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閑花掃落庭
穿越賈璉之慢節奏生活 作者:江陵野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金桂飄香時節,榮國府門前的石獅子披上了簇新的紅綢,門楣上懸著的八角琉璃燈在秋風裏輕輕搖晃。
賈琮中秀才的喜訊如同投入池中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連素日端方持重的賈政都破了例,親自吩咐管家將宴席擺在正廳後的藕香榭,八扇雕花槅門盡數敞開,任那清甜的丹桂香與觥籌交錯的喧鬧聲融作一處。
三春姊妹的賀禮最是精巧別致。探春的湘竹筆筒上刻著\"蟾宮折桂\",迎春的鬆煙墨錠透著淡淡柏香,惜春則用澄心堂紙畫了幅《青雲圖》,筆下稍拙,勝在心意。
黛玉托紫鵑送來一匣子舊年收的雨前龍井,寶釵的鎏金硯台襯著鵝黃錦緞,倒映著廊下紅燈籠的碎光。寶玉抱著他親手抄錄的《四書集注》來獻寶,被王熙鳳打趣\"倒像是要搶琮哥兒的風頭\",滿屋子笑作一團。
府外頭也來了客,同賈璉相近的勳貴人家都送了,而春秋社的公子們則是另送一份禮,作為個人的心意。
賴大站在垂花門下的陰涼處,袖中藏著的素絹帕子早被汗水浸透。他望著廊簷滴水在青磚上洇出的深色痕跡,恍惚想起二十年前賈珠考取功名時,也是這般盛夏餘威未退的天氣。那時賈赦房裏的周姨娘還梳著雙丫髻,賈政的袍角掃過門檻時還帶著意氣風發的響動。而今廊下捧著禮單來回奔忙的,已換成傅亨手下那幾個穿靛藍短打的年輕小廝。
在外招待人的賴大看著門子記的禮單,心內感歎不已,“這三爺也是沾了二爺的光,這禮收的比寶二爺前幾年收的禮還多,要不他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那能有這麽多客人。
說來大老爺房近來喜事不斷,二爺有了大小姐是一回禮,有了大公子是一回禮,如今琮三爺得了功名,又是一回禮,這麽看著大老爺房裏倒是日益興隆起來。”
如此想著他又愁起來了,二爺將來要掌權、做榮府的主是東西兩府下人的共識,比起跟在二老爺身邊的那些人,他賴大其實就是誰是賈府的主人,他跟誰。
可如今不是他賴大不想靠上去,隻是二爺一直不收他,而且凡事都叫傅亨做,看二爺的操作,將來是要用傅亨取代他賴大,就像戲本上說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他賴大倒不是不願意,主要是他賴大在賈家這麽多年,沒功勞也有苦勞不是,老太太還沒咽氣呢,二爺就這麽不把他放眼裏,傅亨那幾個兔崽子又隻平日裏客氣著,連規矩都不懂,這麽多年了,賴家有個什麽喜事,也不見送禮,他自然心裏恨的緊。
正想著,他遠遠看見陸小爺來了,將心裏愁緒收起,笑臉迎了上去。
陸預不是一個人來的,他夫人和妹妹也一同來了,他在拜過賈家的兩位老爺後,同賈琮喝起了酒,兩個男人聚一處,聊聊八卦,聊聊家裏,最後都聊到事業上,聊到了天下大事。
陸預與賈琮對酌三巡,少年郎君白玉似的麵皮染了霞色,指尖無意識摩挲著青瓷盞上的冰裂紋。
\"預哥不知,那日放榜我躲在祠堂後頭不敢看,還是小廝翻牆來報的信。\"賈琮忽壓低聲音,\"其實我連《孟子》的''離婁章句''都背不全,倒是把《遊仙窟》記得滾瓜爛熟........如今我都不知道考了秀才幹啥,二哥硬叫我考,我才考的。光是背書背試題就把我給愁死了,要是還要考舉人啥的,說啥我也不幹了。”
陸預一愣,後是一笑,想起之前的自己了,他和賈琮頭上都有個出眾的哥哥,自己其實不受矚目,周圍的人也不對他們有多大的期許,所以早年間他們都在玩,隻不過玩的方式不同。
賈琮現在不知道做什麽,其實他們有幾個知道呢?
