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詩也,史也
穿越賈璉之慢節奏生活 作者:江陵野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賈璉講起兵事,屋內原本歡樂的氛圍也變得凝重起來,幾位妹妹臉上都有隱憂,寶玉皺眉,環哥兒耷拉著頭,便是年歲小的蘭哥兒也擔心地看著他這位叔叔,隻有琮哥兒不在意,反倒是祝他哥哥建功立業、一展胸中抱負。
賈璉知道他的意思,舉杯一飲。
來賈府時日更久的黛玉,桌下雙手握住她鳳姐姐的右手,悅聲脫口,“王於出征,以匡王國。二哥哥此番往遼東去,是為國為民之大計,妹妹當賀。”
說完舉起麵前的果酒,敬了賈璉一杯,這不算完,“父親常說兄長少時立誌,如今亦有所望,當是一喜,可哥哥遠去遼東也別忘了,家中也有親人盼歸。”
“林妹妹說的我怎會不知,今日我聚眾位兄弟姐妹,亦有所托。”賈璉舉杯,“你們嫂嫂年歲雖長你們一些,可也不過世俗中人,懷著身孕又顧著管家的事,難的很。
你們哥哥我是個忘家的,一年裏頭不知要惹哭你們嫂嫂多少回,流了多少淚。如今我馬上遠行也當在此拜托各位弟弟、妹妹們多體諒體諒你們嫂嫂的難。”
一語盡,一杯盡。
眾人同舉杯,飲盡杯中酒。
氛圍一暖,賈璉順著黛玉開頭的那句話,講起一番雞湯,有心無心。
“林妹妹方才開頭講得那句,如果我沒記錯,出自詩經中的小雅·六月篇的首段,整段為‘六月棲棲,戎車既飭。四牡騤騤,載是常服。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王於出征,以匡王國。’
講的是周宣王發兵北伐獫狁的故事。
自古兵事不休,其敘不止,而曆代言及兵事的詩也是史。
詩史,今人談及二字,就講唐杜甫,有三吏,有三別。
其中新安吏寫的是肅宗朝郭子儀、李光弼為首的九節度率軍圍攻安慶緒堅守的相州,結果被史思明率領的援軍擊潰後,朝廷在重新在各地征兵,杜甫從洛陽前往華陽,路過新安所見。
曆來詩評家將該詩分作上下兩篇,上半篇以“天地終無情”結尾,下半篇即詩尾的“仆射如父兄”。
前朝王嗣奭認為“天地”指的是朝廷,杜甫不願正麵指責朝廷征發未成丁青年的故事,故用天地代替朝廷,可後半篇又寫‘況乃王師順’,也就是說杜甫是期盼戰事順利的。
若是從實指看,貴在無情二字上,心既憐民,又思大安,思緒進退不得,遂歸於天道。
下半篇的仆射指的是當時的主將郭子儀等,如父兄三字是對送行軍屬的安慰。
足見杜甫心中的矛盾,世上事多如此,進亦憂,退亦憂,進退全在個人一念之間。
各位弟弟、妹妹們要自己想想,這世上能顧全自己已是難得。
話說回來,唐朝詩人對戰爭的態度,是兩麵的,幾乎都支持抵禦外辱,但又討厭不義之戰,但總體比例而言,對半開。
可到了宋朝,不義之戰已經絕跡,大多是抵禦外辱的。這並不奇怪,唐時邊塞詩講“西去安西九萬九千裏”,戰事的極限在安西之地。
可到了宋朝,北宋戰事最遠講“燕然未勒歸無計”、“燕山紀功後,麟閣耀鴻名”。
南宋更不堪了,辛棄疾年輕時寫下《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可地點在哪呢?在山東濟南。陸遊在孝宗年間寫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其中的瓜洲渡又在哪?在揚州,大散關呢?在陝西。
要知道孝宗已經是位銳意進取的皇帝了。
所以詩人們寫的是詩,可寫的也是史,不論百官們如何山呼‘萬歲’,有些東西是騙不了人的。
到了如今,遼東是不是義戰呢?那要留給後人評說了。
可薊遼的千萬百姓心裏是如何想的,怕是再清楚不過來,夜不卸甲,手不離刀。
彎弓識馬,終覓血,多少人哭。
如果去問他們,願不願意用他們的命去換後代子孫的“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十個裏有九個是答應的,還有一個已經提刀上馬向北遊了。
說句大逆不道的話,他們為的不是為了皇帝的天下、千秋萬代,也不是為了百官們口中的國家穩固、長治久安,他們為的是自己,這是他們自己心中的欲。
如今他們還有心,還有欲,如果不現在動手,等到他們心冷了,淚幹了,便是萬金之賞,也救不回來.......這座天下了。
六部的官員們、江南的年輕士人裏不知有多少抱怨每年撥給薊遼的軍費耗資千萬,何其奢費。
是,朝廷每年撥的錢是不少,明麵上單獨撥給薊遼的有五六百萬,暗地裏從九邊的賬上走了五百萬,再加上兵部的雜項撥款,林零總總有一千四百萬之巨。
如今要小修黃河、大修京河、賑濟山東災民,沒處挪錢,就期望著從軍費裏扣。
於是才有了這條運輸線的搭建。
但這是不對的,這個國家的財政結構裏是有一筆錢的,嘉祥年間就算政事混亂,國朝的用度開支也沒有到需要挪用軍費的地步。
可為什麽現在需要挪用軍費呢?”
