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賊見平漢死的淒慘無比,哪裏還有膽子抵抗,發一聲喊,來得快,去的更快。
紛紛奪路而逃,朝張角的本陣亡命馳去。
關羽見賊眾潰逃,不敢再耽擱時間,朝趙雲囑咐道:“子龍,你我來日方長,現在正是突圍的好時候,你速去搬兵,愚兄靜候佳音!”
短短的一麵,趙雲心中早已生出惺惺相惜之意,離別在即,難免有些依依不舍,拱手道:“二哥放心,小弟速去速回!”
“子龍速去,愚兄替你開路!”關羽也不忍這麽快與趙雲分別,拍馬舞刀,當先朝張角大營方向殺去,隻望靠著殺敵,緩解心中不舍。
趙雲不再留戀,雙腿一夾馬腹,突圍而去。
關羽殺過一陣,見趙雲已經脫離戰場,也不再戀戰,策馬回城。
和高順相見,兩人都對趙雲讚不絕口,關羽忍不住感歎,“子龍當世虎將,一身是膽,假以時日,定能成為大哥得力臂膀!”
趙雲馬不停蹄,繞過張角大軍,盡挑僻靜處走去,又是一日,終於趕在天光大亮之前,找到了已經離博陵城不遠的呂逸人馬。
呂逸見趙雲渾身浴血,風塵仆仆,頓時心中又是憐惜,又是大驚。
趙雲這次不僅僅探明了博陵城的消息,更斬將殺敵,給張角當頭一棒,狠狠挫了一下黃巾軍的銳氣,稱得上首功,呂逸不吝誇獎,卻也再三告誡,今後不可衝動魯莽。
他心中不免有些自責,自己憑著後世的印象,把這麽艱巨的重任交在一個十二歲的少年身上,萬一趙雲有個閃失,他如何能夠原諒自己?
趙雲卻滿不在乎,一場衝殺,反倒是神采飛揚,說起和關羽比試的情景,更是眉飛色舞。
帳中諸將聽他娓娓道來,明知他現在安然無恙,卻忍不住時而替他捏一把冷汗。
待趙雲說完,吩咐他趕緊下去休息,接近兩日不眠不休,就是鐵打的身子骨也受不了。
趙雲卻不肯離開,現在呂逸正是用人之際,這一場下來,他對自己信心倍增,如何肯讓呂逸將自己閑置。
呂逸拗不過他,也隻能許他旁聽軍議,此刻博陵城又一次陷入危局,張角的來意更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按理說,張角既然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宣言,目的無疑是推翻漢庭,想要取而代之。
那麽他的戰略方向自然應該是洛陽,現在反其道而行之,倒向北麵博陵城進發,就有些不合常理了。
之前呂逸得到的消息,張角親率十五萬黃巾軍在廣宗和盧植相持。
盧植作為朝廷委派的北中郎將,更有烏桓中郎將宗員任其副手,帶的又是漢庭精銳的北軍五校,可以說整個北方戰線,盧植是總指揮。
而就在這個當口,張角卻離開前線,帶著兩萬人悄無聲息的來到了後方的博陵城,到底是為了什麽?
呂逸盯著眼前粗陋的地圖發著呆,腦海裏無數的念頭閃過,卻沒有一種想法能夠自圓其說。
良久,他才抬起頭來,向眾人說道:“軍議之時,就當集思廣益,大家不妨暢所欲言。”
其他人還在沉思,張飛卻一挑眉,大大咧咧的說道:“大哥,還議什麽?要讓俺老張的意思來說,那張角本是個不第的秀才,有什麽本事?直接殺過去便是,還值得咱們兄弟這般小心翼翼?”
見沒有人響應,張飛討了個沒趣,眼珠一轉,不著痕跡的一捅張遼,雷聲道:“五弟,你覺得哥哥的提議如何?”
張遼卻恍若未聞,沉著臉一言不發。
張飛頓時覺得心裏不痛快,埋怨道:“文遠,你倒是說話啊,什麽時候成了鋸嘴的葫蘆,這樣子也忒不爽利了!”
張遼黯然搖頭,沉聲說道:“之前末將魯莽衝動,險些釀成大禍,今日思之,猶痛斷肝腸,豈敢再犯?”
他看向呂逸,肅聲說道:“從今往後,末將但行軍令,絕不敢有絲毫懈怠!”