現在的賈琮其實就是過去的他罷了。
陸預心內如此感慨一番,就同賈琮繼續喝酒吃菜了。
王熙鳳屋裏此刻正熱鬧,陸預的妻子姚絢同妹妹陸穎已經在王熙鳳屋裏坐著了,一同聊著地還有三春、林薛五人,屋裏頭眾人雖聊著,可也都看著那個快滿一歲的女娃,賈璉給她早取了名字,賈秋璿。
賈秋璿在乳娘懷裏蹬著藕節似的小腿,引得探春拿瓔珞圈逗弄。薛寶釵捧著汝窯茶盞細看孩兒眉間紅痣,忽聽王熙鳳笑罵:\"璉二這沒心肝的,給姐兒取名這般潦草,倒不如讓我們姊妹重新擬個好的。\"
眾姊妹都知道鳳姐姐隻是在打趣,都是淺笑間聽著,不多言,炕上還有個爬來爬去的小家夥,賈璉給他取名賈菁。
一天熱鬧散盡,賴大送客時,暮色已染透半邊天際。他望著陸預馬車簷角晃動的琉璃燈,忽聽得身後傳來傅亨與門房核對禮單的聲響。秋風卷起一片枯葉,正落在他沾了酒漬的皂靴上。
次日清晨,日光熹微,蘊兒攜著禮物,款步邁向賈琮所居的院子。這院子裏瞧著人影稀落,一來三爺尚未成家,沒有諸多內宅瑣事,二來三爺生性寬厚,對下人甚少嚴苛管束,他素日就厭那紛擾是非,不願因著人多生出無端齟齬,平白為難了他這副軟心腸。
因而蘊兒平日也未往三爺院裏多安排人手,此刻,賈琮身旁的大丫鬟霞樂,正悉心備著洗漱之物,預備伺候三爺起身。見蘊兒來了,她眼波一閃,忙不迭迎上前去,二人相視一笑,透著股子親昵勁兒。雖說霞樂是賈璉指派到賈琮身邊的,可賈璉諸事繁忙,賈琮日常起居的瑣碎事兒,實則都由蘊兒一手操持,天長日久,情誼自是不同尋常。
“三爺還未醒?”蘊兒未貿然踏入屋內,在門外站定,笑意盈盈地問霞樂。
霞樂欠了欠身,輕聲解釋道:“昨日爺與陸小爺相談甚歡,多飲了幾杯,回府時還有些醉意,直至晚間尚未全然清醒。眼下剛醒,我正趕著伺候爺洗漱呢。蘊兒姐姐此番前來,可是有要事尋咱們爺?”