賈璉的目光掃過王薛二人,繼續講起故事。“朝堂的所有人都知道有一筆錢是閑著的,可文官們個個都不說話,於是隻能是我們當惡人,站到前麵給人罵了。”
屋內靜悄悄地,賈璉觀眾人反應,心內歎息不已。
轉而講起過去一二趣事,遮掩方才的話語,再度提壺飲酒。
眾人吃酒一段時間後,夜更深了,正好席上吃食也差不多盡了。
賈璉同王熙鳳一道送了,但林黛玉與薛寶釵卻被平兒攔下,說是二爺還有話同二位姑娘說,請移步正房裏間。
林薛二人在平兒的帶領下來到裏間,賈璉還未至,小丫鬟端來茶,奉於二人。
薛寶釵飲茶間隙,四處打量,她發現身旁的林黛玉很平靜,沒有她一樣的張望,但轉念就想明白了,到底來的晚,而且她與賈璉從未見過,同鳳姐姐倒是見了許多次了,人熟。
不一會,賈璉扶著王熙鳳進來,鳳姐兒身子愈發沉了,如今又鬧的這麽晚,精神有些不濟。
平兒從賈璉手中接過人,攙扶著在炕西頭安穩坐下,又取來茶提神舒心,
賈璉坐到東頭,寒暄一二,開啟正題。
“今日邀二位妹妹來,自是我有事要同二位妹妹商議。方才我講的不知二位妹妹有無疑問?”
補:新安吏,全詩: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賈璉知道他的意思,舉杯一飲。
來賈府時日更久的黛玉,桌下雙手握住她鳳姐姐的右手,悅聲脫口,“王於出征,以匡王國。二哥哥此番往遼東去,是為國為民之大計,妹妹當賀。”
說完舉起麵前的果酒,敬了賈璉一杯,這不算完,“父親常說兄長少時立誌,如今亦有所望,當是一喜,可哥哥遠去遼東也別忘了,家中也有親人盼歸。”
“林妹妹說的我怎會不知,今日我聚眾位兄弟姐妹,亦有所托。”賈璉舉杯,“你們嫂嫂年歲雖長你們一些,可也不過世俗中人,懷著身孕又顧著管家的事,難的很。
你們哥哥我是個忘家的,一年裏頭不知要惹哭你們嫂嫂多少回,流了多少淚。如今我馬上遠行也當在此拜托各位弟弟、妹妹們多體諒體諒你們嫂嫂的難。”
一語盡,一杯盡。
眾人同舉杯,飲盡杯中酒。
氛圍一暖,賈璉順著黛玉開頭的那句話,講起一番雞湯,有心無心。
“林妹妹方才開頭講得那句,如果我沒記錯,出自詩經中的小雅·六月篇的首段,整段為‘六月棲棲,戎車既飭。四牡騤騤,載是常服。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王於出征,以匡王國。’
講的是周宣王發兵北伐獫狁的故事。
自古兵事不休,其敘不止,而曆代言及兵事的詩也是史。
詩史,今人談及二字,就講唐杜甫,有三吏,有三別。
其中新安吏寫的是肅宗朝郭子儀、李光弼為首的九節度率軍圍攻安慶緒堅守的相州,結果被史思明率領的援軍擊潰後,朝廷在重新在各地征兵,杜甫從洛陽前往華陽,路過新安所見。
曆來詩評家將該詩分作上下兩篇,上半篇以“天地終無情”結尾,下半篇即詩尾的“仆射如父兄”。
前朝王嗣奭認為“天地”指的是朝廷,杜甫不願正麵指責朝廷征發未成丁青年的故事,故用天地代替朝廷,可後半篇又寫‘況乃王師順’,也就是說杜甫是期盼戰事順利的。
若是從實指看,貴在無情二字上,心既憐民,又思大安,思緒進退不得,遂歸於天道。
下半篇的仆射指的是當時的主將郭子儀等,如父兄三字是對送行軍屬的安慰。
足見杜甫心中的矛盾,世上事多如此,進亦憂,退亦憂,進退全在個人一念之間。
各位弟弟、妹妹們要自己想想,這世上能顧全自己已是難得。
