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盤點家底
孫女是福星錦鯉,我是黴星極品 作者:麥苗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春梅把手中的籃子遞給葉銀紅,笑道:“我婆婆這些日子攢了些雞蛋,說留給她侄女兒吃呐!”
她說完這句話,見葉銀紅和梁青娥麵上俱帶著詫異,臉上就臊的有些紅。
哎,婆婆不喜秦蘭花,連送來的雞蛋都不願進她嘴裏,她自己不好意思說,非讓自己上門說這麽一句討嫌的話。
“秋蓮有她姑惦惦記,是她的福氣。”梁青娥示意葉銀紅收下雞蛋。
回這麽一句,也是讓倆人回頭轉告大陳氏,她的意思,她明白了,這些雞蛋一準都進陳秋蓮肚子。
來都來了,倆人先去看一遍五壯,五壯睡的香甜,陳秋蓮正在做針線,三人說一會子話,劉春梅和吳荷香就起身告辭。
等從陳秋蓮房裏出來,躊躇再三,倆人敲響了秦蘭花的房門。
秦蘭花此時心都在另一件事上,沒空計較大房婆媳仨狗眼看人低,沒把她放在眼裏這事。
看見樂寶睡著,劉春梅和吳荷香鬆口氣,如此就不用哄抱逗弄樂寶,和秦蘭花這娘們閑扯淡了。
二人囑咐秦蘭花好好養身體,倆人又看一眼炕尾露出一截簇新細棉繈褓的樂寶,悄悄交換了個眼神,就告辭出來。
“二嬸,我娘說明兒去鎮上捉些雞苗鴨苗,你家要不要捎帶幾隻。”
臨出院門前,吳荷香想起一事,開口道。
梁青娥沉思幾息,道:“你回去同你娘說說,明兒我同她一道趕集,我自個買就成。”
吳荷香一愣,點頭應下。
她原是順嘴的人情,沒想到梁青娥還真要買雞苗鴨苗。
按照以往,她這個二嬸回回都是等家裏的雞隻剩三隻,才會買上幾隻雞苗來養。
且每回買雞苗的數量,不會超過三隻。
也就說,梁青娥家裏公雞母雞加一起的數量,永遠都保持在六隻。
妯娌倆出了門,劉春梅忍不住道:“你方才瞧見沒,三毛妮從裏到外都是新製的細棉衣裳,連繈褓都是新的。”
吳荷香點頭:“瞧見了,我還瞧見五壯從裏到外都是破舊的麻布衣裳,連繈褓都不知道用過幾個孩子了。”
劉春梅嘴裏嘖嘖:“二嬸嘴裏說著不偏心,其實也偏心的很,倆孩子相差不過十來天,且五壯出生還早些,這還是老虎和秋蓮兩口子頭一個男娃,就這,也沒三毛妮在二嬸跟前有麵。”
吳荷香點頭:“可不是,一會兒回到家,娘若是問起,這話可怎麽說呢。”
“什麽怎麽說,當然是實話實說,今兒大壯她娘還同我嘀咕,說二嬸要斷了秋蓮的雞蛋,不然娘也不會送這一籃子雞蛋過去,到時讓娘三天兩頭去二嬸家轉轉,便是二嬸心偏到咯吱窩,也不好意思當著娘的麵太過。”
“那行,你想的周全些,一會兒到家,你同娘說。”
劉春梅:“………”
送走妯娌倆,梁青娥順著夾道就去了後院。
當日圈牆頭的時候,林老爺子想著他們孤兒寡母不容易,就把後院圈的頗大,為的也是他們養豬,養雞鴨方便。
就是想開個菜園,也有地方折騰。
整個後院一分為三,東邊是個豬圈。
豬圈雖大,裏麵常年隻有一頭豬。
西邊是個雞圈,雞圈也圈的頗大,貼著黃泥牆,是用木頭和茅草搭建的草棚子,用來供雞們遮風擋雨。
中間的地方和剩餘的邊邊角,都被開成了一畦畦菜圃。
如今春三月,菜園裏韭蒜蔥鬱,青菜也長的水靈。
梁青娥站在雞圈旁,默數著裏麵雞的數量,原本一公五母六隻雞,在前兒殺了那隻唯一的打鳴雞後,如今隻剩五隻老母雞。
按照往常,家裏殺一隻雞,便會添一隻小雞仔。
這麽麻煩,原因與它,不管她買回多少隻雞鴨苗,最後能活下的,回回隻能有六隻。
這是她從分家立戶後,這麽多年總結出來的,家裏養雞的最高數量。
說來也怪,家裏養雞隻要圈定到六隻範圍之內,基本雞崽們最後都能養大成雞。
隻要超過六隻,哪怕就多出來一隻,都不行,再是精心飼養,還是會死於各種原因。
不光是雞,還有豬,也是一樣的規則。
除此之外,還有家裏的銀錢,除了不能發偏財橫財外財外,家裏也不是一點銀錢都攢不下。
而是攢的銀錢隻要超出那個數額後,家裏總會不大不小發生一點事,總之最後非得破財,才能消災。
梁青娥回到房間,把門拴死,從脖子裏拉出一根麻繩,麻繩上綁有一隻小小的黃銅鑰匙。
她把炕櫃打開,手伸進去摸索好一會兒,撈出來一隻黑漆木匣。
木匣上了鎖,她把黃銅鑰匙插進鎖孔,輕輕一旋,“啪嗒”一聲輕響,鎖頭彈開。
打開木匣,就見角落裏是兩塊小小的碎銀,幾串麻繩串好的銅板,規整擺在木匣裏。
她小心把碎銀托在掌心,這兩塊碎銀加一起是三兩,幾串銅板加一起還餘六百七十個銅子,是家裏這麽些年刨除吃喝花用後,一點一點攢下來的。
梁青娥輕輕歎口氣,得虧去年免了徭役,不然這二兩銀子,怕是也保不住。
想到秋稅,梁青娥臉色更加難看,去年的徭役免除了,今年呢!
