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物權法百科全書小辭典初稿4...
當代物權法百科全書小辭典 作者:絲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代物權法百科全書小辭典初稿434-1
拾得人通知與返還遺失物的基本原則
一、一般理念
拾得人通知與返還遺失物的基本原則,指基於尊重公序良俗之準則而派生的一項民事公信原則,即拾得人崇尚公德的拾金不昧等原則:拾得人拾得遺失物,應當不遲延地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或者將遺失物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進行後續處理。這是中國物權法關於“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定”中高度限製性原則,本質上是一種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的習慣性道德法原則,如今對於建設現代文明社會仍然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拾得人通知與返還遺失物的基本原則,包括社會主義的尊重公序良俗原則、拾得人崇尚公德的拾金不昧原則、文明公約的義務重於個人權利的原則、遺失物無處分權人自覺自律原則、返還原物與上交遺失物誠實守信原則、與遺失物關係人和睦相處原則、拾得人善始善終原則以及其他的法定或者意定的原則。這些原則不一定寫進物權法,但都是客觀存在的事物,是符合民法通則規定和物權法理、群眾心理的客觀原則,是每個拾得人的行動準則。
二、一般分析
1.尊重公序良俗原則
尊重公序良俗原則,是民事活動中的一項重要的普遍性原則,是公民對公和對私各項事務中守法守紀的、良好道德風尚的、戒除私心雜念專門利人的行為準則。盡管是抽象的概念,對於遺失物的每個拾得人有道德法的約束力。
《民法通則》第7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概括了尊重公序良俗原則的基本方略。公序,通常表述為“公共秩序”;良俗,即善良風俗。中國在扁平化管理的計劃經濟時期,特別是在紅色的毛主席時代,特別重視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特別重視愛黨愛國愛社和遵紀守法、大公無私、公而忘私、團結互助、拾金不昧教育,特別重視學習英雄模範人物和學習雷鋒精神教育,整個社會精神麵貌煥然一新。那個時候,很少有貪汙腐化現象,各個地方幾乎都是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四方平安。
中國在凹凸化管理的商品經濟轉軌時期,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時期,西方世界腐朽的資產階級思想腐蝕著許多人的頭腦,黃賭、毒、黑、惡、邪、貪、畸、騙、假等極端醜惡的現象,在解放初期已經消滅了的開始死灰複燃了,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從30多年前的“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四方平安”墜落到“以鄰為壑,公然偷盜,入室搶奪,八方不寧”,各種侵吞公私財物的違法犯罪日益增多,甚至於許多地方的監獄人滿為患。
從新中國60多年來曆史中得出的幾條經驗教訓就是:任何時候在法製化建設中不能忘記精神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對於法製化建設有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法製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應當從小處著手、從大處著眼,從小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中做起。類似於拾物還人之類的事情,看起來是小事,但“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勿為善小而不為,勿為惡小而為之”,所有這些這些道理古人甚至於比當代人懂得多、做得好。
2.文明公約的義務重於個人權利的原則
文明公約的義務重於個人權利的原則,是正確處理整個社會關係的重要原則,是正確處理物權關係以及法律關係、法鎖關係、信托關係、對世關係的重要原則,是公民約法三章式的很管用的行為準則。盡管是抽象的概念,對於遺失物的每個拾得人有道德法的約束力。
