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要位子
廢物鄉幹部竟是京城名少 作者:鷹脈虎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一晃就到了春節前夕,寧昭縣的政治格局終於被打破了,這一切的功勞,都來源於空降的新任市委書記寧偉。謝清文和寧偉在市裏鬥的不可開交,而寧偉占據“一把手”的絕對優勢,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謝清文的進攻,並且取得了實質性的成績。
在韓振華的引見下,裴靖澤和王學勤麵見了寧偉,並在其家中暢談了一整天,晚餐時從不飲酒的寧偉竟然主動倒起了白酒,與裴靖澤二人把酒言歡。那晚過後,寧昭縣的政治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月上旬,寧偉的老鄉,市紀委案件監督管理室主任黃亮調任寧昭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寧偉的鐵杆支持者,市委辦副主任廖明調任寧昭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韓振華在省委政法委的聯絡員周波則空降寧昭縣任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在韓振華和寧偉的一通操作下,王學勤已經在常委會擁有了三個支持者,再也不是光杆司令了。而謝清文也不是沒有收獲,他的大秘書張光華調任寧昭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算是為謝清武這個縣委書記守好了人事口。
如此一來,除了一般情況下都同意或者棄權的縣武裝部政委的一票外,王學勤在常委會手握四票,而謝清武手握六票,依舊保持著最終投票權的絕對優勢。
雙方鬥法的這段時間,可苦了那些等待提拔的科級幹部們。王學勤要提拔人,謝清武掌握的組織部就說考察通不過,而謝清武要提拔人,王學勤掌握縣紀委就說收到了匿名舉報,可能存在問題,暫時不能考慮。
雙方你來我往,鬥的雞飛狗跳,然而最著急的還是謝清武,因為誰都可以不用管,但是他的寶貝兒子謝斌他不能不管,謝斌擔任副科級剛剛滿兩年了,他從副鄉長到副書記也已經經過了多崗位的鍛煉,榮林鄉的鄉長一職,自從老鄉長退休後,謝清武就一直空著不安排人,其實就是給謝斌留著的。
這天,謝清武突然通知王學勤自己要召開五人小組會議,主要討論人事問題。王學勤心裏知道,一定是討論謝斌擔任榮林鄉鄉長的事情,於是提前和黃亮電話溝通了一下,便去了縣委小會議室。王學勤和黃亮進入會場時,謝清武、趙博琨和縣委組織部長張光華已經坐在裏麵了,雙方互相假模假樣地打了一下招呼。
剛剛坐下,張光華就迫不及待地開口了:“謝書記、王縣長,趙副書記、黃書記,榮林鄉原鄉長李東亮同誌已經退休半年多了,我來之前,由於原來的組織部長去了縣人大擔任副主任,所以組織部也一直沒有用心的物色人選。榮林鄉一直缺少鄉長,這讓他們的工作開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經過這段時間我的認真摸排和考察,我認為,榮林鄉黨委副書記謝斌同誌政治原則性強、工作能力突出、作風紮實過硬,且擔任鄉鎮副科級領導已經兩年多了,符合提拔條件,所以我向幾位領導建議,提拔謝斌同誌擔任榮林鄉黨委副書記、鄉長。”
趙博琨接話道:“謝斌同誌我還是比較了解的,我個人認為沒有任何問題,也是時候給年輕的同誌壓壓擔子了,他們成長起來,也是給我們減輕壓力嘛!”
王學勤擰開茶杯喝了口水,沒有說話,謝清武看著他說:“學勤同誌,黃亮同誌,你們是什麽看法,我和謝斌的關係大家都知道,你們不說話,我不好表態啊。”
“我個人認為這個建議還是比較符合榮林鄉實際情況的,紀委也沒有收到過反映謝斌同誌問題的線索。”黃亮一開口就給了謝清武一個大大的驚喜和台階,首先自己表態同意,其次代表縣紀委表態沒有收到過線索,這是幫忙的節奏啊。
王學勤放下茶杯,從包裏掏出煙散了一圈,自己點燃後說:“我很讚同剛剛博琨同誌說的那句話,是時候給年輕的幹部們壓壓擔子了,這樣不僅能更快速的幫助他們成長,也有利於咱們縣的發展大局。關於剛剛說對謝斌同誌的提拔意見,我個人是原則上同意的。”
謝清武抽著煙沒有看王學勤,等著他的後話,也是等著他的條件。果不其然,王學勤說:“但是,不管是全縣還是榮林鄉自己,年輕的幹部很多,謝斌同誌擔任鄉長,副書記的位置也就空出來了,我建議,重用裴靖澤同誌,擔任榮林鄉黨委副書記,大家覺得如何?”
