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生意興隆
孫女是福星錦鯉,我是黴星極品 作者:麥苗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下人多少有些重男輕女,當爹娘的尚且如此,何況隔了一層皮的阿爺阿奶。
這些人還是頭一次,見有老太太這般疼愛孫女,連食攤的招牌布上,都特意印上小孫女的掌印。
“你這老婆子倒和一般重男孫,輕女孫的混賬老太太不同,你說你家食攤開張,不知賣的什麽。”
一個約摸四五十歲的勞力走上前,開口問道。
梁青娥看一眼這人,也不知他這話罵的是自個老娘,還是自己婆娘,或是親家老太太……
梁青娥從善如流,指著葉銀紅正擀的一張大圓麵片,道:“咱們賣的是湯麵,一點雜糧都不摻,這是昨兒現磨的白麵,你們瞧瞧,麩皮都篩出來了,幹淨的很。”
說著又指旁邊桌子上的幾摞海碗,道:“這麽大一碗純白麵湯麵,隻要八文錢。”
八文,和那邊餛飩攤一樣的價,倒是也沒拿他們當冤大頭……
“大娘,人家餛飩裏麵放的是純肉餡,你這一點葷腥沒有,咋也要八文!”
梁青娥麵上絲毫不變,和善道:“這樣大一碗麵少說也得用幾兩麵條,說一點不掙,那是不可能,咱們這是小本生意,一家老少齊上陣,好歹讓咱們掙個油鹽錢。”
她並不貶毀對麵餛飩個頭小不拉幾,肉餡放的還沒門牙大,雖然,這就是事實。
說完,梁青娥又搬出一個陶罐,一把掀開蓋子,瞬間,濃鬱香味彌漫開來。
有離的近的,不停吸著鼻子,上前兩步,往梁青娥手上的粗陶罐裏探頭張望。
“這是咱們家秘製的菌菇醬,用油慢慢浸熬出來的,湯麵就用這個做添頭,保管你們吃了還想吃。”
梁青娥拿著罐子,往人群裏走一遭,又快速蓋上蓋子,含笑道:“好聞吧,想不想吃。”
“好聞,真好聞,這個拌麵裏麵鐵定香的不得了。”
空氣中仿佛還浮動那種奇異、特殊的辛辣醬香。
“等你們下了工,盡可過來嚐嚐。”
恰在這時,碼頭傳來銅鑼聲,圍觀漢子們一聽,見有貨船靠岸,忙往碼頭奔去。
不一會兒,林老虎和林大熊提著一桶水,走了回來。
梁青娥把大鐵鍋架到泥爐上,問道:“取水的地方遠嗎。”
林大熊笑道:“附近沒有人家,我又去問了昨兒守倉房的老漢,他人挺好,讓我去倉房大院的水井裏,打的水。”
自古不管是糧倉,還是米倉,或是旁的什麽倉,隻要是大倉,必然會設置存儲水的容器,以防發生火災時,來不及滅火。
碼頭這邊的倉房足有二十來間,又有院牆和守門人,裏麵存放過各商號的糧食,布匹皮毛,有時還會暫放一些清酒濁酒……
這些東西最是怕火,為安全起見,修建倉房時,也會一並修建水井水缸。
隻是,從倉房大院裏打水,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若哪日倉房斷了他們用水,他們豈非隻能瞅著鍋幹瞪眼,連張也開不了。
梁青娥皺眉,為穩妥計,還是得找一處能長久供他們使用的水源地。
一桶水倒進鍋裏,梁青娥燒火,讓他們兄弟二人兵分兩句,一人繼續去倉房大院打水,一人還去附近找水。
見二人抬腳就走,梁青娥想了想,又交代倆人一句:“你們留心下那邊的食攤,看看他們是從哪兒取的水。”
若他們也是從倉房大院裏取的水便罷,若是從別處取來的,他們也多了條找水的捷徑。
葉銀紅見婆婆終於閑下來,忙湊上去問麵片是切寬麵,還是切細麵。
“切細麵,越細越好,細麵攔水,煮出來的麵不會湯水分離,同樣多的麵,細麵煮出來,瞧著稠的多。”
“哎,聽娘的,要麽說薑還是老的辣呐。”
葉銀紅脆聲答應,拿起刀,手握著刀柄上下舞動,很快,細如龍須的麵條,切了密密一排。
水燒的滾燙,瞧著碼頭還有一陣忙活,梁青娥把一個粗陶盆拿水涮涮,把滾水舀了進去。
等第二鍋水燒開,碼頭那兒才徹底歇下來。
“快些下麵。”
為防粘連,葉銀紅把擀好的幾劑細麵抖抖,一起丟鍋裏。
大火不停燒,麵條不停翻滾,清洗幹淨的綠葉菜,也倒進了鍋中。
第一波客人到時,麵條恰好煮好。
“大家找個位置坐,咱們離的遠,帶不了恁多桌子,沒位置的,多謝包涵了!”
