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世民再次來到天幕空間時,幾人已經吃飽了。
“星意,該回去了。”
豫章公主看了看李麗質,有些費解:“阿耶,阿姐怎麽可以不回去啊。”
“你知道為什麽。”李世民現在基本不會管李麗質,隻要別太過就行。
“可是阿耶,在曆史上,我活的時間還不如阿姐久呢。”
“你說什麽?”李世民愣住了:“小郎君,這是怎麽回事?”
李麗質拿出小光幕,調出了魏征的奏章:“阿耶,你看看吧。”
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傻了,這到底是為什麽啊,他的女兒怎麽一個個的都不長命啊。
“小郎君,這到底是怎麽回事?星意又是因為什麽?”
身為女兒奴的李世民心態已經崩了。
“可能是因為難產,導致的身體虛弱的,具體是什麽情況,甚至什麽時候去世的,曆史上都沒有記載。”
李世民呆愣在原地:“有辦法嗎?”
張彥也不太確定:“看以後吧,目前來說,豫章公主就是身體虛弱。”
“朕知道了。”本來是想來接閨女的,結果又得到了這麽一個噩耗。
下一刻,扶蘇也來到了天幕空間:“陰嫚,我們,嗯?唐太宗?”
“你是?”李世民並不認識扶蘇。
“扶蘇,多謝唐太宗教誨。”
李世民點了點頭:“嗯,公子扶蘇,改變了就好。”
而贏陰嫚則是躲到了豫章公主身後:“大兄,我不回去。”
“胡亥已經被父皇廢了,沒事了。”
無論怎麽說,天幕空間是張彥住的地方,她在這裏會影響到張彥的。
“那我也不回去。”無論怎麽說,贏陰嫚也不願意和扶蘇回去。
這就讓扶蘇很尷尬了。
“阿耶,我也不回去。”豫章公主也來湊熱鬧了。
李世民一頭黑線:“你怎麽也變了。”
本來再過一段時間,就要給豫章公主和長孫衝選擇定親的日子了,結果又出了這種事。
“阿耶,看在我活不長的份上,你就讓我待在這裏吧。”
豫章公主知道李世民為什麽讓李麗質出來,不就是因為活不長了嘛。
李世民感覺一陣頭暈目眩:“有小郎君在,有後世的藥物在,你沒事。”
“阿姐也沒事啊。”豫章公主不服氣,拿李麗質說事。
李麗質一頭霧水:“怎麽扯到我這裏來了?”
這可讓李世民苦惱了,這讓他怎麽辦?如果是兒子,李世民可不會廢話,直接抽。
不過這也讓贏陰嫚學會了:“大兄,看在我活不長的份上,讓我待在這裏吧。”
“你和長樂公主還有豫章公主不一樣。”
扶蘇可不會上贏陰嫚的當。
“可是,我看到胡亥就害怕。”贏陰嫚說什麽也不回去。
“我不是說了嗎,父皇把他廢了,現在兄弟們都勸父皇賜死他。”
“不是還沒賜死嘛。”贏陰嫚依舊有借口。
胡亥可以說把嬴政的所有女兒和兒子都得罪的死死的。
隻要針對胡亥,就能得到所有人的擁護。
“而且大兄,你才剛回來,沒有根基。”
贏陰嫚開始拿扶蘇說事。
“父皇已經準備立我為太子了,這下你放心了吧。”
因為扶蘇的改變,嬴政已經下定決心立扶蘇了,隻要選一個好日子,就行了。
“你現在又不是太子。”
隻要扶蘇不是太子,胡亥還沒死,秦朝的這場風波就不會停下。
這是所有人共同的目標。
張彥就在一旁看戲,三個公主都用短命的理由留在天幕空間,倒是讓他大開眼界了。
最後經過三位公主的死纏爛打,李世民和扶蘇放棄了。
其實李麗質不用親自下場的,她已經把一切都說開了。
送走李世民和扶蘇後,張彥兌換了一副撲克牌。
“大晚上的,你們也別玩手機了,對眼睛不好,實在想玩,就玩這個吧。”
最近李麗質一直熬夜刷視頻,張彥覺得應該管管了,至少別在晚上抱著手機玩啊。
天幕空間沒有季節的區分,但是有白天和黑夜的區分。
“麗質,你也應該會玩吧。”
李麗質點頭:“鬥地主嘛,我在手機上也玩,會,我教她們。”
“行,反正如果論起來,你們三個是一家。”
李麗質不解:“我和星意沒錯,但是陰嫚的話,我們相隔了好幾百年啊。”
看著不理解的三位公主,張彥決定解釋一下:“李姓源自於贏姓,準確的說,麗質和豫章公主是贏姓李氏。”
“李這個姓氏有三個分支,但是隻有一支屬於漢人。其他兩支是猶太人和西南少數民族。”
“麗質和豫章公主的李姓源自皋陶。”
三位公主愣了一下:“真的?”
