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會談的開始
穿越賈璉之慢節奏生活 作者:江陵野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漠南回來的賈璉在平兒懷裏躺了幾天,傅亨托內院的丫頭傳話,說是教書的魏先生有事找。
賈璉有些意外,便起身往外書房走,路上看到一群人簇擁著鳳姐兒,他抓住一個路過的丫鬟,問她們去那?
丫鬟回,東府蓉大奶奶邀二奶奶過去玩。
賈璉點頭,放她離開。期間再無停頓,等進了外書房,正見屋裏坐著衛恙,他見賈璉進來,放下茶,起身相候。
賈璉點頭致意,坐到上首位置,等茶的功夫,頗有意味地問道,“我聽傅亨說,先生找我有事,不知可是我兩位弟弟學得不好,惹先生生氣了?”
衛恙忙說沒有,是另有別事相問。
如此,賈璉卻沒問是有什麽事,反倒接過傅亨遞來的茶,吹起氣來。
衛恙見狀,待傅亨出了門,開始試探道,“璉二公子當年在宮中同翰林院洪聞濤辯論,那時是何等聰明。
我入貴府之初,你言語間也有機鋒,我一直很好奇,你既看出我身份,又為何不揭穿,反而留我在此。”
賈璉眉頭一挑,知道要攤牌了,沒想到這麽心急,“首先糾正你一點,洪聞濤同我那次不是辯論,他沒資格。
第二,我並不在意一個教書先生能有多大本事,至於你背後的二李,我想他們現在應該在想著怎麽應對平遼策,往回找補找補。
不過我好奇的是,你個二甲進士即偽了裝,費了如此功夫,又為何現在就脫了皮露出原形來?”
衛恙臉色一僵,這不是身份暴露的問題了,開頭就落了下乘。
“不要意外,對於這座北京城,你們,我們,都是外人,隻不過我們來的早些罷了。
我的人告訴我,初五那天,你先是見了戶部的潘鬆,晚上又去了憲文公的府上,想必是得了師命了。
說說吧,憲文公想問什麽?”
衛恙隻心裏歎了一句,到底不是做這事的料,轉瞬之後收起身上隻露了一點的頹喪氣息,神情嚴肅地正聲道,“老師說,你們和我們是有合作協議的,可如今遼東戰事你們與我們商都不商量,就上了一份平遼策,你們的目的到底是什麽?
你們到底支不支持新政?”
“我們的目的一直是明確的,富貴傳家而已,至於新政支不支持,是朝局說了算,你和我都說了不算。反而我不太看得懂你們的目的,或者說你們明白自己在做什麽嗎?”賈璉蔑笑著回答。
“施行新政,輕徭薄賦,造福天下百姓,我們的目的從未變過。”
賈璉到此麵露譏諷,永遠都是這樣虛偽,前世今生都是如此,他今世努力這麽久,同鳳姐兒鬧的麵和心不和,放著美人嬌妻不顧,不就是為了說話時硬氣,不用看他人臉色嗎?
雖然如今地位還不夠高,可他還不至於對一個教書匠卑躬屈膝,自然也不用聽他的大義凜然,如果是李嵇在這,他還願意忍忍,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麵前的又不是鬼。
“我讀的書不多,不談二李的顏學,可你先師梨洲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寫過一段話,我是有印象的。
在談田製時講,天下稅賦有三害。
或問井田可複,既得聞命矣。若夫定稅則如何而後可?
曰:斯民之苦暴稅久矣,有積累莫返之害,有所稅非所出之害,有田土無等第之害。
第一害就是積累莫返,意思是曆史上各種繁雜的稅賦經過並稅改革化簡之後,又會重新出現,而且賦稅隻會比之前的更高、更重。
對不對?”
衛恙已經意識到賈璉要講什麽了,但出於治學、從師的本心,他不能否認,隻能點頭。
“不講這次新政會有多少好處,隻講一點,你們怎麽就保證百姓的負擔隻會比之前更輕呢?
你們說我們通過免稅田隱匿田畝,導致了國家財稅減少,從而加重了百姓的負擔,這個道理是講不通的。
不能說因為我們的偷漏稅行為,就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如果稅賦減少,那麽朝廷應該減少支出,不是嗎?
如果害怕長此以往,無法維係朝廷的支出,那麽為什麽不從稅賦減少的方麵入手?讓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人去查到底是那些人隱匿了土地呢,如果有,該追繳的追繳,該判刑的判刑不就得了!
減少的稅款不就回來了?
