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製作抄網
重生1988:這條河被我承包了 作者:彈殼超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回到家裏,已是正午,李強父母都從地裏回到了家,父親照例坐在門口編織著他的竹製“工藝品”。看到李強背著個桶回來,還以為他剛釣魚回來,也是打著招呼問他又釣到多少。
李強放下背簍提出水桶,跟父親說他是去鎮上還錢去了。
走進屋裏,看到母親正在打理小雜魚,也是問道:“媽,怎麽不殺條大鯉魚來吃,昨晚才吃了小雜魚,今天整條大的”。
他把最大的一條鯉魚給王大爺拿去了,盆裏應該還有一條鯉魚和一些大鯽魚,鯉魚收購價也才一毛一斤,吃了不可惜。
“小雜魚好多都死了,扔了怪可惜的,昨晚你弄的紅燒小雜魚不錯,我就想著不要浪費,中午又做一道,總共就一條大鯉魚,拿去賣錢好一些,你又釣到多少?”。王惠蘭還是想著李強說的生意,這不還沒起步,她看盆裏也沒有幾條大的魚,哪能都把大魚拿來吃了。
“沒去釣,我去街上把王大爺的錢還了,他還送我一副網,我準備做個抄網,上午就跑了一條十來斤的大草魚,四塊錢呢!”,李強拿出背簍裏的粘網,準備製作抄網,還不忘給父母說一下他上午的光輝事跡。
“啥,跑了?”
王惠蘭一聽四塊錢跑了,也是心痛不已,
李盛平日裏編織一些背簍提籃竹席這些去賣,編個一周也就賺個幾塊錢,李強跑了一條大魚就等於他爹白幹一周,可不是心疼,也是抱怨兒子技術還是得練練,書上說的技術也不一定準。
李強也不和母親解釋,她又釣不來魚,找母親要了剪刀和線就準備自己製作抄網。
他打算用小時候玩的大鐵環做抄網的做網框,剪斷後用火燒製就可以折出固定的把柄。這個東西隻要能撐住就行,不用太結實,他又不是去高台釣魚需要把魚從水麵撈到高處,他隻需要把魚抄住拖到岸上不跑就成,原則上搞一根有韌性的棍子用火燒了鞣成圓形就可以。
然後又把粘網拆好後多層疊置用線綁起來做成網袋,這個不難,就是要做得仔細一點,一處沒有綁到就可能造成網眼過大魚兒跑掉。
做好這一切,抄網就初步成型了,就差手柄的安裝,他這個抄網不用像以後那般需要考慮折疊、輕便這些因素,隻需要抄網夠大,能用就行,但是怎麽把手柄和抄網裝上去,這個難到了他,找根竹子或者木棍綁住容易造成抄網滑落,不要手柄隻要網口網袋這部門又太短了不好抄魚。
他在院子裏翻找出一根合適木棍,綁過來綁過去就是不滿意。
一旁的李盛關注兒子做抄網很久了,從他聽到李強說跑了一條十來斤幾塊錢的草魚要做抄網的時候他就在琢磨了,雖然他沒用過抄網,但是他之前用竹子編過舀魚的,兩者都是撈魚,有異曲同工之處,看著兒子在那裏磨磨蹭蹭,他便放下手裏的活走到兒子旁邊。
“小強,你是不是要把這個網拿跟棍子接住連為一體”。
聽見父親的詢問,李強也是和父親商討起來。
李盛給出了兩個想法,一個是和李強想得差不多,用棍子把網頭那裏的鐵餅用繩子或者鐵絲綁起來,這種簡單;另外一個就是把網口的鐵環網柄端折出一個九十度的彎折,再用一根竹子或者木棍在相同位置打出一個小孔,弄成“榫卯結構”,再用鐵絲或者竹絲纏上,外麵用布頭包住,又牢固還不會弄傷魚。
