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漢太宗關起門來搞內鬥,唐太宗關起門來互砍不同,宋太宗就拉胯多了,隻能關起門來搞偷襲。】


    北宋時空,趙光義抑鬱了,這是內涵誰呢。


    【身為太宗,繼位的手段不光彩也就算了,可偏偏宋太宗既沒有漢太宗的仁德廉政,又沒有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後人隻記得宋太宗在高粱河的驢車爭霸賽。】


    【最後便是明太宗,就算你的廟號是太宗,你的子孫也不會承認你是順位繼承。】


    天幕空間中,李麗質躲到了張彥身後:“阿耶,我又沒惹你,你打我幹嘛?”


    “麗質,阿耶隻是想和你親近親近,過來,讓阿耶好好的揍你一頓。”


    李世民一邊說,目光還不時看向張彥。


    “陛下,你排行老二,不是老六。”張彥對這個老登也是服氣了,這是跟誰學的臭毛病。


    “怎麽?你想攔著?”


    張彥歎了口氣,這是被拿捏了:“說說吧,要什麽?”


    “朕覺得南天門不錯。”


    。。。。張彥一頭黑線:“陛下,你在想屁吃呢。”


    “那沒辦法了,隻能苦一苦麗質了。”李世民甩了甩熱熔膠棒,下一刻,李世民就被踢出了天幕空間。


    “你是徹底不打算回去了啊。”張彥哭笑不得的看著李麗質。


    李麗質搖頭:“先躲過這一關再說吧。”


    貞觀時空,長孫皇後明白了一切:“這是又被麗質踢出來了?”


    “沒錯,這個死丫頭越來越過分了,朕隻不過是想打她兩下而已。”


    “你說的這是人話?”長孫皇後無語了。


    【滄溟之中有奇甸,


    人風俗禮奇尚扇。


    卷舒非矩亦非規,


    列陣健兒首投獻。


    國王無道民為賊,


    擾害生靈神鬼怨。


    觀天坐井亦何知,


    斷發斑衣以為便。


    浮辭常雲冉服多,


    捕賊觀來王無辨。】


    洪武時空,朱元璋愣了一下:“咱的倭扇行?”


    貞觀時空,李世民安心觀看天幕了,沒辦法,被閨女背刺了,進不去。


    【這首詩是明太祖評價倭寇國的詩,把整個倭寇國比作井底的癩蛤蟆,如跳梁小醜一樣。】


    “太白兄,評價一下。”


    已經來到貞觀時空的李白麵對魏征的提問表示不想說話。


    “有時間要見見這位洪武皇帝了。”李白默默的寫下了一首詩,和朱元璋寫的詩的意思大致相同。


    “張彥,後世有福了。”李麗質笑嘻嘻的看著張彥。


    “無所謂,反正我不學了。”張彥表示能接受,應該說讓李白多寫個幾百首才好。


    曾經淋過雨的人,總是想把別人的傘掀了。


    【王朝建立時,都會派遣使者通知周邊國家,讓四夷臣服,大明同樣如此。】


    【而在這些小國中,出了一個倭寇國,當時的倭寇國處在內亂時期,也就是倭寇國的南北朝時期。】


    【大明國書被送到了南朝,當時的倭寇國因為內亂,很多浪人都在沿海劫掠,明太祖擊潰張士誠後,張士誠的殘部就和倭寇勾結。】


    【所以大明國書中的言辭就比較霸氣了。】


    【上帝好生惡不仁者。向者,我中國自趙宋失馭,北夷入而據之,播胡俗以腥膻中土,華風不競,凡百有心,孰不興憤?自辛卯以來,中原擾擾,彼倭來寇山東,不過乘胡元之衰耳。朕本中國之舊家,恥前王之辱,興師振旅,掃蕩胡番,宵衣旰食,垂二十年。自去歲以來,殄絕北夷,以主中國,惟四夷未報間者,山東來奏倭兵數寇海邊,生離人妻子,損傷物命。故修書特報正統之事,兼諭倭兵越海之由。詔書到日,如臣,奉表來庭;不臣,則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應天休;如必為寇盜,朕當命舟師揚帆諸島,捕絕其徒,直抵其國,縛其王。豈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圖之。】


    【但是南朝的懷良親王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二百五,直接殺掉了大明使臣。】


    【消息傳回大明後,明太祖大怒,準備教訓一下倭奴國,但是當時大明還有很多敵人沒有消滅,再加上元朝東征倭寇時遭遇台風,倭寇僥幸擋住了元朝大軍。】


    【所以明太祖就暫時沒有搭理倭寇國。】


    【洪武十四年,倭寇國來到了大明,希望大明能接受他們的朝貢。】


    【但是明太祖因為懷良親王的無理,給倭寇國回了一封信,指責倭寇國。】


    【王居滄溟之中,傳世長,今不奉上帝之命,不守己分,但知環海為險,限山為固,妄自尊大,肆侮鄰邦,縱民為盜,帝將假手於人禍有日矣,吾奉至尊之命移文與王,王若不審巨微,效井底蛙仰觀鏡天,自以為大,無乃構隙之源乎,王涉獵古書不能詳細,始號曰倭,後惡其名,遂改日本,自漢曆魏晉宋梁隋唐宋之朝,皆遣使奉表貢方物生口,當時帝王或授以職,或爵以王,或睦以親,由歸慕意誠故報禮厚也,若叛服不常構隙中國則必受禍,如吳大帝晉慕容廆元世祖皆遣兵往伐,俘獲男女以歸,千數百年間往事可鑒也,王其審之。】


    【雖然明太祖拒絕了倭寇國的朝貢請求,但是明太祖也知道了當時倭寇國的情況。】


    【當時的南朝已經快滅亡了,明太祖也就懶得計較了。】


    【並且因為隔海相望,大明將士雖然勇武,但是天氣卻不受大明控製,所以明太祖的意思很明確。】


    【倭寇國隻要老實,就什麽事都沒有,如果敢找事,就讓倭寇國知道大明的厲害。】


    【之後明太祖開始在沿海修建衛所,又把倭寇國定為了十五個不征國之一,】


    【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但胡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邇,累世戰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掌握天幕,行走萬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紛紛落花櫻吹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紛紛落花櫻吹雪並收藏掌握天幕,行走萬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