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甲班第一次月考
女穿男後,靠讀書為家族改換門楣 作者:小肉丸子超級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入甲班一月有餘,終於迎來了萬眾期待的甲班月考。
嗯,是甲班學子期待的月考。
邱峰自從盯上蔣小七後,就不再吃他姑姑送來的飯菜,也就是女學先生們那處的小灶。
每日蔣小七去飯堂,他便緊隨其後,在飯堂裏麵永遠坐在蔣小七對麵,從不遮掩。
不過他原本是想坐旁邊的,奈何左右都被譚浩和趙宏軒二人占了,可惡得很。
趙家的背景他聽父親說過,作為一地知府的獨子,官場以及各大家族的關係都該早早熟悉。
這天中午,蔣小七打完飯剛坐下,邱峰便端著自己的午飯又過來了。
他將飯食放在桌上,看向蔣小七,輕聲問道:“蔣明斐,過兩天就是月考了,你會像在乙丙兩班的時候一樣,奪得榜首嗎?”
蔣小七看了他一眼,低頭吃飯,並不答話,畢竟,這已經是他第n次問這句話了,不想回答!
邱峰討了個沒趣,卻也不生氣,又道:“你心裏覺得會是自己,但是不好意思說出來?
哎呀,懂,都懂~表麵上不在乎名次,實際上心裏麵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了,說不定私下還手不釋卷,挑燈夜讀呢~”
一直沉默不語的趙宏軒突然開口:“挑燈夜讀又沒有錯,身在甲班,還未通過童生試的,哪個不是挑燈夜讀?
就算通過的,不也都在為院試繼續玩兒命嗎?”
周圍幾個還沒通過童生試的甲班學子默默收回偷聽的耳朵,假裝很忙。
譚浩聞言,默默點頭,他自己雖然也好奇月考結果,但也沒有邱峰這麽熱衷。
畢竟還沒考,一切皆有可能,各自努力就好了。
何況人家蔣明斐都那麽淡然,自己虛長幾歲,也要更穩重些,不過是族學月考罷了。
應該把目光放的更遠一些,比如院試、鄉試,甚至會試、殿試!
蔣小七扒拉完最後一口飯,放下筷子。
“大家慢用,我回課室了。”
說罷,將碗筷留給文斌收拾,起身走了。
“唉!你!”
邱峰無語,見過對他不假辭色的,沒見過這麽對他這個知府之子不屑一顧的。
蔣小七:廢話,你們家是皇後那邊的,蔣家是劉妃……不對,如今是貴妃了這邊的。
就算他年紀小不涉及站隊,但就憑他姓“蔣”,不站隊也是站隊了。
這裏麵有姻親關係,生意合作,後來又有了個水泥生意。
沒辦法,這東西太特殊了,被劉家獻上去後,天子大悅,重重封賞了劉家。
當然,這份功勞裏帶上了蔣長青,僅此而已。
什麽?為什麽不把蔣明斐的名字報上去?
嗯,可以,但沒必要。
上麵人一查,水泥發明者兼第一間水泥作坊建造者,蔣家旁支的旁支,一垂髫小兒。
不說上麵信不信,就算是信,賞給白身,不過是賞一些金銀田畝。
但這份功勞算在蔣長青的身上,就讓其在五十歲之前終於往上挪了挪。
直接升了一級,現在已經是正五品的同知,還在興和府,直接把知州府的牌子一卸,掛上同知府的牌子,很省事兒。
當然,水泥房子不是白給的,蔣家和劉家承諾,在蔣小七考上秀才後,牽線南方有名的大儒為其指導,直至會試。
考秀才如果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那麽考舉人、考進士就不是自身努不努力的問題了。
至少從前係統推脫搞不到的朝廷邸報,對劉家來說簡直不值一提。
不僅能搞來,還能搞來最新、最全的。
朝中有人好科舉,一個水泥方子換一份大儒一對一的課外輔導,還是很值的。
畢竟這些大儒不缺錢,單靠砸錢是敲不開這些名師的大門的。
他們會說:金子晃眼,銀子傻白,銅錢腥氣!
