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挖呀挖呀挖
女穿男後,靠讀書為家族改換門楣 作者:小肉丸子超級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寒來暑往,蔣小七終於十歲了。
也在十歲這年春天,如願挖到了春筍。
春筍堆成了小山,除了歐陽崝和林月娘這兩位長輩,山上山下六個人全都聚在小院,剝筍煮筍。
將春筍製成筍幹和熏筍幹,把春天的味道盡可能留到夏天、秋天甚至冬天。
盡管冬天還可以挖冬筍,他們還是樂此不疲的一趟趟背回一簍簍的春筍。
“小弟,會不會太多了些?”
蔣曦月背著滿滿一筐春筍,絲毫沒有因為重量被拖慢腳步。
“不多,等你們回興和府的時候,給家裏帶回去些。”
“摳門兒的你,就給祖父祖母帶點筍幹?”
“不止祖父祖母,大姐那裏也得送,算起來咱們倆現在已經是人家的小舅舅和小姨了,不準備點見麵禮怎麽行?”
“哈哈哈哈,你要拿筍幹當見麵禮給小外甥?摳門兒舅舅~”
蔣小七手裏的活兒也不停,一層層剝春筍,瘦了好幾圈的春筍被放進大木盆裏排隊等著泡溫泉。
“當然不止筍幹了,到時候二姐一道帶去,我要跟著師兄進京,就不繞到回興和府了,等師兄過了會試,我們再一起回。”
“你對你師兄倒是有信心。就這麽確定他一定能過了鄉試,緊接著就能去會試殿試?”
“不是有信心,是師兄有實力,等師兄中舉,中進士後,離他到咱家提親就不遠了。
就是不知道師兄會不會被榜下捉婿,被人搶了先啊,雖然師兄黑是黑了點兒,長得還是一表人才的嘛~
十七八歲的少年進士,放在京城也是很搶手的吧?估計會被不少達官貴人盯上!”
蔣曦月剝筍的手一頓:“榜下捉婿?真有人會這麽幹?不行,我得跟著你們上京,從旁保護一二。”
蔣曦月被弟弟調侃,絲毫沒有扭捏姿態,而是想好了如何應對京城人的野蠻。
這段時間,李海生和蔣曦月的自由戀愛已經放到了明麵上,林月娘和歐陽崝當然都知道。
林月娘為此還讓蔣小七給家中當家人蔣地主去信,將兩個孩子的事說明。
蔣地主見過李海生本人,少年秀才,還即將鄉試,雖然沒什麽家世背景,但畢竟也是歐陽大儒的學生,自然不是一般寒門學子。
沒有做什麽掙紮,就順暢的同意了這門親事,由於李海生已經沒有雙親,這件事就由歐陽崝這個做師父的全權與蔣家商量了。
當然,作為蔣曦月親爹的蔣文清,目前還不知情,也是蔣家唯一不知道自己二女兒已經定了人家的。
兩邊雖在信中大致說定,但李海生想等自己中了進士再提親,這樣曦月也更加有麵子,他倒是沒想過自己可能會被榜下捉婿的事。
畢竟他的身手不弱,就算有人來捉,他覺得自己也能脫身,可蔣曦月明顯不這麽認為,在她眼裏李海生是個讀書人,自動忽略了他不弱的身手。
“嘻嘻,也好,既然二姐願意做護草使者,那就一起上京唄,把娘也帶上,作為未來丈母娘,也有義務看著自己未來女婿不是?”
“小弟說的有理,那這筍幹就讓文斌他們帶回去吧,我們晚幾個月回去也沒關係的。”
“對了,到時候師兄的兩個哥哥也要一起上京,一個是春生哥、一個是秋生哥,姐姐你可以提前見見自己兩個大伯哥了,嘿嘿~”
蔣小七想看看自己二姐的反應,故意這時候說起師兄的家人,哪想到自己二姐早就不是吳下阿蒙了,隻瞥了一眼自己弟弟,繼續利落地剝筍。
蔣小七搞了個沒趣,隻得抄起百來斤的筍去灶房下鍋煮筍。
唉~是他自己要讓娘和姐姐們練武的,不能怪別人,小時候那香香軟軟、柔柔弱弱的姐姐再也回不來啦!
“少爺,每次少拿一點,您正在長個子,別壓壞了身體。”文斌接過大木盆,一個踉蹌,還好李墨眼疾手快扶了一下。
十歲的蔣小七身高已經和十三歲的文斌視線齊平,上下掃視了一眼自家不到一米六的書童:“文斌,身高這一塊兒,你好像沒啥發言權哦~”
“額!小的是後發身兒,這兩年還得長呢,和李墨那牲口不一樣,他是早發身兒,過兩年他就不長了!”