你們的做法無非是把我們類比成前朝海剛峰那封奏疏裏的大貪之宗室罷了。可海剛峰也說皇室大貪、貪官小貪,所以說不是某個群體的問題,是製度的問題,是免稅的問題。
不如這樣,你們提議廢除天下免稅製,宗室、勳貴、士人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我們讚同,如何?”
衛恙已經無法直視賈璉,這個人簡直是無賴、瘋子,這裏麵的問題一個比一個複雜,改革稅製已經是困難了,按照他的提議來,簡直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韙。
“璉二公子,現在的你隻是嘴皮子一動,當然簡單。可落到實處,便是舉步維艱,不身處其中,根本不會體會我們做事的難,飯要一口口吃,事情自然也要一步一步來。”
賈璉心裏一笑,你知道難,可知道難在哪嗎?
他之所以說出如此瘋話來,是因為所謂的士紳一體當差納糧,不是另一個時空所謂的突然冒出一個英明的皇帝一下子就推行了的。
任何朝代的賦役製度不過是對前朝的繼承和改進,那位皇帝,不過是特定時間下依靠武力的強製加征稅罷了,是某個姓田,名文鏡的奴才為了修河南段的黃河,在已經征收了全年賦稅的情況下進行的加征稅收,如果你喜歡被征稅,就當我沒說。
至於姓田的為什麽不向中央要錢修黃河,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明君?去死吧,你。
他方才所說的話是有問題的,所謂的免稅,免得是什麽稅?
無論是前明還是本朝,偷、漏、拖欠賦稅都是違法的,有人這麽幹嗎?
有,可這是違法行為。
所謂的優待,就得講一下,曆代主要的稅賦種類,一是田租,隻要你種了地,你就得交租,沒人可以逃,你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行;
二是正役,很複雜,不講,也無關;
三是雜役,就是與正役無關的徭役,根據地方官府的情況可以隨時增加的,後來隨著逐漸發展就成了雜役折銀,又叫“丁徭銀”,民間叫人頭稅。
兩朝特權階層的優待指的是免除雜役的部分,通常情況下到底優免多少是根據地方官府和當地特權階層談判談出來的,全免是不可能的,你當地方官府的人不吃飯的?
地方官府的亂攤派是兩朝百姓負擔的主要來源,畢竟官字兩張口,上下一合要征多少雜役就出來了。
但本朝的特殊情況在於,太祖救天下的時候是許了諾的,開國勳貴、將士要繳的雜役稅是固定的,而且很低,比士紳們的還低。
雜役優免會造成一種情況,那就是掛靠。
簡而言之,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所以前明的那位徐相公卸任的時候手下少說有二十萬田畝,多的有四五十萬畝,具體數目不清,但量是很驚人的。
當然不是說他沒依靠權力侵吞他人田地產業,隻是說這其中有一部份是親戚朋友掛靠在他名下的。
畢竟他徐閣老的祖父是個農民,因為家貧還給人做了上門女婿,父親隻是個縣丞,能積攢多大家業?嘉靖二十六年,徐階由吏部侍郎升任翰林院學士,坐到這麽高的官位了,兒子徐璠結婚還是找親戚借的錢,你說他當首輔之前能有多大產業。
換而言之,徐階如此巨大之家業,絕大多數都是在他當內閣閣員的十一年、當首輔的六年,一共十七年裏攢下的,你就說他是個什麽玩意吧。
話說回來,本朝的情況是比起前明,出現了一個比士人還受優待的群體,所謂你比我更受優待,那就等於我沒受優待。
拋開這些不講,開國之初,將士是很多的,活下來的多,死了的更多,太祖在湖廣同後金鏖戰數年,靠的是治蜀八年積攢下來的信義,後來收複江南也是如此。
天佑帝北伐,有那麽多人願意死,是因為有太祖二十年的政治信譽作擔保的,不然讓一幫在明末見慣了上麵人說鬼話的人去送死,是你傻,還是他傻?
而發展到如今,這個群體的基數是很大的,所以掛靠的現象是很嚴重的,基數多,親戚朋友也多,所逃的賦稅也多。
李嵇所要推行的新政就是希望改一下這個優待比例,不說全改,至少要向士紳們看齊,這樣可以有效緩解一下國朝的財源不足,也可以讓士人們體會一下啥叫優待。
以一個前世牛馬的角度看,是支持的,畢竟你祖宗流的血再多,也該盡了不是?古時還講,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差不多得了。
可問題是,他賈璉現在又不是牛馬,不僅不是牛馬,還是這群人的代表之一。
你說他願不願意割肉?
