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去外祖家
女穿男後,靠讀書為家族改換門楣 作者:小肉丸子超級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年初二
林月娘一早就和周嬤嬤打理回臨江縣的東西。
這次還要一並將府城蔣家捎來的年禮帶過去,家裏的馬車要坐一家五口,還有趕車的車夫。
所有年禮就裝上了家裏平日拉貨的牛車,沒辦法,家裏就那麽一輛馬車。
劉大頭趕車很穩,蔣小七又被裹成了粽子,兩個姐姐也穿著厚厚的鬥篷,將他夾在中間緊挨著他。
蔣文清打著哈欠,抱著湯婆子。
林月娘利落地將自己相公手中的湯婆子搶過來,塞進兒子懷裏。
“唉?娘子你幹嘛?我也冷呀!”
蔣文清有些委屈,自從有了兒子,他真是爹不疼娘不愛,曾經最是愛重他的妻子也改了性子。
有什麽都先想到兒子,眼裏都快沒他了。
老爹給他趕去縣學後就不聞不問,每次離家,也不見妻子有一絲不舍。
他一開始也是很喜歡這個兒子的,但是這幾年他因為兒子太過聰明、太過乖巧、太過可愛、太過讓人省心……
導致他沒機會以父親的身份教育兒子,另外憑他的學識又教導不了兒子功課,以至於每每麵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些頹然無力。
如今妻子重視兒子多過重視他,他便更吃味了,妻子自從變得年輕貌美後,就更對他不屑一顧了。
所以看向蔣小七的目光帶著控訴和嫉妒。
林月娘白了他一眼,“你一個大男人,還跟兒子爭寵不成?”
說罷,又將蔣文清腿上蓋的毯子扯過來,蓋在蔣小七身上。
蔣文清無奈,隻得縮了縮脖子,雙手插袖,心中暗暗歎氣。
一路加緊趕路,還是沒能趕在晚飯前到臨江縣,此時天已黑透。
一家人坐了一天馬車,都有些累了,將年禮卸下,馬車趕去馬棚。
林大舅吩咐廚房煮上熱乎乎的麵條,招呼幾人先用飯,第二天再拜見長輩。
第二日一早,林月娘帶著三姐弟去拜見外祖父母,蔣文清一手拿了一個包子跟在娘兒幾個後麵。
蔣小七規規矩矩地給外祖父外祖母磕頭拜年,又給幾個舅舅、舅母拜年,收獲了一堆紅包。
男人們湊在一起說話,小輩們也湊到了一起嘰嘰喳喳。林月娘則被母親和嫂子們拉到屋裏說話去了。
“小七,聽說你去興和府城上學了?學會百三千了沒有?”
問話的是林大舅的小兒子,今年八歲,平日裏最是調皮搗蛋。
“正在學。”蔣小七覺得沒必要透露自己真實的學習進度。
“表弟有什麽不懂的,趁著這兩日可以來問表哥,表哥一定好好教你!”林懷南熱心道。
“呃……好,那就多謝表哥了。”
“哎呀,都是一家子親戚,客氣啥,要不現在你背一遍百家姓,表哥看看你學得牢不牢。”
“大年下的,怎麽就說到背書了?剛剛不是說花燈會的事嗎?”
蔣曦文察覺到弟弟不想暴露自己學業狀況,想幫著岔開話題。
上門做客,不好在主家賣弄,況且來之前母親已經說了對於弟弟的讀書天賦還是要低調。
一是防止弟弟驕傲自滿,二是防止親戚間因為拿小孩子比較高低,生了嫌隙。
“哎呀,你們女孩子知道什麽?男子漢大丈夫當然是學業為重,玩兒什麽時候不能玩兒?
多難得的機會,我們幾個哥哥可以輪流教導明斐,等春日回到學堂,明斐表弟必能一鳴驚人!”
蔣曦文:我隻是不想你們受打擊,真是不識好人心,不管這幾個棒槌了!
林懷南見蔣小七半晌不說話,以為他是背不出,便道:“沒關係,慢慢來,表哥先給你起個頭,趙錢孫李……”
周圍的孩子們也跟著背起了百家姓,蔣小七無奈,也隻好跟著意思意思念了幾句。
待到背完,林懷南卻突然哈哈大笑起來,“表弟你就得大聲背出來,這樣才能記得牢,讀書讀書。不讀出來怎麽念書?!”
