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抵達蜀郡,想分道揚鑣的老四
女穿男後,靠讀書為家族改換門楣 作者:小肉丸子超級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河道巡視的隊伍在經過了數個州府後,暫時停留在蜀郡。
這裏有在公元前就修建了的都安堰。
都安堰位於岷江上,距離蜀郡不過百餘裏。
都安堰灌溉田疇,是造福百姓的偉大工程,亦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一直到後世,這裏依舊是非常重要的水利工程,亦是水利樞紐。
它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部分構成。
都安堰有效的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製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大部分水患。
這裏也是此次工部巡視工作的重中之重,吳尚書決定在此安營紮寨,多停留些時日。
徹底將都安堰巡查一遍後,此次巡視基本上也就完成了一多半。
“都安堰”又叫“金堤”,“破竹為籠,圓徑三尺,以石實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籠裝石,稱“楗尾”。
“歲治都江堰,籠石蛇決江遏水,以灌數郡田。”
每年工部都會派出官員到此巡視檢查,一歲一治理,對於一切問題早發現、早解決。
都安堰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
其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係,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
到了都安堰後,孫先生就將此地建造曆史和治理關鍵給蔣文清係統的講解了一遍。
蔣文清開始也沒多在意,但在知道了此地曆經十數個朝代後,便對此地多了一分鄭重。
孫先生見自己科普的目的達到了,就不再多說,這水利一道的學問太多了,說多了自家老爺也吸收不下。
無非就是一聽一過罷了,沒必要,又不會真的調任工部任職,知道剛才的那些就足夠了。
何況工部已經有一個蔣家人在侍郎的位置上了,再把一個縣令也調進工部,不太可能。
蔣文清雖從孫先生那裏聽了許多關於都安堰之事,但對比出身工部的隨行官員,還真屬於一知半解。
抵達都安堰的第二日,吳尚書獨自帶著工部幾個下屬來到都安堰邊查看。
不是他故意不帶四皇子,而是四皇子到了都安堰後就一直打聽接下來的行程。
接下來的行程不是什麽朝堂機密要務,隻不過當初不想地方官員提前得到消息,整出浩大的排場相迎。
但既然作為輔官的四皇子問了,吳尚書也沒有不說的道理。
可四皇子知曉接下來的行程後,卻提出了一個讓吳尚書惱火的要求。
四皇子趙宏晟要離隊!
雖然此次巡視也沒指望這個天潢貴胄出什麽力、幹什麽活兒,不過您至少得老老實實待在隊伍裏吧?!
本來是躺贏的功勞,走著一趟就能在皇上麵前混一個功勞,您非得自己出幺蛾子。
這不僅僅是讓吳尚書難做的問題,往嚴重了說這是瀆職甚至抗旨啊!
吳尚書心很累,但是也有一種“果然”之感,因為他這一路上心就沒有安定下來過。
路程走得越遠這種心難安的感覺就越發嚴重,今日的吳尚書就像等到了第二隻靴子落地的老大爺。
心倒是不用一直懸著了,因為心徹底死了~
吳尚書強壓怒火,勸也勸了,道理也講了,難道還要讓他這個一部尚書跪下來求嗎?
不要說隻是四皇子,就算是他日在太子麵前,一部主官也要有一部主官的傲骨和堅持。
想讓其彎腰?可以啊,要麽您占理,要麽您是真正的天下之主。
不然把朝廷命官當傻子耍,當家奴使喚,那也絕不能忍!
就算是家奴,那也是大周皇帝的家奴,而不是某一個皇子皇孫的家奴!
作為簡在帝心的朝廷命官,吳尚書有這個底氣,也有這個實力。
有絕對信任自己的皇帝陛下,又沒有皇權牽扯,一個純臣、一個純粹的保皇黨,絕對可以擁有這種自信。
“主子,吳尚書自己帶著人去了都安堰,您真的不跟去看看嗎?”
小德子有點被吳尚書的架勢嚇到了,這要是被一部尚書參上一本,自家主子也夠喝一壺的。
完了,有點後悔給主子出主意了,這趟差事,可能要出大岔子。
小德子內心惶惶,四皇子趙宏晟卻一臉淡然:“莫要擔心,本殿自有分寸。”
兩名穿著女裝的偽少女在趙宏晟身邊一左一右的伺候著,一個斟茶,一個剝葡萄。
嗯,水果和熱茶一起用,也真不怕鬧肚子。
小德子心中腹誹,嘴上當然不敢再發表什麽意見,隻能跟著自家主子走一步是一步。
要離隊,那到底是走水路還是走陸路呢?
此地倒是不缺船,隻是像這樣規模的官船不可能有現成的。
這個體量的船,沒有特殊的調令,即使是皇子也不能任意調取。
畢竟這可是能裝載數百兵士的官船,是隨時能武裝成戰船的存在。
真的被隨意調動了,船隊一路沿著江水進入運河再沿著運河進入通縣、京城,那和謀反有什麽區別?
這個道理他小德子一個閹人都明白,主子不會不明白,那就隻能退而求其次用條小船或者走陸路。
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主子能願意嗎?
別人不知道,可對於趙宏晟這個幾乎獨占頂層船艙的人來說,這船不是一般的寬敞舒適啊~
趙宏晟自己也知道自己不能調動別的官船,但腳下踩著的這個卻可以。
畢竟這是已經將行程和用途記錄在冊船,在回京複命之前,這條船不會再接下其他任務。
河道巡視期間,這條船是工部巡視隊伍專用的。
“等吳尚書巡視都安堰回來,你讓他來見我。”
趙宏晟喝了一口熱茶,又吃了一顆剝了皮的葡萄,淡淡道。
“是,奴才這就去碼頭等著,吳大人一回來,奴才就帶他來見主子!”
