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朕自侄兒手中取這天下,但這功績難道仍洗不淨朕之罪嗎?
短視頻:給古人紅色震撼! 作者:愛吃麻婆豆腐的蘇小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標聽到那句有力的話,瞬間便知朱允炆的結局已經無可更改。
顯然,朱柏的死亡真正點燃了朱元璋的怒火。
朱元璋的震怒,使得朱允炆在洪武年間積累的地位瞬間傾覆。
甚至,即便日後朱標身亡,朱雄英英年早逝,這帝位也不會再落在朱允炆頭上!
因為自從這命運在天幕之下揭露之時,他的未來便被徹底封死。
朱標跪拜道:“父教子不嚴,子過在父,但兒臣懇請父皇留允炆一命!”
朱元璋站得筆直,淡淡地瞥向天幕。
“就將允炆送去鳳陽吧,一生榮華安穩,便是對他的恩賜了。”
話音微冷,卻已然定下了朱允炆的命運。
朱標聞言大喜,“兒臣叩謝父皇洪恩!”
短短四年間,朱允炆丟掉了大明江山。
種種荒唐舉措已經表明,他根本不適合帝位。對他而言,這權柄如同一場災禍,對大明百姓而言,更是禍患深重。
此時,朱棣麵上卻閃現喜色。在他看來,朱元璋的言辭表明,他自己已無大礙。
他迅速將目光投向朱元璋。
但朱元璋卻冷然望向朱棣,“老四,你且勿早自得,允炆上台便削藩,手段之激烈,咱可不同那李淵,你起兵逆轉,困境取勝,這自是你本事!”
“但你既然從允炆手中奪過江山,咱對你的要求隻會更加苛刻,若你治國無過便罷,若也糊塗不堪……”
言至此,朱元璋卻冷哼一聲,不再多說。
“哼!到那時,後果是你絕不想麵對的!”
朱棣渾身一震,朱元璋那犀利的目光中仍透出隱隱的殺意,似在提醒他小命雖暫且無虞,但若做得不好……
難逃一頓狂風暴雨的懲治!
朱棣緊盯著天幕,心中隱隱焦慮。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看清這大明江山,究竟會因他而如何。
朱元璋的眼神也投向天幕,不過是隨口一說罷了,因朱棣一出場,滿屏“永樂大帝”的盛名已然證明了他的治國之能。
更何況,盛世繁榮的稱謂,便已昭示著朱棣開創了屬於大明的鼎盛之時。
其他朝代的帝王此刻也漸漸明了。
朱允炆,終究敗得徹底!
自湘王朱柏之死起,藩王與皇權的爭端,便已白熱化!
朱棣勢必起兵!
大明江山換代已成定局!
此時畫麵一閃。
一幅激情澎湃的場景映入眼簾,伴隨著蒼穹之下的激昂背景樂!
僅憑一句話,便使得在場眾人目光凜然,肅然起敬。
畫麵中。
朱棣的飾演者,外界公認最像朱棣的王學文,身披甲胄,佇立戰場。
兩軍鏖戰,夕陽染血。
天際的火燒雲,如沸騰的岩漿般翻湧。
朱棣騎在高大駿馬上,眼中滿是冷峻,靜靜注視著敵軍。
肅殺的戰意,沉厚的曆史氣息,在此刻撲麵而來!
【朕已給過你們退路,你們偏偏攻占邊陲,肆意屠戮吾民,如今想求和?】
【為時已晚!】
【避其鋒芒,取刀!】
隨著這句霸氣凜然的喊聲,朱棣握緊鋒利的戰刀,銳利的雙眸掃向敵陣。
他雖立於最前,卻有那種萬軍莫敵的氣勢。
他將刀尖向前指去。
隨著他的一舉一動,身後的大明將士齊齊舉刀,指向敵軍!
“殺!”
“殺!”
“殺!”
伴隨激昂的背景樂,密集的鼓聲,宛如海嘯般席卷開來。
【不破敵軍,誓不回歸!】
隨著豪邁之聲,大明將士如鋼鐵洪流般衝殺而出。
與此同時。
朱棣周身,一行行字幕伴隨鼓點浮現。
【威震四海!!】
【氣貫古今!】
【英豪昭然!】
【破陣起義!】
【治世開疆!!】
【掃盡敵寇!】
【踏邊疆之土,飲翰海之水!】
【功績不朽!!!】
這些簡短的字句浮現,記錄著朱棣一生的功績。
大明。
應天府。
彼時尚為燕王的朱棣凝視著這專屬於他的輝煌畫麵,心頭激動澎湃。
“威震四海!!”
