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山野美味
女穿男後,靠讀書為家族改換門楣 作者:小肉丸子超級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將鍋碗瓢盆都洗涮了一遍,又刷了刷好似長了毛的砧板。
將山下買來的青菜擇好洗了、魚也洗了改刀放入調料醃製著。
光是收拾好所有備用的食材,就用了小半缸水。
放下鈍的不行的菜刀,將水缸裏的水打滿後,找了一塊差不多的石頭磨刀。
不磨一磨不行了,這刀切青菜還行,是絕對切不了肉的。
他可是買了一大塊臘肉,想著可以在山上做臘肉炒筍的。
竹林這麽大,一定不缺竹筍,現在沒時間,可以吃些鮮筍。
等閑下來了,可以多挖一些鮮筍,做成筍幹。
筍幹的做法也簡單,將筍挖回來後煮熟,煮兩刻鍾後撈出來過涼水。
再將過了涼水的筍碼放進筐子碼放整齊,放上大石頭壓出多餘水分。
壓一夜後,取出來進行曬製,曬上五到六天後即可。
若是想吃熏製味的筍幹,還可用柴火熏製七天,就是比較麻煩,廢柴火了。
蔣小七將刀磨好便直接進了竹林。不多時,抱回兩個鮮筍。
大個兒的筍子足有他半個身子高,不過還是嫩得很。
筍子都長得不錯,但這個時節不算是挖筍的好時節。
夏季的筍子有時會略苦,這也是為什麽人們大多選擇春季挖筍。
畢竟春天是最適合挖筍的季節,此時的筍大多很好吃,春季挖的筍謂之春筍。
當然,也有秋天之後挖筍的,一般在九月之後到年節前,謂之冬筍。
挖回來的兩個筍子蔣小七準備做一個臘肉炒筍,再做個鮮筍雞湯。
師父是個老人家,得循序漸進補養,不能再像在船上給文斌那樣補得流鼻血了。
這兩年在自習空間裏沒少看醫術脈案,望聞問切雖是不曾學,但也有所領悟。
根據書中描述的各項病症患者的體貌特征,蔣小七下了定論——先生有病!有大病!
某隱士大儒:你才有病!你全家都有病!
咳咳,這也是為什麽他采買了一堆適合調養身體的食材,空間又帶上諸多藥材的原因。
想要做藥膳是其一,更多的還是,難得遇到一個內裏有病的,可比文斌這外傷治起來有意思!
將魚肚子裏塞上調料和幾味草藥,燒灶點火上鍋蒸。
筍一半切塊一半切片,切塊的筍全部放進陶罐中與鎮上買的老母雞一起燉湯。
臘肉同樣切成薄片備用,等人差不多回來了再下鍋炒菜。
再有就是海米拌小青菜了,青菜下水焯一下,不能焯太老,水中放一點油鹽,能讓青菜保持翠綠和鮮亮。
海米這邊很常見,畢竟距離海邊也不過百裏之遙了,很多商人和貨郎會運了幹貨過來賣。
不過這邊很少有人用海米拌菜的,一般都是做湯放一些提提鮮。
暮色西沉,小院的竹扉終於從外麵被打開。
蔣小七此時剛好將幾個菜擺放好,就差一個炒菜了。
見師父回來,讓人先落座石桌石凳,一頭紮進了灶房。
歐陽崝看著桌上的菜色,有些怔愣,這怕不是在山下酒樓裏打包回來的吧?
清蒸魚和雞湯冒著熱氣,盛湯的陶罐上有新添的灰黑熏跡,觸手一摸,極燙,像是剛從火上撤下來的。
抬頭望向灶房方向,“嗤啦一聲”,是起鍋的聲音,難不成!還真是他這新徒弟做的?!
不可能,一個嬌養長大的小娃娃,怎可能做出此等複雜菜色?
