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一代有心人
穿越賈璉之慢節奏生活 作者:江陵野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賈璉一行人出城後往西北,過昌平、延慶二州,到赤城以南的龍門河,沿河追溯至中遊河段,到這日黃昏時分,就到了這一行的目的地——河南岸賈璉一行人到打獵的小山包,小山以南不遠有一個成聚落的村子,此村以南的千畝田地都是賈璉的。
莊子也有個名字叫十一橋,聽著很奇怪,馮紫英看著村口早已等候多時的上百莊戶男丁,眼裏盡是探察。此莊由於已處宣化北,往北百裏就是漠南三部的草場,過著半耕半牧的生活。
全莊被磚牆包圍,分內外兩層,外牆用土堆砌,內牆用石磚,內牆高外牆數丈,莊的西北、東北角各有一座了望塔,上有弓手十數。
進入莊內,房屋的分布極其規律,成網格狀,內有一條小河,從龍門河上遊開渠,穿莊而過,再向東匯入龍門河。
此莊看著就守備森嚴,但馮紫英知道這個莊子十年前是沒有的,那時最初的五虎在此地買下了縱橫百裏的田畝,價格極低,經過劃分形成了五個莊子,十一橋是其中一個,後來春秋社成立,後八人在周邊也置了田莊,社內每年的三月圍獵就在這附近的小山中舉行。
規矩是在京的社內老人辦,陳維尹、陸安、何龐不在,最大的就是賈璉,所以隆興四年、五年的圍獵,人都是在賈璉的十一橋內安置。
馮紫英這頭心裏想著,眾人來到莊內的一塊空地,前頭的賈璉宣布各部人馬的住處都已安排妥當,先入駐歇息,晚間在賈璉的住處聚餐,宣布明後兩天的安排。
宣布完,莊上各有一個人領著馮紫英等往各自住處去。馮紫英自然是跟著,其實眾人的住處都在一起,不過各自一小院罷了。
過去的路上馮紫英還看到幾個莊內的小頑童,打著粗布短衫,下體無遮掩,赤著腳躲到土牆後偷看他們這群陌生人,長輩們就在身後,沒有阻攔。
到自個院子後,發現鄰居是金琦,二人對視一笑,馮紫英先推門而入沒什麽新奇的,尋常小院,勝在幹淨。
進院後命手下放下行李收拾行李,起熱水,準備洗漱,這一天風塵仆仆的。
有個他父親派來的貼心侍衛,等他洗漱完畢,正喝茶的功夫,瞧著近前無人,湊上前低語,“公子,我方才安置兄弟們的空,查看了一下這個莊子,同我們家下頭的一樣,沒什麽稀奇的,就是莊東頭有個大鐵匠鋪子,鐵爐日常燒著,我也沒靠近看。”
“這莊子又不是第一回有外人進了,能有什麽奇怪讓我們看出來。”馮紫英喝著茶,毫不在意的語氣。
“那老爺那邊?”
“不用著急,等著!”馮紫英等這個親衛提起這一趟的目的,眼神有些陰翳,“在這有三四日的時間,慢慢看。”
“再者,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入春秋社,其它的來日方長,不要因小失大。”
這時旁邊的金琦過來串門,馮紫英邀著坐下,兩人不是第一日認識了,隻不過交往不深,今日來此似乎也是來套套近乎,若是一同入了社,就像是那些文官老爺們常說的什麽同年了,自然要不是昔日的點頭之交可比了。
二人吃了一盞茶,天有些黑,賈璉遣人來要他們這些新人去聚會。金琦要回院準備,就告辭了,馮紫英送客至門口,看著金琦的背影,覺得這人也是個和他一樣的棋子,探路的。
想到這處,抬頭遠眺,視線被土牆所擋,黑黑的天罩搭著高立的土牆,近處又有了這矮矮的院牆,重重疊疊。
出了京城,天地廣闊,心胸自然也開闊些,今天雖是一路騎行,身心有勞,但那時混在百餘騎兵的急速行進中,空中混雜的土味、風兒都是新鮮的。
等到了這時,看到眼前的景,這些就又都消失了,黑夜掩蓋了一切。
他很不喜歡。
馮紫英趕著參加聚會,沒有多感慨,回屋取了披風,領著兩個護衛同眾人一道往莊子的中心走去。
這頓吃酒沒有持續多久,賈璉不是個大談文章的,一開頭簡單講了明日圍獵的分組,就開始喝酒吃肉。
席間,馮紫英仔細端詳了這次參加的七個京中子弟,都是七彎八拐的親貴人家,有一兩個還是出了名的敗家子,他可不信這幾個是誌在四方、心懷天下的有誌之士。