賈璉有些意外,便起身往外書房走,路上看到一群人簇擁著鳳姐兒,他抓住一個路過的丫鬟,問她們去那?
丫鬟回,東府蓉大奶奶邀二奶奶過去玩。
賈璉點頭,放她離開。期間再無停頓,等進了外書房,正見屋裏坐著衛恙,他見賈璉進來,放下茶,起身相候。
賈璉點頭致意,坐到上首位置,等茶的功夫,頗有意味地問道,“我聽傅亨說,先生找我有事,不知可是我兩位弟弟學得不好,惹先生生氣了?”
衛恙忙說沒有,是另有別事相問。
如此,賈璉卻沒問是有什麽事,反倒接過傅亨遞來的茶,吹起氣來。
衛恙見狀,待傅亨出了門,開始試探道,“璉二公子當年在宮中同翰林院洪聞濤辯論,那時是何等聰明。
我入貴府之初,你言語間也有機鋒,我一直很好奇,你既看出我身份,又為何不揭穿,反而留我在此。”
賈璉眉頭一挑,知道要攤牌了,沒想到這麽心急,“首先糾正你一點,洪聞濤同我那次不是辯論,他沒資格。
第二,我並不在意一個教書先生能有多大本事,至於你背後的二李,我想他們現在應該在想著怎麽應對平遼策,往回找補找補。
不過我好奇的是,你個二甲進士即偽了裝,費了如此功夫,又為何現在就脫了皮露出原形來?”
衛恙臉色一僵,這不是身份暴露的問題了,開頭就落了下乘。
“不要意外,對於這座北京城,你們,我們,都是外人,隻不過我們來的早些罷了。
我的人告訴我,初五那天,你先是見了戶部的潘鬆,晚上又去了憲文公的府上,想必是得了師命了。
說說吧,憲文公想問什麽?”
衛恙隻心裏歎了一句,到底不是做這事的料,轉瞬之後收起身上隻露了一點的頹喪氣息,神情嚴肅地正聲道,“老師說,你們和我們是有合作協議的,可如今遼東戰事你們與我們商都不商量,就上了一份平遼策,你們的目的到底是什麽?
你們到底支不支持新政?”
“我們的目的一直是明確的,富貴傳家而已,至於新政支不支持,是朝局說了算,你和我都說了不算。反而我不太看得懂你們的目的,或者說你們明白自己在做什麽嗎?”賈璉蔑笑著回答。
“施行新政,輕徭薄賦,造福天下百姓,我們的目的從未變過。”
賈璉到此麵露譏諷,永遠都是這樣虛偽,前世今生都是如此,他今世努力這麽久,同鳳姐兒鬧的麵和心不和,放著美人嬌妻不顧,不就是為了說話時硬氣,不用看他人臉色嗎?
雖然如今地位還不夠高,可他還不至於對一個教書匠卑躬屈膝,自然也不用聽他的大義凜然,如果是李嵇在這,他還願意忍忍,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麵前的又不是鬼。
“我讀的書不多,不談二李的顏學,可你先師梨洲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寫過一段話,我是有印象的。
在談田製時講,天下稅賦有三害。
或問井田可複,既得聞命矣。若夫定稅則如何而後可?
曰:斯民之苦暴稅久矣,有積累莫返之害,有所稅非所出之害,有田土無等第之害。
第一害就是積累莫返,意思是曆史上各種繁雜的稅賦經過並稅改革化簡之後,又會重新出現,而且賦稅隻會比之前的更高、更重。
對不對?”
衛恙已經意識到賈璉要講什麽了,但出於治學、從師的本心,他不能否認,隻能點頭。
“不講這次新政會有多少好處,隻講一點,你們怎麽就保證百姓的負擔隻會比之前更輕呢?
你們說我們通過免稅田隱匿田畝,導致了國家財稅減少,從而加重了百姓的負擔,這個道理是講不通的。
不能說因為我們的偷漏稅行為,就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如果稅賦減少,那麽朝廷應該減少支出,不是嗎?
如果害怕長此以往,無法維係朝廷的支出,那麽為什麽不從稅賦減少的方麵入手?讓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人去查到底是那些人隱匿了土地呢,如果有,該追繳的追繳,該判刑的判刑不就得了!
減少的稅款不就回來了?