李墨將春筍下鍋後回身:“嗯,對,不過我就算現在就停止長高,也足夠高了。”
李·十六歲一米八·墨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塊春筍,徒留文·十三歲晚發身·斌一個人咬牙切齒。
海風輕撫,海岸上兩個高大的身影拿著小鋤頭挖著月亮貝和蛤蜊。
他們得抓緊時間,再過一刻鍾就漲潮了,漲潮後就不能再挖,隻能等再次退潮。
他們現在雖然不缺衣少食,但還是會經常來趕海,畢竟白撿的東西,還能省點糧食、還能當加個菜。
弟弟賺銀子很不容易,還要科考,他們不能肆意花用弟弟的廩銀和廩米,挖點海貨,能省一點兒是一點兒。
不隻他們倆,其他的兄弟姐妹都是如此,兩個最小的妹妹也都很懂事,會幫著養雞養鴨,還會做些簡單的繡活兒拿去賣,貼補家用。
其實一個月二兩銀子的廩銀足夠他們生活了,隻是他們還是想多擠出來一點給三哥,他們都知道考科舉有多麽費銀子。
所以每一個銅板都是算計著花用,能修的絕對不買,能自己做的也絕對不去雜貨鋪子。
一家子兄弟姐妹,雖然互相都沒有血緣關係,但是極為心齊。
“大哥,我們為何不抓蟶子?”
“太費鹽巴了,能省則省,不吃蟶子不會死,不吃鹽可是不成的。”
雖說海邊不會缺了鹽,但是海水直接曬鹽是不能直接吃的,海水直接曬的鹽雜質過多、口感苦澀,有時苦味兒都壓過了鹹味兒。
這個時候的人已經知道采鹽礦了,岩鹽雜質少、苦味小,基本上都掌握在朝廷手裏。
畢竟鹽和鐵都是朝廷的命脈,不會讓私人碰這兩個產業的。
雖然也有販賣私鹽的,不過也就敢小打小鬧,不敢大張旗鼓。
官鹽由於官鹽是政府專賣,價格通常較高,且隨著政府的控製和剝削,價格可能不斷上漲。私鹽價格相對較低,但由於是非法販賣,購買和使用私鹽都存在法律風險。
朝廷的官鹽是六七文到十五六一斤不等,私鹽是三文到八文一斤。
自從附近有人吃了自家曬的鹽中毒後,李海生就明令禁止自己的兄弟姐妹吃自曬鹽。
雖然就住海邊,但這些年他們都是高價買官鹽的,更便宜的私鹽是不敢碰的,怕因此影響李海生的仕途。
也在十歲這年春天,如願挖到了春筍。
春筍堆成了小山,除了歐陽崝和林月娘這兩位長輩,山上山下六個人全都聚在小院,剝筍煮筍。
將春筍製成筍幹和熏筍幹,把春天的味道盡可能留到夏天、秋天甚至冬天。
盡管冬天還可以挖冬筍,他們還是樂此不疲的一趟趟背回一簍簍的春筍。
“小弟,會不會太多了些?”
蔣曦月背著滿滿一筐春筍,絲毫沒有因為重量被拖慢腳步。
“不多,等你們回興和府的時候,給家裏帶回去些。”
“摳門兒的你,就給祖父祖母帶點筍幹?”
“不止祖父祖母,大姐那裏也得送,算起來咱們倆現在已經是人家的小舅舅和小姨了,不準備點見麵禮怎麽行?”
“哈哈哈哈,你要拿筍幹當見麵禮給小外甥?摳門兒舅舅~”
蔣小七手裏的活兒也不停,一層層剝春筍,瘦了好幾圈的春筍被放進大木盆裏排隊等著泡溫泉。
“當然不止筍幹了,到時候二姐一道帶去,我要跟著師兄進京,就不繞到回興和府了,等師兄過了會試,我們再一起回。”
“你對你師兄倒是有信心。就這麽確定他一定能過了鄉試,緊接著就能去會試殿試?”
“不是有信心,是師兄有實力,等師兄中舉,中進士後,離他到咱家提親就不遠了。
就是不知道師兄會不會被榜下捉婿,被人搶了先啊,雖然師兄黑是黑了點兒,長得還是一表人才的嘛~
十七八歲的少年進士,放在京城也是很搶手的吧?估計會被不少達官貴人盯上!”