蔣小七一臉無辜地看著他,其餘幾個表哥表姐也紛紛附和。
“小弟他昨日趕路累了,今天狀態不好,他平時讀書讀的可好啦,歲考還拿了第一的!”
蔣曦月不明白大姐為什麽不替弟弟說話,明明她也是知道弟弟讀書有多厲害的。
蔣曦文無語了,她這二妹,該當悶葫蘆的時候倒是話多了!
林懷南卻不相信,“真的假的?!他不是才四歲,剛剛開蒙嗎?蒙學也要歲考?”
“當然是真的,我弟弟可厲害了,年後就要升班了,再過不久就可以考童生甚至秀才了!”
蔣小七無奈地歎了口氣,他的二姐呀,這是故意的!
他不想惹人注意,可耐不住二姐姐冒壞,這是從前和幾個表哥有過節?想用弟弟找回場子?
怎麽辦?肯定不能讓人家說自己二姐吹牛,這個場子得給二姐找回來。
蔣小七擺起甜甜的小臉、露出兩個可愛的梨渦:“表哥想要考教一二,也是關心弟弟學業。
不過讀書之事,確實需要積累。歲考隻是先生對我們近期所學的一次檢驗而已,並不能代表全部。
能榮登榜首,有實力的成分、也有運氣的加持。”
這便是承認林曦月所說了!
林懷南和其餘幾個表哥還是有些不信,畢竟蔣小七年紀太小了,繼續追問:“那你都會些什麽?可會作詩?”
蔣小七點點頭:“略懂~”
周圍的孩子們聽了,都不禁偷笑,讓一個四歲孩子作詩,虧南弟想得出來。
林懷南一臉壞笑地看著蔣小七:“那就作一首聽聽啊,也讓哥哥們長長見識,畢竟哥哥們都快十歲了,還沒有開始學作詩呢!”
蔣小七早就想到這一出了,他不是作不出,隻是不知道該讓哪首詩歌露臉~
在花廳邁著小四方步踱步,他沒發現大人們那邊的聊天聲早就止了,都在悄悄關注著孩子們這邊。
一、二、三、四、五、六、七步,停下:不能再溜達了,再溜達就走到花廳門外了!
“臘月吹雪天地白,遊子歸家待新春。半盞清釀猶未盡,醉夢除夕拜雙親。”
七步成詩!
林月娘一早就和周嬤嬤打理回臨江縣的東西。
這次還要一並將府城蔣家捎來的年禮帶過去,家裏的馬車要坐一家五口,還有趕車的車夫。
所有年禮就裝上了家裏平日拉貨的牛車,沒辦法,家裏就那麽一輛馬車。
劉大頭趕車很穩,蔣小七又被裹成了粽子,兩個姐姐也穿著厚厚的鬥篷,將他夾在中間緊挨著他。
蔣文清打著哈欠,抱著湯婆子。
林月娘利落地將自己相公手中的湯婆子搶過來,塞進兒子懷裏。
“唉?娘子你幹嘛?我也冷呀!”
蔣文清有些委屈,自從有了兒子,他真是爹不疼娘不愛,曾經最是愛重他的妻子也改了性子。
有什麽都先想到兒子,眼裏都快沒他了。
老爹給他趕去縣學後就不聞不問,每次離家,也不見妻子有一絲不舍。
他一開始也是很喜歡這個兒子的,但是這幾年他因為兒子太過聰明、太過乖巧、太過可愛、太過讓人省心……
導致他沒機會以父親的身份教育兒子,另外憑他的學識又教導不了兒子功課,以至於每每麵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些頹然無力。
如今妻子重視兒子多過重視他,他便更吃味了,妻子自從變得年輕貌美後,就更對他不屑一顧了。
所以看向蔣小七的目光帶著控訴和嫉妒。
林月娘白了他一眼,“你一個大男人,還跟兒子爭寵不成?”
說罷,又將蔣文清腿上蓋的毯子扯過來,蓋在蔣小七身上。
蔣文清無奈,隻得縮了縮脖子,雙手插袖,心中暗暗歎氣。
一路加緊趕路,還是沒能趕在晚飯前到臨江縣,此時天已黑透。
一家人坐了一天馬車,都有些累了,將年禮卸下,馬車趕去馬棚。
林大舅吩咐廚房煮上熱乎乎的麵條,招呼幾人先用飯,第二天再拜見長輩。
第二日一早,林月娘帶著三姐弟去拜見外祖父母,蔣文清一手拿了一個包子跟在娘兒幾個後麵。
蔣小七規規矩矩地給外祖父外祖母磕頭拜年,又給幾個舅舅、舅母拜年,收獲了一堆紅包。
男人們湊在一起說話,小輩們也湊到了一起嘰嘰喳喳。林月娘則被母親和嫂子們拉到屋裏說話去了。
“小七,聽說你去興和府城上學了?學會百三千了沒有?”