“氣貫古今!”
“英豪昭然!”
“踏邊疆之土,飲翰海之水!”
“這一切都是我所成就?”
朱棣難掩激動。
他忍不住轉向朱元璋,激動喊道:“父皇!!!”
他朱棣終於證明了自己。
然而,朱元璋一腳將他踢翻在地。
朱棣瞬間錯愕。
“父皇,這為何又要打?”
朱元璋不是說若他做得好便不再責打,為何他仍挨了一腳?
朱元璋斜睨他,不滿地道,“你竟比咱的威儀更盛,還敢妄自張揚,這難道不該罰?”
言辭鋒利。
一時間,朱棣無話以對。
天幕排場顯赫,氣勢逼人,這也要挨揍?
“父皇打得好!”朱棣違心地回應。
一旁,朱標雖早有準備,卻也未料到朱棣竟成就如此非凡。
每一評價,皆是不凡之譽。
朱標心情複雜。
建文年間。
朱允炆也徹底呆愣。
他凝望天幕,畫麵中完全不同的景象,那等磅礴之勢。
他心神恍惚。
“四叔竟有如此之高的評價!”
緊接著。
天幕繼續放映。
【此戰,眾可無赴,然朕必持一人一馬,不讓敵人越過長城半步!!】
【護國守疆,誓保社稷!】
【此乃朕的宿命,雖死無憾,戰至終焉!】
【即大明衰亡,後世人談及,猶當三分敬仰!】
【大明的天子,當守疆土;君王之道,應殉社稷!】
【決此死生之地!!!】
一幕幕畫麵隨朱棣一生流轉而過。
激昂的背景樂,竟漸漸染上幾分哀傷。
河畔之上。
朱棣牽馬而行,甲胄在身,夕陽自天際傾瀉,朱棣蒼老的麵容浮現出一抹欣慰的笑意。
他慨然道,“千年來,除了成吉思汗,敢踏至此的帝王,唯朕一人。”
“若是可以,再續五百年時光,朕也定不負朝綱。”
“朕一生如履薄冰,五征漠北,平定瓦剌,疏通運河,修撰永樂典籍,派遣鄭和遠洋!”
“雖自侄兒手中取天下,滅方孝孺三族,但朕這一生的功績,難道仍洗不淨朕之罪名嗎?”
顯然,朱柏的死亡真正點燃了朱元璋的怒火。
朱元璋的震怒,使得朱允炆在洪武年間積累的地位瞬間傾覆。
甚至,即便日後朱標身亡,朱雄英英年早逝,這帝位也不會再落在朱允炆頭上!
因為自從這命運在天幕之下揭露之時,他的未來便被徹底封死。
朱標跪拜道:“父教子不嚴,子過在父,但兒臣懇請父皇留允炆一命!”
朱元璋站得筆直,淡淡地瞥向天幕。
“就將允炆送去鳳陽吧,一生榮華安穩,便是對他的恩賜了。”
話音微冷,卻已然定下了朱允炆的命運。
朱標聞言大喜,“兒臣叩謝父皇洪恩!”
短短四年間,朱允炆丟掉了大明江山。
種種荒唐舉措已經表明,他根本不適合帝位。對他而言,這權柄如同一場災禍,對大明百姓而言,更是禍患深重。
此時,朱棣麵上卻閃現喜色。在他看來,朱元璋的言辭表明,他自己已無大礙。
他迅速將目光投向朱元璋。
但朱元璋卻冷然望向朱棣,“老四,你且勿早自得,允炆上台便削藩,手段之激烈,咱可不同那李淵,你起兵逆轉,困境取勝,這自是你本事!”
“但你既然從允炆手中奪過江山,咱對你的要求隻會更加苛刻,若你治國無過便罷,若也糊塗不堪……”
言至此,朱元璋卻冷哼一聲,不再多說。
“哼!到那時,後果是你絕不想麵對的!”
朱棣渾身一震,朱元璋那犀利的目光中仍透出隱隱的殺意,似在提醒他小命雖暫且無虞,但若做得不好……
難逃一頓狂風暴雨的懲治!
朱棣緊盯著天幕,心中隱隱焦慮。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看清這大明江山,究竟會因他而如何。
朱元璋的眼神也投向天幕,不過是隨口一說罷了,因朱棣一出場,滿屏“永樂大帝”的盛名已然證明了他的治國之能。
更何況,盛世繁榮的稱謂,便已昭示著朱棣開創了屬於大明的鼎盛之時。
其他朝代的帝王此刻也漸漸明了。
朱允炆,終究敗得徹底!