一定是偷偷將家奴帶上了山,替主子代勞!趕在自己回來之前,又讓人溜下了山。
哼!不尊師命,完全可以用這個由頭而把他趕出師門。
饒是想了許多,歐陽崝的肚子倒是先敲起了“戰鼓”,鼓聲陣陣,讓人不得不放下思緒,拿起筷子。
“這道是海米拌小青菜,清爽解膩;這是臘肉炒筍,下飯;”
筷子還沒碰到菜,聽到這話驟然一頓,夾也不是,收也不是。
“清蒸魚裏麵塞了些草藥,於身體有益;鮮筍雞湯,可以補氣。”
蔣小七放下最後的一盤臘肉炒筍,轉而拿起碗為師父盛飯。
遞過飯碗時還不忘提醒一句,“師父,您太久不沾油膩葷腥,一次不宜用太多,吃七八分飽對身體有益。”
歐陽崝頓感臉上有些掛不住,自己竟被一個小娃娃給拿捏了。
他壓下心中的窘迫,故意沉著臉先夾了口那海米拌小青菜,從沒這樣吃過,不曾想味道竟出乎意料的好。
又陸續嚐了其他幾道菜,發現每一道都色香味俱全,盡管調味不算複雜,但就是這樣才更考驗灶上功夫。
這些菜都盡可能的保留了食材原本的味道,每種食材的處理都做到了恰到好處。
其實,蔣小七覺得自己沒發揮好,自己又要顧著燒火添柴,又要顧著鍋裏的菜,屬實有些顧上不顧下。
好在,都熟了,沒糊,就算是成功吧。
看師父掃蕩完了桌上最後一口菜,蔣小七真擔心給老人家撐出個好歹來。
“咳咳,這飯菜還算能入口,以後做飯也要用心才是,切不可虎頭蛇尾。”
歐陽崝揉了揉鼓脹的肚子,絲毫沒了之前仙風道骨的氣質。
果然,美食使人墜落凡塵啊。
看著蔣小七小胳膊小腿的開始收拾碗筷,又在灶房忙活了一刻鍾才出來,歐陽崝此時倒是有些信了這些菜是出自他之手。
畢竟剛剛吃飯時,對方將做菜的步驟說的有條有理,不像是現背的。
此時麻利的將灶房台麵規整好,好似做慣了這類活計,怪哉。
現在的官家子弟有錢少爺已經不流修習行禮樂射禦書數了?改讓家中子弟修習煎炒烹炸了?
歐陽崝心下正這般思量著,就見蔣小七收拾好,放下挽起的袖子走了過來。
“師父,不知徒兒今日要住在哪?”
歐陽崝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有事回來晚了,這小徒弟估計來了就直接進了灶房。
“跟我來吧。”
在外麵看著是三間房的竹屋,進來後卻別有洞天。
中間的確是堂屋,放著一桌三椅,桌上也沒有精細的茶具,隻放著粗糙的茶壺和粗陶碗,就是今天鎮上賣的兩文錢一個那種。
堂屋左側是一個套間,這也是為什麽在外看像一間了,畢竟是從內裏隔開的。
左邊這套間就是歐陽崝的書房和寢舍,右邊同樣格局的套間,卻不是一寢舍一書房。
右邊這兩間均為臥房,隻不過一間門上了鎖,一間沒上鎖。
歐陽崝將人帶到沒上鎖的那間門前站定:
“你就住這間吧,裏麵簡單的被褥都有,若是缺了什麽,你家隨從也都在山下,每隔十五日可上來給你送一趟東西。”
“是,師父。”眼見歐陽崝要轉身回自己房間,蔣小七出了門,將灶間早就燒好的熱水舀進木盆。
兌上適量涼水,簡單洗漱。
這木盆是上山後趁著山上無人偷偷從空間拿出來的,不僅木盆,還有另外幾套換洗衣服和鞋襪。
再加上一床被褥、枕頭,甚至還有床幔床單,都被他暫時放在存放木柴的地方。