謝清武正準備答應,黃亮卻半途殺出來接話道:“王縣長說的對啊,咱們發現人才的眼光要放寬一點。我們紀委這樣條條上的部門,經常出不了人才,為什麽?就是容易被領導們忽視嘛。我們紀委有個年輕的同誌叫孫浩然,參加工作已經五年了,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大大小小的獎得了十幾個,可是仍然沒有被領導發現並重用,到現在,還隻是個四級主任科員,這不是埋沒了人才嘛。這個同誌我認真的考察過了,是塊好玉,稍加打磨必成大才。我建議,把他放到鄉鎮上去鍛煉鍛煉,既然榮林鄉要調整,那就一步到位,謝斌提拔當鄉長,裴靖澤重用為副書記,把孫浩然同誌提拔為副鄉長,就接裴靖澤的班,各位領導覺得怎麽樣?”
如此安排,是王學勤深思熟慮過後的結果,他讓黃亮在紀委認真考察一個年輕的幹部,這個人必須政治過硬、作風過硬、能力過硬,因為他要用這個人全盤接手裴靖澤現在的分管工作。這個人如果是個有能力的人,接手工作後必然也會發現那些問題,所以這個人必須要完全可靠,甚至可以從專業的角度查漏補缺,找到一些裴靖澤沒有找到的證據,這一點非常關鍵。所以黃亮上班第一天就開始尋覓這個人選,經過多次的談話、考察和試探,黃亮最終選定了孫浩然這位年輕人,並一步步培養成了自己的親信。
而謝清武就沒有考慮的那麽複雜,他知道自己提拔謝斌,王學勤肯定會趁機給裴靖澤要位子,可是現在黃亮橫插一腳,一定也是王學勤授意的,畢竟多要一個是一個,能再給裴靖澤選一個幫手,當然是王學勤最希望得到的結果。謝清武在腦海中瘋狂的思考著這筆買賣的劃算程度,最後他覺得,自己要一個鄉長,對方要兩個副職,其實也能接受,畢竟謝斌的事不能再拖了,有時候一步慢,就步步慢,自己不能讓兒子比別人慢,更何況,榮林鄉的書記是林誌遠,鄉長是謝斌,裴靖澤一個副書記再加上一個副鄉長也翻不起什麽大浪。
最終,沉思良久的謝清武開口道:“黃亮同誌的建議很中肯,紀委在幹部提拔上確實容易被忽視,這不利於年輕同誌的成長,必須要改正這樣的錯誤做法。至於裴靖澤同誌,一直在政府這邊工作,也是時候調整調整位置,去抓一抓黨建工作了。這樣,張光華,你們組織部就按今天討論的這個方案,開始進行考察程序,盡快上常委會研究!”
在韓振華的引見下,裴靖澤和王學勤麵見了寧偉,並在其家中暢談了一整天,晚餐時從不飲酒的寧偉竟然主動倒起了白酒,與裴靖澤二人把酒言歡。那晚過後,寧昭縣的政治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月上旬,寧偉的老鄉,市紀委案件監督管理室主任黃亮調任寧昭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寧偉的鐵杆支持者,市委辦副主任廖明調任寧昭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韓振華在省委政法委的聯絡員周波則空降寧昭縣任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在韓振華和寧偉的一通操作下,王學勤已經在常委會擁有了三個支持者,再也不是光杆司令了。而謝清文也不是沒有收獲,他的大秘書張光華調任寧昭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算是為謝清武這個縣委書記守好了人事口。
如此一來,除了一般情況下都同意或者棄權的縣武裝部政委的一票外,王學勤在常委會手握四票,而謝清武手握六票,依舊保持著最終投票權的絕對優勢。
雙方鬥法的這段時間,可苦了那些等待提拔的科級幹部們。王學勤要提拔人,謝清武掌握的組織部就說考察通不過,而謝清武要提拔人,王學勤掌握縣紀委就說收到了匿名舉報,可能存在問題,暫時不能考慮。
雙方你來我往,鬥的雞飛狗跳,然而最著急的還是謝清武,因為誰都可以不用管,但是他的寶貝兒子謝斌他不能不管,謝斌擔任副科級剛剛滿兩年了,他從副鄉長到副書記也已經經過了多崗位的鍛煉,榮林鄉的鄉長一職,自從老鄉長退休後,謝清武就一直空著不安排人,其實就是給謝斌留著的。
這天,謝清武突然通知王學勤自己要召開五人小組會議,主要討論人事問題。王學勤心裏知道,一定是討論謝斌擔任榮林鄉鄉長的事情,於是提前和黃亮電話溝通了一下,便去了縣委小會議室。王學勤和黃亮進入會場時,謝清武、趙博琨和縣委組織部長張光華已經坐在裏麵了,雙方互相假模假樣地打了一下招呼。
剛剛坐下,張光華就迫不及待地開口了:“謝書記、王縣長,趙副書記、黃書記,榮林鄉原鄉長李東亮同誌已經退休半年多了,我來之前,由於原來的組織部長去了縣人大擔任副主任,所以組織部也一直沒有用心的物色人選。榮林鄉一直缺少鄉長,這讓他們的工作開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經過這段時間我的認真摸排和考察,我認為,榮林鄉黨委副書記謝斌同誌政治原則性強、工作能力突出、作風紮實過硬,且擔任鄉鎮副科級領導已經兩年多了,符合提拔條件,所以我向幾位領導建議,提拔謝斌同誌擔任榮林鄉黨委副書記、鄉長。”
趙博琨接話道:“謝斌同誌我還是比較了解的,我個人認為沒有任何問題,也是時候給年輕的同誌壓壓擔子了,他們成長起來,也是給我們減輕壓力嘛!”