如《首都市民文明公約》全文如下“一、熱愛祖國,熱愛北京;民族和睦,維護安定。二、熱愛勞動,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勤儉節約。三、遵守法紀,維護秩序;見義勇為,弘揚正氣。四、美化市容,講究衛生;綠化首都,保護環境。五、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熱心公益,保護文物。六、崇尚科學,重教尊師;自強不息,提高素質。七、敬老愛幼,擁軍愛民;尊重婦女,助殘濟困;八、移風易俗,健康生活;計劃生育,增強體魄;九、舉止文明,禮貌賓客;胸襟大度,助人為樂。”以上公約內容中的“遵守法紀”、“維護秩序”、“誠實守信”、“弘揚正氣”、“熱心公益”、“保護文物”、“提高素質”、“助殘濟困”、“移風易俗”、“助人為樂”等等文明準則,其精神實質基本上是與“拾金不昧”之類的高尚品德相同的。
以上都是表示全體公民應盡的義務,全體公民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必須始終不渝地無條件地自覺遵守。物權法的規定是“權利人的權利與義務基本對等的原則”,而在所有權的特別規定中,已經顛覆了這一原則。這裏是“文明公約的義務重於個人權利的原則”,或者是“遺失物拾得人文明公約的義務重於個人權利的原則”,越是仔細研讀,就越覺得是很特別,而且是很正確。
3.遺失物無處分權人自覺自律原則
遺失物無處分權人自覺自律原則,既是成文法的、也是道德法的一項行為準則。它引導遺失物無處分權人主要是遺失物拾得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自覺地遵守法紀,不要見錢眼開、見財起心,不要隱藏、截留、私吞、私分、挪用、毀損、滅失和破壞遺失物,應當自覺地將撿拾得的遺失物妥善保管,如期地如數地完好地交還失主,或者上交有關部門處置。
對於整個社會而言,人的社會地位、物權地位不同,會有不同的思想境界的自覺性、自律性。這種自覺性、自律性不是心血來潮,而是需要經過思想鬥爭的從一而終的自覺性、自律性。中國偉大的哲學家毛主席同誌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具體到遺失物拾得人,並不要求做得十全十美,隻要求其做“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能夠善始善終,不要中途而廢;要提高自覺性,減少盲目性;提高自律性,避免自私自利性。
4.返還原物與上交遺失物誠實守信原則
返還原物與上交遺失物誠實守信原則,是針對遺失物所有權特別法律規定的一項原則。基於遺失物拾得人返還原物與上交遺失物的公信力考量,在這裏要對於民法通則、合同法中的“誠實守信原則”作一個重新梳理。
重新規範與調整的辦法是,在首先肯定“誠實守信原則”的前提下,少給予或者短暫給予遺失物拾得人以權利,多給予或者長時間給予遺失物拾得人以義務。這種物權化方針,是與商品交易、物權交易的“平等交換”辦法是不相同的。
一般情勢下買賣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是平等的或者是對等的,就是“一分錢,一分貨”那種斤斤計較式的交易辦法。特別情勢下,可以不講究“平等交換”辦法,隻講究“義務重於權利”,隻加義務,少加或不加權利。有個別的遺失物拾得人,也同意返還遺失物給失主,也同意將遺失物上交有關部門處置,但提出這個要求那個要求的有些過分,甚至於有個別遺失物拾得人獅子大開口,弄得失主、有關部門下不了台。說輕點,這是越權行為;說重點,這是涉嫌不當要求不當得利,甚至於涉嫌欺詐或敲詐勒索。如此說來,當事人的行為不得當容易導致“好事變成壞事”,容易將善意占有人蛻變為惡意占有人,容易將事情的性質搞蛻變了。到頭來,肯定是害人害已,得不償失。
返還原物與上交遺失物誠實守信原則,不依以當事人簽訂合同為必要條件,隻考量當事人的實際行動與行為結果。成語“完璧歸趙”,指的是借用他人東西一定要按期完整地、完好地歸還。那麽,返還原物與上交遺失物“完璧歸趙”,同樣是一定要按期完整地、不附加條件地歸還。延期的、不完整的、不完好的、不適當地附加條件地返還原物與上交遺失物,都是違反誠實守信原則的表現,都是不受法律保護的行為。
5.與遺失物關係人和睦相處原則
與遺失物關係人和睦相處原則,指遺失物拾得人與失主、有關部門、信托保管人和第三人等義務關聯人以和睦相處為原則。這是正確對待與正確處理相關的物權關係、法鎖關係、信托關係、對世關係的好辦法之一。說它是一種原則,就是說適用於大家通力合作、和平共處的共同行動準則。
關於遺失物的物權關係、法鎖關係、信托關係、對世關係以及法律關係,由於不是重點對象,物權法規定的範圍比較狹窄。人們可以從大量的社會實踐經驗中悟出很多的道理。如諺語中說的“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就說明了團結就是力量,團結互助、團結友愛等文明行為往往是利人又利己的。誠然,這種“利”是有利、有益,是精神利益,不是經濟利益。
