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兩國合並
我身患絕症後,女帝跪求原諒 作者:西窗過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黑風嶺一戰,北蠻和遼金聯軍潰不成軍,殘兵敗將狼狽逃竄。
沈玉書、李承軒和無忌三人凱旋。
百姓夾道歡迎,山呼海嘯般地歡呼著:“新王萬歲!大源萬歲!”
回到都城,沈玉書沒有舉辦慶功宴,而是立刻召集眾臣商議國事。
沈玉書端坐龍椅之上,掃過殿下的文武百官。
“為了更好地抵禦外敵,整合資源,本王以為,兩國應當合並,統一國號為‘大華’。”
此言一出,朝堂嘩然。眾臣麵麵相覷,議論紛紛。
有人表示支持:“臣以為,兩國合並乃大勢所趨,如此方能增強國力,抵禦外敵!”
“臣附議!兩國合並,利大於弊!”
朝堂之上,頓時分成兩派,爭論不休。
沈玉書抬手示意眾人安靜,待喧囂漸息,才緩緩開口:“本王意已決,兩國合並,勢在必行。諸位不必再議。”
他頓了頓,眼神掃過殿下眾人,“本王知道,你們心中或許還有疑慮,但我可以向你們保證,合並之後,大乾和大源的子民,都是大華的子民,朕會一視同仁,絕不偏頗。”
說罷,沈玉書不再理會眾臣的反應,提筆寫下一封國書。
國書上,承諾會善待大乾的百姓和官員,並許諾保留大乾的文化。
最後,他蓋上玉璽,將國書交給信使,命其盡快送往大乾京城。
大乾京城,姬無月收到沈玉書的國書後,並沒有立即召集大臣商議,而是獨自一人在禦書房中反複思量。
大乾合並是大勢所趨,與其負隅頑抗,不如順水推舟。
她對沈玉書的了解,知道他並非貪圖權勢之人。
“隻是……”
姬無月輕歎一聲,眉間閃過一絲憂慮,“大乾的未來,真的會如他所言那般美好嗎?”
她擔心大乾的子民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擔心大乾的文化會被大源同化。
但是沈玉書在大乾一呼百應的影響力下,還是決定答應沈玉書的請求,並將這個消息告知了大乾的官員和百姓。
官員們也紛紛表示支持,認為這是大乾的最佳出路。
一切準備就緒後,沈玉書開始著手準備開國事宜。
……
大華王朝,正式建立。
隻是這殿中氣氛,卻比先前兩國單獨早朝時更劍拔弩張。
原大乾的官員一個個眼高於頂,對大乾降臣嗤之以鼻;而大乾的官員則大多麵帶不忿。
“陛下,臣以為,原大源官員不堪大用,理應全部革職,另選賢能。”
一位大源老臣陰陽怪氣地奏道,聲音不大不小,卻剛好能讓殿中所有人都聽見。
“放屁!”
朱穎忍不住爆粗口,“你們大乾的官員就個個都是人才?一個個肥頭大耳,腦滿腸肥,就知道中飽私囊!”
她本就性子直爽,如今又位高權重,更是無所顧忌。
“慎言!”
沈玉書淡淡地開口,朝堂之上,朱穎如此失態,讓他頗為頭疼。
他揉了揉眉心,看向那位大源老臣,“依愛卿之見,該如何選賢任能?”
老臣被沈玉書的目光看得心中一凜,卻依舊強撐著說道:“自然是擇優錄取,臣建議設立考試,考核官員的治國才能。”
沈玉書心中冷笑,這老東西打的什麽算盤他一清二楚。
大源尚武,文官大多不學無術,而大乾文風鼎盛,官員們飽讀詩書,若是考試,大源的官員定然會輸得一敗塗地。
“考試?好主意。”
沈玉書不動聲色地說道,“隻是這考試的內容,由誰來定呢?”
老臣一聽,頓時來了精神,連忙說道:“自然是微臣……”
“無忌道長,你覺得呢?”
沈玉書直接打斷了老臣的話,看向站在一旁,始終沉默不語的無忌。
無忌晃了晃手中的酒葫蘆,醉醺醺地說道:“考試?麻煩!不如抓鬮吧,抓到誰就是誰。”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這邋遢道士,還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沈玉書忍住笑意,說道:“道長此言差矣,治國安邦,豈能兒戲?”
