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你事發了
夢境入侵,拯救從騎士開始 作者:雲下青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這個花衣燕燕小樂,是個采花賊?”
吳護衛點點頭。
“而且,這個采花賊早就被六扇門抓了,甚至已經行刑處斬了?”
吳護衛又點了點頭。
袁截不由得感覺有些頭痛,用手捂著額頭,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來減緩聽到這個消息所帶來的眩暈感。
雖然不知道這個複仇名單後麵還有多少個名字,但明顯這第四個名字,就給了他一個驚喜。
沒有地址,沒有身份,隻有一個代號,一個名字,在明麵上,這個人甚至已經死了。
天下茫茫之大,找一個死人,未免有些困難。
袁截長呼一口氣,想到剛創建成功的黃金會,讓吳護衛將這條消息,送到其他掌櫃的手裏。
“花衣燕燕小樂,仍在人世,提供線索者,重金酬謝。”
袁截從長樂商行的賬麵,支出了三千兩銀子,一同送過去,要求其他幾個掌櫃的,將這條消息,傳播出去。
在李四死後,這些商行掌櫃,先是和本地官府打了招呼,隨後立刻聯係那群被李四收攏起來的漁人,將看龍王的五十兩銀,壓到了五兩。
這長馬川本就多是漁人討生活的地方,縱然有幾個不滿意的,想要抬一抬價,可是李四剛死不久,這個本就脆弱的團體,沒人整合,少數頑固者,被排除在外。
對於這些掌櫃的來說,袁截確實做了一件好事,而且還是花錢買消息,花錢賣消息。
各家商隊天南海北,隻需要提供本地的物價和消息,就能知道其他幾地的貨物行情,提前置辦好貨物,買進賣出,誰家需要貨資,也是清清楚楚,每年隻需要繳納一筆銀子,是個相當劃算的買賣。
而且按照袁截組建黃金會時,所提出的設想,後續會在幾個商業活動頻繁的大城市裏,建立據點,為黃金會的成員,提供免費的落腳點和當地最近幾個月的物價變化等。
一張大餅,畫的是又大又香。
況且,袁截是花錢委托他們賣消息,找準幾個買消息的門路,一進一出,又是一大筆銀錢進賬。
袁截這邊,跟著幾支商隊剛離開長馬川不久,江湖上就有了風聲,說是花衣燕燕小樂重出江湖,這人當年是假死脫身!
謠言是越傳越響亮,就連領兵剿匪的楊太保也聽說了,看熱鬧不嫌事大,直接將這事,當做趣聞,寫進了奏對裏,還隨手將這消息,傳到了六扇門。
京城,六扇門總部。
一張紙被用力拍在了桌子上!
“花衣燕重出江湖?”
鐵捕頭目光掃視在座的其他人,目光宛如一把尖刀,讓人不敢直視。
“這個案子,是誰負責的?”
“稟告大人,是一位叫做劉大祖的青衣捕快。幾年前,在抓捕瀚海老魔的行動時,死在了瀚海。”
一位金衣捕頭如此回複道。
“查!
案件一應相關卷宗,全部調出來,還有劉大祖在這期間的一應往來支出。
另外,我還要知道,這條消息,究竟是誰傳出來的!”
隨著鐵總捕頭一聲令下,總部七位金衣捕快,立刻開始了行動。
鐵捕頭坐在座位上,想到那位楊太保,也是不免有幾分頭疼,這位就是個喜歡看熱鬧的主,偏偏還是先帝臨終任命的三師四保之一,民間聲望也高,皇帝也是極其信任。
真要是等到皇帝問起,鐵總捕頭來個一問三不知,那可就真的是前途堪憂了。
而且,自古以來,有不少達官顯貴,是因為冤假錯案導致下場慘淡,鐵捕頭捫心自問,我在官場得罪的人多嗎?
……好像有點多,畢竟能落到六扇門手裏的案子,大多是江湖人招惹朝廷官員,也不乏有些朝廷官員自己做事品行有虧。
曲筆是不可能曲筆的,曲筆那是欺君,鐵總捕頭是一筆筆把這些記得清清楚楚,交上去的。
這麽一想的話,鐵捕頭自己都有些坐不住了。
而另一邊,袁截還在發愁要怎麽找到一個死人。
聽說這人是六扇門抓到的,案卷卷宗等有關書文,都在京城的六扇門總部,備份卷宗,則在刑部衙門。
要想找人,總得了解這人的過往經曆,才能知道從哪查起,這麽一想,他還得跑一趟京城。
“吳護衛,這趟走商,過京城嗎?”
