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一人對千騎
讓我做妾?姐姐不裝了 作者:夏與冬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黑夜籠罩著冀州城。
霧氣濃重,如一層濕冷的簾幕,將整個城池遮蔽得嚴實。
知府縣衙廊下的幾盞燈籠,隨著微風搖曳,昏黃的光暈忽明忽暗。
很快,一頂不起眼的小轎停在縣衙偏門前。
孟鈺低聲囑咐幾句話,掀開簾子便坐了上去。
沒多久小轎消失在霧氣裏。
陸玄昭站在角樓,神色在黑暗裏看不分明。
一隨從趕來,低聲稟報:“王爺,我們的人已經準備好了。”
陸玄昭微微頷首:“嗯,靜觀其變。”
近郊破屋內。
孟鈺與幾位鹽商圍坐一堂,燈火跳躍間,他們的麵容陰暗重重。
“該死!”趙鹽商一拳砸在木桌上,“短短半個月,陸玄昭就抄了我們五家鹽行,還收回了七張鹽引。這要斷我們的財路啊!”
“可不是,”另一人咬牙切齒,“他還查出了我們克扣鹽稅的科目,要我們補繳過去所有缺口,這是想要我們的命!”
一旁的鹽商冷笑:“他倒是會裝清官。這冀州百姓窮苦是他們命苦,何苦與我們為難?孟知府,你與我們做了多年交易,你可得想個辦法。”
眾人看著孟鈺,希望他拿出主意。
孟鈺摸了摸嘴角翹起的胡子,安撫道:“諸位莫慌。我已經安排好了。此地鹽價太高,百姓早有不滿。我讓人暗中撬動,說是朝廷不日又要重稅盤剝,再過幾日,必然會有暴亂。”
一人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知府是打算……”
“沒錯,玄王治理鹽稅失衡,被此地起義的暴民所殺。到時候死無對證,誰知道真相?”
孟鈺笑了聲,又道:“這些年冀州鹽稅克扣,早就讓百姓活不下去了,大小暴亂也經曆了數次,他們暴動,不是很合情合理嗎?”
眾鹽商眼前一亮。
有人擔憂:“可我們先前安排的幾波暗殺都沒有成功,陸玄昭武藝高深,身邊多能人,想殺他沒有那麽容易……”
孟鈺目光一沉,仿佛想到什麽道:“殺他確實不容易,但那也看是誰動手?他對刺客毫不留情,但是對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可下不了手。”
那是十年前,大燕王朝正值永和年間,也是先帝執政期間。
當時先帝昏聵,朝堂腐敗,賦稅沉重,百姓苦不堪言。
為了緩解朝廷財政空缺,戶部尚書提出了一項殘酷的政策。
將大片農田改種桑麻,以增加絲綢和麻織品的稅收。
先帝欣然同意,將反對的大臣打入天牢。
絲毫不管這一紙令狀,會要了千萬農戶的命!
冀州是大燕的小糧倉,土地肥沃。
如果這則改田令一下,將意味著此地數萬農戶會失去口糧。
孟鈺當時也還隻是個冀州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
他雖有一腔熱血,想改變現狀,但勢單力薄,又被現實教育過幾次後,便選擇明哲保身,閉口少言。
那一天,他站在田埂上,看著身著官服的士兵欲踏平農田。
“改田令在此,爾等速速離開。陛下有旨,抗令者格殺勿論。”
馬蹄聲轟隆,士兵手中的鞭子毫無留情。
幾個膽敢抗爭的農夫當場被打死,鮮血染紅了身下的土地。
孟鈺眼睜睜看著,無能為力。
彼時陸玄昭還是十幾歲的少年郎,意氣風發。
遊學經過冀州。
聽聞此事,他策馬趕來。
以一人之軀生生擋在士兵麵前,那身影雖然單薄,但卻如同一座山嶽,讓氣焰囂張的士兵們驟然停住。
“爾等可知,一畝農田的收成,意味著一個家庭半年的口糧?”少年聲音清亮,卻似利刃,“為了眼前增加幾銀子的收入,就要斷絕千家萬戶的生路?”