皋陶可是上古大賢啊,這太有排麵了。
張彥點頭:“遠古時,顓頊高陽氏生有兒子大業,大業生子女華,女華再生子皋陶。”
“父係氏族社會後期,堯為部落聯盟領袖,曾選拔皋陶幫助治理天下;舜繼堯為部落聯盟領袖後,任命皋陶為大理。”
“大理也叫做“士”,是古時掌管刑獄的官,後來又稱為理官。皋陶以善理刑獄著稱於世,曾製定墨、劓、剩、宮、大辟五種刑罰。”
“根據犯罪者所犯罪行的性質、情節等進行公平處理,使天下人信服,因而安定了社會秩序。禹繼舜為部落聯盟領袖後,認為皋陶最賢能,準備讓皋陶做自己的繼承人,可是還未來得及禪讓,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的子孫,世襲大理之職,到了商代,便以官職命名本族姓氏,稱為理氏。”
“商朝末年,皋陶後裔有個叫理征的人,惹惱了帝辛而被殺害。”
“理征的妻子契和氏聽到消息後,便帶著年幼的兒子利貞外出逃難。”
“契和氏本是陳國人,想逃回娘家,又怕連累娘家人,於是便往豫西逃,當走到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時,母子二人饑餓難忍,疲憊不堪,尤其是小利貞,餓得奄奄一息。”
“可是,那一帶荒無人煙,沒有食物。”
“幸好契和氏發現附近的樹上結有一些“木子”,於是便采下來吃。就這樣,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後,他們又到豫東,在離淮陽不太遠的苦縣安家落戶。”
“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時也為了躲避帝辛的追緝,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緣故,自利貞開始改理氏為李氏。”
三女看著天幕,時不時的驚歎。
“張彥,你這麽說不對,我大唐皇室是顓頊後代。”
“麗質,你要是這麽論的話,你和軒轅黃帝也有關係。”
“顓頊是黃帝的孫子”
(黃帝本姓?公孫?,後改?姬姓?。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帝王,是華夏的第一位古帝,五帝之首。)
(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名軒轅,一說名軒。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由於居住在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又因為建國於有熊,所以也稱有熊氏;還因為有土德之瑞,號稱黃帝。)
李麗質眼前一亮:“對對對,我阿耶絕對會認。”
“我阿翁也會認。”贏陰嫚也來湊熱鬧了。
“星意,該回去了。”
豫章公主看了看李麗質,有些費解:“阿耶,阿姐怎麽可以不回去啊。”
“你知道為什麽。”李世民現在基本不會管李麗質,隻要別太過就行。
“可是阿耶,在曆史上,我活的時間還不如阿姐久呢。”
“你說什麽?”李世民愣住了:“小郎君,這是怎麽回事?”
李麗質拿出小光幕,調出了魏征的奏章:“阿耶,你看看吧。”
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傻了,這到底是為什麽啊,他的女兒怎麽一個個的都不長命啊。
“小郎君,這到底是怎麽回事?星意又是因為什麽?”
身為女兒奴的李世民心態已經崩了。
“可能是因為難產,導致的身體虛弱的,具體是什麽情況,甚至什麽時候去世的,曆史上都沒有記載。”
李世民呆愣在原地:“有辦法嗎?”
張彥也不太確定:“看以後吧,目前來說,豫章公主就是身體虛弱。”
“朕知道了。”本來是想來接閨女的,結果又得到了這麽一個噩耗。
下一刻,扶蘇也來到了天幕空間:“陰嫚,我們,嗯?唐太宗?”
“你是?”李世民並不認識扶蘇。
“扶蘇,多謝唐太宗教誨。”
李世民點了點頭:“嗯,公子扶蘇,改變了就好。”
而贏陰嫚則是躲到了豫章公主身後:“大兄,我不回去。”
“胡亥已經被父皇廢了,沒事了。”
無論怎麽說,天幕空間是張彥住的地方,她在這裏會影響到張彥的。
“那我也不回去。”無論怎麽說,贏陰嫚也不願意和扶蘇回去。
這就讓扶蘇很尷尬了。
“阿耶,我也不回去。”豫章公主也來湊熱鬧了。
李世民一頭黑線:“你怎麽也變了。”
本來再過一段時間,就要給豫章公主和長孫衝選擇定親的日子了,結果又出了這種事。
“阿耶,看在我活不長的份上,你就讓我待在這裏吧。”
豫章公主知道李世民為什麽讓李麗質出來,不就是因為活不長了嘛。
李世民感覺一陣頭暈目眩:“有小郎君在,有後世的藥物在,你沒事。”
“阿姐也沒事啊。”豫章公主不服氣,拿李麗質說事。
李麗質一頭霧水:“怎麽扯到我這裏來了?”
