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見麵禮,文帝不要嫌棄。”李世民把甲胄武器還有配套的圖紙放在了劉恒麵前。


    這讓劉恒有些尷尬,他是直接來的,忘了準備禮物了。


    不過身為帝王,臨危不亂是最基本的。


    劉恒立刻摘下了自己的佩劍:“來的匆忙,沒來的急準備禮物,這劍是朕的貼身之物,現贈予貞觀皇帝。”


    在古代,贈送佩劍,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和信任,這種傳統在現代社會仍然被傳承和繼承?。


    “多謝文帝。”李世民接下了劉恒的劍。


    而劉恒看向了唐刀和甲胄:“這就是大唐的武器嘛,真是精良。”


    劉恒在天幕中見到了唐軍的實力,要說不眼饞,那是假的。


    “文帝,這些武器可以在你那個時代製造,這樣的話,就不用和匈奴和親了。中原女子,在塞外不合適,如果和親,就讓他們來中原。”


    李世民自從知道了明朝,也覺得和親政策不合適,想娶中原女子可以,直接入贅。


    劉恒眉頭一皺:“如果那樣的話會引起戰爭,天下百姓又要流離失所了,劉徹雖然拿下了千古一帝的名號,但是受苦的還是百姓。”


    劉恒的回答並沒有讓李世民感到驚訝,畢竟這位可是出了名的仁君,隻不過有些腹黑。


    但有一說一,他對百姓是真的好。


    “同蠻夷開戰和讓天下百姓過好日子,並不衝突。”


    張彥扶額,這李世民站著說話不腰疼。


    劉恒也是一頭黑線:“貞觀皇帝,曆史上有幾個你這樣的?”


    這時張彥也開口了:“那些圖紙中,有燧發槍的圖紙,後世華夏五十六個民族,五十五個能歌善舞,你猜猜是為什麽?”


    “為何?”劉恒隨後愣了一下:“這燧發槍就是後世的武器?”


    張彥搖頭:“不是,我所在的那個時期,武器是針刺發射的,也叫針發槍。”


    “槍械的發展曆程是有過程的,火門槍,火繩槍,燧發槍,火帽槍,針發槍。”


    “其實槍械發展到燧發槍後,騎兵就開始力不從心了,等到了以後針發槍發明後,尤其是機槍的出現,騎兵就沒有上戰場的資格了。”


    劉恒並沒有多奇怪,畢竟天幕中的武器,他看在眼裏。


    當天晚上,他就和武將們商議,如果碰到那樣的軍隊該怎麽辦。


    “張公子,麵對後世的武器,可以挖地道嗎?”這是劉恒和武將們想出的唯一辦法了。


    李世民搖了搖頭:“不可能,沒有用。”


    而張彥也在空間中打開了視頻:“文帝,你看,這是鑽地炸彈,還有這個,這是機械狗。”


    劉恒苦笑,果然沒用,先別說那鑽地炸彈了,就是機械狗,他們都沒辦法,人能進去的洞,機械狗也能進去。


    “那水裏呢?”劉恒不死心。


    張彥笑了:“這就更簡單了,水雷,手雷,火力覆蓋,實際上炸彈在水裏爆炸,威力更加強大。”


    “如果在黑夜中的密林呢?躲著燈光。”


    李世民扶額,怎麽漢文帝還不死心呢,科技的力量,不是人力和戰術可以彌補的。


    張彥再次切換視頻:“這是夜視儀,熱成像儀,至於密林,那完全是燃燒彈的主場。”


    劉恒認命了,完全沒辦法,麵對這種降維打擊,計謀,戰術,完全就是個笑話。


    更何況,在張彥的推演中,完全沒有出現導彈和核武器。


    隻是使用後世比較便宜且科技含量低的武器。


    這些東西,他們甚至可以找到代替的,就像燃燒彈,完全可以用火油代替。


    “請公子教教大漢。”劉恒認命了。


    “放心,文帝也是明君,自然可以得到小郎君的支持。”