王學勤擰開茶杯喝了口水,沒有說話,謝清武看著他說:“學勤同誌,黃亮同誌,你們是什麽看法,我和謝斌的關係大家都知道,你們不說話,我不好表態啊。”
“我個人認為這個建議還是比較符合榮林鄉實際情況的,紀委也沒有收到過反映謝斌同誌問題的線索。”黃亮一開口就給了謝清武一個大大的驚喜和台階,首先自己表態同意,其次代表縣紀委表態沒有收到過線索,這是幫忙的節奏啊。
王學勤放下茶杯,從包裏掏出煙散了一圈,自己點燃後說:“我很讚同剛剛博琨同誌說的那句話,是時候給年輕的幹部們壓壓擔子了,這樣不僅能更快速的幫助他們成長,也有利於咱們縣的發展大局。關於剛剛說對謝斌同誌的提拔意見,我個人是原則上同意的。”
謝清武抽著煙沒有看王學勤,等著他的後話,也是等著他的條件。果不其然,王學勤說:“但是,不管是全縣還是榮林鄉自己,年輕的幹部很多,謝斌同誌擔任鄉長,副書記的位置也就空出來了,我建議,重用裴靖澤同誌,擔任榮林鄉黨委副書記,大家覺得如何?”
謝清武正準備答應,黃亮卻半途殺出來接話道:“王縣長說的對啊,咱們發現人才的眼光要放寬一點。我們紀委這樣條條上的部門,經常出不了人才,為什麽?就是容易被領導們忽視嘛。我們紀委有個年輕的同誌叫孫浩然,參加工作已經五年了,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大大小小的獎得了十幾個,可是仍然沒有被領導發現並重用,到現在,還隻是個四級主任科員,這不是埋沒了人才嘛。這個同誌我認真的考察過了,是塊好玉,稍加打磨必成大才。我建議,把他放到鄉鎮上去鍛煉鍛煉,既然榮林鄉要調整,那就一步到位,謝斌提拔當鄉長,裴靖澤重用為副書記,把孫浩然同誌提拔為副鄉長,就接裴靖澤的班,各位領導覺得怎麽樣?”
如此安排,是王學勤深思熟慮過後的結果,他讓黃亮在紀委認真考察一個年輕的幹部,這個人必須政治過硬、作風過硬、能力過硬,因為他要用這個人全盤接手裴靖澤現在的分管工作。這個人如果是個有能力的人,接手工作後必然也會發現那些問題,所以這個人必須要完全可靠,甚至可以從專業的角度查漏補缺,找到一些裴靖澤沒有找到的證據,這一點非常關鍵。所以黃亮上班第一天就開始尋覓這個人選,經過多次的談話、考察和試探,黃亮最終選定了孫浩然這位年輕人,並一步步培養成了自己的親信。
而謝清武就沒有考慮的那麽複雜,他知道自己提拔謝斌,王學勤肯定會趁機給裴靖澤要位子,可是現在黃亮橫插一腳,一定也是王學勤授意的,畢竟多要一個是一個,能再給裴靖澤選一個幫手,當然是王學勤最希望得到的結果。謝清武在腦海中瘋狂的思考著這筆買賣的劃算程度,最後他覺得,自己要一個鄉長,對方要兩個副職,其實也能接受,畢竟謝斌的事不能再拖了,有時候一步慢,就步步慢,自己不能讓兒子比別人慢,更何況,榮林鄉的書記是林誌遠,鄉長是謝斌,裴靖澤一個副書記再加上一個副鄉長也翻不起什麽大浪。
最終,沉思良久的謝清武開口道:“黃亮同誌的建議很中肯,紀委在幹部提拔上確實容易被忽視,這不利於年輕同誌的成長,必須要改正這樣的錯誤做法。至於裴靖澤同誌,一直在政府這邊工作,也是時候調整調整位置,去抓一抓黨建工作了。這樣,張光華,你們組織部就按今天討論的這個方案,開始進行考察程序,盡快上常委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