這裏有在公元前就修建了的都安堰。
都安堰位於岷江上,距離蜀郡不過百餘裏。
都安堰灌溉田疇,是造福百姓的偉大工程,亦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一直到後世,這裏依舊是非常重要的水利工程,亦是水利樞紐。
它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部分構成。
都安堰有效的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製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大部分水患。
這裏也是此次工部巡視工作的重中之重,吳尚書決定在此安營紮寨,多停留些時日。
徹底將都安堰巡查一遍後,此次巡視基本上也就完成了一多半。
“都安堰”又叫“金堤”,“破竹為籠,圓徑三尺,以石實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籠裝石,稱“楗尾”。
“歲治都江堰,籠石蛇決江遏水,以灌數郡田。”
每年工部都會派出官員到此巡視檢查,一歲一治理,對於一切問題早發現、早解決。
都安堰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
其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係,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
到了都安堰後,孫先生就將此地建造曆史和治理關鍵給蔣文清係統的講解了一遍。
蔣文清開始也沒多在意,但在知道了此地曆經十數個朝代後,便對此地多了一分鄭重。
孫先生見自己科普的目的達到了,就不再多說,這水利一道的學問太多了,說多了自家老爺也吸收不下。
無非就是一聽一過罷了,沒必要,又不會真的調任工部任職,知道剛才的那些就足夠了。
何況工部已經有一個蔣家人在侍郎的位置上了,再把一個縣令也調進工部,不太可能。
蔣文清雖從孫先生那裏聽了許多關於都安堰之事,但對比出身工部的隨行官員,還真屬於一知半解。
抵達都安堰的第二日,吳尚書獨自帶著工部幾個下屬來到都安堰邊查看。
不是他故意不帶四皇子,而是四皇子到了都安堰後就一直打聽接下來的行程。
接下來的行程不是什麽朝堂機密要務,隻不過當初不想地方官員提前得到消息,整出浩大的排場相迎。
但既然作為輔官的四皇子問了,吳尚書也沒有不說的道理。
可四皇子知曉接下來的行程後,卻提出了一個讓吳尚書惱火的要求。
四皇子趙宏晟要離隊!
雖然此次巡視也沒指望這個天潢貴胄出什麽力、幹什麽活兒,不過您至少得老老實實待在隊伍裏吧?!
本來是躺贏的功勞,走著一趟就能在皇上麵前混一個功勞,您非得自己出幺蛾子。
這不僅僅是讓吳尚書難做的問題,往嚴重了說這是瀆職甚至抗旨啊!
吳尚書心很累,但是也有一種“果然”之感,因為他這一路上心就沒有安定下來過。
路程走得越遠這種心難安的感覺就越發嚴重,今日的吳尚書就像等到了第二隻靴子落地的老大爺。
心倒是不用一直懸著了,因為心徹底死了~
吳尚書強壓怒火,勸也勸了,道理也講了,難道還要讓他這個一部尚書跪下來求嗎?
不要說隻是四皇子,就算是他日在太子麵前,一部主官也要有一部主官的傲骨和堅持。
想讓其彎腰?可以啊,要麽您占理,要麽您是真正的天下之主。
不然把朝廷命官當傻子耍,當家奴使喚,那也絕不能忍!
就算是家奴,那也是大周皇帝的家奴,而不是某一個皇子皇孫的家奴!
作為簡在帝心的朝廷命官,吳尚書有這個底氣,也有這個實力。
有絕對信任自己的皇帝陛下,又沒有皇權牽扯,一個純臣、一個純粹的保皇黨,絕對可以擁有這種自信。
“主子,吳尚書自己帶著人去了都安堰,您真的不跟去看看嗎?”
小德子有點被吳尚書的架勢嚇到了,這要是被一部尚書參上一本,自家主子也夠喝一壺的。
完了,有點後悔給主子出主意了,這趟差事,可能要出大岔子。
小德子內心惶惶,四皇子趙宏晟卻一臉淡然:“莫要擔心,本殿自有分寸。”
兩名穿著女裝的偽少女在趙宏晟身邊一左一右的伺候著,一個斟茶,一個剝葡萄。
嗯,水果和熱茶一起用,也真不怕鬧肚子。
小德子心中腹誹,嘴上當然不敢再發表什麽意見,隻能跟著自家主子走一步是一步。
要離隊,那到底是走水路還是走陸路呢?
此地倒是不缺船,隻是像這樣規模的官船不可能有現成的。
這個體量的船,沒有特殊的調令,即使是皇子也不能任意調取。
畢竟這可是能裝載數百兵士的官船,是隨時能武裝成戰船的存在。
真的被隨意調動了,船隊一路沿著江水進入運河再沿著運河進入通縣、京城,那和謀反有什麽區別?
這個道理他小德子一個閹人都明白,主子不會不明白,那就隻能退而求其次用條小船或者走陸路。
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主子能願意嗎?
別人不知道,可對於趙宏晟這個幾乎獨占頂層船艙的人來說,這船不是一般的寬敞舒適啊~
趙宏晟自己也知道自己不能調動別的官船,但腳下踩著的這個卻可以。
畢竟這是已經將行程和用途記錄在冊船,在回京複命之前,這條船不會再接下其他任務。
河道巡視期間,這條船是工部巡視隊伍專用的。
“等吳尚書巡視都安堰回來,你讓他來見我。”
趙宏晟喝了一口熱茶,又吃了一顆剝了皮的葡萄,淡淡道。
“是,奴才這就去碼頭等著,吳大人一回來,奴才就帶他來見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