他頓了頓,環視一周,“朕意已決,將重新劃分行政區域,設立新的官職,至於官員人選,則由朕親自挑選。”
此話一出,兩派官員皆是心中一沉。
沈玉書這是要打破舊有格局,重新洗牌了。
北蠻王帳內,氣氛凝重。
北蠻王蓬頭垢麵,滿臉塵土。
“三萬將士,三萬將士啊!”
北蠻王怒吼道,“就這麽葬送在了大華的火海之中!”
他猛地站起身,一腳踹翻了麵前的矮桌。
“沈玉書!孤與你勢不兩立!”
北蠻王咬牙切齒地說道,。
大華新立,兵強馬壯,又有沈玉書這樣的奇人相,北蠻與之相比,實力懸殊。
“傳令下去,加強戒備,嚴防大華攻打我北蠻!”
北蠻王沉聲說道,“另外,派人前往西域,聯絡西域諸國,共抗大華!”
西域,這片土地上散落著大大小小數十個國家。
他們各自為政,征伐不斷,卻又在彼此的製衡中維持著微妙的平衡。
然而,無論大小強弱,當大乾與大源合並的消息傳到西域時,都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騷動。
龜茲王宮。
“大乾皇帝禪位於大源新王沈玉書,如今兩國合並,國號大華,實力大增……”
探子戰戰兢兢地說著,不敢抬頭直視龜茲王。
“沈玉書……”
龜茲王低聲重複著這個名字,語氣中帶著忌憚,“此人,朕早有耳聞,據說是個了不得的人物。”
“大乾與大源合並,對我們西域諸國來說,可不是什麽好消息。一隻狼闖進了羊圈,這羊圈還能安寧嗎?”
“陛下聖明!”
一位大臣連忙附和道,“大華新立,野心勃勃,遲早會對我們西域諸國下手。”
“傳令下去,加強戒備,嚴密監視大華的動向!”
龜茲王沉聲說道,“另外,派人前往於闐、高昌等國,探探他們的口風,看看他們對此事有何看法。”
於闐國,王宮花園內,於闐王正與幾位妃子嬉戲玩鬧。
得知大華建立的消息後,他隻是淡淡一笑,毫不在意。
沈玉書、李承軒和無忌三人凱旋。
百姓夾道歡迎,山呼海嘯般地歡呼著:“新王萬歲!大源萬歲!”
回到都城,沈玉書沒有舉辦慶功宴,而是立刻召集眾臣商議國事。
沈玉書端坐龍椅之上,掃過殿下的文武百官。
“為了更好地抵禦外敵,整合資源,本王以為,兩國應當合並,統一國號為‘大華’。”
此言一出,朝堂嘩然。眾臣麵麵相覷,議論紛紛。
有人表示支持:“臣以為,兩國合並乃大勢所趨,如此方能增強國力,抵禦外敵!”
“臣附議!兩國合並,利大於弊!”
朝堂之上,頓時分成兩派,爭論不休。
沈玉書抬手示意眾人安靜,待喧囂漸息,才緩緩開口:“本王意已決,兩國合並,勢在必行。諸位不必再議。”
他頓了頓,眼神掃過殿下眾人,“本王知道,你們心中或許還有疑慮,但我可以向你們保證,合並之後,大乾和大源的子民,都是大華的子民,朕會一視同仁,絕不偏頗。”
說罷,沈玉書不再理會眾臣的反應,提筆寫下一封國書。
國書上,承諾會善待大乾的百姓和官員,並許諾保留大乾的文化。
最後,他蓋上玉璽,將國書交給信使,命其盡快送往大乾京城。
大乾京城,姬無月收到沈玉書的國書後,並沒有立即召集大臣商議,而是獨自一人在禦書房中反複思量。
大乾合並是大勢所趨,與其負隅頑抗,不如順水推舟。
她對沈玉書的了解,知道他並非貪圖權勢之人。
“隻是……”
姬無月輕歎一聲,眉間閃過一絲憂慮,“大乾的未來,真的會如他所言那般美好嗎?”