“你這小丫頭,倒是伶俐得很。”蘊兒抿唇一笑,打趣道,“放心,是樁好事。依我看呐,你往後的日子,可要熬出頭咯,盡是好日子等著你呢。”霞樂聽了,臉頰微微泛紅,嗔怪地瞥了蘊兒一眼。
“好了,咱們說正事兒。既三爺還未起身,我且去廂房候著,待三爺收拾妥當了,勞煩通稟一聲。”蘊兒收了笑意,神色端莊地說道。
霞樂應了,喚來小丫鬟,引著蘊兒去廂房安坐,自己則匆匆折回屋內,手腳麻利地幫賈琮拾掇,好讓三爺能見客。
沒一會兒,賈琮整束齊整,不見絲毫宿醉的邋遢模樣,一襲青衫,身姿挺拔,穩步邁入屋內,見著蘊兒,當即規規矩矩行了一禮,動作恭謹,毫無敷衍。在這深宅大院裏,蘊兒待他如親姐一般關懷備至,賈琮這一禮,滿是真心誠意。
“三爺,您可使不得這般大禮,若是叫旁人瞧見了,保不準又要嚼舌根。”蘊兒瞧著,心下既是欣慰又是心疼,忍不住出言提醒。
“姐姐的話,琮兒記下了,往後定改。”賈琮嘴上應著,可這般話說了不知幾回,每回見人,行禮依舊周全,哪有半分更改的跡象。
“霞樂說姐姐尋我,可是有事兒?”賈琮抬眸,目光溫和地望向蘊兒。
“三爺如今已博得功名,年歲漸長,再不是往昔那調皮頑童了,往後言行舉止,愈發要穩重持重些才好。”蘊兒微微蹙眉,又多叮囑了一句,言罷,招手示意身後跟著的小丫鬟,將備好的禮物呈到賈琮麵前,“三爺,這是我的一點心意,自然比不得爺和奶奶的心意重,您可千萬別嫌棄,好歹賞臉收下。”
賈琮見狀,神色間滿是惶恐,忙不迭擺手,“姐姐這是何話,平日裏便是父親,也未曾……”
話未說完,蘊兒便截住話頭,佯嗔道:“三爺,這話可折煞我了,斷斷說不得。”
說罷,她斂了神色,切入正題:“三爺如今有功名在身,卻暫無營生。若您還想潛心苦讀,再攀功名高峰,不知可還有這番心力?”
“姐姐說笑了,琮兒能僥幸考取秀才,已是承蒙上天眷顧,哪還有再考的念頭。”賈琮微微垂首,麵上露出幾分局促。
“既如此,那我便往下說了。”蘊兒輕輕頷首,“爺念著您,知曉您有主見,便差我來與您商議。通州總管府下頭,現有個糧道官的空缺,您若願意,可前去赴任。若是不願,也好有別的安排。”
此言一出,賈琮尚未及回應,身後的霞樂已是喜形於色,難以自抑。糧道官,這在眾人眼中,可是個油水頗豐的肥差,多少人眼巴巴盼著,能撈著這等美差,簡直能把旁人饞煞。
賈琮中秀才的喜訊如同投入池中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連素日端方持重的賈政都破了例,親自吩咐管家將宴席擺在正廳後的藕香榭,八扇雕花槅門盡數敞開,任那清甜的丹桂香與觥籌交錯的喧鬧聲融作一處。
三春姊妹的賀禮最是精巧別致。探春的湘竹筆筒上刻著\"蟾宮折桂\",迎春的鬆煙墨錠透著淡淡柏香,惜春則用澄心堂紙畫了幅《青雲圖》,筆下稍拙,勝在心意。
黛玉托紫鵑送來一匣子舊年收的雨前龍井,寶釵的鎏金硯台襯著鵝黃錦緞,倒映著廊下紅燈籠的碎光。寶玉抱著他親手抄錄的《四書集注》來獻寶,被王熙鳳打趣\"倒像是要搶琮哥兒的風頭\",滿屋子笑作一團。
府外頭也來了客,同賈璉相近的勳貴人家都送了,而春秋社的公子們則是另送一份禮,作為個人的心意。
賴大站在垂花門下的陰涼處,袖中藏著的素絹帕子早被汗水浸透。他望著廊簷滴水在青磚上洇出的深色痕跡,恍惚想起二十年前賈珠考取功名時,也是這般盛夏餘威未退的天氣。那時賈赦房裏的周姨娘還梳著雙丫髻,賈政的袍角掃過門檻時還帶著意氣風發的響動。而今廊下捧著禮單來回奔忙的,已換成傅亨手下那幾個穿靛藍短打的年輕小廝。
在外招待人的賴大看著門子記的禮單,心內感歎不已,“這三爺也是沾了二爺的光,這禮收的比寶二爺前幾年收的禮還多,要不他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那能有這麽多客人。