力夫和挑著扁擔的挑夫來的早的,坐在桌邊,來的晚的,就隨便坐在石頭上,或者直接靠坐在樹上。
一碗碗湯麵盛出來,梁青娥把粗陶罐拿出來,掀開蓋子,拿出個瓷勺,每個碗裏,都放滿滿一勺菌菇醬。
湯白麵黃,青菜水靈翠嫩,一勺醬香滿滿的菌菇醬放在湯麵正中間,顏色濃鬱,醬香誘人。
梁青娥指著其中一碗湯麵,道:“老二,你先端一碗送給你林叔。”
林大熊嘴裏應著是,端起一碗,就忙往倉房那邊走去。
方才他打第二桶水時,和守倉房老漢通報了名姓,兩方得知對方和自己同姓,一時之間,更添幾分親近。
要湯麵的聲音此起彼伏,一鍋麵盛到底,隻得十六碗,葉銀紅見狀,忙又揪麵團,虎虎生風開始擀麵。
這邊梁青娥和林老虎充當小二,端碗招呼客人,場麵一時間熱鬧不已。
眾力夫和挑夫端著到手的湯麵,見果然滿滿一大海碗,再拿筷子一挑,麵條頗多,麵湯也濃,心裏就滿意到了十分。
他們幹的是下力氣的活計,早上吃來墊肚的粗飯早消耗完了,這會兒捧著碗,一個個,吃的頭也不抬。
等胃裏有了東西,勞力們速度才慢下來,開始讚麵湯好吃,菌菇醬夠味。
“老嫂子真有福氣,兒媳做得一手好茶飯,這菌菇醬我老頭子頭一次吃,果真有滋味的緊。”
當著這麽多人麵被誇讚,葉銀紅就有些得意。
她一向又是打蛇隨棍上的性子,聽人讚她,就開心的很。
自己開心之餘,就也想捧梁青娥幾句,讓她也開心開心。
便也笑道:“您老謬讚了,我啊都是跟我婆婆說的,說到茶飯手藝,我可比不上她老人家一根手指頭……”
說完,她一指兩根棍子中間扯的粗布橫幅,道:“那棉布上的幾個大字,就是我婆婆寫的,若不是她姑娘時突逢變故,現在哪裏能跟著咱們拋頭露麵,說來,也是咱們做兒女的沒本事,讓她一把年紀還跟著奔波。”
她本意說的是梁青娥的主家獲罪流放,不然,她婆婆作為小姐的陪嫁丫鬟,說不定現在正穩穩當當做著姨奶奶,現在正在大戶人家吃香喝辣呐!