首先,遺失物拾得人與失主、有關部門、信托保管人和第三人等義務關聯人都要認真履行義務,這是和睦相處的道德基礎與法權基礎。其次,遇到問題以後,大家都要好好溝通商量,以免讓老實人吃虧、讓滑稽人占便宜。社會輿論上是同情遺失物拾得人與失主的,他們各自有什麽不平事,大家都可以幫助他們想辦法解決的。
6.拾得人善始善終原則
拾得人善始善終原則,指拾得人從拾得遺失物的那一時刻開始,就應當積極地主動地將好人好事進行到底,不能中途放棄、中途而廢的行動準則。這也是很實在很管用的行動準則。
拾得人從拾得遺失物的那一時刻開始,就要悉心地科學地保管好遺失物,盡量做到遺失物不蝕損、不毀壞、不變質、不糜爛、不生鏽、不變樣、不遺失、不滅失。對於容易腐爛變質的遺失物,應當立即進行防腐或者冰凍保存,最好立即上交有關部門處置;對於不明化學物品,應當注意防火、防潮、防風、防曬、防靜電和防盜竊,以免發生火災或者爆炸事故,最好立即上交有關部門處置;對於不宜在室外、露天存放的遺失物,應當盡量放在室內安全的地方存放,最好立即上交有關部門處置;對於企圖收買遺失物的任何第三者,拾得人應當保持冷靜,不要被利益所迷惑,應當與他們擺事實講道理,講厲害關係,拿不定主意時最好立即上交有關部門處置;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聯係失主、返還原物,或者直接向有關部門上交遺失物……
以上所謂“善始善終”的過程控製,是個基本的範圍與基本的要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補充與改進工作。
相關法律:物權法第109條
相關名詞:
統一的善意取得製度遺失物的概念遺失物善意取得製度的權利義務
字數:3888字
全麵有效地保護我們的財產權是分分鍾的要務
一切從現在開始hold住物權法精髓
當代物權法的開山作
宏觀物權法的奠基石
物權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觀物權法
全世界物權法愛好者的良師益友
1000萬字的尚方寶劍
從博士後到到中小學文化者的貼身保鏢
世界上內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權法巨著
中國品牌
中國正能量
《當代物權法百科全書小辭典》
《解析物權法》
好書齊欣賞
潤物細無聲
啟動防火牆
遁入物權門
請瀏覽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電子信箱:qq437116637或627592416
拾得人通知與返還遺失物的基本原則
一、一般理念
拾得人通知與返還遺失物的基本原則,指基於尊重公序良俗之準則而派生的一項民事公信原則,即拾得人崇尚公德的拾金不昧等原則:拾得人拾得遺失物,應當不遲延地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或者將遺失物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進行後續處理。這是中國物權法關於“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定”中高度限製性原則,本質上是一種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的習慣性道德法原則,如今對於建設現代文明社會仍然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拾得人通知與返還遺失物的基本原則,包括社會主義的尊重公序良俗原則、拾得人崇尚公德的拾金不昧原則、文明公約的義務重於個人權利的原則、遺失物無處分權人自覺自律原則、返還原物與上交遺失物誠實守信原則、與遺失物關係人和睦相處原則、拾得人善始善終原則以及其他的法定或者意定的原則。這些原則不一定寫進物權法,但都是客觀存在的事物,是符合民法通則規定和物權法理、群眾心理的客觀原則,是每個拾得人的行動準則。
二、一般分析
1.尊重公序良俗原則
尊重公序良俗原則,是民事活動中的一項重要的普遍性原則,是公民對公和對私各項事務中守法守紀的、良好道德風尚的、戒除私心雜念專門利人的行為準則。盡管是抽象的概念,對於遺失物的每個拾得人有道德法的約束力。
《民法通則》第7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概括了尊重公序良俗原則的基本方略。公序,通常表述為“公共秩序”;良俗,即善良風俗。中國在扁平化管理的計劃經濟時期,特別是在紅色的毛主席時代,特別重視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特別重視愛黨愛國愛社和遵紀守法、大公無私、公而忘私、團結互助、拾金不昧教育,特別重視學習英雄模範人物和學習雷鋒精神教育,整個社會精神麵貌煥然一新。那個時候,很少有貪汙腐化現象,各個地方幾乎都是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四方平安。