現在拿去房間裏布置一下正好,剛才他可是草草看了,那房間雖然沒什麽灰塵,被褥卻是從沒拆洗過的樣子。
想要今晚能睡個安穩,不被嗆出自習空間,還是全換成自己的吧。
一番收拾後,月上柳梢頭,閉上眼睛照常進入自習空間後,開始翻閱——菜譜。
將山下買來的青菜擇好洗了、魚也洗了改刀放入調料醃製著。
光是收拾好所有備用的食材,就用了小半缸水。
放下鈍的不行的菜刀,將水缸裏的水打滿後,找了一塊差不多的石頭磨刀。
不磨一磨不行了,這刀切青菜還行,是絕對切不了肉的。
他可是買了一大塊臘肉,想著可以在山上做臘肉炒筍的。
竹林這麽大,一定不缺竹筍,現在沒時間,可以吃些鮮筍。
等閑下來了,可以多挖一些鮮筍,做成筍幹。
筍幹的做法也簡單,將筍挖回來後煮熟,煮兩刻鍾後撈出來過涼水。
再將過了涼水的筍碼放進筐子碼放整齊,放上大石頭壓出多餘水分。
壓一夜後,取出來進行曬製,曬上五到六天後即可。
若是想吃熏製味的筍幹,還可用柴火熏製七天,就是比較麻煩,廢柴火了。
蔣小七將刀磨好便直接進了竹林。不多時,抱回兩個鮮筍。
大個兒的筍子足有他半個身子高,不過還是嫩得很。
筍子都長得不錯,但這個時節不算是挖筍的好時節。
夏季的筍子有時會略苦,這也是為什麽人們大多選擇春季挖筍。
畢竟春天是最適合挖筍的季節,此時的筍大多很好吃,春季挖的筍謂之春筍。
當然,也有秋天之後挖筍的,一般在九月之後到年節前,謂之冬筍。
挖回來的兩個筍子蔣小七準備做一個臘肉炒筍,再做個鮮筍雞湯。
師父是個老人家,得循序漸進補養,不能再像在船上給文斌那樣補得流鼻血了。
這兩年在自習空間裏沒少看醫術脈案,望聞問切雖是不曾學,但也有所領悟。
根據書中描述的各項病症患者的體貌特征,蔣小七下了定論——先生有病!有大病!
某隱士大儒:你才有病!你全家都有病!
咳咳,這也是為什麽他采買了一堆適合調養身體的食材,空間又帶上諸多藥材的原因。
想要做藥膳是其一,更多的還是,難得遇到一個內裏有病的,可比文斌這外傷治起來有意思!
將魚肚子裏塞上調料和幾味草藥,燒灶點火上鍋蒸。
筍一半切塊一半切片,切塊的筍全部放進陶罐中與鎮上買的老母雞一起燉湯。
臘肉同樣切成薄片備用,等人差不多回來了再下鍋炒菜。
再有就是海米拌小青菜了,青菜下水焯一下,不能焯太老,水中放一點油鹽,能讓青菜保持翠綠和鮮亮。
海米這邊很常見,畢竟距離海邊也不過百裏之遙了,很多商人和貨郎會運了幹貨過來賣。
不過這邊很少有人用海米拌菜的,一般都是做湯放一些提提鮮。
暮色西沉,小院的竹扉終於從外麵被打開。
蔣小七此時剛好將幾個菜擺放好,就差一個炒菜了。
見師父回來,讓人先落座石桌石凳,一頭紮進了灶房。
歐陽崝看著桌上的菜色,有些怔愣,這怕不是在山下酒樓裏打包回來的吧?
清蒸魚和雞湯冒著熱氣,盛湯的陶罐上有新添的灰黑熏跡,觸手一摸,極燙,像是剛從火上撤下來的。
抬頭望向灶房方向,“嗤啦一聲”,是起鍋的聲音,難不成!還真是他這新徒弟做的?!
不可能,一個嬌養長大的小娃娃,怎可能做出此等複雜菜色?