說來大老爺房近來喜事不斷,二爺有了大小姐是一回禮,有了大公子是一回禮,如今琮三爺得了功名,又是一回禮,這麽看著大老爺房裏倒是日益興隆起來。”
如此想著他又愁起來了,二爺將來要掌權、做榮府的主是東西兩府下人的共識,比起跟在二老爺身邊的那些人,他賴大其實就是誰是賈府的主人,他跟誰。
可如今不是他賴大不想靠上去,隻是二爺一直不收他,而且凡事都叫傅亨做,看二爺的操作,將來是要用傅亨取代他賴大,就像戲本上說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他賴大倒不是不願意,主要是他賴大在賈家這麽多年,沒功勞也有苦勞不是,老太太還沒咽氣呢,二爺就這麽不把他放眼裏,傅亨那幾個兔崽子又隻平日裏客氣著,連規矩都不懂,這麽多年了,賴家有個什麽喜事,也不見送禮,他自然心裏恨的緊。
正想著,他遠遠看見陸小爺來了,將心裏愁緒收起,笑臉迎了上去。
陸預不是一個人來的,他夫人和妹妹也一同來了,他在拜過賈家的兩位老爺後,同賈琮喝起了酒,兩個男人聚一處,聊聊八卦,聊聊家裏,最後都聊到事業上,聊到了天下大事。
陸預與賈琮對酌三巡,少年郎君白玉似的麵皮染了霞色,指尖無意識摩挲著青瓷盞上的冰裂紋。
\"預哥不知,那日放榜我躲在祠堂後頭不敢看,還是小廝翻牆來報的信。\"賈琮忽壓低聲音,\"其實我連《孟子》的''離婁章句''都背不全,倒是把《遊仙窟》記得滾瓜爛熟........如今我都不知道考了秀才幹啥,二哥硬叫我考,我才考的。光是背書背試題就把我給愁死了,要是還要考舉人啥的,說啥我也不幹了。”
陸預一愣,後是一笑,想起之前的自己了,他和賈琮頭上都有個出眾的哥哥,自己其實不受矚目,周圍的人也不對他們有多大的期許,所以早年間他們都在玩,隻不過玩的方式不同。
賈琮現在不知道做什麽,其實他們有幾個知道呢?
現在的賈琮其實就是過去的他罷了。
陸預心內如此感慨一番,就同賈琮繼續喝酒吃菜了。
王熙鳳屋裏此刻正熱鬧,陸預的妻子姚絢同妹妹陸穎已經在王熙鳳屋裏坐著了,一同聊著地還有三春、林薛五人,屋裏頭眾人雖聊著,可也都看著那個快滿一歲的女娃,賈璉給她早取了名字,賈秋璿。
賈秋璿在乳娘懷裏蹬著藕節似的小腿,引得探春拿瓔珞圈逗弄。薛寶釵捧著汝窯茶盞細看孩兒眉間紅痣,忽聽王熙鳳笑罵:\"璉二這沒心肝的,給姐兒取名這般潦草,倒不如讓我們姊妹重新擬個好的。\"
眾姊妹都知道鳳姐姐隻是在打趣,都是淺笑間聽著,不多言,炕上還有個爬來爬去的小家夥,賈璉給他取名賈菁。
一天熱鬧散盡,賴大送客時,暮色已染透半邊天際。他望著陸預馬車簷角晃動的琉璃燈,忽聽得身後傳來傅亨與門房核對禮單的聲響。秋風卷起一片枯葉,正落在他沾了酒漬的皂靴上。
次日清晨,日光熹微,蘊兒攜著禮物,款步邁向賈琮所居的院子。這院子裏瞧著人影稀落,一來三爺尚未成家,沒有諸多內宅瑣事,二來三爺生性寬厚,對下人甚少嚴苛管束,他素日就厭那紛擾是非,不願因著人多生出無端齟齬,平白為難了他這副軟心腸。
因而蘊兒平日也未往三爺院裏多安排人手,此刻,賈琮身旁的大丫鬟霞樂,正悉心備著洗漱之物,預備伺候三爺起身。見蘊兒來了,她眼波一閃,忙不迭迎上前去,二人相視一笑,透著股子親昵勁兒。雖說霞樂是賈璉指派到賈琮身邊的,可賈璉諸事繁忙,賈琮日常起居的瑣碎事兒,實則都由蘊兒一手操持,天長日久,情誼自是不同尋常。
“三爺還未醒?”蘊兒未貿然踏入屋內,在門外站定,笑意盈盈地問霞樂。
霞樂欠了欠身,輕聲解釋道:“昨日爺與陸小爺相談甚歡,多飲了幾杯,回府時還有些醉意,直至晚間尚未全然清醒。眼下剛醒,我正趕著伺候爺洗漱呢。蘊兒姐姐此番前來,可是有要事尋咱們爺?”