    李世民知道張彥的想法,就是讓曆朝曆代,提前進入盛世,踏平倭國。


    “咦,李二,這位是誰?”朱棣不合時宜的聲音傳了過來。


    “永樂皇帝。”劉恒愣了一下。


    “這是漢文帝,還有,你再叫朕李二,朕弄死你。”


    四位千古一帝見麵就拌嘴,誰都不服誰。


    “原來是漢太宗啊,正好,朕是明太宗。”


    李世民嗬嗬一笑:“你不是成祖嘛。”


    這下可踩到朱棣的尾巴了:“李二,你再提成祖,朕就跟你急。”


    張彥也稀奇了:“要不我再把宋太宗請過來。”


    李世民點頭:“朕沒意見。”


    不過朱棣反對了:“別,他拉低了太宗的含金量。”


    李世民和劉恒眉頭一皺:“什麽意思?”


    朱棣指了指劉恒:“漢太宗,你也知道,至於你和我,天幕也盤點了,那個宋太宗,嗬嗬,哪怕是窩闊台來,朕都不願意讓他來。”


    劉恒和李世民看向了張彥,希望他能給個解釋。


    “這麽說吧,華夏曆史中有二十二位太宗,除去那些命不長的小政權,除了你們三位,知名的還有晉太宗,宋太宗,遼太宗,金太宗,西夏太宗,元太宗,清太宗。”


    “而這裏麵最出名的就是宋太宗,畢竟高梁河車神嘛。”


    朱棣一臉鄙視:“車神?他也配稱神?”


    張彥一攤手:“咱有一說一,你們之中有誰能乘坐驢車,就可以甩開敵人騎兵追擊的?”


    李世民一頭黑線:“從來隻有朕帶兵追擊別人的份。還沒有誰敢追擊朕。”


    朱棣嗬嗬一笑:“所以啊,你和他為伍,丟不丟人?”


    李世民難得沒和朱棣強嘴。


    劉恒就有些尷尬了,雖然他也上過戰場,但是和這兩位比起來,他那點功績,真的有點不夠看。


    “文帝不用這個表情,你最出名的是仁治天下,就因為你治理的大漢很富裕,所以後世人忽略了你也是帶兵的好手。”


    張彥知道劉恒在想什麽,也知道怎麽安慰他。


    這也是實話,一說劉恒,都說他是仁君,但是也不想一下,他登基以前可是代王。


    代國當時可是直麵匈奴的,身為代王的劉恒,怎麽可能對軍事一竅不通。


    “多謝公子安慰。”


    劉恒豈會不在乎千古一帝的名號,應該說但凡是個皇帝都在意。


    隻不過以前的大漢實在打不過匈奴,他沒辦法,但是現在,他有了唐朝的武器,有了燧發槍。


    劉恒也想出擊匈奴了。


    李世民看出了劉恒的想法:“實在不行讓小郎君去劉徹那裏,把衛青和霍去病叫來。”


    一說霍去病,劉恒就來精神了:“好啊。”


    看向張彥的眼神中,也是滿滿的鼓勵,孫子的人,他借來用用,不過分。


    張彥無語,李世民也是個腹黑的,想坑劉徹。


    “有必要說一下,漢武帝那個時空,霍去病還沒長大,不如我去把封常清或者高仙芝叫來。”


    李世民立刻就炸啦:“你敢!”