李強一聽父親說的第二個方案,覺得非常滿意,果然薑還是老的辣,經常編這些東西就是思路清晰。李盛聽兒子說就用第二個方法,就讓他去幫母親做飯,他來幫李強弄,吃完前肯定給他搞好。
李強和王惠蘭做好午飯,李盛的抄網就做好了。
一根兩米左右不知名的木棍接在網頭上,木棍表麵非常光滑,一看就是老物件了,李強試了試韌性和強度,都非常滿意,隻要會抄,抄個幾十斤的魚都沒有問題,這下他更有信心了,再碰到上午釣到的大草魚,他可不會客氣了,吃完飯就打算再去試一下。
一家人吃著午飯,李強又做了一道紅燒小雜魚,不是他不想換個口味,是小雜魚就隻有這幾種做法,要麽紅燒,要麽油炸,以前聽說有些地方的拿來做魚生,他也不敢吃啊,一個是怕寄生蟲,這個年代感染寄生蟲就醫可麻煩了,二是沒有配料,光這樣蘸著醬油吃,那魚腥味也下不了嘴。
吃飯途中,李盛問李強下午還去釣魚不,明天他就要上學了。李強表示下午還要釣,明天秦老板就要來拿魚了,現在就一條鯉魚和一些鯽魚,加起來才幾斤,幾毛錢的生意估計秦老板都不想做,還是得釣一些鰱鱅和草魚才算過得去。
“小強,釣起來的魚你就打算放到盆裏啊,天氣熱盆裏可放不住,你看上午小魚差不多都死掉了”,旁邊的王惠蘭適時插了一嘴,還用筷子指了指旁邊蓋著的大盆、
是啊,先不說魚放不放得住,就是這盆也不放不了多少魚,十來斤就頂天了,李強也不是沒想過這個問題,一直想不到解決的方法,如果丟到自家池塘裏,捕撈也是個麻煩事。
“爸,你能不能編一個大的魚護,就像你之前那個背著裝小魚的簍子,搞得大一點,放到水裏拿來裝魚”,李強想到一個辦法,他們以前出去釣魚都帶有魚護,魚兒放在裏麵基本上短時間是不會死掉的。
“編倒是能編,你要多大的,如果是裝個十斤左右的,我一下午就可以給你編好”。
“越大越好,最好能裝大魚,最差一次能容納下百斤左右的魚最好”。
聽到兒子的話,李盛沉默了,這傻兒子不是自己編是真敢開口啊,思考片刻後回複道:“裝百斤魚的魚簍我能編,但是你想過沒,一個是這麽大的魚簍我不幹活估計也得一周左右才能弄好,其次是越大的魚簍就越粗糙,魚兒放在裏麵容易刮傷死掉,要想編得細密,那得花更多的時間,你短時間拿什麽裝魚,還有就是你放在哪裏,放河裏漲水退水都不放心”。
李強聽完父親的分析,也是覺得這樣做不靠譜。一時間想不出更好的辦法,隻能埋頭幹飯。一旁的王惠蘭聽到父子倆的對話,冷不丁的來了一句:“釣起來放到魚塘裏不就好了”,她想的是反正都是自家魚塘,賣不了也在。
“媽,放到魚塘裏又要去撈,費時費力,我們又沒有漁網,而且河魚放到魚塘裏,還能是野生魚嗎”,李強嘴裏包著飯,含糊不清地跟母親解釋到。
“再挖一個魚池不就行了,以前後院養鴨子那裏不就是個小水坑,擴大一些接滿水不就可以了,看你兩個在那裏編過來編過去的,你爸得砍多少竹子費多久功夫”,說完吃完碗裏的最後一口飯去收拾起來。
當局者清旁觀者迷,母親的一番話讓李強豁然開朗,對啊,挖個小魚池不就得了,反正是自己家,又不是在外麵。