這可讓李世民苦惱了,這讓他怎麽辦?如果是兒子,李世民可不會廢話,直接抽。
不過這也讓贏陰嫚學會了:“大兄,看在我活不長的份上,讓我待在這裏吧。”
“你和長樂公主還有豫章公主不一樣。”
扶蘇可不會上贏陰嫚的當。
“可是,我看到胡亥就害怕。”贏陰嫚說什麽也不回去。
“我不是說了嗎,父皇把他廢了,現在兄弟們都勸父皇賜死他。”
“不是還沒賜死嘛。”贏陰嫚依舊有借口。
胡亥可以說把嬴政的所有女兒和兒子都得罪的死死的。
隻要針對胡亥,就能得到所有人的擁護。
“而且大兄,你才剛回來,沒有根基。”
贏陰嫚開始拿扶蘇說事。
“父皇已經準備立我為太子了,這下你放心了吧。”
因為扶蘇的改變,嬴政已經下定決心立扶蘇了,隻要選一個好日子,就行了。
“你現在又不是太子。”
隻要扶蘇不是太子,胡亥還沒死,秦朝的這場風波就不會停下。
這是所有人共同的目標。
張彥就在一旁看戲,三個公主都用短命的理由留在天幕空間,倒是讓他大開眼界了。
最後經過三位公主的死纏爛打,李世民和扶蘇放棄了。
其實李麗質不用親自下場的,她已經把一切都說開了。
送走李世民和扶蘇後,張彥兌換了一副撲克牌。
“大晚上的,你們也別玩手機了,對眼睛不好,實在想玩,就玩這個吧。”
最近李麗質一直熬夜刷視頻,張彥覺得應該管管了,至少別在晚上抱著手機玩啊。
天幕空間沒有季節的區分,但是有白天和黑夜的區分。
“麗質,你也應該會玩吧。”
李麗質點頭:“鬥地主嘛,我在手機上也玩,會,我教她們。”
“行,反正如果論起來,你們三個是一家。”
李麗質不解:“我和星意沒錯,但是陰嫚的話,我們相隔了好幾百年啊。”
看著不理解的三位公主,張彥決定解釋一下:“李姓源自於贏姓,準確的說,麗質和豫章公主是贏姓李氏。”
“李這個姓氏有三個分支,但是隻有一支屬於漢人。其他兩支是猶太人和西南少數民族。”
“麗質和豫章公主的李姓源自皋陶。”
三位公主愣了一下:“真的?”
皋陶可是上古大賢啊,這太有排麵了。
張彥點頭:“遠古時,顓頊高陽氏生有兒子大業,大業生子女華,女華再生子皋陶。”
“父係氏族社會後期,堯為部落聯盟領袖,曾選拔皋陶幫助治理天下;舜繼堯為部落聯盟領袖後,任命皋陶為大理。”
“大理也叫做“士”,是古時掌管刑獄的官,後來又稱為理官。皋陶以善理刑獄著稱於世,曾製定墨、劓、剩、宮、大辟五種刑罰。”
“根據犯罪者所犯罪行的性質、情節等進行公平處理,使天下人信服,因而安定了社會秩序。禹繼舜為部落聯盟領袖後,認為皋陶最賢能,準備讓皋陶做自己的繼承人,可是還未來得及禪讓,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的子孫,世襲大理之職,到了商代,便以官職命名本族姓氏,稱為理氏。”
“商朝末年,皋陶後裔有個叫理征的人,惹惱了帝辛而被殺害。”
“理征的妻子契和氏聽到消息後,便帶著年幼的兒子利貞外出逃難。”
“契和氏本是陳國人,想逃回娘家,又怕連累娘家人,於是便往豫西逃,當走到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時,母子二人饑餓難忍,疲憊不堪,尤其是小利貞,餓得奄奄一息。”
“可是,那一帶荒無人煙,沒有食物。”
“幸好契和氏發現附近的樹上結有一些“木子”,於是便采下來吃。就這樣,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後,他們又到豫東,在離淮陽不太遠的苦縣安家落戶。”
“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時也為了躲避帝辛的追緝,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緣故,自利貞開始改理氏為李氏。”
三女看著天幕,時不時的驚歎。
“張彥,你這麽說不對,我大唐皇室是顓頊後代。”
“麗質,你要是這麽論的話,你和軒轅黃帝也有關係。”
“顓頊是黃帝的孫子”
(黃帝本姓?公孫?,後改?姬姓?。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帝王,是華夏的第一位古帝,五帝之首。)
(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名軒轅,一說名軒。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由於居住在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又因為建國於有熊,所以也稱有熊氏;還因為有土德之瑞,號稱黃帝。)
李麗質眼前一亮:“對對對,我阿耶絕對會認。”
“我阿翁也會認。”贏陰嫚也來湊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