問話的是林大舅的小兒子,今年八歲,平日裏最是調皮搗蛋。
“正在學。”蔣小七覺得沒必要透露自己真實的學習進度。
“表弟有什麽不懂的,趁著這兩日可以來問表哥,表哥一定好好教你!”林懷南熱心道。
“呃……好,那就多謝表哥了。”
“哎呀,都是一家子親戚,客氣啥,要不現在你背一遍百家姓,表哥看看你學得牢不牢。”
“大年下的,怎麽就說到背書了?剛剛不是說花燈會的事嗎?”
蔣曦文察覺到弟弟不想暴露自己學業狀況,想幫著岔開話題。
上門做客,不好在主家賣弄,況且來之前母親已經說了對於弟弟的讀書天賦還是要低調。
一是防止弟弟驕傲自滿,二是防止親戚間因為拿小孩子比較高低,生了嫌隙。
“哎呀,你們女孩子知道什麽?男子漢大丈夫當然是學業為重,玩兒什麽時候不能玩兒?
多難得的機會,我們幾個哥哥可以輪流教導明斐,等春日回到學堂,明斐表弟必能一鳴驚人!”
蔣曦文:我隻是不想你們受打擊,真是不識好人心,不管這幾個棒槌了!
林懷南見蔣小七半晌不說話,以為他是背不出,便道:“沒關係,慢慢來,表哥先給你起個頭,趙錢孫李……”
周圍的孩子們也跟著背起了百家姓,蔣小七無奈,也隻好跟著意思意思念了幾句。
待到背完,林懷南卻突然哈哈大笑起來,“表弟你就得大聲背出來,這樣才能記得牢,讀書讀書。不讀出來怎麽念書?!”
蔣小七一臉無辜地看著他,其餘幾個表哥表姐也紛紛附和。
“小弟他昨日趕路累了,今天狀態不好,他平時讀書讀的可好啦,歲考還拿了第一的!”
蔣曦月不明白大姐為什麽不替弟弟說話,明明她也是知道弟弟讀書有多厲害的。
蔣曦文無語了,她這二妹,該當悶葫蘆的時候倒是話多了!
林懷南卻不相信,“真的假的?!他不是才四歲,剛剛開蒙嗎?蒙學也要歲考?”
“當然是真的,我弟弟可厲害了,年後就要升班了,再過不久就可以考童生甚至秀才了!”
蔣小七無奈地歎了口氣,他的二姐呀,這是故意的!
他不想惹人注意,可耐不住二姐姐冒壞,這是從前和幾個表哥有過節?想用弟弟找回場子?
怎麽辦?肯定不能讓人家說自己二姐吹牛,這個場子得給二姐找回來。
蔣小七擺起甜甜的小臉、露出兩個可愛的梨渦:“表哥想要考教一二,也是關心弟弟學業。
不過讀書之事,確實需要積累。歲考隻是先生對我們近期所學的一次檢驗而已,並不能代表全部。
能榮登榜首,有實力的成分、也有運氣的加持。”
這便是承認林曦月所說了!
林懷南和其餘幾個表哥還是有些不信,畢竟蔣小七年紀太小了,繼續追問:“那你都會些什麽?可會作詩?”
蔣小七點點頭:“略懂~”
周圍的孩子們聽了,都不禁偷笑,讓一個四歲孩子作詩,虧南弟想得出來。
林懷南一臉壞笑地看著蔣小七:“那就作一首聽聽啊,也讓哥哥們長長見識,畢竟哥哥們都快十歲了,還沒有開始學作詩呢!”
蔣小七早就想到這一出了,他不是作不出,隻是不知道該讓哪首詩歌露臉~
在花廳邁著小四方步踱步,他沒發現大人們那邊的聊天聲早就止了,都在悄悄關注著孩子們這邊。
一、二、三、四、五、六、七步,停下:不能再溜達了,再溜達就走到花廳門外了!
“臘月吹雪天地白,遊子歸家待新春。半盞清釀猶未盡,醉夢除夕拜雙親。”
七步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