“京城?當然過了。
京都多有外國使臣,每年都有不少新鮮玩意,而且京都繁華,人來人往,相當熱鬧,每次走商,京城和邊關可是出貨的好地方。”
袁截聽到吳護衛這麽說,就放心了。
與其自己一個人往京城跑,不如跟著商隊一起,有吃有住,還有人可以使喚,平常還能習練武功。
雖然不知道這個花衣燕在哪,但這人竟然能從六扇門的追捕中,逃脫性命,其狡詐程度與武功水準,都可見一斑。
相比較前三個目標,一個不通武功的宋馬,一個地方武館的趙仁武,一個做江麵生意的李四,這個采花賊,才算是個正經的江湖人,別看隻是個下九流,但隻怕沒那麽容易應付。
過了長馬川,袁截看著遠處一座山頭,想起自己看過的一條消息,好像就是那一座。
是個有土匪的山啊!
要不然……試試武功?
袁截突然想到這一點,然後心裏有些躁動,要不要試試武功呢?
按理來說,做土匪的,應該武功不會太高吧!
學會《大王索命手》後,袁截經常感覺有些手癢,就想破壞點什麽,試一試新武學的威力。
想著和吳護衛打聽一下,但吳護衛對這條路好像也不是太熟,知道的好像都是大家口口相傳的消息,還是幾年前的版本,就連李四收攏漁人這事,吳護衛都不清楚。
唉!看來還是得和那些掌櫃的打聽,袁截從懷裏掏出那些寫滿了黑材料的紙,開始翻動起來。
哦,是這張。
袁截開開心心的把這張紙抽出來,然後帶著吳護衛就跑到了另一支商隊的隊伍裏。
跟掌櫃的聊了一會兒,又帶著吳護衛垂頭喪氣的走了回來。
賴賴的!前麵那座山沒土匪了,甚至一路到京城為止,這條路都沒有土匪了!
楊太保帶兵路過,把沿途所有土匪都鏟平了!聽說還把附近幾個縣的縣令也辦了,砍了好幾個貪官汙吏。
袁截好像突然明白,這個楊太保為什麽民間聲望這麽高了,有事,他真辦啊!
吳護衛點點頭。
“而且,這個采花賊早就被六扇門抓了,甚至已經行刑處斬了?”
吳護衛又點了點頭。
袁截不由得感覺有些頭痛,用手捂著額頭,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來減緩聽到這個消息所帶來的眩暈感。
雖然不知道這個複仇名單後麵還有多少個名字,但明顯這第四個名字,就給了他一個驚喜。
沒有地址,沒有身份,隻有一個代號,一個名字,在明麵上,這個人甚至已經死了。
天下茫茫之大,找一個死人,未免有些困難。
袁截長呼一口氣,想到剛創建成功的黃金會,讓吳護衛將這條消息,送到其他掌櫃的手裏。
“花衣燕燕小樂,仍在人世,提供線索者,重金酬謝。”
袁截從長樂商行的賬麵,支出了三千兩銀子,一同送過去,要求其他幾個掌櫃的,將這條消息,傳播出去。
在李四死後,這些商行掌櫃,先是和本地官府打了招呼,隨後立刻聯係那群被李四收攏起來的漁人,將看龍王的五十兩銀,壓到了五兩。
這長馬川本就多是漁人討生活的地方,縱然有幾個不滿意的,想要抬一抬價,可是李四剛死不久,這個本就脆弱的團體,沒人整合,少數頑固者,被排除在外。
對於這些掌櫃的來說,袁截確實做了一件好事,而且還是花錢買消息,花錢賣消息。
各家商隊天南海北,隻需要提供本地的物價和消息,就能知道其他幾地的貨物行情,提前置辦好貨物,買進賣出,誰家需要貨資,也是清清楚楚,每年隻需要繳納一筆銀子,是個相當劃算的買賣。
而且按照袁截組建黃金會時,所提出的設想,後續會在幾個商業活動頻繁的大城市裏,建立據點,為黃金會的成員,提供免費的落腳點和當地最近幾個月的物價變化等。
一張大餅,畫的是又大又香。
況且,袁截是花錢委托他們賣消息,找準幾個買消息的門路,一進一出,又是一大筆銀錢進賬。
袁截這邊,跟著幾支商隊剛離開長馬川不久,江湖上就有了風聲,說是花衣燕燕小樂重出江湖,這人當年是假死脫身!
