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論功行賞
佳麗三千還不夠,女帝你都上手了 作者:興奮的薯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臣連雲光,拜見陛下!”
連雲光大步走到禦前,剛要下跪,女帝緩緩抬起衣袖道,“免禮。”
“謝陛下。”
“連將軍,給朕匯報一下戰況。”女帝淡淡道。
雖然戰況她早已了熟於心,甚至文武百官也都知道,但匯報戰況的流程是必須要有的。
“陛下,臣自出征東海以來,殲滅海匪四萬餘人,繳獲,燒毀戰船六百餘艘,追敵兩千裏,倭瀛至少五年內無力再犯。”連雲光恭敬應答。
倭瀛之地人口不多,四萬海匪已經讓倭瀛元氣大傷。
何況此次賠款白銀六千萬兩,將過去數年搶掠來的財寶全都賠償了進去,幾乎掏空了全部的家底。
況且倭瀛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天災,五年內無力再犯絕對是保守了。
至少也要十幾年才能緩過來!
“好,連將軍此次東征,顯我大武天威,朕重重有賞!”女帝站起身來,大袖一揮,聲音在朝堂之內不斷地回蕩。
一名傳旨太監開始宣讀早已經擬好的聖旨。
“連雲光英勇善戰,智勇雙全,此次東征中大敗倭瀛,安定東部海疆,功勳卓著。”
“特賜黃金萬兩,綢緞千匹,封為定海大將軍,欽此。”
聲音落下,所有人都對連雲光投去了羨慕的目光,尤其是一些武將。
連雲光居然憑借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脫穎而出,平定東海憂患,冊封為定海大將軍。
“臣連雲光,叩謝天恩。”
連雲光內心也是激動無比,恭敬地下跪,雙手高高舉起迎接聖旨。
此時此刻,他也難以置信這一切居然是真的。
因為出征前,他對此次東征並不看好,可沒想到卻成為了自己踏上成功之路的墊腳石。
“鴻臚寺少卿沈川接旨。”
傳旨太監又拿出了一道擬好的聖旨開始宣讀。
“鴻臚寺少卿沈川,足智多謀,為我大武爭取最大利益,念鴻臚寺卿聶陽年事已高,封沈川為鴻臚寺卿主理鴻臚寺。賜黃金萬兩,綢緞千匹。欽此!”
其實以沈川的功勞,封個更大的職位未嚐不可。
可也要循序漸進,三品鴻臚寺卿隻是一個過渡階段。
沈川嘴角微微揚起,他絕對是大武開國以來,最年輕的三品官員了。
雖然隻是升了一個品階,但卻成了鴻臚寺的一把手。
以前他以為鴻臚寺沒什麽權力,可隨著大武國力強盛,鴻臚寺會越來越吃香。
最關鍵的是,鴻臚寺還是一個閑職,摸魚打牌悠哉悠哉。
話音落下,晉親王的臉色立刻陰沉了下來,沈川官職越高,也證明陛下越重視。
現在是三品,可以後會越來越高。
而且三品以上,就是妥妥的朝廷要大員了。
晉親王給一名老臣使了個眼色。
“陛下,沈川功績斐然不假,可尚還年輕,需要更多磨礪,暫不適合如此高位。”那老臣上前一步道。
“鴻臚寺乃大武與外邦溝通之媒介,需要經驗更加沉穩之人才能勝任。”
“臣附議。”
…………
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都是反對沈川當鴻臚寺卿,基本也都是晉親王的人。
“陛下,臣有話要對幾位大人說。”沈川對女帝恭敬道。
雖然忍一時風平浪靜,但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了,現在不罵他們,更待何時。
況且自己一味的忍讓,最終隻能成為這些人蹬鼻子上臉,變本加厲的資本!
所以沈川不想忍,也不會忍。
“講。”女帝淡淡道。
“江大人,你剛才說我年輕,需要磨礪?”沈川轉而問向了第一位老臣。
他姓江,在吏部任職侍郎一職。
“沒錯。”老臣答道。
“那麽請問,江大人今年貴庚,在吏部任職多久了?”沈川對那位老臣問道。
“老臣念念五十有八,任職三十五載。”老臣有些桀驁,自豪地回答。
“好,那麽請問,江大人任職三十五載,可有對大武做過何重大貢獻?”沈川對他問道。
“這……”
老臣沉默,他資曆老,能登上吏部的這個位置,完全是把上麵的都熬死了,又巴結晉親王才位的。
貢獻不能說沒有,可像是沈川立下的功勳,他完全不沾邊。
“江大人方才說年人需要磨礪,可您都磨了三十五年,磨出什麽來了?”沈川淡淡道。
“我,我……”那老臣一時語塞。
“如果按照江大人這麽說,年輕人豈不是沒有機會了?”
“你自己庸碌一生就算了,難道還想別人重蹈你的覆轍嗎?你身為吏部侍郎,難道平日裏都是這麽選用人才的嗎!”