士兵們愣住了。
領頭的千戶不敢輕舉妄動。
眼前這個少年雖然年輕,但氣勢驚人。
更關鍵的是,他們隱約聽說,此人來頭不小,是長平侯府嫡子。
少年就這樣立在農田中央,一動不動。
前方是烏泱泱的騎兵,後方是長出青苗的稻田。
那畫麵在孟鈺記憶裏留了很久。
太陽從東邊升起,又慢慢西沉。
他看著那少年既不吃飯,也不離開。
他就像個頑石般擋在眾多騎馬士兵的前麵。
到了第三天,消息傳到京城。
一向君無戲言,鐵麵無情的先皇,竟破天荒地廢除了這一道。
以一人之軀對抗數千騎,此事後,陸玄昭的名聲在整個冀州平原響起。
十年過去,孟鈺回想起那一幕,內心依然震撼。
隻可惜他終究活成了自己最不喜歡的人。
·
三日後,城外暴動驟起。
數百名農民高舉火把,麵容憔悴,聲嘶力竭:“活不下去了!鹽貴如金,壓死人!我們要鹽!要活路!”
他們怒吼著逼近城門,火光映得半邊天通紅。
官兵慌亂,城內百姓驚恐四散,街巷中一片人聲鼎沸。
城樓之上,陸玄昭負手而立,烏黑的眼眸靜靜注視著下方的混亂。
他身旁的副將急得滿頭大汗:“王爺,城外聚集了大量暴民,若是攻破城門,冀州恐怕要大亂!”
陸玄昭烏黑的眼眸映著城樓下的火光,開口:“他們是暴民嗎?”
副將愣住:“不是暴民是什麽?”
“隻是些活不下去的百姓。”
副將啞口無言,片刻後才顫聲問道:“那……王爺準備如何應對?”
陸玄昭沒有直接作答,隻抬手一揮。
隨即,一隊士兵扛著大袋糧食和鹽登上城樓,堆放在城牆邊緣,袋口微開,白花花的鹽粒在火光下如星星般閃爍。
“打開城門。”陸玄昭目光銳利,聲音如鐵,“傳話下去,告訴他們,糧鹽在此。誰願與本王一談?”
副將大驚失色:“王爺,城門一開,局勢便難以掌控!如此貿然,恐怕……”
“去。”陸玄昭眉目一沉,“民心若散,才是真正的大亂。”
副將聞言,心頭一震,再不敢多言,立刻轉身執行。
城門轟然開啟。
那一刻,暴動聲浪頓時停滯。
百姓望著城樓上那一堆糧鹽,驚疑不定。
城樓之上,陸玄昭一身盔甲,在熊熊火光中如山而立,亦如當年站在千騎前,麵不改色的少年。
“冀州百姓,糧鹽在此,我陸玄昭在此。若你們想要活路,便上來與我一談!”
風過無聲,人群裏有人麵色動容,手中火把無力地垂下。
霧氣濃重,如一層濕冷的簾幕,將整個城池遮蔽得嚴實。
知府縣衙廊下的幾盞燈籠,隨著微風搖曳,昏黃的光暈忽明忽暗。
很快,一頂不起眼的小轎停在縣衙偏門前。
孟鈺低聲囑咐幾句話,掀開簾子便坐了上去。
沒多久小轎消失在霧氣裏。
陸玄昭站在角樓,神色在黑暗裏看不分明。
一隨從趕來,低聲稟報:“王爺,我們的人已經準備好了。”
陸玄昭微微頷首:“嗯,靜觀其變。”
近郊破屋內。
孟鈺與幾位鹽商圍坐一堂,燈火跳躍間,他們的麵容陰暗重重。
“該死!”趙鹽商一拳砸在木桌上,“短短半個月,陸玄昭就抄了我們五家鹽行,還收回了七張鹽引。這要斷我們的財路啊!”
“可不是,”另一人咬牙切齒,“他還查出了我們克扣鹽稅的科目,要我們補繳過去所有缺口,這是想要我們的命!”
一旁的鹽商冷笑:“他倒是會裝清官。這冀州百姓窮苦是他們命苦,何苦與我們為難?孟知府,你與我們做了多年交易,你可得想個辦法。”
眾人看著孟鈺,希望他拿出主意。
孟鈺摸了摸嘴角翹起的胡子,安撫道:“諸位莫慌。我已經安排好了。此地鹽價太高,百姓早有不滿。我讓人暗中撬動,說是朝廷不日又要重稅盤剝,再過幾日,必然會有暴亂。”
一人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知府是打算……”
“沒錯,玄王治理鹽稅失衡,被此地起義的暴民所殺。到時候死無對證,誰知道真相?”
孟鈺笑了聲,又道:“這些年冀州鹽稅克扣,早就讓百姓活不下去了,大小暴亂也經曆了數次,他們暴動,不是很合情合理嗎?”