難道他們也能入社?這是馮紫英在北城門看到這群人的第一個反應。
春秋社的成立宗旨是八個大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取自本朝初年學問大家顧炎武的“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類似的話,太祖初年到處都是,但放到現在是不合時宜。
當初成社時,馮紫英還小,不能知道詳情,但他父親馮唐給他講了春秋社的一些事。此社創立時,武臣勳貴世家中人恥笑這十三人不務正業、招惹是非,不以嚴教,恐是毀家之源;文官翰林清貴人家則打罵這些世家紈絝,不通大義,亂用經典,是政亂之因。
但這兩種議論在嘉祥四十年之後就消散了,一時京中欲入社之人不可勝數,但轉過年來,人數驟減,加之入社選拔嚴苛,到如今隆興六年,已經形成斷層。
今年有七人參與圍獵,已經是極多了,但個個心懷他意,金琦的父親是察哈爾副總管,背後是北靜王府;袁邰是河南開封府人士,父親為直隸巡撫;楊傑是家中次子,父親是平安州節度副使楊昶;文鄯與文酈出身同族,現任通政司下屬經曆司經曆,正七品的小官;白崇寓,就更有趣了,其家是江南有名的富商,專營紡織業,和甄家關係密切;童嶽,父親是山東登州府節度使。
怎麽看來,他都覺得這些人很有趣,和他一樣,同類的味道總是很好聞到的。
馮紫英在觀察六人,坐下首的白崇寓也在觀察其餘六人,馮紫英自然也入了他眼。
他此番上京,父親原意是趁著朝中起複舊員的機會,為他捐官,轉入仕宦之道,結果走甄家的門路,甄家把他推給榮國公府的賈政,不巧的是賈政推了湖州進士賈雨村,再推他就隻能找賈璉。
賈璉收他拜帖,在外書房見他時,玩味地看了他許久。白崇寓自幼時起,從未遇過這樣把他當猴看的目光,心內火氣大,若不是怕拂了榮國公府的臉麵,當場就要走。
賈璉最後說了一番話改變了他的心意,也就有了此次圍獵之行,話的開頭是這樣的:
“我怎麽能推你呢?
你怎麽能做官呢?你們白家是白手套呀,走門子找死胡同,你還是我見到的第一個。”
莊子也有個名字叫十一橋,聽著很奇怪,馮紫英看著村口早已等候多時的上百莊戶男丁,眼裏盡是探察。此莊由於已處宣化北,往北百裏就是漠南三部的草場,過著半耕半牧的生活。
全莊被磚牆包圍,分內外兩層,外牆用土堆砌,內牆用石磚,內牆高外牆數丈,莊的西北、東北角各有一座了望塔,上有弓手十數。
進入莊內,房屋的分布極其規律,成網格狀,內有一條小河,從龍門河上遊開渠,穿莊而過,再向東匯入龍門河。
此莊看著就守備森嚴,但馮紫英知道這個莊子十年前是沒有的,那時最初的五虎在此地買下了縱橫百裏的田畝,價格極低,經過劃分形成了五個莊子,十一橋是其中一個,後來春秋社成立,後八人在周邊也置了田莊,社內每年的三月圍獵就在這附近的小山中舉行。
規矩是在京的社內老人辦,陳維尹、陸安、何龐不在,最大的就是賈璉,所以隆興四年、五年的圍獵,人都是在賈璉的十一橋內安置。
馮紫英這頭心裏想著,眾人來到莊內的一塊空地,前頭的賈璉宣布各部人馬的住處都已安排妥當,先入駐歇息,晚間在賈璉的住處聚餐,宣布明後兩天的安排。
宣布完,莊上各有一個人領著馮紫英等往各自住處去。馮紫英自然是跟著,其實眾人的住處都在一起,不過各自一小院罷了。
過去的路上馮紫英還看到幾個莊內的小頑童,打著粗布短衫,下體無遮掩,赤著腳躲到土牆後偷看他們這群陌生人,長輩們就在身後,沒有阻攔。
到自個院子後,發現鄰居是金琦,二人對視一笑,馮紫英先推門而入沒什麽新奇的,尋常小院,勝在幹淨。
進院後命手下放下行李收拾行李,起熱水,準備洗漱,這一天風塵仆仆的。
有個他父親派來的貼心侍衛,等他洗漱完畢,正喝茶的功夫,瞧著近前無人,湊上前低語,“公子,我方才安置兄弟們的空,查看了一下這個莊子,同我們家下頭的一樣,沒什麽稀奇的,就是莊東頭有個大鐵匠鋪子,鐵爐日常燒著,我也沒靠近看。”
“這莊子又不是第一回有外人進了,能有什麽奇怪讓我們看出來。”馮紫英喝著茶,毫不在意的語氣。
“那老爺那邊?”