不止徭役,還有賦稅,若按照往年的稅收,勒緊褲腰帶,不是不能過,就怕臨時發下個苛捐雜稅,那才是要了命了。
說來說去,還是能積攢下來的銀錢的數額太少了,這麽些年他們從山裏河裏得來的任何東西,都不敢拿到鎮上換錢,生怕惹來飛來橫禍。
若早早積攢錢財,也能有備無患,哪至於現在這麽被動。
且就算手裏的三兩多銀錢因為能一直存住,也遠遠不夠用。
將來大毛妮兩個女娃出嫁,大壯幾個男娃長成娶媳婦,聽說現在彩禮上漲,想娶個好媳婦,聘禮都得二兩起步。
還有房子,五個男娃,就得再建五間房子,就算是一般的土坯房,饒是土坯自己拓,橫梁自家去山裏尋摸,紮屋頂的竹竿去竹林砍……
哪怕這些都不要銀錢,總也得有個青瓦屋頂吧,五間房所需的青瓦,手頭的這三兩多銀子也還差的遠。
況且家裏現在有了樂寶,他們吃糠咽菜過的苦一些就罷了。
樂寶一個嬌嫩嫩的小姑娘,也跟著穿破衣爛衫,吃雜糧窩窩不成。
打從心底裏,她就一萬個舍不得。
他們家裏人從上到下都勤勤懇懇,為啥就是不能攢下銀錢呐!
老天爺,你不公啊!
梁青娥把銀子重新放回木匣,又解開一串銅板,數出三十個銅子出來裝進錢袋,複又仔細把串銅板的麻線係好。
歎口氣關上木匣,黃銅小鎖頭再次牢牢把木匣鎖死。
她說完這句話,見葉銀紅和梁青娥麵上俱帶著詫異,臉上就臊的有些紅。
哎,婆婆不喜秦蘭花,連送來的雞蛋都不願進她嘴裏,她自己不好意思說,非讓自己上門說這麽一句討嫌的話。
“秋蓮有她姑惦惦記,是她的福氣。”梁青娥示意葉銀紅收下雞蛋。
回這麽一句,也是讓倆人回頭轉告大陳氏,她的意思,她明白了,這些雞蛋一準都進陳秋蓮肚子。
來都來了,倆人先去看一遍五壯,五壯睡的香甜,陳秋蓮正在做針線,三人說一會子話,劉春梅和吳荷香就起身告辭。
等從陳秋蓮房裏出來,躊躇再三,倆人敲響了秦蘭花的房門。
秦蘭花此時心都在另一件事上,沒空計較大房婆媳仨狗眼看人低,沒把她放在眼裏這事。
看見樂寶睡著,劉春梅和吳荷香鬆口氣,如此就不用哄抱逗弄樂寶,和秦蘭花這娘們閑扯淡了。
二人囑咐秦蘭花好好養身體,倆人又看一眼炕尾露出一截簇新細棉繈褓的樂寶,悄悄交換了個眼神,就告辭出來。
“二嬸,我娘說明兒去鎮上捉些雞苗鴨苗,你家要不要捎帶幾隻。”
臨出院門前,吳荷香想起一事,開口道。
梁青娥沉思幾息,道:“你回去同你娘說說,明兒我同她一道趕集,我自個買就成。”
吳荷香一愣,點頭應下。
她原是順嘴的人情,沒想到梁青娥還真要買雞苗鴨苗。
按照以往,她這個二嬸回回都是等家裏的雞隻剩三隻,才會買上幾隻雞苗來養。
且每回買雞苗的數量,不會超過三隻。
也就說,梁青娥家裏公雞母雞加一起的數量,永遠都保持在六隻。
妯娌倆出了門,劉春梅忍不住道:“你方才瞧見沒,三毛妮從裏到外都是新製的細棉衣裳,連繈褓都是新的。”
吳荷香點頭:“瞧見了,我還瞧見五壯從裏到外都是破舊的麻布衣裳,連繈褓都不知道用過幾個孩子了。”
劉春梅嘴裏嘖嘖:“二嬸嘴裏說著不偏心,其實也偏心的很,倆孩子相差不過十來天,且五壯出生還早些,這還是老虎和秋蓮兩口子頭一個男娃,就這,也沒三毛妮在二嬸跟前有麵。”
吳荷香點頭:“可不是,一會兒回到家,娘若是問起,這話可怎麽說呢。”
“什麽怎麽說,當然是實話實說,今兒大壯她娘還同我嘀咕,說二嬸要斷了秋蓮的雞蛋,不然娘也不會送這一籃子雞蛋過去,到時讓娘三天兩頭去二嬸家轉轉,便是二嬸心偏到咯吱窩,也不好意思當著娘的麵太過。”
