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秦東海得女
孫女是福星錦鯉,我是黴星極品 作者:麥苗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整個河灣村,上私塾的孩子僅僅隻有兩個而已。
其中一個是村長林青峰家的大孫子——林錚。
另一個是村裏姚姓人家的孩子,姚家家底殷實,是村裏為數不多擁有耕牛的人家。
今年夏收耕種的時候,林飛鷹還往姚家租借過耕牛犁田。
梁青娥從這兩戶人家打聽到,孩子進入私塾讀書,除束修外,還得再額外準備一份六色拜師禮敬獻給夫子。
所幸這份六色禮沒有具體規定要求,不拘什麽,湊足六樣禮,表出個尊師重道的意思就成。
當然,夫子也不會白收這份禮物,蒙童們奉上拜師禮後,夫子也會給予回禮。
至於究竟會回贈什麽樣的禮物,聽說完全取決於夫子當時手邊有啥了。
據說,林錚當初收到的回禮,是夫子從書架上隨手取的一刀紙。
姚家的孩子名叫姚雲磊,他阿奶戚氏提起孫子的拜師回禮,仍舊難掩驕傲,據戚氏說,當時黃夫子與姚雲磊的回禮是從筆筒裏抽出的兩支毛筆。
秀才老爺用過的毛筆,那都是沾著文氣的,不怪戚氏逢人問起就一臉的與有榮焉。
雞鳴第一聲,梁青娥摸出打火石,點亮了油燈。
她從一旁的簸籮裏翻出紅棗,和幾顆石榴,這幾顆石榴是今年果樹上餘下的最後幾顆了。
昨兒臨睡前,葉銀紅拿著個錢袋摸進來,說薛家的阿萱姑娘想同家裏多買些紅棗石榴。
梁青娥一打開錢袋,隻見那裏麵裝了差不多五兩的碎銀子。
莫說家裏紅棗和石榴所剩不多,就是自家一顆不吃,整棵果樹都賣給薛家,隻怕都值不了五兩銀。
梁青娥原本想絞掉一個銀角角作為紅棗和石榴的資費,隻葉銀紅當即攔住了她。
說阿萱姑娘讓她們隻管放心收下銀子,紅棗和石榴不拘多少,勻些給她家小少爺就成。
五兩銀子若換成粗糧,都夠他們家十來口人一年的口糧了。
梁青娥把曬好的棗子裝了滿滿一小口袋,這一次裝過後,紅棗就不剩多少了。
石榴還是雨前摘的,放了幾天賣相瞧著不怎麽好。
想到薛家的大手筆,再看看炕上稀疏兩樣果子。
梁青娥沉吟幾息,摸黑又去屋後摘了幾個大蘋果。
瞧著還覺太過簡薄,她最後又從後院抓兩隻春上養的大公雞,一起都交給葉銀紅,讓她代為轉交給阿萱。
“同阿萱姑娘說話客氣著些,就說等家裏橘子黃了,到時再摘些給薛小少爺嚐鮮,這五兩銀子盡夠了,讓她莫要再這般客氣了。”
葉銀紅連連點頭,薛家那就是個金大腿,大壯能順利上學堂,多托薛家的福。
她敬著都來不及,又豈會態度不恭敬呢。
老太太真是太小看她了。
待最後把一小口袋嘩啦啦作響的橘葉交給葉銀紅,送二人出門後,她方就著油燈,開始琢磨大壯的拜師禮。
原本的打算裏,六色禮中有二斤紅棗,隻如今家裏的紅棗大多都賣與了薛家,餘下的一些,梁青娥想留著自家吃用。
大兒媳奶倆孩子,日常喝些紅棗水,氣血也能更好些。
三兒媳翻過年就要生孩子,也得喝紅糖紅棗水恢複身體。
她把紅棗直接鎖了起來,又開始扒拉其他東西。
好在這麽些日子因給薛小少爺做吃食,家裏頗積攢了些熬煮甜湯的各色材料。
梁青娥挑挑揀揀,拚拚湊湊,愣是讓她湊齊了六色禮出來。
一包紅糖、一包糕點、一包桂圓幹、一包紅棗幹、一包五色豆、再加一包自家曬的幹木耳。
她把油紙包重新拿紅線紮好,放進了竹籃裏。
這六色禮裏頭,一大部分都出自薛家,梁青娥瞧著竹籃裏碼放整齊的油紙包,心裏對薛家的感激又升一層。
簡單吃過早飯後,梁青娥摸出自己最體麵的衣裳,換在了身上。
巧的是,大壯的新衣裳經過陳秋蓮這些日子,每日見縫插針的縫製,終於在昨晚完工。
大壯滿心歡喜穿上新衣,陳秋蓮又仔細將他有些淩亂的頭發梳理整齊,土黃色的衣裳剪裁的十分合身,都說人靠衣裝,穿上新衣的大壯,整個人越發顯得精神沉穩。
陳秋蓮後退兩步,開口讓大壯轉一圈,見再無不妥後,方笑著道:“去吧,回頭大伯娘再給你縫個新書包。”
大壯聽到還有新書包,瞬間笑的見牙不見眼,忙衝陳秋蓮道謝。
話說這黃夫子本名喚作黃修平,其家就住在離河灣村不遠的大黃莊。
黃秀才今年五十餘歲,乃是附近好幾個村子中絕無僅有的一位秀才!