你們的做法無非是把我們類比成前朝海剛峰那封奏疏裏的大貪之宗室罷了。可海剛峰也說皇室大貪、貪官小貪,所以說不是某個群體的問題,是製度的問題,是免稅的問題。
不如這樣,你們提議廢除天下免稅製,宗室、勳貴、士人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我們讚同,如何?”
衛恙已經無法直視賈璉,這個人簡直是無賴、瘋子,這裏麵的問題一個比一個複雜,改革稅製已經是困難了,按照他的提議來,簡直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韙。
“璉二公子,現在的你隻是嘴皮子一動,當然簡單。可落到實處,便是舉步維艱,不身處其中,根本不會體會我們做事的難,飯要一口口吃,事情自然也要一步一步來。”
賈璉心裏一笑,你知道難,可知道難在哪嗎?
他之所以說出如此瘋話來,是因為所謂的士紳一體當差納糧,不是另一個時空所謂的突然冒出一個英明的皇帝一下子就推行了的。
任何朝代的賦役製度不過是對前朝的繼承和改進,那位皇帝,不過是特定時間下依靠武力的強製加征稅罷了,是某個姓田,名文鏡的奴才為了修河南段的黃河,在已經征收了全年賦稅的情況下進行的加征稅收,如果你喜歡被征稅,就當我沒說。
至於姓田的為什麽不向中央要錢修黃河,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明君?去死吧,你。
他方才所說的話是有問題的,所謂的免稅,免得是什麽稅?
無論是前明還是本朝,偷、漏、拖欠賦稅都是違法的,有人這麽幹嗎?
有,可這是違法行為。
所謂的優待,就得講一下,曆代主要的稅賦種類,一是田租,隻要你種了地,你就得交租,沒人可以逃,你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行;
二是正役,很複雜,不講,也無關;
三是雜役,就是與正役無關的徭役,根據地方官府的情況可以隨時增加的,後來隨著逐漸發展就成了雜役折銀,又叫“丁徭銀”,民間叫人頭稅。
兩朝特權階層的優待指的是免除雜役的部分,通常情況下到底優免多少是根據地方官府和當地特權階層談判談出來的,全免是不可能的,你當地方官府的人不吃飯的?
地方官府的亂攤派是兩朝百姓負擔的主要來源,畢竟官字兩張口,上下一合要征多少雜役就出來了。
但本朝的特殊情況在於,太祖救天下的時候是許了諾的,開國勳貴、將士要繳的雜役稅是固定的,而且很低,比士紳們的還低。
雜役優免會造成一種情況,那就是掛靠。
簡而言之,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所以前明的那位徐相公卸任的時候手下少說有二十萬田畝,多的有四五十萬畝,具體數目不清,但量是很驚人的。
當然不是說他沒依靠權力侵吞他人田地產業,隻是說這其中有一部份是親戚朋友掛靠在他名下的。
畢竟他徐閣老的祖父是個農民,因為家貧還給人做了上門女婿,父親隻是個縣丞,能積攢多大家業?嘉靖二十六年,徐階由吏部侍郎升任翰林院學士,坐到這麽高的官位了,兒子徐璠結婚還是找親戚借的錢,你說他當首輔之前能有多大產業。
換而言之,徐階如此巨大之家業,絕大多數都是在他當內閣閣員的十一年、當首輔的六年,一共十七年裏攢下的,你就說他是個什麽玩意吧。
話說回來,本朝的情況是比起前明,出現了一個比士人還受優待的群體,所謂你比我更受優待,那就等於我沒受優待。
拋開這些不講,開國之初,將士是很多的,活下來的多,死了的更多,太祖在湖廣同後金鏖戰數年,靠的是治蜀八年積攢下來的信義,後來收複江南也是如此。
天佑帝北伐,有那麽多人願意死,是因為有太祖二十年的政治信譽作擔保的,不然讓一幫在明末見慣了上麵人說鬼話的人去送死,是你傻,還是他傻?
而發展到如今,這個群體的基數是很大的,所以掛靠的現象是很嚴重的,基數多,親戚朋友也多,所逃的賦稅也多。
李嵇所要推行的新政就是希望改一下這個優待比例,不說全改,至少要向士紳們看齊,這樣可以有效緩解一下國朝的財源不足,也可以讓士人們體會一下啥叫優待。
以一個前世牛馬的角度看,是支持的,畢竟你祖宗流的血再多,也該盡了不是?古時還講,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差不多得了。
可問題是,他賈璉現在又不是牛馬,不僅不是牛馬,還是這群人的代表之一。
你說他願不願意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