眾鹽商眼前一亮。
有人擔憂:“可我們先前安排的幾波暗殺都沒有成功,陸玄昭武藝高深,身邊多能人,想殺他沒有那麽容易……”
孟鈺目光一沉,仿佛想到什麽道:“殺他確實不容易,但那也看是誰動手?他對刺客毫不留情,但是對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可下不了手。”
那是十年前,大燕王朝正值永和年間,也是先帝執政期間。
當時先帝昏聵,朝堂腐敗,賦稅沉重,百姓苦不堪言。
為了緩解朝廷財政空缺,戶部尚書提出了一項殘酷的政策。
將大片農田改種桑麻,以增加絲綢和麻織品的稅收。
先帝欣然同意,將反對的大臣打入天牢。
絲毫不管這一紙令狀,會要了千萬農戶的命!
冀州是大燕的小糧倉,土地肥沃。
如果這則改田令一下,將意味著此地數萬農戶會失去口糧。
孟鈺當時也還隻是個冀州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
他雖有一腔熱血,想改變現狀,但勢單力薄,又被現實教育過幾次後,便選擇明哲保身,閉口少言。
那一天,他站在田埂上,看著身著官服的士兵欲踏平農田。
“改田令在此,爾等速速離開。陛下有旨,抗令者格殺勿論。”
馬蹄聲轟隆,士兵手中的鞭子毫無留情。
幾個膽敢抗爭的農夫當場被打死,鮮血染紅了身下的土地。
孟鈺眼睜睜看著,無能為力。
彼時陸玄昭還是十幾歲的少年郎,意氣風發。
遊學經過冀州。
聽聞此事,他策馬趕來。
以一人之軀生生擋在士兵麵前,那身影雖然單薄,但卻如同一座山嶽,讓氣焰囂張的士兵們驟然停住。
“爾等可知,一畝農田的收成,意味著一個家庭半年的口糧?”少年聲音清亮,卻似利刃,“為了眼前增加幾銀子的收入,就要斷絕千家萬戶的生路?”
士兵們愣住了。
領頭的千戶不敢輕舉妄動。
眼前這個少年雖然年輕,但氣勢驚人。
更關鍵的是,他們隱約聽說,此人來頭不小,是長平侯府嫡子。
少年就這樣立在農田中央,一動不動。
前方是烏泱泱的騎兵,後方是長出青苗的稻田。
那畫麵在孟鈺記憶裏留了很久。
太陽從東邊升起,又慢慢西沉。
他看著那少年既不吃飯,也不離開。
他就像個頑石般擋在眾多騎馬士兵的前麵。
到了第三天,消息傳到京城。
一向君無戲言,鐵麵無情的先皇,竟破天荒地廢除了這一道。
以一人之軀對抗數千騎,此事後,陸玄昭的名聲在整個冀州平原響起。
十年過去,孟鈺回想起那一幕,內心依然震撼。
隻可惜他終究活成了自己最不喜歡的人。
·
三日後,城外暴動驟起。
數百名農民高舉火把,麵容憔悴,聲嘶力竭:“活不下去了!鹽貴如金,壓死人!我們要鹽!要活路!”
他們怒吼著逼近城門,火光映得半邊天通紅。
官兵慌亂,城內百姓驚恐四散,街巷中一片人聲鼎沸。
城樓之上,陸玄昭負手而立,烏黑的眼眸靜靜注視著下方的混亂。
他身旁的副將急得滿頭大汗:“王爺,城外聚集了大量暴民,若是攻破城門,冀州恐怕要大亂!”
陸玄昭烏黑的眼眸映著城樓下的火光,開口:“他們是暴民嗎?”
副將愣住:“不是暴民是什麽?”
“隻是些活不下去的百姓。”
副將啞口無言,片刻後才顫聲問道:“那……王爺準備如何應對?”
陸玄昭沒有直接作答,隻抬手一揮。
隨即,一隊士兵扛著大袋糧食和鹽登上城樓,堆放在城牆邊緣,袋口微開,白花花的鹽粒在火光下如星星般閃爍。
“打開城門。”陸玄昭目光銳利,聲音如鐵,“傳話下去,告訴他們,糧鹽在此。誰願與本王一談?”
副將大驚失色:“王爺,城門一開,局勢便難以掌控!如此貿然,恐怕……”
“去。”陸玄昭眉目一沉,“民心若散,才是真正的大亂。”
副將聞言,心頭一震,再不敢多言,立刻轉身執行。
城門轟然開啟。
那一刻,暴動聲浪頓時停滯。
百姓望著城樓上那一堆糧鹽,驚疑不定。
城樓之上,陸玄昭一身盔甲,在熊熊火光中如山而立,亦如當年站在千騎前,麵不改色的少年。
“冀州百姓,糧鹽在此,我陸玄昭在此。若你們想要活路,便上來與我一談!”
風過無聲,人群裏有人麵色動容,手中火把無力地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