一定是偷偷將家奴帶上了山,替主子代勞!趕在自己回來之前,又讓人溜下了山。
哼!不尊師命,完全可以用這個由頭而把他趕出師門。
饒是想了許多,歐陽崝的肚子倒是先敲起了“戰鼓”,鼓聲陣陣,讓人不得不放下思緒,拿起筷子。
“這道是海米拌小青菜,清爽解膩;這是臘肉炒筍,下飯;”
筷子還沒碰到菜,聽到這話驟然一頓,夾也不是,收也不是。
“清蒸魚裏麵塞了些草藥,於身體有益;鮮筍雞湯,可以補氣。”
蔣小七放下最後的一盤臘肉炒筍,轉而拿起碗為師父盛飯。
遞過飯碗時還不忘提醒一句,“師父,您太久不沾油膩葷腥,一次不宜用太多,吃七八分飽對身體有益。”
歐陽崝頓感臉上有些掛不住,自己竟被一個小娃娃給拿捏了。
他壓下心中的窘迫,故意沉著臉先夾了口那海米拌小青菜,從沒這樣吃過,不曾想味道竟出乎意料的好。
又陸續嚐了其他幾道菜,發現每一道都色香味俱全,盡管調味不算複雜,但就是這樣才更考驗灶上功夫。
這些菜都盡可能的保留了食材原本的味道,每種食材的處理都做到了恰到好處。
其實,蔣小七覺得自己沒發揮好,自己又要顧著燒火添柴,又要顧著鍋裏的菜,屬實有些顧上不顧下。
好在,都熟了,沒糊,就算是成功吧。
看師父掃蕩完了桌上最後一口菜,蔣小七真擔心給老人家撐出個好歹來。
“咳咳,這飯菜還算能入口,以後做飯也要用心才是,切不可虎頭蛇尾。”
歐陽崝揉了揉鼓脹的肚子,絲毫沒了之前仙風道骨的氣質。
果然,美食使人墜落凡塵啊。
看著蔣小七小胳膊小腿的開始收拾碗筷,又在灶房忙活了一刻鍾才出來,歐陽崝此時倒是有些信了這些菜是出自他之手。
畢竟剛剛吃飯時,對方將做菜的步驟說的有條有理,不像是現背的。
此時麻利的將灶房台麵規整好,好似做慣了這類活計,怪哉。
現在的官家子弟有錢少爺已經不流修習行禮樂射禦書數了?改讓家中子弟修習煎炒烹炸了?
歐陽崝心下正這般思量著,就見蔣小七收拾好,放下挽起的袖子走了過來。
“師父,不知徒兒今日要住在哪?”
歐陽崝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有事回來晚了,這小徒弟估計來了就直接進了灶房。
“跟我來吧。”
在外麵看著是三間房的竹屋,進來後卻別有洞天。
中間的確是堂屋,放著一桌三椅,桌上也沒有精細的茶具,隻放著粗糙的茶壺和粗陶碗,就是今天鎮上賣的兩文錢一個那種。
堂屋左側是一個套間,這也是為什麽在外看像一間了,畢竟是從內裏隔開的。
左邊這套間就是歐陽崝的書房和寢舍,右邊同樣格局的套間,卻不是一寢舍一書房。
右邊這兩間均為臥房,隻不過一間門上了鎖,一間沒上鎖。
歐陽崝將人帶到沒上鎖的那間門前站定:
“你就住這間吧,裏麵簡單的被褥都有,若是缺了什麽,你家隨從也都在山下,每隔十五日可上來給你送一趟東西。”
“是,師父。”眼見歐陽崝要轉身回自己房間,蔣小七出了門,將灶間早就燒好的熱水舀進木盆。
兌上適量涼水,簡單洗漱。
這木盆是上山後趁著山上無人偷偷從空間拿出來的,不僅木盆,還有另外幾套換洗衣服和鞋襪。
再加上一床被褥、枕頭,甚至還有床幔床單,都被他暫時放在存放木柴的地方。
現在拿去房間裏布置一下正好,剛才他可是草草看了,那房間雖然沒什麽灰塵,被褥卻是從沒拆洗過的樣子。
想要今晚能睡個安穩,不被嗆出自習空間,還是全換成自己的吧。
一番收拾後,月上柳梢頭,閉上眼睛照常進入自習空間後,開始翻閱——菜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