張飛聽他這麽說,頓時沒了脾氣,歎了口氣,嘟囔道:“哎,真愁煞俺老張也!”
呂逸聞言也忍不住看向張遼,隻見他滿臉悔恨,心中又生出幾分憐意。
經曆了當晚那一幕,張遼心中恐怕已經種下心魔,想要排解,絕非一朝一夕,隻能用時間慢慢撫平。
好在從他的表現上來看,張遼已經變得沉穩不少,也算是因禍得福。
“往事已矣,五弟也不要總掛在心上,更不可太過刻板。”現在多說無益,呂逸隻能稍加勸慰。
“末將明白!”張遼拱手應是,肅立默然。
這時沉吟許久,未曾開口的馬媛突然說道:“呂大哥,我總覺得張角突至後方,倒像是在找退路的樣子。”
“媛兒你何出此言?”呂逸問道。
“你們來看...”馬媛上前一步,指著地圖上的廣宗說道:“與其說張角和盧師兄在這裏相持,倒不如說是盧師兄把他逼在此處,不斷消耗!”
眾人目光都看向地圖,卻還是不明白馬媛為什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唯有呂逸頓時眼前一亮,似乎有一層迷霧被突然撥開,豁然開朗。
大漢疆域廣大,卻不是平均分布,圍繞著洛陽一帶,是京畿重地,也是最富饒的中原地區。
這裏郡縣密集,人口稠密,反觀冀州和幽州兩地,雖然疆域廣大,卻郡縣鬆散,人煙稀少。
“照啊!媛兒冰雪聰明,一語中的,愚兄佩服!”呂逸忍不住誇道。
馬媛螓首微垂,有些羞赧,她見呂逸一點就透,不願意搶了他的風頭,悄悄的退了半步,目光秋水般的灑在呂逸臉上。
呂逸眼神灼灼,向帳中眾人解釋道:“盧師兄人馬雖少,卻都是朝廷五校精銳,訓練有素,背後更有朝廷傾力支持,大將軍何進倚為後援,糧草充足,補給通暢,可以說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頓了一頓,他又說道:“反觀張角,雖然號稱有十五萬黃巾軍,聲勢浩大,實則外強中幹,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難以久持,想必張角心裏,比誰都更明白這一點!”
紛紛奪路而逃,朝張角的本陣亡命馳去。
關羽見賊眾潰逃,不敢再耽擱時間,朝趙雲囑咐道:“子龍,你我來日方長,現在正是突圍的好時候,你速去搬兵,愚兄靜候佳音!”
短短的一麵,趙雲心中早已生出惺惺相惜之意,離別在即,難免有些依依不舍,拱手道:“二哥放心,小弟速去速回!”
“子龍速去,愚兄替你開路!”關羽也不忍這麽快與趙雲分別,拍馬舞刀,當先朝張角大營方向殺去,隻望靠著殺敵,緩解心中不舍。
趙雲不再留戀,雙腿一夾馬腹,突圍而去。
關羽殺過一陣,見趙雲已經脫離戰場,也不再戀戰,策馬回城。
和高順相見,兩人都對趙雲讚不絕口,關羽忍不住感歎,“子龍當世虎將,一身是膽,假以時日,定能成為大哥得力臂膀!”
趙雲馬不停蹄,繞過張角大軍,盡挑僻靜處走去,又是一日,終於趕在天光大亮之前,找到了已經離博陵城不遠的呂逸人馬。
呂逸見趙雲渾身浴血,風塵仆仆,頓時心中又是憐惜,又是大驚。
趙雲這次不僅僅探明了博陵城的消息,更斬將殺敵,給張角當頭一棒,狠狠挫了一下黃巾軍的銳氣,稱得上首功,呂逸不吝誇獎,卻也再三告誡,今後不可衝動魯莽。
他心中不免有些自責,自己憑著後世的印象,把這麽艱巨的重任交在一個十二歲的少年身上,萬一趙雲有個閃失,他如何能夠原諒自己?
