係與蜚的會戰,那是相當的慘烈啊。”華耀工程師說道


    “你們也與蜚直接交手過?你們當時想出來消滅它的方法是什麽?”2403好奇的問道。


    “我們當時直接動用了流浪恒星計劃的一顆藍巨星,打算用曲率航行把恒星送到蜚的身邊,然後用超新星爆炸直接炸死它。


    我們華耀與大麥哲倫星係的上百個文明組成了百萬艘戰艦規模的大聯軍,一舉突破到了蜚身前半光年處,也成功護送恒星到了蜚前方,引發了超新星爆炸。”華耀工程師描述道。


    “結果蜚並沒有被超新星爆炸炸死,它是怎麽存活下來的?”2403繼續問道。


    “蜚並沒有逃跑,它是硬吃下來的超新星爆炸,在超新星爆炸的衝擊降臨到它身上的時候,它麵對超新星的那一麵的血肉立刻開始潰散。


    但是它太龐大了,它也太有經驗了,血肉在超新星的威光下飛速潰散的同時,也在飛速的成長,它的體表長出了堅硬的黑色硬殼,那些黑色硬殼對超新星的衝擊也有十分優秀的抵禦作用。


    超新星爆炸隻是削去了它的血肉,並沒有傷及它的根本,它還擁有了直麵超新星的能力。


    大麥哲倫文明聯軍雖然在超新星爆炸引發時就全部進入曲率航行逃跑了,但還是被後麵的追擊蟲群追上了不少。


    文明聯軍就此被擊潰,大麥哲倫星係也就再也沒有了抵抗蜚入侵的能力,再後來,就是流浪恒星計劃啟動,華耀與大麥哲倫文明離開大麥哲倫星係的故事了。”華耀工程師有些傷感的說道。


    華耀與星耀帝國的經曆相同呢......連藍巨星的超新星爆炸都無法殺死蜚,又該用什麽辦法去殺死蜚呢?


    2403思索著,他得不出答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海天啟:直麵終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貓頭鷹Owl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貓頭鷹Owls並收藏星海天啟:直麵終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