想當年,自他放棄科舉之路後,為生計所迫,便開設了這附近唯一的私塾,靠著收一些尚未開蒙的孩童,用以維持生計開銷。
如河灣村這些離大黃莊腳程近的村子,有心送娃兒讀書的人家,十九八九都會將孩子送到黃秀才家裏開蒙。
祖孫倆挎著籃子趕到大黃莊時,村口站著好多個扯閑篇的婦人漢子。
大家夥見梁青娥挎著竹籃,牽著大孫兒走過來,忙含笑打招呼。
“嬸子是來瞧東海家的吧,大丫她娘昨晚上剛生下個小丫頭,嬸子腿腳倒快。”
“真是造孽啊,這前頭五個姑娘,如今又生個丫頭,我方才從秦家門口過,東海他娘那臉拉的老長,瞧著不滿意的很呐!”
“大丫她娘是個老實的,隻是命太苦了些,這換成誰家一連生六個丫頭都遭不住啊,也不怪她婆婆不放臉。”
“……”
眾人議論紛紛,既同情鄭氏沒生下個帶把的小子,又暗戳戳指責馮氏不慈。
梁青娥站在一旁,聽了幾耳朵關於鄭氏和馮氏這對婆媳的閑言碎語。
不知怎地,她忽然就想起春日裏樂寶撒在秦東海身上的那泡尿。
按照古話,嬰兒尿是帶著喜兆的,且樂寶本就和一般孩子不同。
關於她的一切,梁青娥下意識會往深裏多想一些。
因為那泡尿,她那時候以為秦東海定能心想事成,鄭氏必能順利能生下個男嬰。
沒想到事實卻截然相反,鄭氏生下的竟是個女娃娃。
難道說,那泡尿就是個極平常的意外,完全沒啥特殊含義,鄭氏肚子裏的胎兒原本就是個女娃娃。
梁青娥急著去拜訪黃秀才,這會兒也沒心思琢磨樂寶的尿和鄭氏產女有無關係。
左右孩子也生下來了,不管那泡尿有沒有特殊作用,那也是秦東海和鄭氏兩口子命中該有此女。
她衝眾人笑著道:“今兒還有事,就不和大家嘮了,要不是聽大家夥說,老婆子我還不知親家又添了孫女兒呢,偏趕的巧,事兒都攆一天了,隻得改日再上門同親家道喜了。”
大家夥忙讓開路,讓她有事隻管去忙。
梁青娥穿過人群,牽著大壯徑直往村西頭行去。
“哎,梁婆子咋挎著籃子往村西頭去了,她和那邊宅裏誰家有親嗎。”
“沒聽說啊,瞧那籃子裝的滿滿當當,祖孫倆穿的也體麵,該不會是去咱村秀才老爺家裏吧。”
“快別扯了,她家啥樣家底附近村子誰人不知,若真有那閑錢送娃兒進私塾,當初東海他娘也不會死活不同意結這門親了。”
話題換轉的很快,眾人從對鄭氏生女的議論,很快焦點就到梁青娥來他們村幹啥來了。
梁青娥牽著大壯,沿著黃土路,一路走到了村尾秀才家門口。
其中一個是村長林青峰家的大孫子——林錚。
另一個是村裏姚姓人家的孩子,姚家家底殷實,是村裏為數不多擁有耕牛的人家。
今年夏收耕種的時候,林飛鷹還往姚家租借過耕牛犁田。
梁青娥從這兩戶人家打聽到,孩子進入私塾讀書,除束修外,還得再額外準備一份六色拜師禮敬獻給夫子。
所幸這份六色禮沒有具體規定要求,不拘什麽,湊足六樣禮,表出個尊師重道的意思就成。
當然,夫子也不會白收這份禮物,蒙童們奉上拜師禮後,夫子也會給予回禮。
至於究竟會回贈什麽樣的禮物,聽說完全取決於夫子當時手邊有啥了。
據說,林錚當初收到的回禮,是夫子從書架上隨手取的一刀紙。