中國在凹凸化管理的商品經濟轉軌時期,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時期,西方世界腐朽的資產階級思想腐蝕著許多人的頭腦,黃賭、毒、黑、惡、邪、貪、畸、騙、假等極端醜惡的現象,在解放初期已經消滅了的開始死灰複燃了,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從30多年前的“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四方平安”墜落到“以鄰為壑,公然偷盜,入室搶奪,八方不寧”,各種侵吞公私財物的違法犯罪日益增多,甚至於許多地方的監獄人滿為患。
從新中國60多年來曆史中得出的幾條經驗教訓就是:任何時候在法製化建設中不能忘記精神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對於法製化建設有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法製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應當從小處著手、從大處著眼,從小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中做起。類似於拾物還人之類的事情,看起來是小事,但“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勿為善小而不為,勿為惡小而為之”,所有這些這些道理古人甚至於比當代人懂得多、做得好。
2.文明公約的義務重於個人權利的原則
文明公約的義務重於個人權利的原則,是正確處理整個社會關係的重要原則,是正確處理物權關係以及法律關係、法鎖關係、信托關係、對世關係的重要原則,是公民約法三章式的很管用的行為準則。盡管是抽象的概念,對於遺失物的每個拾得人有道德法的約束力。
如《首都市民文明公約》全文如下“一、熱愛祖國,熱愛北京;民族和睦,維護安定。二、熱愛勞動,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勤儉節約。三、遵守法紀,維護秩序;見義勇為,弘揚正氣。四、美化市容,講究衛生;綠化首都,保護環境。五、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熱心公益,保護文物。六、崇尚科學,重教尊師;自強不息,提高素質。七、敬老愛幼,擁軍愛民;尊重婦女,助殘濟困;八、移風易俗,健康生活;計劃生育,增強體魄;九、舉止文明,禮貌賓客;胸襟大度,助人為樂。”以上公約內容中的“遵守法紀”、“維護秩序”、“誠實守信”、“弘揚正氣”、“熱心公益”、“保護文物”、“提高素質”、“助殘濟困”、“移風易俗”、“助人為樂”等等文明準則,其精神實質基本上是與“拾金不昧”之類的高尚品德相同的。
以上都是表示全體公民應盡的義務,全體公民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必須始終不渝地無條件地自覺遵守。物權法的規定是“權利人的權利與義務基本對等的原則”,而在所有權的特別規定中,已經顛覆了這一原則。這裏是“文明公約的義務重於個人權利的原則”,或者是“遺失物拾得人文明公約的義務重於個人權利的原則”,越是仔細研讀,就越覺得是很特別,而且是很正確。
3.遺失物無處分權人自覺自律原則
遺失物無處分權人自覺自律原則,既是成文法的、也是道德法的一項行為準則。它引導遺失物無處分權人主要是遺失物拾得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自覺地遵守法紀,不要見錢眼開、見財起心,不要隱藏、截留、私吞、私分、挪用、毀損、滅失和破壞遺失物,應當自覺地將撿拾得的遺失物妥善保管,如期地如數地完好地交還失主,或者上交有關部門處置。
對於整個社會而言,人的社會地位、物權地位不同,會有不同的思想境界的自覺性、自律性。這種自覺性、自律性不是心血來潮,而是需要經過思想鬥爭的從一而終的自覺性、自律性。中國偉大的哲學家毛主席同誌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具體到遺失物拾得人,並不要求做得十全十美,隻要求其做“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能夠善始善終,不要中途而廢;要提高自覺性,減少盲目性;提高自律性,避免自私自利性。
4.返還原物與上交遺失物誠實守信原則
返還原物與上交遺失物誠實守信原則,是針對遺失物所有權特別法律規定的一項原則。基於遺失物拾得人返還原物與上交遺失物的公信力考量,在這裏要對於民法通則、合同法中的“誠實守信原則”作一個重新梳理。