“行,吃完我就去挖,不用太深,半米左右就行死水還是不行,最好是有活水,河裏的水最好,這樣養起來魚不會死,活性還強”。有了方案,李強就來勁了,主動承擔了這份工作。
“那個簡單,等下吃完飯我跟你一起挖,那個小水坑深度差不多,把周圍修整一番不漏水魚跑不出來就行,我再去弄幾根竹子,把竹節打通放到老水井下來那條小溪裏,保證你養魚的水夠用”。
李盛也是來了興致,能幫兒子幹點事,還不用耽誤他太多時間,真是一舉兩得。
吃過午飯,父子倆拿著鋤頭鏟子就幹了起來,不消半個小時,長四米寬兩米的小魚池就搞好了。
邊緣壘上石頭,又去旁邊小溪裏搞了些砂石鋪在底下,一個妥妥地大型溪流缸,就差把水引進來了。
李盛讓李強自己有安排就去做,他則拿著砍刀去砍竹子接水。
搞好魚池,李強的準備工作也做得差不多了,現在抄網也有了,養魚的魚池也有了,就差魚了。
按耐住馬上出門甩竿的心情,他還要幹一件事,就是準備釣鰱鱅的餌料,今天去鎮上王大爺那裏也沒有釣鰱鱅的商品餌,隻能是他自己製作了。
好在他對餌料這塊很上心,平日裏釣魚雖然也是用的商品餌,但是他會看配方,自己拿到後也是經常更換配比來測試,對此也是了熟於心。
他先找來家裏的豆子磨成粉,本來用豆渣是最好的,現在來不及,隻能浪費一點直接用豆子了,再加上玉米麵,麩皮,再來一點麵粉,沒有量杯,他也隻能試著做一下。
一番嚐試後捏了一小團再魚鉤上放進水裏,霧化效果還不錯,就是不知道實戰效果如何。
搞完餌料就可以釣魚了,李強出門的時候父親那頂包漿草帽被戴走了,他隻能戴著母親的草帽,提著水桶凳子和四根魚竿,再加上他新做的兩米大抄網,拿著餌料就上了釣位,他下午主要是抽鰱鱅和草魚,拿兩根短竿也是打算掛上穀麥這些守一下大鯽魚和鯉魚,蚯蚓就不釣了。
還是來到老釣位,中途碰到砍完竹子接水的父親,李強也是邀請父親和他一起釣魚,告訴父親他在小溪匯入河口那裏釣魚。
他帶了四根魚竿,又主要是抽大魚,父親想釣也可以跟他一起釣,他知道李盛也是愛釣魚的,他的羽毛魚竿就是父親給他做的,隻是父親平日太忙,基本上沒時間釣魚。
李盛本打算弄完魚池就睡會午覺,農村幹活的都有午睡的習慣,上午忙了半天,下午不睡一會幹活沒勁。
聽到李強喊他去釣魚,也感覺有點手癢,他也好久沒釣魚了,加上很久沒和兒子一起釣魚了,他就答應下來,告知李強弄好魚池就去找他。
李強放下背簍提出水桶,跟父親說他是去鎮上還錢去了。
走進屋裏,看到母親正在打理小雜魚,也是問道:“媽,怎麽不殺條大鯉魚來吃,昨晚才吃了小雜魚,今天整條大的”。
他把最大的一條鯉魚給王大爺拿去了,盆裏應該還有一條鯉魚和一些大鯽魚,鯉魚收購價也才一毛一斤,吃了不可惜。
“小雜魚好多都死了,扔了怪可惜的,昨晚你弄的紅燒小雜魚不錯,我就想著不要浪費,中午又做一道,總共就一條大鯉魚,拿去賣錢好一些,你又釣到多少?”。王惠蘭還是想著李強說的生意,這不還沒起步,她看盆裏也沒有幾條大的魚,哪能都把大魚拿來吃了。
“沒去釣,我去街上把王大爺的錢還了,他還送我一副網,我準備做個抄網,上午就跑了一條十來斤的大草魚,四塊錢呢!”,李強拿出背簍裏的粘網,準備製作抄網,還不忘給父母說一下他上午的光輝事跡。
“啥,跑了?”