自湘王朱柏之死起,藩王與皇權的爭端,便已白熱化!
朱棣勢必起兵!
大明江山換代已成定局!
此時畫麵一閃。
一幅激情澎湃的場景映入眼簾,伴隨著蒼穹之下的激昂背景樂!
僅憑一句話,便使得在場眾人目光凜然,肅然起敬。
畫麵中。
朱棣的飾演者,外界公認最像朱棣的王學文,身披甲胄,佇立戰場。
兩軍鏖戰,夕陽染血。
天際的火燒雲,如沸騰的岩漿般翻湧。
朱棣騎在高大駿馬上,眼中滿是冷峻,靜靜注視著敵軍。
肅殺的戰意,沉厚的曆史氣息,在此刻撲麵而來!
【朕已給過你們退路,你們偏偏攻占邊陲,肆意屠戮吾民,如今想求和?】
【為時已晚!】
【避其鋒芒,取刀!】
隨著這句霸氣凜然的喊聲,朱棣握緊鋒利的戰刀,銳利的雙眸掃向敵陣。
他雖立於最前,卻有那種萬軍莫敵的氣勢。
他將刀尖向前指去。
隨著他的一舉一動,身後的大明將士齊齊舉刀,指向敵軍!
“殺!”
“殺!”
“殺!”
伴隨激昂的背景樂,密集的鼓聲,宛如海嘯般席卷開來。
【不破敵軍,誓不回歸!】
隨著豪邁之聲,大明將士如鋼鐵洪流般衝殺而出。
與此同時。
朱棣周身,一行行字幕伴隨鼓點浮現。
【威震四海!!】
【氣貫古今!】
【英豪昭然!】
【破陣起義!】
【治世開疆!!】
【掃盡敵寇!】
【踏邊疆之土,飲翰海之水!】
【功績不朽!!!】
這些簡短的字句浮現,記錄著朱棣一生的功績。
大明。
應天府。
彼時尚為燕王的朱棣凝視著這專屬於他的輝煌畫麵,心頭激動澎湃。
“威震四海!!”
“氣貫古今!”
“英豪昭然!”
“踏邊疆之土,飲翰海之水!”
“這一切都是我所成就?”
朱棣難掩激動。
他忍不住轉向朱元璋,激動喊道:“父皇!!!”
他朱棣終於證明了自己。
然而,朱元璋一腳將他踢翻在地。
朱棣瞬間錯愕。
“父皇,這為何又要打?”
朱元璋不是說若他做得好便不再責打,為何他仍挨了一腳?
朱元璋斜睨他,不滿地道,“你竟比咱的威儀更盛,還敢妄自張揚,這難道不該罰?”
言辭鋒利。
一時間,朱棣無話以對。
天幕排場顯赫,氣勢逼人,這也要挨揍?
“父皇打得好!”朱棣違心地回應。
一旁,朱標雖早有準備,卻也未料到朱棣竟成就如此非凡。
每一評價,皆是不凡之譽。
朱標心情複雜。
建文年間。
朱允炆也徹底呆愣。
他凝望天幕,畫麵中完全不同的景象,那等磅礴之勢。
他心神恍惚。
“四叔竟有如此之高的評價!”
緊接著。
天幕繼續放映。
【此戰,眾可無赴,然朕必持一人一馬,不讓敵人越過長城半步!!】
【護國守疆,誓保社稷!】
【此乃朕的宿命,雖死無憾,戰至終焉!】
【即大明衰亡,後世人談及,猶當三分敬仰!】
【大明的天子,當守疆土;君王之道,應殉社稷!】
【決此死生之地!!!】
一幕幕畫麵隨朱棣一生流轉而過。
激昂的背景樂,竟漸漸染上幾分哀傷。
河畔之上。
朱棣牽馬而行,甲胄在身,夕陽自天際傾瀉,朱棣蒼老的麵容浮現出一抹欣慰的笑意。
他慨然道,“千年來,除了成吉思汗,敢踏至此的帝王,唯朕一人。”
“若是可以,再續五百年時光,朕也定不負朝綱。”
“朕一生如履薄冰,五征漠北,平定瓦剌,疏通運河,修撰永樂典籍,派遣鄭和遠洋!”
“雖自侄兒手中取天下,滅方孝孺三族,但朕這一生的功績,難道仍洗不淨朕之罪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