謠言是越傳越響亮,就連領兵剿匪的楊太保也聽說了,看熱鬧不嫌事大,直接將這事,當做趣聞,寫進了奏對裏,還隨手將這消息,傳到了六扇門。
京城,六扇門總部。
一張紙被用力拍在了桌子上!
“花衣燕重出江湖?”
鐵捕頭目光掃視在座的其他人,目光宛如一把尖刀,讓人不敢直視。
“這個案子,是誰負責的?”
“稟告大人,是一位叫做劉大祖的青衣捕快。幾年前,在抓捕瀚海老魔的行動時,死在了瀚海。”
一位金衣捕頭如此回複道。
“查!
案件一應相關卷宗,全部調出來,還有劉大祖在這期間的一應往來支出。
另外,我還要知道,這條消息,究竟是誰傳出來的!”
隨著鐵總捕頭一聲令下,總部七位金衣捕快,立刻開始了行動。
鐵捕頭坐在座位上,想到那位楊太保,也是不免有幾分頭疼,這位就是個喜歡看熱鬧的主,偏偏還是先帝臨終任命的三師四保之一,民間聲望也高,皇帝也是極其信任。
真要是等到皇帝問起,鐵總捕頭來個一問三不知,那可就真的是前途堪憂了。
而且,自古以來,有不少達官顯貴,是因為冤假錯案導致下場慘淡,鐵捕頭捫心自問,我在官場得罪的人多嗎?
……好像有點多,畢竟能落到六扇門手裏的案子,大多是江湖人招惹朝廷官員,也不乏有些朝廷官員自己做事品行有虧。
曲筆是不可能曲筆的,曲筆那是欺君,鐵總捕頭是一筆筆把這些記得清清楚楚,交上去的。
這麽一想的話,鐵捕頭自己都有些坐不住了。
而另一邊,袁截還在發愁要怎麽找到一個死人。
聽說這人是六扇門抓到的,案卷卷宗等有關書文,都在京城的六扇門總部,備份卷宗,則在刑部衙門。
要想找人,總得了解這人的過往經曆,才能知道從哪查起,這麽一想,他還得跑一趟京城。
“吳護衛,這趟走商,過京城嗎?”
“京城?當然過了。
京都多有外國使臣,每年都有不少新鮮玩意,而且京都繁華,人來人往,相當熱鬧,每次走商,京城和邊關可是出貨的好地方。”
袁截聽到吳護衛這麽說,就放心了。
與其自己一個人往京城跑,不如跟著商隊一起,有吃有住,還有人可以使喚,平常還能習練武功。
雖然不知道這個花衣燕在哪,但這人竟然能從六扇門的追捕中,逃脫性命,其狡詐程度與武功水準,都可見一斑。
相比較前三個目標,一個不通武功的宋馬,一個地方武館的趙仁武,一個做江麵生意的李四,這個采花賊,才算是個正經的江湖人,別看隻是個下九流,但隻怕沒那麽容易應付。
過了長馬川,袁截看著遠處一座山頭,想起自己看過的一條消息,好像就是那一座。
是個有土匪的山啊!
要不然……試試武功?
袁截突然想到這一點,然後心裏有些躁動,要不要試試武功呢?
按理來說,做土匪的,應該武功不會太高吧!
學會《大王索命手》後,袁截經常感覺有些手癢,就想破壞點什麽,試一試新武學的威力。
想著和吳護衛打聽一下,但吳護衛對這條路好像也不是太熟,知道的好像都是大家口口相傳的消息,還是幾年前的版本,就連李四收攏漁人這事,吳護衛都不清楚。
唉!看來還是得和那些掌櫃的打聽,袁截從懷裏掏出那些寫滿了黑材料的紙,開始翻動起來。
哦,是這張。
袁截開開心心的把這張紙抽出來,然後帶著吳護衛就跑到了另一支商隊的隊伍裏。
跟掌櫃的聊了一會兒,又帶著吳護衛垂頭喪氣的走了回來。
賴賴的!前麵那座山沒土匪了,甚至一路到京城為止,這條路都沒有土匪了!
楊太保帶兵路過,把沿途所有土匪都鏟平了!聽說還把附近幾個縣的縣令也辦了,砍了好幾個貪官汙吏。
袁截好像突然明白,這個楊太保為什麽民間聲望這麽高了,有事,他真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