王惠蘭一聽四塊錢跑了,也是心痛不已,
李盛平日裏編織一些背簍提籃竹席這些去賣,編個一周也就賺個幾塊錢,李強跑了一條大魚就等於他爹白幹一周,可不是心疼,也是抱怨兒子技術還是得練練,書上說的技術也不一定準。
李強也不和母親解釋,她又釣不來魚,找母親要了剪刀和線就準備自己製作抄網。
他打算用小時候玩的大鐵環做抄網的做網框,剪斷後用火燒製就可以折出固定的把柄。這個東西隻要能撐住就行,不用太結實,他又不是去高台釣魚需要把魚從水麵撈到高處,他隻需要把魚抄住拖到岸上不跑就成,原則上搞一根有韌性的棍子用火燒了鞣成圓形就可以。
然後又把粘網拆好後多層疊置用線綁起來做成網袋,這個不難,就是要做得仔細一點,一處沒有綁到就可能造成網眼過大魚兒跑掉。
做好這一切,抄網就初步成型了,就差手柄的安裝,他這個抄網不用像以後那般需要考慮折疊、輕便這些因素,隻需要抄網夠大,能用就行,但是怎麽把手柄和抄網裝上去,這個難到了他,找根竹子或者木棍綁住容易造成抄網滑落,不要手柄隻要網口網袋這部門又太短了不好抄魚。
他在院子裏翻找出一根合適木棍,綁過來綁過去就是不滿意。
一旁的李盛關注兒子做抄網很久了,從他聽到李強說跑了一條十來斤幾塊錢的草魚要做抄網的時候他就在琢磨了,雖然他沒用過抄網,但是他之前用竹子編過舀魚的,兩者都是撈魚,有異曲同工之處,看著兒子在那裏磨磨蹭蹭,他便放下手裏的活走到兒子旁邊。
“小強,你是不是要把這個網拿跟棍子接住連為一體”。
聽見父親的詢問,李強也是和父親商討起來。
李盛給出了兩個想法,一個是和李強想得差不多,用棍子把網頭那裏的鐵餅用繩子或者鐵絲綁起來,這種簡單;另外一個就是把網口的鐵環網柄端折出一個九十度的彎折,再用一根竹子或者木棍在相同位置打出一個小孔,弄成“榫卯結構”,再用鐵絲或者竹絲纏上,外麵用布頭包住,又牢固還不會弄傷魚。
李強一聽父親說的第二個方案,覺得非常滿意,果然薑還是老的辣,經常編這些東西就是思路清晰。李盛聽兒子說就用第二個方法,就讓他去幫母親做飯,他來幫李強弄,吃完前肯定給他搞好。
李強和王惠蘭做好午飯,李盛的抄網就做好了。
一根兩米左右不知名的木棍接在網頭上,木棍表麵非常光滑,一看就是老物件了,李強試了試韌性和強度,都非常滿意,隻要會抄,抄個幾十斤的魚都沒有問題,這下他更有信心了,再碰到上午釣到的大草魚,他可不會客氣了,吃完飯就打算再去試一下。
一家人吃著午飯,李強又做了一道紅燒小雜魚,不是他不想換個口味,是小雜魚就隻有這幾種做法,要麽紅燒,要麽油炸,以前聽說有些地方的拿來做魚生,他也不敢吃啊,一個是怕寄生蟲,這個年代感染寄生蟲就醫可麻煩了,二是沒有配料,光這樣蘸著醬油吃,那魚腥味也下不了嘴。
吃飯途中,李盛問李強下午還去釣魚不,明天他就要上學了。李強表示下午還要釣,明天秦老板就要來拿魚了,現在就一條鯉魚和一些鯽魚,加起來才幾斤,幾毛錢的生意估計秦老板都不想做,還是得釣一些鰱鱅和草魚才算過得去。
“小強,釣起來的魚你就打算放到盆裏啊,天氣熱盆裏可放不住,你看上午小魚差不多都死掉了”,旁邊的王惠蘭適時插了一嘴,還用筷子指了指旁邊蓋著的大盆、
是啊,先不說魚放不放得住,就是這盆也不放不了多少魚,十來斤就頂天了,李強也不是沒想過這個問題,一直想不到解決的方法,如果丟到自家池塘裏,捕撈也是個麻煩事。
“爸,你能不能編一個大的魚護,就像你之前那個背著裝小魚的簍子,搞得大一點,放到水裏拿來裝魚”,李強想到一個辦法,他們以前出去釣魚都帶有魚護,魚兒放在裏麵基本上短時間是不會死掉的。
“編倒是能編,你要多大的,如果是裝個十斤左右的,我一下午就可以給你編好”。