雖然吃喝拉撒處處少不了金銀銅錢,唉~該清高的時候還是這樣清高。
仿佛愛錢很沒品,傷了文人風骨。
蔣小七覺得自己不會做那樣的文人。
學問,他向往之,金銀,他亦向往之。
方子雖然交上去了,可劉家卻是沒有少了他那份分成。
當然,這份是從劉家硬割出來的,除了劉家的家主,旁人不知。
隻知道這方子出自自家出嫁女夫婿之手,除了皇家的、朝廷的,自家要把盈利分出去一多半給蔣家。
畢竟自己家得了明麵上的實惠和榮耀,天子也因此更加倚仗信任,宮中劉家女兒更是還未生產就封了貴妃。
這一切都是銀子買不到的。
三成的分子,兩成給出去又怎麽樣?
那本來就是人家的東西,劉家已經是占了名的大頭,利的大頭當然要讓出去。
而蔣長青拿到這兩成的分子,不做一秒鍾的停留,直接送到蔣小七手上。
看,有人得了名分封賞,有人得了升遷,有人得了承諾和銀子。
三贏!
林峰負責的小作坊如今更像個做實驗的安置營,平時大家不緊不慢的做些活,生產些水泥。
更多時候都在配合蔣小七從各處新請的工匠,研究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東西,如腐葉、豆渣、油餅等。
林峰的主要任務當然還是教導蔣小七武學,現在又加上了八個十幾歲的小廝。
一個多月,還真發現兩三個好苗子,比之李墨也不差太多,很是難得。
說回甲班的月考,他確實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再次奪得榜首。
雖說他曾經在乙丙兩班都取得過頭名,但甲班的同窗們不一樣。
這裏麵有不少童生,過了縣試的七七八八。
兩天的時間過得飛快,月考很快到來。
考卷發下來,是縣考同等難度的模擬題,有些驚訝,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畢竟在場大多數都參加過縣試,對於沒有過縣試的學子來說,這就是每月一次的模擬考。
對於已經過了縣試的學子,這就是溫故知新,畢竟據說季考的考題是參照府試來的。
那就是針對即將考府試的預備童生而出的模擬題了。
再往後的年考,也就是歲考,甚至會摻雜一些院試的題目,為童生們考秀才做預備。
磨墨,蘸筆,將卷紙展平,蔣小七淡定落筆。
嗯,是甲班學子期待的月考。
邱峰自從盯上蔣小七後,就不再吃他姑姑送來的飯菜,也就是女學先生們那處的小灶。
每日蔣小七去飯堂,他便緊隨其後,在飯堂裏麵永遠坐在蔣小七對麵,從不遮掩。
不過他原本是想坐旁邊的,奈何左右都被譚浩和趙宏軒二人占了,可惡得很。
趙家的背景他聽父親說過,作為一地知府的獨子,官場以及各大家族的關係都該早早熟悉。
這天中午,蔣小七打完飯剛坐下,邱峰便端著自己的午飯又過來了。
他將飯食放在桌上,看向蔣小七,輕聲問道:“蔣明斐,過兩天就是月考了,你會像在乙丙兩班的時候一樣,奪得榜首嗎?”
蔣小七看了他一眼,低頭吃飯,並不答話,畢竟,這已經是他第n次問這句話了,不想回答!
邱峰討了個沒趣,卻也不生氣,又道:“你心裏覺得會是自己,但是不好意思說出來?
哎呀,懂,都懂~表麵上不在乎名次,實際上心裏麵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了,說不定私下還手不釋卷,挑燈夜讀呢~”
一直沉默不語的趙宏軒突然開口:“挑燈夜讀又沒有錯,身在甲班,還未通過童生試的,哪個不是挑燈夜讀?
就算通過的,不也都在為院試繼續玩兒命嗎?”
周圍幾個還沒通過童生試的甲班學子默默收回偷聽的耳朵,假裝很忙。
譚浩聞言,默默點頭,他自己雖然也好奇月考結果,但也沒有邱峰這麽熱衷。
畢竟還沒考,一切皆有可能,各自努力就好了。
何況人家蔣明斐都那麽淡然,自己虛長幾歲,也要更穩重些,不過是族學月考罷了。
應該把目光放的更遠一些,比如院試、鄉試,甚至會試、殿試!