趙雲卻滿不在乎,一場衝殺,反倒是神采飛揚,說起和關羽比試的情景,更是眉飛色舞。
帳中諸將聽他娓娓道來,明知他現在安然無恙,卻忍不住時而替他捏一把冷汗。
待趙雲說完,吩咐他趕緊下去休息,接近兩日不眠不休,就是鐵打的身子骨也受不了。
趙雲卻不肯離開,現在呂逸正是用人之際,這一場下來,他對自己信心倍增,如何肯讓呂逸將自己閑置。
呂逸拗不過他,也隻能許他旁聽軍議,此刻博陵城又一次陷入危局,張角的來意更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按理說,張角既然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宣言,目的無疑是推翻漢庭,想要取而代之。
那麽他的戰略方向自然應該是洛陽,現在反其道而行之,倒向北麵博陵城進發,就有些不合常理了。
之前呂逸得到的消息,張角親率十五萬黃巾軍在廣宗和盧植相持。
盧植作為朝廷委派的北中郎將,更有烏桓中郎將宗員任其副手,帶的又是漢庭精銳的北軍五校,可以說整個北方戰線,盧植是總指揮。
而就在這個當口,張角卻離開前線,帶著兩萬人悄無聲息的來到了後方的博陵城,到底是為了什麽?
呂逸盯著眼前粗陋的地圖發著呆,腦海裏無數的念頭閃過,卻沒有一種想法能夠自圓其說。
良久,他才抬起頭來,向眾人說道:“軍議之時,就當集思廣益,大家不妨暢所欲言。”
其他人還在沉思,張飛卻一挑眉,大大咧咧的說道:“大哥,還議什麽?要讓俺老張的意思來說,那張角本是個不第的秀才,有什麽本事?直接殺過去便是,還值得咱們兄弟這般小心翼翼?”
見沒有人響應,張飛討了個沒趣,眼珠一轉,不著痕跡的一捅張遼,雷聲道:“五弟,你覺得哥哥的提議如何?”
張遼卻恍若未聞,沉著臉一言不發。
張飛頓時覺得心裏不痛快,埋怨道:“文遠,你倒是說話啊,什麽時候成了鋸嘴的葫蘆,這樣子也忒不爽利了!”
張遼黯然搖頭,沉聲說道:“之前末將魯莽衝動,險些釀成大禍,今日思之,猶痛斷肝腸,豈敢再犯?”
他看向呂逸,肅聲說道:“從今往後,末將但行軍令,絕不敢有絲毫懈怠!”
張飛聽他這麽說,頓時沒了脾氣,歎了口氣,嘟囔道:“哎,真愁煞俺老張也!”
呂逸聞言也忍不住看向張遼,隻見他滿臉悔恨,心中又生出幾分憐意。
經曆了當晚那一幕,張遼心中恐怕已經種下心魔,想要排解,絕非一朝一夕,隻能用時間慢慢撫平。
好在從他的表現上來看,張遼已經變得沉穩不少,也算是因禍得福。
“往事已矣,五弟也不要總掛在心上,更不可太過刻板。”現在多說無益,呂逸隻能稍加勸慰。
“末將明白!”張遼拱手應是,肅立默然。
這時沉吟許久,未曾開口的馬媛突然說道:“呂大哥,我總覺得張角突至後方,倒像是在找退路的樣子。”
“媛兒你何出此言?”呂逸問道。
“你們來看...”馬媛上前一步,指著地圖上的廣宗說道:“與其說張角和盧師兄在這裏相持,倒不如說是盧師兄把他逼在此處,不斷消耗!”
眾人目光都看向地圖,卻還是不明白馬媛為什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唯有呂逸頓時眼前一亮,似乎有一層迷霧被突然撥開,豁然開朗。
大漢疆域廣大,卻不是平均分布,圍繞著洛陽一帶,是京畿重地,也是最富饒的中原地區。
這裏郡縣密集,人口稠密,反觀冀州和幽州兩地,雖然疆域廣大,卻郡縣鬆散,人煙稀少。
“照啊!媛兒冰雪聰明,一語中的,愚兄佩服!”呂逸忍不住誇道。
馬媛螓首微垂,有些羞赧,她見呂逸一點就透,不願意搶了他的風頭,悄悄的退了半步,目光秋水般的灑在呂逸臉上。
呂逸眼神灼灼,向帳中眾人解釋道:“盧師兄人馬雖少,卻都是朝廷五校精銳,訓練有素,背後更有朝廷傾力支持,大將軍何進倚為後援,糧草充足,補給通暢,可以說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頓了一頓,他又說道:“反觀張角,雖然號稱有十五萬黃巾軍,聲勢浩大,實則外強中幹,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難以久持,想必張角心裏,比誰都更明白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