蔣曦月剝筍的手一頓:“榜下捉婿?真有人會這麽幹?不行,我得跟著你們上京,從旁保護一二。”
蔣曦月被弟弟調侃,絲毫沒有扭捏姿態,而是想好了如何應對京城人的野蠻。
這段時間,李海生和蔣曦月的自由戀愛已經放到了明麵上,林月娘和歐陽崝當然都知道。
林月娘為此還讓蔣小七給家中當家人蔣地主去信,將兩個孩子的事說明。
蔣地主見過李海生本人,少年秀才,還即將鄉試,雖然沒什麽家世背景,但畢竟也是歐陽大儒的學生,自然不是一般寒門學子。
沒有做什麽掙紮,就順暢的同意了這門親事,由於李海生已經沒有雙親,這件事就由歐陽崝這個做師父的全權與蔣家商量了。
當然,作為蔣曦月親爹的蔣文清,目前還不知情,也是蔣家唯一不知道自己二女兒已經定了人家的。
兩邊雖在信中大致說定,但李海生想等自己中了進士再提親,這樣曦月也更加有麵子,他倒是沒想過自己可能會被榜下捉婿的事。
畢竟他的身手不弱,就算有人來捉,他覺得自己也能脫身,可蔣曦月明顯不這麽認為,在她眼裏李海生是個讀書人,自動忽略了他不弱的身手。
“嘻嘻,也好,既然二姐願意做護草使者,那就一起上京唄,把娘也帶上,作為未來丈母娘,也有義務看著自己未來女婿不是?”
“小弟說的有理,那這筍幹就讓文斌他們帶回去吧,我們晚幾個月回去也沒關係的。”
“對了,到時候師兄的兩個哥哥也要一起上京,一個是春生哥、一個是秋生哥,姐姐你可以提前見見自己兩個大伯哥了,嘿嘿~”
蔣小七想看看自己二姐的反應,故意這時候說起師兄的家人,哪想到自己二姐早就不是吳下阿蒙了,隻瞥了一眼自己弟弟,繼續利落地剝筍。
蔣小七搞了個沒趣,隻得抄起百來斤的筍去灶房下鍋煮筍。
唉~是他自己要讓娘和姐姐們練武的,不能怪別人,小時候那香香軟軟、柔柔弱弱的姐姐再也回不來啦!
“少爺,每次少拿一點,您正在長個子,別壓壞了身體。”文斌接過大木盆,一個踉蹌,還好李墨眼疾手快扶了一下。
十歲的蔣小七身高已經和十三歲的文斌視線齊平,上下掃視了一眼自家不到一米六的書童:“文斌,身高這一塊兒,你好像沒啥發言權哦~”
“額!小的是後發身兒,這兩年還得長呢,和李墨那牲口不一樣,他是早發身兒,過兩年他就不長了!”
李墨將春筍下鍋後回身:“嗯,對,不過我就算現在就停止長高,也足夠高了。”
李·十六歲一米八·墨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塊春筍,徒留文·十三歲晚發身·斌一個人咬牙切齒。
海風輕撫,海岸上兩個高大的身影拿著小鋤頭挖著月亮貝和蛤蜊。
他們得抓緊時間,再過一刻鍾就漲潮了,漲潮後就不能再挖,隻能等再次退潮。
他們現在雖然不缺衣少食,但還是會經常來趕海,畢竟白撿的東西,還能省點糧食、還能當加個菜。
弟弟賺銀子很不容易,還要科考,他們不能肆意花用弟弟的廩銀和廩米,挖點海貨,能省一點兒是一點兒。
不隻他們倆,其他的兄弟姐妹都是如此,兩個最小的妹妹也都很懂事,會幫著養雞養鴨,還會做些簡單的繡活兒拿去賣,貼補家用。
其實一個月二兩銀子的廩銀足夠他們生活了,隻是他們還是想多擠出來一點給三哥,他們都知道考科舉有多麽費銀子。
所以每一個銅板都是算計著花用,能修的絕對不買,能自己做的也絕對不去雜貨鋪子。
一家子兄弟姐妹,雖然互相都沒有血緣關係,但是極為心齊。
“大哥,我們為何不抓蟶子?”
“太費鹽巴了,能省則省,不吃蟶子不會死,不吃鹽可是不成的。”
雖說海邊不會缺了鹽,但是海水直接曬鹽是不能直接吃的,海水直接曬的鹽雜質過多、口感苦澀,有時苦味兒都壓過了鹹味兒。
這個時候的人已經知道采鹽礦了,岩鹽雜質少、苦味小,基本上都掌握在朝廷手裏。
畢竟鹽和鐵都是朝廷的命脈,不會讓私人碰這兩個產業的。
雖然也有販賣私鹽的,不過也就敢小打小鬧,不敢大張旗鼓。
官鹽由於官鹽是政府專賣,價格通常較高,且隨著政府的控製和剝削,價格可能不斷上漲。私鹽價格相對較低,但由於是非法販賣,購買和使用私鹽都存在法律風險。
朝廷的官鹽是六七文到十五六一斤不等,私鹽是三文到八文一斤。
自從附近有人吃了自家曬的鹽中毒後,李海生就明令禁止自己的兄弟姐妹吃自曬鹽。
雖然就住海邊,但這些年他們都是高價買官鹽的,更便宜的私鹽是不敢碰的,怕因此影響李海生的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