這群勞力卻會錯了意,聽葉銀紅說梁青娥會寫字,雖他們不知那字寫的如何,然一個莊戶老太識字又會寫字,足以讓他們側目。
在他們的腦補中,梁青娥原本是大戶人家的小姐,因為各種原因,家道中落,不得已嫁給了泥腿子……
這些人還是頭一次,見有老太太這般疼愛孫女,連食攤的招牌布上,都特意印上小孫女的掌印。
“你這老婆子倒和一般重男孫,輕女孫的混賬老太太不同,你說你家食攤開張,不知賣的什麽。”
一個約摸四五十歲的勞力走上前,開口問道。
梁青娥看一眼這人,也不知他這話罵的是自個老娘,還是自己婆娘,或是親家老太太……
梁青娥從善如流,指著葉銀紅正擀的一張大圓麵片,道:“咱們賣的是湯麵,一點雜糧都不摻,這是昨兒現磨的白麵,你們瞧瞧,麩皮都篩出來了,幹淨的很。”
說著又指旁邊桌子上的幾摞海碗,道:“這麽大一碗純白麵湯麵,隻要八文錢。”
八文,和那邊餛飩攤一樣的價,倒是也沒拿他們當冤大頭……
“大娘,人家餛飩裏麵放的是純肉餡,你這一點葷腥沒有,咋也要八文!”
梁青娥麵上絲毫不變,和善道:“這樣大一碗麵少說也得用幾兩麵條,說一點不掙,那是不可能,咱們這是小本生意,一家老少齊上陣,好歹讓咱們掙個油鹽錢。”
她並不貶毀對麵餛飩個頭小不拉幾,肉餡放的還沒門牙大,雖然,這就是事實。
說完,梁青娥又搬出一個陶罐,一把掀開蓋子,瞬間,濃鬱香味彌漫開來。
有離的近的,不停吸著鼻子,上前兩步,往梁青娥手上的粗陶罐裏探頭張望。
“這是咱們家秘製的菌菇醬,用油慢慢浸熬出來的,湯麵就用這個做添頭,保管你們吃了還想吃。”
梁青娥拿著罐子,往人群裏走一遭,又快速蓋上蓋子,含笑道:“好聞吧,想不想吃。”
“好聞,真好聞,這個拌麵裏麵鐵定香的不得了。”
空氣中仿佛還浮動那種奇異、特殊的辛辣醬香。
“等你們下了工,盡可過來嚐嚐。”
恰在這時,碼頭傳來銅鑼聲,圍觀漢子們一聽,見有貨船靠岸,忙往碼頭奔去。
不一會兒,林老虎和林大熊提著一桶水,走了回來。
梁青娥把大鐵鍋架到泥爐上,問道:“取水的地方遠嗎。”
林大熊笑道:“附近沒有人家,我又去問了昨兒守倉房的老漢,他人挺好,讓我去倉房大院的水井裏,打的水。”
自古不管是糧倉,還是米倉,或是旁的什麽倉,隻要是大倉,必然會設置存儲水的容器,以防發生火災時,來不及滅火。
碼頭這邊的倉房足有二十來間,又有院牆和守門人,裏麵存放過各商號的糧食,布匹皮毛,有時還會暫放一些清酒濁酒……
這些東西最是怕火,為安全起見,修建倉房時,也會一並修建水井水缸。
隻是,從倉房大院裏打水,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若哪日倉房斷了他們用水,他們豈非隻能瞅著鍋幹瞪眼,連張也開不了。
梁青娥皺眉,為穩妥計,還是得找一處能長久供他們使用的水源地。
一桶水倒進鍋裏,梁青娥燒火,讓他們兄弟二人兵分兩句,一人繼續去倉房大院打水,一人還去附近找水。
見二人抬腳就走,梁青娥想了想,又交代倆人一句:“你們留心下那邊的食攤,看看他們是從哪兒取的水。”
若他們也是從倉房大院裏取的水便罷,若是從別處取來的,他們也多了條找水的捷徑。
葉銀紅見婆婆終於閑下來,忙湊上去問麵片是切寬麵,還是切細麵。
“切細麵,越細越好,細麵攔水,煮出來的麵不會湯水分離,同樣多的麵,細麵煮出來,瞧著稠的多。”
“哎,聽娘的,要麽說薑還是老的辣呐。”
葉銀紅脆聲答應,拿起刀,手握著刀柄上下舞動,很快,細如龍須的麵條,切了密密一排。
水燒的滾燙,瞧著碼頭還有一陣忙活,梁青娥把一個粗陶盆拿水涮涮,把滾水舀了進去。
等第二鍋水燒開,碼頭那兒才徹底歇下來。
“快些下麵。”
為防粘連,葉銀紅把擀好的幾劑細麵抖抖,一起丟鍋裏。
大火不停燒,麵條不停翻滾,清洗幹淨的綠葉菜,也倒進了鍋中。
第一波客人到時,麵條恰好煮好。
“大家找個位置坐,咱們離的遠,帶不了恁多桌子,沒位置的,多謝包涵了!”