沈川冷冷一笑,字字如刀,戳入了他的心窩子。
由於年事已高,又當著文武百官和陛下的麵。
他一陣急火攻心,胸口一悶,差點背過氣去。
“沈川,當著陛下的麵如此中傷朝廷重臣,你可有把陛下放在眼裏。”另一個大臣對沈川說道。
“我中傷他了?我說的是事實,你們說我年輕,不夠沉穩,難道就不是中傷我了。”
“我,沒有。”
“沒有?當著陛下的麵想抵賴嗎?”
…………
女帝看著沈川舌戰群儒,絲毫不落下風的勁頭,嘴角泛起了一絲淡然的笑意。
“陛下,臣也有一言。”晉親王突然開口道。
“哦?有何要說?”女帝看向了晉親王這位自己的親叔叔。
“陛下,沒有連將軍在前線奮勇殺敵,哪有這麽順利的談判,這都應該是連將軍的功勞。”
晉親王直接將沈川的功勞也歸在了連雲光的身上,繼續說道,“連大將軍平定東海匪患,不僅彰顯了我大武天威,更是震懾了其他企圖進犯的小國。”
“讓全國上下人心振奮,實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連將軍威武,乃舉世罕見,應論功行賞。”
“賞什麽?”
女帝表麵平淡,目光卻透出了一縷寒意。
冊封大將軍是她深思熟慮過的,晉親王此舉完全是僭越,而且還在拉攏連雲光。
可晉親王一向如此,否則也不會是她的心腹大患。
“臣以為,應封連將軍為定海侯。如此,才能彰顯陛下天威和愛才之心。”
晉親王給連雲光請封的同時,還不忘了給女帝戴一個高帽子。
讓女帝沒有拒絕的理由。
晉親王算盤打的叮當響。如果連雲光被封為定海侯,感念陛下天恩的同時,也會記得他這個恩人。
畢竟是他提議,才勒馬封侯的。
勒馬封侯可是無數武將一生的追求和夢想。
從此以後,必然是名垂千史,史書留名!
晉親王若幫助連雲光實現這個願望,他必然心中會感念這個恩情。
女帝黛眉微皺,陷入沉思之際,幾名老臣紛紛附和。
“陛下,晉親王所言有理,如此一來才能讓天下人看見陛下的天威浩蕩,讓前線將軍將士們奮勇殺敵。”
“臣附議。”
“臣附議。”
…………
大臣們的附和,連雲光連忙下跪。
“陛下,臣不敢居功自傲,更不敢妄言封侯,此次東征的功臣另有其人。”
話音落下,朝堂上一片嘩然,誰都不清楚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另有其人?是誰?”
女帝黛眉緊皺,她也不明白連雲光此番的意思。
“他就是鎮國公之孫,當今鴻臚寺少卿,沈川!”連雲光字字鏗鏘地道……
連雲光大步走到禦前,剛要下跪,女帝緩緩抬起衣袖道,“免禮。”
“謝陛下。”
“連將軍,給朕匯報一下戰況。”女帝淡淡道。
雖然戰況她早已了熟於心,甚至文武百官也都知道,但匯報戰況的流程是必須要有的。
“陛下,臣自出征東海以來,殲滅海匪四萬餘人,繳獲,燒毀戰船六百餘艘,追敵兩千裏,倭瀛至少五年內無力再犯。”連雲光恭敬應答。
倭瀛之地人口不多,四萬海匪已經讓倭瀛元氣大傷。
何況此次賠款白銀六千萬兩,將過去數年搶掠來的財寶全都賠償了進去,幾乎掏空了全部的家底。
況且倭瀛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天災,五年內無力再犯絕對是保守了。
至少也要十幾年才能緩過來!
“好,連將軍此次東征,顯我大武天威,朕重重有賞!”女帝站起身來,大袖一揮,聲音在朝堂之內不斷地回蕩。
一名傳旨太監開始宣讀早已經擬好的聖旨。
“連雲光英勇善戰,智勇雙全,此次東征中大敗倭瀛,安定東部海疆,功勳卓著。”
“特賜黃金萬兩,綢緞千匹,封為定海大將軍,欽此。”
聲音落下,所有人都對連雲光投去了羨慕的目光,尤其是一些武將。
連雲光居然憑借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脫穎而出,平定東海憂患,冊封為定海大將軍。
“臣連雲光,叩謝天恩。”
連雲光內心也是激動無比,恭敬地下跪,雙手高高舉起迎接聖旨。
此時此刻,他也難以置信這一切居然是真的。
因為出征前,他對此次東征並不看好,可沒想到卻成為了自己踏上成功之路的墊腳石。
“鴻臚寺少卿沈川接旨。”
傳旨太監又拿出了一道擬好的聖旨開始宣讀。
“鴻臚寺少卿沈川,足智多謀,為我大武爭取最大利益,念鴻臚寺卿聶陽年事已高,封沈川為鴻臚寺卿主理鴻臚寺。賜黃金萬兩,綢緞千匹。欽此!”