    李世民崇拜劉恒不假,但是在他這裏挖人,想都別想。


    “封常清?高仙芝?”劉恒不知道這二人。


    不過朱棣知道啊:“如果說衛青霍去病是大漢帝國雙壁,那麽封常清和高仙芝就是大唐開元時期的帝國雙壁。”


    這讓劉恒眼前一亮,開元盛世啊,那個時期的大唐是很強的:“貞觀皇帝,大方一點。”


    李世民搖頭:“不可能。”


    “封常清和高仙芝不給,李二,你可以給文帝李靖啊。”朱棣可不會放過坑李世民的機會。


    “你閉嘴。”李世民又炸了。


    劉恒看向張彥,這些武將他都不知道。


    張彥隨後就給劉恒解釋了:“李靖是大唐最厲害的將軍,有軍神之稱。”


    “以淩厲的攻勢和高效的作戰風格著稱,他敢於冒險,善於運用計謀,迅速結束戰鬥。”


    “而貞觀皇帝的戰術相對保守,更注重持久戰和消耗戰,盡管最終取得了勝利,但在某些戰役中顯得過於謹慎。?總體來說,李靖比貞觀皇帝強。”


    劉恒嘴角一抽,李世民作戰保守?三千破十萬,一戰擒雙王,你告訴我這叫保守?


    不過這也充分說明了李靖的強悍:“貞觀皇帝,大氣一點。”


    劉恒為了將軍,也放下了臉麵。


    “朕很小氣。”誰還不會放下麵子啊。


    朱棣嗬嗬一笑:“你貞觀朝又不缺武將。就像蘇定方,你都不用人家。”


    李世民眉頭一皺:“蘇定方,有點耳熟。”


    劉恒又看向張彥,他感覺自己就是個小白。


    “在貞觀四年,蘇定方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夜襲陰山的戰役中,蘇定方率兩百名騎兵先登陷陣,攻破了頡利可汗的牙帳,為擊滅東突厥立下大功。此後,蘇定方因功授左武侯中郎將?。”


    “在唐高宗時期,蘇定方依舊在軍中服役,參與了多次重要戰役,包括征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麗,多次滅國,皆生擒其主。”


    劉恒愣住了:“不是,這種人你不用?”


    張彥輕咳一聲:“是這樣的,貞觀朝,能打的將軍太多了,李靖僅僅隻是代表,其他的包括李績,侯君集,郭孝恪。蘇定方在貞觀朝,真的挺沒存在感的。”


    “直說吧,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就有十五位武將,郭孝恪不在二十四功臣之中。”


    劉恒人麻了,滅國將軍上不了淩煙閣,滅國將軍沒有存在感。


    “李二,你給幾個會死啊?”劉恒也開始學朱棣了。


    “會死。”李世民可不會因為劉恒就借將。


    要說眼饞的,那絕對是朱棣。


    “李二就是摳。”朱棣沒給李世民留麵子。


    李世民嗬嗬一笑:“你們明朝的戚繼光,孫傳庭,朕也想要。”


    劉恒眼前一亮:“對呀,永樂皇帝,我不要孫傳庭,讓他救大明就好,我要戚繼光。”


    朱棣一頭黑線:“你不是有周亞夫嘛。”


    “一個不夠用。”劉恒繼續賣慘。


    這時,張彥也起了壞心思:“其實明朝有許多能打的將領,比如藍玉,沐英,李文忠,徐達,常遇春。”


    劉恒又看向了朱棣,希望朱棣能可憐一下他。


    朱棣一頭黑線:“那是我爹的將軍,不是我的。”


    “這好說,我去把你爹接來。”


    “你等我走了再接!”朱棣依舊很害怕朱元璋。


    李世民有些稀奇:“呦,這麽害怕啊。”


    “你以為誰都和你一樣啊!”朱棣氣呼呼的。


    劉恒輕咳一聲:“別提這個。”玄武門之變,怎麽說都不好聽,一般來說,皇帝很在乎這個。


    “在外麵,自然不能提,在天幕空間,沒事,都是皇帝,誰比誰差,這李二和那兩個,也經常提靖難。”


    李世民也是點頭:“沒錯,都是為了百姓安居樂業,不丟人。”


    劉恒語塞,這就是千古一帝的胸襟,學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掌握天幕,行走萬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紛紛落花櫻吹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紛紛落花櫻吹雪並收藏掌握天幕,行走萬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