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一切都是剛剛好
女穿男後,靠讀書為家族改換門楣 作者:小肉丸子超級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剛在貢院附近新買的宅子安頓好的第二天,譚浩和趙宏軒就出門了。
蔣小七和祖父、父親三人住在後院,自然不知道前院的出入。
此時三人正在進行最後的“磨槍”,畢竟院試除了有四書五經、辭賦、策論、算學外,還有幾人都不太擅長的律賦。
參加院試的考生們要背誦《論語》、《孟子》、《詩經》、《禮記》、《左傳》,共40多萬字,全部都要精讀背熟。
此外,考生們還要看相當於原文幾倍數量的注釋,還有其他非讀不可的經典、史書、文學書籍等。
書、詩、論、賦一共四科,即八股文、試帖詩、經綸、律賦。
而八股文的題目主要摘自“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試帖詩是詩體的一種,考試時以古人某一詩和成語為題,並限定某一韻腳,以歌頌朝政為內容,作出詩來。
大周建朝後,開始還沒有太注重算學,這幾年倒是漸漸又增加了算學在科考中的題目比例。
這也是為什麽蔣小七著重教給祖父最先進的公式的原因,畢竟蔣地主是在場三人中唯一的一個前朝的老童生。
三十年前,蔣地主考中童生的時候,新朝還未建立,舊朝動蕩,也不重視科舉考試。
蔣地主這個童生考完後便無心繼續考下去,守著自己家的家業好好活下去才是那個時候的第一要務。
和蔣文清這種自己不爭氣的不一樣,蔣地主所處的時代,是朝廷不爭氣、社會環境不允許,個人的原因反而是最微不足道的方麵。
時至傍晚,譚浩和趙宏軒終於回到新買的宅子,兩人中午沒有回來吃飯,蔣家三人這才知道兩人出去的事。
晚餐時見到兩人也沒有問出口,人家的私事,少打聽、少好奇。
“唉,阿浩,明天再去找找吧。”
“我也沒想到會這麽難,當初從興和府出發,已經說好了的事,怎麽還能變卦呢?”
“行了,都是些不靠譜兒的,沒了張屠戶還吃不上帶毛兒豬了?咱們現在還多了個明斐呢,不幸中的萬幸。”
“是啊,現在咱們三缺二,這幾天我們晚上看書,白天早一點出去,到城門蹲點兒,看看有沒有落單的童生。”
蔣小七似乎、大概、可能知道他們在說什麽了,不過,還是讓兩人再急一急?
咳咳,自己有點惡趣味,不能這麽壞,兩世加起來四十幾歲的人了,欺負人家倆孩子。
蔣地主和蔣文清邊吃飯邊默背那些略不熟悉的書冊,腦子和耳朵都沒在飯桌上,自然沒注意譚趙二人的談話。
飯吃完,大家要各自離去的時候,蔣小七叫住了譚趙二人。
“二位稍等,冒昧問一下,你們明日為何還要出去?撿人?”
兩人頓住腳,扭頭看了眼蔣小七。
“唉,院試也是需要五人互結的,你知道的吧?”
“知道啊,那又和你們明天出去有什麽關係?”蔣小七語氣平靜。
趙宏軒一副’你看書看傻了吧‘的眼神:“我們這裏有幾個童生,你好好數一數,三人!
另外兩個去哪裏找,不去城門口蹲著,難道貼個告示出去?”
“哦,原來如此,你們之前怎麽不找好互結的人,現在臨要下場了才急。”
“本來是不急的,府城時候說好了的幾人,有一個臨時不考了,剩下兩個被同鄉拉去了,放了我倆的鴿子。”
趙宏軒氣鼓鼓的表情,終於有些符合他的年紀了。
“噗嗤”一聲,蔣小七沒能忍住,自己的忍功還是不到位,提前破功了。
一旁的蔣文清和蔣地主終於有機會插上話。
“那個……你們倆其實不用急的。”蔣文清弱弱道。
兩人同時扭頭轉向一直專心幹飯的蔣文清,目露疑問。
“咳咳,不就是五人互結嗎?何必出去求人。”蔣地主也搭腔。
兩人又將頭扭向蔣地主,“額,蔣爺爺,您可能不清楚,就算是院試也是需要五人互結的。
五名童生需要自己找一名廩生做保,官府還會指派一名廩生,叫做派保。
我們廩生是找好了,可是如今互結的人差兩名,也不是求人,就是看看有沒有正好無人互結的童生,剛好就個伴兒。”譚浩耐心的解釋。
“哦,這樣啊,可是你們臨時找的人能信得過嗎?”蔣小七追問。
“唉,都什麽時候了,再說我手下的人會去查的。”
“明斐,不要淘氣了,告訴他們吧!”蔣地主發話,蔣小七自然是要聽的。
“咳咳,那個,我們人夠了,不必再去外麵找了。”
“人夠了?明斐你是不識數兒嗎?1、2、3,三個人,哪裏夠?”
“等一下,明斐你的意思是……不會是,真的吧?是那樣嗎?”
譚浩終於反應過來了,眼裏還是盛滿了驚訝和難以置信。
“喂喂喂,你們在打什麽啞謎,不要就讓我一個蒙在鼓裏!”趙宏軒急了。
“阿軒,我們的確不需要舍近求遠了,另外兩個童生,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蔣文清直了直身子,蔣地主撣了撣身上不存在的塵土。
麻煩大家幫忙評個分,我馬上要進行書測衝榜啦!小子在此感謝大家!(正文字數已夠,此部分不占用正文字數)
(?? ? 3?)啾?????
