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通常在子、卯、午、酉這四個年中的八月舉行。


    如果宮中有喜事,可能會增加一場鄉試,稱為“恩科”。


    ?鄉試在各省省會舉行,由朝廷直接派正副主考官主持。


    鄉試分為三場,每場三天,共九天,分別在八月初九、十二日和十五日進行。


    考生在考試過程中需要遵守嚴格的規則,不得離開考房座位、不得交換答卷、不得交頭接耳等等。


    違反規則的考生會被視為犯規,立刻廢除考試資格,逐出貢院。


    通過鄉試的考生被稱為“舉人”,這時就初步具備了做官的資格,但基本都是芝麻小官做起,慢慢熬資曆。


    舉人出身做官的,就是沒有進士出身做官升得快,當然也有那天賦異稟的,能以舉人功名坐到五六品的官,但那絕對是鳳毛麟角。


    鄉試是科舉考試中的重要環節,隻有通過鄉試的考生才能繼續參加更高一級的會試和殿試,最終有機會進入正經仕途。


    如今的宣中省省府,就聚集著眾多渴望通過鄉試改變命運的考生。


    “欸,你們聽說了嗎?解元熱門人選昨天出門參加詩會掉進了河裏,染了風寒,也不知過幾天能不能正常進場呢……”


    一個書生打扮的中年人在茶樓裏神秘兮兮地問同桌喝茶的人。


    “哎呦喂,怎麽沒聽說啊,我昨天晚上就聽說了,我們客棧有個人也去了詩會,親眼看見的,人救上來之後都出氣兒多進氣兒少了!”


    另一個略微年輕一點的,馬上左右看了看,看沒人注意他們這邊,湊上來搭話。


    “媽呀,那還能參加鄉試嗎?這這這也沒幾天就要進場了啊!”


    “唉~怕是懸了,除非有神醫在世,不然不可能讓一個命在旦夕的人立刻活蹦亂跳的。”


    “這人久負才名,本來是此次鄉試的大熱門,這怕不是得罪了什麽人……”


    中年書生話還沒說完,就讓年輕書生捂了嘴。


    “嗚~”


    “噓~別亂說!禍從口出!別惹事!”


    兩人止了話頭兒,用喝茶掩蓋自己剛才的緊張。


    可他們想忽略,事趕事的又發生了幾起“意外”卻讓人無法忽略,這時候,在省府的備考的讀書人們終於拉響警鍾。


    特別是那些有些才名的,再也不敢出門參加什麽勞什子詩會、文會的了。


    媽呀,參加啥文會啊!這幾天光是意外落水的都能湊一桌了!


    更有那不小心摔斷腿的,出門被花盆砸破了頭的,吃了髒東西拉得起不來床的……花樣百出。


    能怎麽辦?他們可是文弱書生啊,隻能別出門了,讓書童或者家人天天把飯菜送到房間吧,小命重要啊!


    就在大家小心翼翼地等著鄉試進場時,蔣家倒是按部就班,秩序井然。


    在蔣小七的指導下,在考生的的積極配合下,在後勤人員嚴密的防守下,蔣家三名考生全須全尾兒的等到了考試入場這天。


    不僅全須全尾兒,還紅光滿麵,精神飽滿,神采奕奕。


    考試第一天,考生在唱名和搜身後,按照順序進入考場,考期限定為一日。


    考官會宣讀考場規則,考試過程中每一排考房都有三四人巡視。


    考生全部到位後,開始發放試卷和草稿紙,考生有三天的時間用來答題,三日後可以交卷出場,休息一晚後,第二天早晨繼續進場參加第二場考試。


    每天答題可答到黃昏時分,天黑後,考場會提供三支蠟燭,如果三支蠟燭用盡,不管夠不夠,都不會再次發放。


    鄉試的考試內容主要包括經義、策問、論、判等,涵蓋了儒家經典、曆史、政治、法律等多個領域。


    考試結束後,考官在第一場交卷後由“房師”開始批閱,正副主考則在十五日賞月時決定鄉試頭名,稱為“草元”。


    如果草元在後兩場表現不佳,名次會相應降低。最終,鄉試的正式結果在第三場結束的幾天後公布,頭名榜首為“解元”。


    這也是為什麽之前蔣小七有些討厭半路遇見的那個叫“謝原”的縣令公子了,第一印象不好是一方麵。


    那人的名字更讓他心裏不喜,他師兄可是要做解元的男人,這人一路上就各種找理由貼上來……


    絕對有古怪!希望師兄聽了自己的囑咐,可千萬別著了別人的道兒。


    “阿秋~”


    “三弟,可是冷了?”


    “沒事,估計是師弟在念叨我呢~”


    “哎呦,要說你這小師弟還真是個對你實心實意的,看看最近出事兒的那些讀書人,唉……真慘呐!”


    和宣中省一樣,李海生這邊也發生了一樣的事兒。


    落水的,斷腿的,中毒的,竄稀的……都是一模一樣,如出一轍的手段,一點兒創意都沒有!


    反正沒有搞到他李海生頭上,哦,也不是,隻是他聽了師弟的囑咐,一一躲過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穿男後,靠讀書為家族改換門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肉丸子超級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肉丸子超級瘦並收藏女穿男後,靠讀書為家族改換門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