“越大越好,最好能裝大魚,最差一次能容納下百斤左右的魚最好”。
聽到兒子的話,李盛沉默了,這傻兒子不是自己編是真敢開口啊,思考片刻後回複道:“裝百斤魚的魚簍我能編,但是你想過沒,一個是這麽大的魚簍我不幹活估計也得一周左右才能弄好,其次是越大的魚簍就越粗糙,魚兒放在裏麵容易刮傷死掉,要想編得細密,那得花更多的時間,你短時間拿什麽裝魚,還有就是你放在哪裏,放河裏漲水退水都不放心”。
李強聽完父親的分析,也是覺得這樣做不靠譜。一時間想不出更好的辦法,隻能埋頭幹飯。一旁的王惠蘭聽到父子倆的對話,冷不丁的來了一句:“釣起來放到魚塘裏不就好了”,她想的是反正都是自家魚塘,賣不了也在。
“媽,放到魚塘裏又要去撈,費時費力,我們又沒有漁網,而且河魚放到魚塘裏,還能是野生魚嗎”,李強嘴裏包著飯,含糊不清地跟母親解釋到。
“再挖一個魚池不就行了,以前後院養鴨子那裏不就是個小水坑,擴大一些接滿水不就可以了,看你兩個在那裏編過來編過去的,你爸得砍多少竹子費多久功夫”,說完吃完碗裏的最後一口飯去收拾起來。
當局者清旁觀者迷,母親的一番話讓李強豁然開朗,對啊,挖個小魚池不就得了,反正是自己家,又不是在外麵。
“行,吃完我就去挖,不用太深,半米左右就行死水還是不行,最好是有活水,河裏的水最好,這樣養起來魚不會死,活性還強”。有了方案,李強就來勁了,主動承擔了這份工作。
“那個簡單,等下吃完飯我跟你一起挖,那個小水坑深度差不多,把周圍修整一番不漏水魚跑不出來就行,我再去弄幾根竹子,把竹節打通放到老水井下來那條小溪裏,保證你養魚的水夠用”。
李盛也是來了興致,能幫兒子幹點事,還不用耽誤他太多時間,真是一舉兩得。
吃過午飯,父子倆拿著鋤頭鏟子就幹了起來,不消半個小時,長四米寬兩米的小魚池就搞好了。
邊緣壘上石頭,又去旁邊小溪裏搞了些砂石鋪在底下,一個妥妥地大型溪流缸,就差把水引進來了。
李盛讓李強自己有安排就去做,他則拿著砍刀去砍竹子接水。
搞好魚池,李強的準備工作也做得差不多了,現在抄網也有了,養魚的魚池也有了,就差魚了。
按耐住馬上出門甩竿的心情,他還要幹一件事,就是準備釣鰱鱅的餌料,今天去鎮上王大爺那裏也沒有釣鰱鱅的商品餌,隻能是他自己製作了。
好在他對餌料這塊很上心,平日裏釣魚雖然也是用的商品餌,但是他會看配方,自己拿到後也是經常更換配比來測試,對此也是了熟於心。
他先找來家裏的豆子磨成粉,本來用豆渣是最好的,現在來不及,隻能浪費一點直接用豆子了,再加上玉米麵,麩皮,再來一點麵粉,沒有量杯,他也隻能試著做一下。
一番嚐試後捏了一小團再魚鉤上放進水裏,霧化效果還不錯,就是不知道實戰效果如何。
搞完餌料就可以釣魚了,李強出門的時候父親那頂包漿草帽被戴走了,他隻能戴著母親的草帽,提著水桶凳子和四根魚竿,再加上他新做的兩米大抄網,拿著餌料就上了釣位,他下午主要是抽鰱鱅和草魚,拿兩根短竿也是打算掛上穀麥這些守一下大鯽魚和鯉魚,蚯蚓就不釣了。
還是來到老釣位,中途碰到砍完竹子接水的父親,李強也是邀請父親和他一起釣魚,告訴父親他在小溪匯入河口那裏釣魚。
他帶了四根魚竿,又主要是抽大魚,父親想釣也可以跟他一起釣,他知道李盛也是愛釣魚的,他的羽毛魚竿就是父親給他做的,隻是父親平日太忙,基本上沒時間釣魚。
李盛本打算弄完魚池就睡會午覺,農村幹活的都有午睡的習慣,上午忙了半天,下午不睡一會幹活沒勁。
聽到李強喊他去釣魚,也感覺有點手癢,他也好久沒釣魚了,加上很久沒和兒子一起釣魚了,他就答應下來,告知李強弄好魚池就去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