蔣小七和祖父、父親三人住在後院,自然不知道前院的出入。
此時三人正在進行最後的“磨槍”,畢竟院試除了有四書五經、辭賦、策論、算學外,還有幾人都不太擅長的律賦。
參加院試的考生們要背誦《論語》、《孟子》、《詩經》、《禮記》、《左傳》,共40多萬字,全部都要精讀背熟。
此外,考生們還要看相當於原文幾倍數量的注釋,還有其他非讀不可的經典、史書、文學書籍等。
書、詩、論、賦一共四科,即八股文、試帖詩、經綸、律賦。
而八股文的題目主要摘自“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試帖詩是詩體的一種,考試時以古人某一詩和成語為題,並限定某一韻腳,以歌頌朝政為內容,作出詩來。
大周建朝後,開始還沒有太注重算學,這幾年倒是漸漸又增加了算學在科考中的題目比例。
這也是為什麽蔣小七著重教給祖父最先進的公式的原因,畢竟蔣地主是在場三人中唯一的一個前朝的老童生。
三十年前,蔣地主考中童生的時候,新朝還未建立,舊朝動蕩,也不重視科舉考試。
蔣地主這個童生考完後便無心繼續考下去,守著自己家的家業好好活下去才是那個時候的第一要務。
和蔣文清這種自己不爭氣的不一樣,蔣地主所處的時代,是朝廷不爭氣、社會環境不允許,個人的原因反而是最微不足道的方麵。
時至傍晚,譚浩和趙宏軒終於回到新買的宅子,兩人中午沒有回來吃飯,蔣家三人這才知道兩人出去的事。
晚餐時見到兩人也沒有問出口,人家的私事,少打聽、少好奇。
“唉,阿浩,明天再去找找吧。”
“我也沒想到會這麽難,當初從興和府出發,已經說好了的事,怎麽還能變卦呢?”
“行了,都是些不靠譜兒的,沒了張屠戶還吃不上帶毛兒豬了?咱們現在還多了個明斐呢,不幸中的萬幸。”
“是啊,現在咱們三缺二,這幾天我們晚上看書,白天早一點出去,到城門蹲點兒,看看有沒有落單的童生。”
蔣小七似乎、大概、可能知道他們在說什麽了,不過,還是讓兩人再急一急?
咳咳,自己有點惡趣味,不能這麽壞,兩世加起來四十幾歲的人了,欺負人家倆孩子。
蔣地主和蔣文清邊吃飯邊默背那些略不熟悉的書冊,腦子和耳朵都沒在飯桌上,自然沒注意譚趙二人的談話。
飯吃完,大家要各自離去的時候,蔣小七叫住了譚趙二人。
“二位稍等,冒昧問一下,你們明日為何還要出去?撿人?”
兩人頓住腳,扭頭看了眼蔣小七。
“唉,院試也是需要五人互結的,你知道的吧?”
“知道啊,那又和你們明天出去有什麽關係?”蔣小七語氣平靜。
趙宏軒一副’你看書看傻了吧‘的眼神:“我們這裏有幾個童生,你好好數一數,三人!
另外兩個去哪裏找,不去城門口蹲著,難道貼個告示出去?”
“哦,原來如此,你們之前怎麽不找好互結的人,現在臨要下場了才急。”
“本來是不急的,府城時候說好了的幾人,有一個臨時不考了,剩下兩個被同鄉拉去了,放了我倆的鴿子。”
趙宏軒氣鼓鼓的表情,終於有些符合他的年紀了。
“噗嗤”一聲,蔣小七沒能忍住,自己的忍功還是不到位,提前破功了。
一旁的蔣文清和蔣地主終於有機會插上話。
“那個……你們倆其實不用急的。”蔣文清弱弱道。
兩人同時扭頭轉向一直專心幹飯的蔣文清,目露疑問。
“咳咳,不就是五人互結嗎?何必出去求人。”蔣地主也搭腔。
兩人又將頭扭向蔣地主,“額,蔣爺爺,您可能不清楚,就算是院試也是需要五人互結的。
五名童生需要自己找一名廩生做保,官府還會指派一名廩生,叫做派保。
我們廩生是找好了,可是如今互結的人差兩名,也不是求人,就是看看有沒有正好無人互結的童生,剛好就個伴兒。”譚浩耐心的解釋。
“哦,這樣啊,可是你們臨時找的人能信得過嗎?”蔣小七追問。
“唉,都什麽時候了,再說我手下的人會去查的。”
“明斐,不要淘氣了,告訴他們吧!”蔣地主發話,蔣小七自然是要聽的。
“咳咳,那個,我們人夠了,不必再去外麵找了。”
“人夠了?明斐你是不識數兒嗎?1、2、3,三個人,哪裏夠?”
“等一下,明斐你的意思是……不會是,真的吧?是那樣嗎?”
譚浩終於反應過來了,眼裏還是盛滿了驚訝和難以置信。
“喂喂喂,你們在打什麽啞謎,不要就讓我一個蒙在鼓裏!”趙宏軒急了。
“阿軒,我們的確不需要舍近求遠了,另外兩個童生,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蔣文清直了直身子,蔣地主撣了撣身上不存在的塵土。
麻煩大家幫忙評個分,我馬上要進行書測衝榜啦!小子在此感謝大家!(正文字數已夠,此部分不占用正文字數)
(?? ? 3?)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