“你這小丫頭,倒是伶俐得很。”蘊兒抿唇一笑,打趣道,“放心,是樁好事。依我看呐,你往後的日子,可要熬出頭咯,盡是好日子等著你呢。”霞樂聽了,臉頰微微泛紅,嗔怪地瞥了蘊兒一眼。
“好了,咱們說正事兒。既三爺還未起身,我且去廂房候著,待三爺收拾妥當了,勞煩通稟一聲。”蘊兒收了笑意,神色端莊地說道。
霞樂應了,喚來小丫鬟,引著蘊兒去廂房安坐,自己則匆匆折回屋內,手腳麻利地幫賈琮拾掇,好讓三爺能見客。
沒一會兒,賈琮整束齊整,不見絲毫宿醉的邋遢模樣,一襲青衫,身姿挺拔,穩步邁入屋內,見著蘊兒,當即規規矩矩行了一禮,動作恭謹,毫無敷衍。在這深宅大院裏,蘊兒待他如親姐一般關懷備至,賈琮這一禮,滿是真心誠意。
“三爺,您可使不得這般大禮,若是叫旁人瞧見了,保不準又要嚼舌根。”蘊兒瞧著,心下既是欣慰又是心疼,忍不住出言提醒。
“姐姐的話,琮兒記下了,往後定改。”賈琮嘴上應著,可這般話說了不知幾回,每回見人,行禮依舊周全,哪有半分更改的跡象。
“霞樂說姐姐尋我,可是有事兒?”賈琮抬眸,目光溫和地望向蘊兒。
“三爺如今已博得功名,年歲漸長,再不是往昔那調皮頑童了,往後言行舉止,愈發要穩重持重些才好。”蘊兒微微蹙眉,又多叮囑了一句,言罷,招手示意身後跟著的小丫鬟,將備好的禮物呈到賈琮麵前,“三爺,這是我的一點心意,自然比不得爺和奶奶的心意重,您可千萬別嫌棄,好歹賞臉收下。”
賈琮見狀,神色間滿是惶恐,忙不迭擺手,“姐姐這是何話,平日裏便是父親,也未曾……”
話未說完,蘊兒便截住話頭,佯嗔道:“三爺,這話可折煞我了,斷斷說不得。”
說罷,她斂了神色,切入正題:“三爺如今有功名在身,卻暫無營生。若您還想潛心苦讀,再攀功名高峰,不知可還有這番心力?”
“姐姐說笑了,琮兒能僥幸考取秀才,已是承蒙上天眷顧,哪還有再考的念頭。”賈琮微微垂首,麵上露出幾分局促。
“既如此,那我便往下說了。”蘊兒輕輕頷首,“爺念著您,知曉您有主見,便差我來與您商議。通州總管府下頭,現有個糧道官的空缺,您若願意,可前去赴任。若是不願,也好有別的安排。”
此言一出,賈琮尚未及回應,身後的霞樂已是喜形於色,難以自抑。糧道官,這在眾人眼中,可是個油水頗豐的肥差,多少人眼巴巴盼著,能撈著這等美差,簡直能把旁人饞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