話說回來,唐朝詩人對戰爭的態度,是兩麵的,幾乎都支持抵禦外辱,但又討厭不義之戰,但總體比例而言,對半開。
可到了宋朝,不義之戰已經絕跡,大多是抵禦外辱的。這並不奇怪,唐時邊塞詩講“西去安西九萬九千裏”,戰事的極限在安西之地。
可到了宋朝,北宋戰事最遠講“燕然未勒歸無計”、“燕山紀功後,麟閣耀鴻名”。
南宋更不堪了,辛棄疾年輕時寫下《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可地點在哪呢?在山東濟南。陸遊在孝宗年間寫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其中的瓜洲渡又在哪?在揚州,大散關呢?在陝西。
要知道孝宗已經是位銳意進取的皇帝了。
所以詩人們寫的是詩,可寫的也是史,不論百官們如何山呼‘萬歲’,有些東西是騙不了人的。
到了如今,遼東是不是義戰呢?那要留給後人評說了。
可薊遼的千萬百姓心裏是如何想的,怕是再清楚不過來,夜不卸甲,手不離刀。
彎弓識馬,終覓血,多少人哭。
如果去問他們,願不願意用他們的命去換後代子孫的“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十個裏有九個是答應的,還有一個已經提刀上馬向北遊了。
說句大逆不道的話,他們為的不是為了皇帝的天下、千秋萬代,也不是為了百官們口中的國家穩固、長治久安,他們為的是自己,這是他們自己心中的欲。
如今他們還有心,還有欲,如果不現在動手,等到他們心冷了,淚幹了,便是萬金之賞,也救不回來.......這座天下了。
六部的官員們、江南的年輕士人裏不知有多少抱怨每年撥給薊遼的軍費耗資千萬,何其奢費。
是,朝廷每年撥的錢是不少,明麵上單獨撥給薊遼的有五六百萬,暗地裏從九邊的賬上走了五百萬,再加上兵部的雜項撥款,林零總總有一千四百萬之巨。
如今要小修黃河、大修京河、賑濟山東災民,沒處挪錢,就期望著從軍費裏扣。
於是才有了這條運輸線的搭建。
但這是不對的,這個國家的財政結構裏是有一筆錢的,嘉祥年間就算政事混亂,國朝的用度開支也沒有到需要挪用軍費的地步。
可為什麽現在需要挪用軍費呢?”
賈璉的目光掃過王薛二人,繼續講起故事。“朝堂的所有人都知道有一筆錢是閑著的,可文官們個個都不說話,於是隻能是我們當惡人,站到前麵給人罵了。”
屋內靜悄悄地,賈璉觀眾人反應,心內歎息不已。
轉而講起過去一二趣事,遮掩方才的話語,再度提壺飲酒。
眾人吃酒一段時間後,夜更深了,正好席上吃食也差不多盡了。
賈璉同王熙鳳一道送了,但林黛玉與薛寶釵卻被平兒攔下,說是二爺還有話同二位姑娘說,請移步正房裏間。
林薛二人在平兒的帶領下來到裏間,賈璉還未至,小丫鬟端來茶,奉於二人。
薛寶釵飲茶間隙,四處打量,她發現身旁的林黛玉很平靜,沒有她一樣的張望,但轉念就想明白了,到底來的晚,而且她與賈璉從未見過,同鳳姐姐倒是見了許多次了,人熟。
不一會,賈璉扶著王熙鳳進來,鳳姐兒身子愈發沉了,如今又鬧的這麽晚,精神有些不濟。
平兒從賈璉手中接過人,攙扶著在炕西頭安穩坐下,又取來茶提神舒心,
賈璉坐到東頭,寒暄一二,開啟正題。
“今日邀二位妹妹來,自是我有事要同二位妹妹商議。方才我講的不知二位妹妹有無疑問?”
補:新安吏,全詩: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