重新規範與調整的辦法是,在首先肯定“誠實守信原則”的前提下,少給予或者短暫給予遺失物拾得人以權利,多給予或者長時間給予遺失物拾得人以義務。這種物權化方針,是與商品交易、物權交易的“平等交換”辦法是不相同的。
一般情勢下買賣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是平等的或者是對等的,就是“一分錢,一分貨”那種斤斤計較式的交易辦法。特別情勢下,可以不講究“平等交換”辦法,隻講究“義務重於權利”,隻加義務,少加或不加權利。有個別的遺失物拾得人,也同意返還遺失物給失主,也同意將遺失物上交有關部門處置,但提出這個要求那個要求的有些過分,甚至於有個別遺失物拾得人獅子大開口,弄得失主、有關部門下不了台。說輕點,這是越權行為;說重點,這是涉嫌不當要求不當得利,甚至於涉嫌欺詐或敲詐勒索。如此說來,當事人的行為不得當容易導致“好事變成壞事”,容易將善意占有人蛻變為惡意占有人,容易將事情的性質搞蛻變了。到頭來,肯定是害人害已,得不償失。
返還原物與上交遺失物誠實守信原則,不依以當事人簽訂合同為必要條件,隻考量當事人的實際行動與行為結果。成語“完璧歸趙”,指的是借用他人東西一定要按期完整地、完好地歸還。那麽,返還原物與上交遺失物“完璧歸趙”,同樣是一定要按期完整地、不附加條件地歸還。延期的、不完整的、不完好的、不適當地附加條件地返還原物與上交遺失物,都是違反誠實守信原則的表現,都是不受法律保護的行為。
5.與遺失物關係人和睦相處原則
與遺失物關係人和睦相處原則,指遺失物拾得人與失主、有關部門、信托保管人和第三人等義務關聯人以和睦相處為原則。這是正確對待與正確處理相關的物權關係、法鎖關係、信托關係、對世關係的好辦法之一。說它是一種原則,就是說適用於大家通力合作、和平共處的共同行動準則。
關於遺失物的物權關係、法鎖關係、信托關係、對世關係以及法律關係,由於不是重點對象,物權法規定的範圍比較狹窄。人們可以從大量的社會實踐經驗中悟出很多的道理。如諺語中說的“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就說明了團結就是力量,團結互助、團結友愛等文明行為往往是利人又利己的。誠然,這種“利”是有利、有益,是精神利益,不是經濟利益。
首先,遺失物拾得人與失主、有關部門、信托保管人和第三人等義務關聯人都要認真履行義務,這是和睦相處的道德基礎與法權基礎。其次,遇到問題以後,大家都要好好溝通商量,以免讓老實人吃虧、讓滑稽人占便宜。社會輿論上是同情遺失物拾得人與失主的,他們各自有什麽不平事,大家都可以幫助他們想辦法解決的。
6.拾得人善始善終原則
拾得人善始善終原則,指拾得人從拾得遺失物的那一時刻開始,就應當積極地主動地將好人好事進行到底,不能中途放棄、中途而廢的行動準則。這也是很實在很管用的行動準則。
拾得人從拾得遺失物的那一時刻開始,就要悉心地科學地保管好遺失物,盡量做到遺失物不蝕損、不毀壞、不變質、不糜爛、不生鏽、不變樣、不遺失、不滅失。對於容易腐爛變質的遺失物,應當立即進行防腐或者冰凍保存,最好立即上交有關部門處置;對於不明化學物品,應當注意防火、防潮、防風、防曬、防靜電和防盜竊,以免發生火災或者爆炸事故,最好立即上交有關部門處置;對於不宜在室外、露天存放的遺失物,應當盡量放在室內安全的地方存放,最好立即上交有關部門處置;對於企圖收買遺失物的任何第三者,拾得人應當保持冷靜,不要被利益所迷惑,應當與他們擺事實講道理,講厲害關係,拿不定主意時最好立即上交有關部門處置;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聯係失主、返還原物,或者直接向有關部門上交遺失物……
以上所謂“善始善終”的過程控製,是個基本的範圍與基本的要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補充與改進工作。
相關法律:物權法第109條
相關名詞:
統一的善意取得製度遺失物的概念遺失物善意取得製度的權利義務
字數:3888字
全麵有效地保護我們的財產權是分分鍾的要務
一切從現在開始hold住物權法精髓
當代物權法的開山作
宏觀物權法的奠基石
物權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觀物權法
全世界物權法愛好者的良師益友
1000萬字的尚方寶劍
從博士後到到中小學文化者的貼身保鏢
世界上內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權法巨著
中國品牌
中國正能量
《當代物權法百科全書小辭典》
《解析物權法》
好書齊欣賞
潤物細無聲
啟動防火牆
遁入物權門
請瀏覽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電子信箱:qq437116637或62759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