“那行,你想的周全些,一會兒到家,你同娘說。”
劉春梅:“………”
送走妯娌倆,梁青娥順著夾道就去了後院。
當日圈牆頭的時候,林老爺子想著他們孤兒寡母不容易,就把後院圈的頗大,為的也是他們養豬,養雞鴨方便。
就是想開個菜園,也有地方折騰。
整個後院一分為三,東邊是個豬圈。
豬圈雖大,裏麵常年隻有一頭豬。
西邊是個雞圈,雞圈也圈的頗大,貼著黃泥牆,是用木頭和茅草搭建的草棚子,用來供雞們遮風擋雨。
中間的地方和剩餘的邊邊角,都被開成了一畦畦菜圃。
如今春三月,菜園裏韭蒜蔥鬱,青菜也長的水靈。
梁青娥站在雞圈旁,默數著裏麵雞的數量,原本一公五母六隻雞,在前兒殺了那隻唯一的打鳴雞後,如今隻剩五隻老母雞。
按照往常,家裏殺一隻雞,便會添一隻小雞仔。
這麽麻煩,原因與它,不管她買回多少隻雞鴨苗,最後能活下的,回回隻能有六隻。
這是她從分家立戶後,這麽多年總結出來的,家裏養雞的最高數量。
說來也怪,家裏養雞隻要圈定到六隻範圍之內,基本雞崽們最後都能養大成雞。
隻要超過六隻,哪怕就多出來一隻,都不行,再是精心飼養,還是會死於各種原因。
不光是雞,還有豬,也是一樣的規則。
除此之外,還有家裏的銀錢,除了不能發偏財橫財外財外,家裏也不是一點銀錢都攢不下。
而是攢的銀錢隻要超出那個數額後,家裏總會不大不小發生一點事,總之最後非得破財,才能消災。
梁青娥回到房間,把門拴死,從脖子裏拉出一根麻繩,麻繩上綁有一隻小小的黃銅鑰匙。
她把炕櫃打開,手伸進去摸索好一會兒,撈出來一隻黑漆木匣。
木匣上了鎖,她把黃銅鑰匙插進鎖孔,輕輕一旋,“啪嗒”一聲輕響,鎖頭彈開。
打開木匣,就見角落裏是兩塊小小的碎銀,幾串麻繩串好的銅板,規整擺在木匣裏。
她小心把碎銀托在掌心,這兩塊碎銀加一起是三兩,幾串銅板加一起還餘六百七十個銅子,是家裏這麽些年刨除吃喝花用後,一點一點攢下來的。
梁青娥輕輕歎口氣,得虧去年免了徭役,不然這二兩銀子,怕是也保不住。
想到秋稅,梁青娥臉色更加難看,去年的徭役免除了,今年呢!
不止徭役,還有賦稅,若按照往年的稅收,勒緊褲腰帶,不是不能過,就怕臨時發下個苛捐雜稅,那才是要了命了。
說來說去,還是能積攢下來的銀錢的數額太少了,這麽些年他們從山裏河裏得來的任何東西,都不敢拿到鎮上換錢,生怕惹來飛來橫禍。
若早早積攢錢財,也能有備無患,哪至於現在這麽被動。
且就算手裏的三兩多銀錢因為能一直存住,也遠遠不夠用。
將來大毛妮兩個女娃出嫁,大壯幾個男娃長成娶媳婦,聽說現在彩禮上漲,想娶個好媳婦,聘禮都得二兩起步。
還有房子,五個男娃,就得再建五間房子,就算是一般的土坯房,饒是土坯自己拓,橫梁自家去山裏尋摸,紮屋頂的竹竿去竹林砍……
哪怕這些都不要銀錢,總也得有個青瓦屋頂吧,五間房所需的青瓦,手頭的這三兩多銀子也還差的遠。
況且家裏現在有了樂寶,他們吃糠咽菜過的苦一些就罷了。
樂寶一個嬌嫩嫩的小姑娘,也跟著穿破衣爛衫,吃雜糧窩窩不成。
打從心底裏,她就一萬個舍不得。
他們家裏人從上到下都勤勤懇懇,為啥就是不能攢下銀錢呐!
老天爺,你不公啊!
梁青娥把銀子重新放回木匣,又解開一串銅板,數出三十個銅子出來裝進錢袋,複又仔細把串銅板的麻線係好。
歎口氣關上木匣,黃銅小鎖頭再次牢牢把木匣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