蔣小七扒拉完最後一口飯,放下筷子。
“大家慢用,我回課室了。”
說罷,將碗筷留給文斌收拾,起身走了。
“唉!你!”
邱峰無語,見過對他不假辭色的,沒見過這麽對他這個知府之子不屑一顧的。
蔣小七:廢話,你們家是皇後那邊的,蔣家是劉妃……不對,如今是貴妃了這邊的。
就算他年紀小不涉及站隊,但就憑他姓“蔣”,不站隊也是站隊了。
這裏麵有姻親關係,生意合作,後來又有了個水泥生意。
沒辦法,這東西太特殊了,被劉家獻上去後,天子大悅,重重封賞了劉家。
當然,這份功勞裏帶上了蔣長青,僅此而已。
什麽?為什麽不把蔣明斐的名字報上去?
嗯,可以,但沒必要。
上麵人一查,水泥發明者兼第一間水泥作坊建造者,蔣家旁支的旁支,一垂髫小兒。
不說上麵信不信,就算是信,賞給白身,不過是賞一些金銀田畝。
但這份功勞算在蔣長青的身上,就讓其在五十歲之前終於往上挪了挪。
直接升了一級,現在已經是正五品的同知,還在興和府,直接把知州府的牌子一卸,掛上同知府的牌子,很省事兒。
當然,水泥房子不是白給的,蔣家和劉家承諾,在蔣小七考上秀才後,牽線南方有名的大儒為其指導,直至會試。
考秀才如果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那麽考舉人、考進士就不是自身努不努力的問題了。
至少從前係統推脫搞不到的朝廷邸報,對劉家來說簡直不值一提。
不僅能搞來,還能搞來最新、最全的。
朝中有人好科舉,一個水泥方子換一份大儒一對一的課外輔導,還是很值的。
畢竟這些大儒不缺錢,單靠砸錢是敲不開這些名師的大門的。
他們會說:金子晃眼,銀子傻白,銅錢腥氣!
雖然吃喝拉撒處處少不了金銀銅錢,唉~該清高的時候還是這樣清高。
仿佛愛錢很沒品,傷了文人風骨。
蔣小七覺得自己不會做那樣的文人。
學問,他向往之,金銀,他亦向往之。
方子雖然交上去了,可劉家卻是沒有少了他那份分成。
當然,這份是從劉家硬割出來的,除了劉家的家主,旁人不知。
隻知道這方子出自自家出嫁女夫婿之手,除了皇家的、朝廷的,自家要把盈利分出去一多半給蔣家。
畢竟自己家得了明麵上的實惠和榮耀,天子也因此更加倚仗信任,宮中劉家女兒更是還未生產就封了貴妃。
這一切都是銀子買不到的。
三成的分子,兩成給出去又怎麽樣?
那本來就是人家的東西,劉家已經是占了名的大頭,利的大頭當然要讓出去。
而蔣長青拿到這兩成的分子,不做一秒鍾的停留,直接送到蔣小七手上。
看,有人得了名分封賞,有人得了升遷,有人得了承諾和銀子。
三贏!
林峰負責的小作坊如今更像個做實驗的安置營,平時大家不緊不慢的做些活,生產些水泥。
更多時候都在配合蔣小七從各處新請的工匠,研究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東西,如腐葉、豆渣、油餅等。
林峰的主要任務當然還是教導蔣小七武學,現在又加上了八個十幾歲的小廝。
一個多月,還真發現兩三個好苗子,比之李墨也不差太多,很是難得。
說回甲班的月考,他確實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再次奪得榜首。
雖說他曾經在乙丙兩班都取得過頭名,但甲班的同窗們不一樣。
這裏麵有不少童生,過了縣試的七七八八。
兩天的時間過得飛快,月考很快到來。
考卷發下來,是縣考同等難度的模擬題,有些驚訝,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畢竟在場大多數都參加過縣試,對於沒有過縣試的學子來說,這就是每月一次的模擬考。
對於已經過了縣試的學子,這就是溫故知新,畢竟據說季考的考題是參照府試來的。
那就是針對即將考府試的預備童生而出的模擬題了。
再往後的年考,也就是歲考,甚至會摻雜一些院試的題目,為童生們考秀才做預備。
磨墨,蘸筆,將卷紙展平,蔣小七淡定落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