她擔心大乾的子民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擔心大乾的文化會被大源同化。
但是沈玉書在大乾一呼百應的影響力下,還是決定答應沈玉書的請求,並將這個消息告知了大乾的官員和百姓。
官員們也紛紛表示支持,認為這是大乾的最佳出路。
一切準備就緒後,沈玉書開始著手準備開國事宜。
……
大華王朝,正式建立。
隻是這殿中氣氛,卻比先前兩國單獨早朝時更劍拔弩張。
原大乾的官員一個個眼高於頂,對大乾降臣嗤之以鼻;而大乾的官員則大多麵帶不忿。
“陛下,臣以為,原大源官員不堪大用,理應全部革職,另選賢能。”
一位大源老臣陰陽怪氣地奏道,聲音不大不小,卻剛好能讓殿中所有人都聽見。
“放屁!”
朱穎忍不住爆粗口,“你們大乾的官員就個個都是人才?一個個肥頭大耳,腦滿腸肥,就知道中飽私囊!”
她本就性子直爽,如今又位高權重,更是無所顧忌。
“慎言!”
沈玉書淡淡地開口,朝堂之上,朱穎如此失態,讓他頗為頭疼。
他揉了揉眉心,看向那位大源老臣,“依愛卿之見,該如何選賢任能?”
老臣被沈玉書的目光看得心中一凜,卻依舊強撐著說道:“自然是擇優錄取,臣建議設立考試,考核官員的治國才能。”
沈玉書心中冷笑,這老東西打的什麽算盤他一清二楚。
大源尚武,文官大多不學無術,而大乾文風鼎盛,官員們飽讀詩書,若是考試,大源的官員定然會輸得一敗塗地。
“考試?好主意。”
沈玉書不動聲色地說道,“隻是這考試的內容,由誰來定呢?”
老臣一聽,頓時來了精神,連忙說道:“自然是微臣……”
“無忌道長,你覺得呢?”
沈玉書直接打斷了老臣的話,看向站在一旁,始終沉默不語的無忌。
無忌晃了晃手中的酒葫蘆,醉醺醺地說道:“考試?麻煩!不如抓鬮吧,抓到誰就是誰。”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這邋遢道士,還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沈玉書忍住笑意,說道:“道長此言差矣,治國安邦,豈能兒戲?”
他頓了頓,環視一周,“朕意已決,將重新劃分行政區域,設立新的官職,至於官員人選,則由朕親自挑選。”
此話一出,兩派官員皆是心中一沉。
沈玉書這是要打破舊有格局,重新洗牌了。
北蠻王帳內,氣氛凝重。
北蠻王蓬頭垢麵,滿臉塵土。
“三萬將士,三萬將士啊!”
北蠻王怒吼道,“就這麽葬送在了大華的火海之中!”
他猛地站起身,一腳踹翻了麵前的矮桌。
“沈玉書!孤與你勢不兩立!”
北蠻王咬牙切齒地說道,。
大華新立,兵強馬壯,又有沈玉書這樣的奇人相,北蠻與之相比,實力懸殊。
“傳令下去,加強戒備,嚴防大華攻打我北蠻!”
北蠻王沉聲說道,“另外,派人前往西域,聯絡西域諸國,共抗大華!”
西域,這片土地上散落著大大小小數十個國家。
他們各自為政,征伐不斷,卻又在彼此的製衡中維持著微妙的平衡。
然而,無論大小強弱,當大乾與大源合並的消息傳到西域時,都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騷動。
龜茲王宮。
“大乾皇帝禪位於大源新王沈玉書,如今兩國合並,國號大華,實力大增……”
探子戰戰兢兢地說著,不敢抬頭直視龜茲王。
“沈玉書……”
龜茲王低聲重複著這個名字,語氣中帶著忌憚,“此人,朕早有耳聞,據說是個了不得的人物。”
“大乾與大源合並,對我們西域諸國來說,可不是什麽好消息。一隻狼闖進了羊圈,這羊圈還能安寧嗎?”
“陛下聖明!”
一位大臣連忙附和道,“大華新立,野心勃勃,遲早會對我們西域諸國下手。”
“傳令下去,加強戒備,嚴密監視大華的動向!”
龜茲王沉聲說道,“另外,派人前往於闐、高昌等國,探探他們的口風,看看他們對此事有何看法。”
於闐國,王宮花園內,於闐王正與幾位妃子嬉戲玩鬧。
得知大華建立的消息後,他隻是淡淡一笑,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