姚家的孩子名叫姚雲磊,他阿奶戚氏提起孫子的拜師回禮,仍舊難掩驕傲,據戚氏說,當時黃夫子與姚雲磊的回禮是從筆筒裏抽出的兩支毛筆。
秀才老爺用過的毛筆,那都是沾著文氣的,不怪戚氏逢人問起就一臉的與有榮焉。
雞鳴第一聲,梁青娥摸出打火石,點亮了油燈。
她從一旁的簸籮裏翻出紅棗,和幾顆石榴,這幾顆石榴是今年果樹上餘下的最後幾顆了。
昨兒臨睡前,葉銀紅拿著個錢袋摸進來,說薛家的阿萱姑娘想同家裏多買些紅棗石榴。
梁青娥一打開錢袋,隻見那裏麵裝了差不多五兩的碎銀子。
莫說家裏紅棗和石榴所剩不多,就是自家一顆不吃,整棵果樹都賣給薛家,隻怕都值不了五兩銀。
梁青娥原本想絞掉一個銀角角作為紅棗和石榴的資費,隻葉銀紅當即攔住了她。
說阿萱姑娘讓她們隻管放心收下銀子,紅棗和石榴不拘多少,勻些給她家小少爺就成。
五兩銀子若換成粗糧,都夠他們家十來口人一年的口糧了。
梁青娥把曬好的棗子裝了滿滿一小口袋,這一次裝過後,紅棗就不剩多少了。
石榴還是雨前摘的,放了幾天賣相瞧著不怎麽好。
想到薛家的大手筆,再看看炕上稀疏兩樣果子。
梁青娥沉吟幾息,摸黑又去屋後摘了幾個大蘋果。
瞧著還覺太過簡薄,她最後又從後院抓兩隻春上養的大公雞,一起都交給葉銀紅,讓她代為轉交給阿萱。
“同阿萱姑娘說話客氣著些,就說等家裏橘子黃了,到時再摘些給薛小少爺嚐鮮,這五兩銀子盡夠了,讓她莫要再這般客氣了。”
葉銀紅連連點頭,薛家那就是個金大腿,大壯能順利上學堂,多托薛家的福。
她敬著都來不及,又豈會態度不恭敬呢。
老太太真是太小看她了。
待最後把一小口袋嘩啦啦作響的橘葉交給葉銀紅,送二人出門後,她方就著油燈,開始琢磨大壯的拜師禮。
原本的打算裏,六色禮中有二斤紅棗,隻如今家裏的紅棗大多都賣與了薛家,餘下的一些,梁青娥想留著自家吃用。
大兒媳奶倆孩子,日常喝些紅棗水,氣血也能更好些。
三兒媳翻過年就要生孩子,也得喝紅糖紅棗水恢複身體。
她把紅棗直接鎖了起來,又開始扒拉其他東西。
好在這麽些日子因給薛小少爺做吃食,家裏頗積攢了些熬煮甜湯的各色材料。
梁青娥挑挑揀揀,拚拚湊湊,愣是讓她湊齊了六色禮出來。
一包紅糖、一包糕點、一包桂圓幹、一包紅棗幹、一包五色豆、再加一包自家曬的幹木耳。
她把油紙包重新拿紅線紮好,放進了竹籃裏。
這六色禮裏頭,一大部分都出自薛家,梁青娥瞧著竹籃裏碼放整齊的油紙包,心裏對薛家的感激又升一層。
簡單吃過早飯後,梁青娥摸出自己最體麵的衣裳,換在了身上。
巧的是,大壯的新衣裳經過陳秋蓮這些日子,每日見縫插針的縫製,終於在昨晚完工。
大壯滿心歡喜穿上新衣,陳秋蓮又仔細將他有些淩亂的頭發梳理整齊,土黃色的衣裳剪裁的十分合身,都說人靠衣裝,穿上新衣的大壯,整個人越發顯得精神沉穩。
陳秋蓮後退兩步,開口讓大壯轉一圈,見再無不妥後,方笑著道:“去吧,回頭大伯娘再給你縫個新書包。”
大壯聽到還有新書包,瞬間笑的見牙不見眼,忙衝陳秋蓮道謝。
話說這黃夫子本名喚作黃修平,其家就住在離河灣村不遠的大黃莊。
黃秀才今年五十餘歲,乃是附近好幾個村子中絕無僅有的一位秀才!