“不用著急,等著!”馮紫英等這個親衛提起這一趟的目的,眼神有些陰翳,“在這有三四日的時間,慢慢看。”
“再者,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入春秋社,其它的來日方長,不要因小失大。”
這時旁邊的金琦過來串門,馮紫英邀著坐下,兩人不是第一日認識了,隻不過交往不深,今日來此似乎也是來套套近乎,若是一同入了社,就像是那些文官老爺們常說的什麽同年了,自然要不是昔日的點頭之交可比了。
二人吃了一盞茶,天有些黑,賈璉遣人來要他們這些新人去聚會。金琦要回院準備,就告辭了,馮紫英送客至門口,看著金琦的背影,覺得這人也是個和他一樣的棋子,探路的。
想到這處,抬頭遠眺,視線被土牆所擋,黑黑的天罩搭著高立的土牆,近處又有了這矮矮的院牆,重重疊疊。
出了京城,天地廣闊,心胸自然也開闊些,今天雖是一路騎行,身心有勞,但那時混在百餘騎兵的急速行進中,空中混雜的土味、風兒都是新鮮的。
等到了這時,看到眼前的景,這些就又都消失了,黑夜掩蓋了一切。
他很不喜歡。
馮紫英趕著參加聚會,沒有多感慨,回屋取了披風,領著兩個護衛同眾人一道往莊子的中心走去。
這頓吃酒沒有持續多久,賈璉不是個大談文章的,一開頭簡單講了明日圍獵的分組,就開始喝酒吃肉。
席間,馮紫英仔細端詳了這次參加的七個京中子弟,都是七彎八拐的親貴人家,有一兩個還是出了名的敗家子,他可不信這幾個是誌在四方、心懷天下的有誌之士。
難道他們也能入社?這是馮紫英在北城門看到這群人的第一個反應。
春秋社的成立宗旨是八個大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取自本朝初年學問大家顧炎武的“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類似的話,太祖初年到處都是,但放到現在是不合時宜。
當初成社時,馮紫英還小,不能知道詳情,但他父親馮唐給他講了春秋社的一些事。此社創立時,武臣勳貴世家中人恥笑這十三人不務正業、招惹是非,不以嚴教,恐是毀家之源;文官翰林清貴人家則打罵這些世家紈絝,不通大義,亂用經典,是政亂之因。
但這兩種議論在嘉祥四十年之後就消散了,一時京中欲入社之人不可勝數,但轉過年來,人數驟減,加之入社選拔嚴苛,到如今隆興六年,已經形成斷層。
今年有七人參與圍獵,已經是極多了,但個個心懷他意,金琦的父親是察哈爾副總管,背後是北靜王府;袁邰是河南開封府人士,父親為直隸巡撫;楊傑是家中次子,父親是平安州節度副使楊昶;文鄯與文酈出身同族,現任通政司下屬經曆司經曆,正七品的小官;白崇寓,就更有趣了,其家是江南有名的富商,專營紡織業,和甄家關係密切;童嶽,父親是山東登州府節度使。
怎麽看來,他都覺得這些人很有趣,和他一樣,同類的味道總是很好聞到的。
馮紫英在觀察六人,坐下首的白崇寓也在觀察其餘六人,馮紫英自然也入了他眼。
他此番上京,父親原意是趁著朝中起複舊員的機會,為他捐官,轉入仕宦之道,結果走甄家的門路,甄家把他推給榮國公府的賈政,不巧的是賈政推了湖州進士賈雨村,再推他就隻能找賈璉。
賈璉收他拜帖,在外書房見他時,玩味地看了他許久。白崇寓自幼時起,從未遇過這樣把他當猴看的目光,心內火氣大,若不是怕拂了榮國公府的臉麵,當場就要走。
賈璉最後說了一番話改變了他的心意,也就有了此次圍獵之行,話的開頭是這樣的:
“我怎麽能推你呢?
你怎麽能做官呢?你們白家是白手套呀,走門子找死胡同,你還是我見到的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