力夫和挑著扁擔的挑夫來的早的,坐在桌邊,來的晚的,就隨便坐在石頭上,或者直接靠坐在樹上。
一碗碗湯麵盛出來,梁青娥把粗陶罐拿出來,掀開蓋子,拿出個瓷勺,每個碗裏,都放滿滿一勺菌菇醬。
湯白麵黃,青菜水靈翠嫩,一勺醬香滿滿的菌菇醬放在湯麵正中間,顏色濃鬱,醬香誘人。
梁青娥指著其中一碗湯麵,道:“老二,你先端一碗送給你林叔。”
林大熊嘴裏應著是,端起一碗,就忙往倉房那邊走去。
方才他打第二桶水時,和守倉房老漢通報了名姓,兩方得知對方和自己同姓,一時之間,更添幾分親近。
要湯麵的聲音此起彼伏,一鍋麵盛到底,隻得十六碗,葉銀紅見狀,忙又揪麵團,虎虎生風開始擀麵。
這邊梁青娥和林老虎充當小二,端碗招呼客人,場麵一時間熱鬧不已。
眾力夫和挑夫端著到手的湯麵,見果然滿滿一大海碗,再拿筷子一挑,麵條頗多,麵湯也濃,心裏就滿意到了十分。
他們幹的是下力氣的活計,早上吃來墊肚的粗飯早消耗完了,這會兒捧著碗,一個個,吃的頭也不抬。
等胃裏有了東西,勞力們速度才慢下來,開始讚麵湯好吃,菌菇醬夠味。
“老嫂子真有福氣,兒媳做得一手好茶飯,這菌菇醬我老頭子頭一次吃,果真有滋味的緊。”
當著這麽多人麵被誇讚,葉銀紅就有些得意。
她一向又是打蛇隨棍上的性子,聽人讚她,就開心的很。
自己開心之餘,就也想捧梁青娥幾句,讓她也開心開心。
便也笑道:“您老謬讚了,我啊都是跟我婆婆說的,說到茶飯手藝,我可比不上她老人家一根手指頭……”
說完,她一指兩根棍子中間扯的粗布橫幅,道:“那棉布上的幾個大字,就是我婆婆寫的,若不是她姑娘時突逢變故,現在哪裏能跟著咱們拋頭露麵,說來,也是咱們做兒女的沒本事,讓她一把年紀還跟著奔波。”
她本意說的是梁青娥的主家獲罪流放,不然,她婆婆作為小姐的陪嫁丫鬟,說不定現在正穩穩當當做著姨奶奶,現在正在大戶人家吃香喝辣呐!
這群勞力卻會錯了意,聽葉銀紅說梁青娥會寫字,雖他們不知那字寫的如何,然一個莊戶老太識字又會寫字,足以讓他們側目。
在他們的腦補中,梁青娥原本是大戶人家的小姐,因為各種原因,家道中落,不得已嫁給了泥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