想當年,自他放棄科舉之路後,為生計所迫,便開設了這附近唯一的私塾,靠著收一些尚未開蒙的孩童,用以維持生計開銷。
如河灣村這些離大黃莊腳程近的村子,有心送娃兒讀書的人家,十九八九都會將孩子送到黃秀才家裏開蒙。
祖孫倆挎著籃子趕到大黃莊時,村口站著好多個扯閑篇的婦人漢子。
大家夥見梁青娥挎著竹籃,牽著大孫兒走過來,忙含笑打招呼。
“嬸子是來瞧東海家的吧,大丫她娘昨晚上剛生下個小丫頭,嬸子腿腳倒快。”
“真是造孽啊,這前頭五個姑娘,如今又生個丫頭,我方才從秦家門口過,東海他娘那臉拉的老長,瞧著不滿意的很呐!”
“大丫她娘是個老實的,隻是命太苦了些,這換成誰家一連生六個丫頭都遭不住啊,也不怪她婆婆不放臉。”
“……”
眾人議論紛紛,既同情鄭氏沒生下個帶把的小子,又暗戳戳指責馮氏不慈。
梁青娥站在一旁,聽了幾耳朵關於鄭氏和馮氏這對婆媳的閑言碎語。
不知怎地,她忽然就想起春日裏樂寶撒在秦東海身上的那泡尿。
按照古話,嬰兒尿是帶著喜兆的,且樂寶本就和一般孩子不同。
關於她的一切,梁青娥下意識會往深裏多想一些。
因為那泡尿,她那時候以為秦東海定能心想事成,鄭氏必能順利能生下個男嬰。
沒想到事實卻截然相反,鄭氏生下的竟是個女娃娃。
難道說,那泡尿就是個極平常的意外,完全沒啥特殊含義,鄭氏肚子裏的胎兒原本就是個女娃娃。
梁青娥急著去拜訪黃秀才,這會兒也沒心思琢磨樂寶的尿和鄭氏產女有無關係。
左右孩子也生下來了,不管那泡尿有沒有特殊作用,那也是秦東海和鄭氏兩口子命中該有此女。
她衝眾人笑著道:“今兒還有事,就不和大家嘮了,要不是聽大家夥說,老婆子我還不知親家又添了孫女兒呢,偏趕的巧,事兒都攆一天了,隻得改日再上門同親家道喜了。”
大家夥忙讓開路,讓她有事隻管去忙。
梁青娥穿過人群,牽著大壯徑直往村西頭行去。
“哎,梁婆子咋挎著籃子往村西頭去了,她和那邊宅裏誰家有親嗎。”
“沒聽說啊,瞧那籃子裝的滿滿當當,祖孫倆穿的也體麵,該不會是去咱村秀才老爺家裏吧。”
“快別扯了,她家啥樣家底附近村子誰人不知,若真有那閑錢送娃兒進私塾,當初東海他娘也不會死活不同意結這門親了。”
話題換轉的很快,眾人從對鄭氏生女的議論,很快焦點就到梁青娥來他們村幹啥來了。
梁青娥牽著大壯,沿著黃土路,一路走到了村尾秀才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