其實以沈川的功勞,封個更大的職位未嚐不可。
可也要循序漸進,三品鴻臚寺卿隻是一個過渡階段。
沈川嘴角微微揚起,他絕對是大武開國以來,最年輕的三品官員了。
雖然隻是升了一個品階,但卻成了鴻臚寺的一把手。
以前他以為鴻臚寺沒什麽權力,可隨著大武國力強盛,鴻臚寺會越來越吃香。
最關鍵的是,鴻臚寺還是一個閑職,摸魚打牌悠哉悠哉。
話音落下,晉親王的臉色立刻陰沉了下來,沈川官職越高,也證明陛下越重視。
現在是三品,可以後會越來越高。
而且三品以上,就是妥妥的朝廷要大員了。
晉親王給一名老臣使了個眼色。
“陛下,沈川功績斐然不假,可尚還年輕,需要更多磨礪,暫不適合如此高位。”那老臣上前一步道。
“鴻臚寺乃大武與外邦溝通之媒介,需要經驗更加沉穩之人才能勝任。”
“臣附議。”
…………
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都是反對沈川當鴻臚寺卿,基本也都是晉親王的人。
“陛下,臣有話要對幾位大人說。”沈川對女帝恭敬道。
雖然忍一時風平浪靜,但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了,現在不罵他們,更待何時。
況且自己一味的忍讓,最終隻能成為這些人蹬鼻子上臉,變本加厲的資本!
所以沈川不想忍,也不會忍。
“講。”女帝淡淡道。
“江大人,你剛才說我年輕,需要磨礪?”沈川轉而問向了第一位老臣。
他姓江,在吏部任職侍郎一職。
“沒錯。”老臣答道。
“那麽請問,江大人今年貴庚,在吏部任職多久了?”沈川對那位老臣問道。
“老臣念念五十有八,任職三十五載。”老臣有些桀驁,自豪地回答。
“好,那麽請問,江大人任職三十五載,可有對大武做過何重大貢獻?”沈川對他問道。
“這……”
老臣沉默,他資曆老,能登上吏部的這個位置,完全是把上麵的都熬死了,又巴結晉親王才位的。
貢獻不能說沒有,可像是沈川立下的功勳,他完全不沾邊。
“江大人方才說年人需要磨礪,可您都磨了三十五年,磨出什麽來了?”沈川淡淡道。
“我,我……”那老臣一時語塞。
“如果按照江大人這麽說,年輕人豈不是沒有機會了?”
“你自己庸碌一生就算了,難道還想別人重蹈你的覆轍嗎?你身為吏部侍郎,難道平日裏都是這麽選用人才的嗎!”
沈川冷冷一笑,字字如刀,戳入了他的心窩子。
由於年事已高,又當著文武百官和陛下的麵。
他一陣急火攻心,胸口一悶,差點背過氣去。
“沈川,當著陛下的麵如此中傷朝廷重臣,你可有把陛下放在眼裏。”另一個大臣對沈川說道。
“我中傷他了?我說的是事實,你們說我年輕,不夠沉穩,難道就不是中傷我了。”
“我,沒有。”
“沒有?當著陛下的麵想抵賴嗎?”
…………
女帝看著沈川舌戰群儒,絲毫不落下風的勁頭,嘴角泛起了一絲淡然的笑意。
“陛下,臣也有一言。”晉親王突然開口道。
“哦?有何要說?”女帝看向了晉親王這位自己的親叔叔。
“陛下,沒有連將軍在前線奮勇殺敵,哪有這麽順利的談判,這都應該是連將軍的功勞。”
晉親王直接將沈川的功勞也歸在了連雲光的身上,繼續說道,“連大將軍平定東海匪患,不僅彰顯了我大武天威,更是震懾了其他企圖進犯的小國。”
“讓全國上下人心振奮,實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連將軍威武,乃舉世罕見,應論功行賞。”
“賞什麽?”
女帝表麵平淡,目光卻透出了一縷寒意。
冊封大將軍是她深思熟慮過的,晉親王此舉完全是僭越,而且還在拉攏連雲光。
可晉親王一向如此,否則也不會是她的心腹大患。
“臣以為,應封連將軍為定海侯。如此,才能彰顯陛下天威和愛才之心。”
晉親王給連雲光請封的同時,還不忘了給女帝戴一個高帽子。
讓女帝沒有拒絕的理由。
晉親王算盤打的叮當響。如果連雲光被封為定海侯,感念陛下天恩的同時,也會記得他這個恩人。
畢竟是他提議,才勒馬封侯的。
勒馬封侯可是無數武將一生的追求和夢想。
從此以後,必然是名垂千史,史書留名!
晉親王若幫助連雲光實現這個願望,他必然心中會感念這個恩情。
女帝黛眉微皺,陷入沉思之際,幾名老臣紛紛附和。
“陛下,晉親王所言有理,如此一來才能讓天下人看見陛下的天威浩蕩,讓前線將軍將士們奮勇殺敵。”
“臣附議。”
“臣附議。”
…………
大臣們的附和,連雲光連忙下跪。
“陛下,臣不敢居功自傲,更不敢妄言封侯,此次東征的功臣另有其人。”
話音落下,朝堂上一片嘩然,誰都不清楚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另有其人?是誰?”
女帝黛眉緊皺,她也不明白連雲光此番的意思。
“他就是鎮國公之孫,當今鴻臚寺少卿,沈川!”連雲光字字鏗鏘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