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想了想,決定再次剪輯一段視頻。
【他們是一個時代的代表。】
曆代王朝,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頭百姓都抬上頭了。
聽天幕的意思,這次盤點的也是厲害的人物。而且不止一個。
【她是鮮卑族。】
漢朝時空,劉徹眉頭一皺:“不是漢人?是蠻夷?”
【她八歲喪父,十三歲嫁給了自己的丈夫。】
“蠻夷女子?”嬴政對周邊的民族也沒好感。
【出嫁後,她與丈夫琴瑟和鳴,是丈夫最好的賢內助。】
“哼,又不是我漢家女子。”劉邦對天幕上的人同樣嗤之以鼻。
【隨著前朝的滅亡,新朝的建立,他的丈夫卷入了那場旋渦。】
“蠻夷小國,能有什麽旋渦?”劉徹對天幕指指點點:“等我大漢天兵一到,你國都要沒。”
【當時他的丈夫手下隻有八百人可以用,成功,萬事大吉,失敗,身死道消。】
【她為了讓丈夫安心,手持利刃守護在孩子身邊,隨身攜帶毒藥。】
【一但失敗,她便做好了隨丈夫而去的準備。】
洪武時期,朱元璋看向馬皇後:“妹子,你猜到了嗎?”
馬皇後點頭:“嗯,也隻能是她了。”
【最終,他的丈夫成功了。】
【二郎啊,你還想要什麽啊?】
【我要,節製,天下兵馬。】
熟悉的話再次傳了出來,這個聲音,劉徹太熟悉了:“李世民?”
嬴政也懵了:“啊?他怎麽娶了異族女子?”
嬴政很看好李世民的政策,但是娶異族女子,嬴政表示不理解。
【她登上了皇後之位後,依舊兢兢業業幫助丈夫管理後宮。】
【她不參與朝政,同時也限製家族的人掌握大權,她把一切都獻給了自己的丈夫。】
貞觀時期,長孫無忌無奈的笑了笑。
【修書《女則》,為天下女子做表率,她扶養長大的公主,如長樂,豫章,皆在曆史留名,成為這個帝國為數不多的,賢良淑德的公主。】
貞觀時期,李世民破防了:“什麽意思?天幕,你什麽意思?什麽叫為數不多?”
李麗質也愣住了:“啊?還有我的事?”
李麗質倍感榮幸,能被天幕提一嘴。
【最為出名的便是那一段佳話。】
【她的丈夫被臣子的直言不諱氣的想殺人,但被她幾句話就勸了下來。】
【她便是大唐文德皇後,長孫氏。】
李世民握住了長孫皇後的手,慶幸自己有一個賢內助。
“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湣民惠禮曰文。綏柔士民曰德。諫爭不威曰德?。”
孔子喃喃自語:“這個皇後不簡單啊。”
【房玄齡跟隨陛下多年,整日伴於左右輔佐朝政,總在陛下困難的時候出謀劃策,倘若罪責不大,還是不要輕易懲治房玄齡的好。】
天幕中,長孫皇後虛弱的躺在李世民懷裏,而李世民已經淚流滿麵了。
貞觀時期,李世民心口一痛。
正在學習的李承乾看著天幕瞪大了眼睛。
【貞觀十年六月二十一日,這是分別的日子。】
貞觀時期,李世民炸了:“妖言惑眾!妖言惑眾!”
現在可是貞觀六年,也就是說,隻剩下四年了。
【這一年,長孫皇後的生命永遠停留在了三十六歲。臨終時,還不忘勸諫丈夫。】
【而她的丈夫至此不再立後。】
【後世評價千古一後,她當之無愧。唯一的爭議,就是排名第一還是排名第二。】
劉徹人麻了:“這貞觀朝這麽厲害的嗎?”
嬴政也在思索關於皇後的事,他要不要也立個皇後?
【而這也是貞觀時期的第一個分水嶺。而下一個分水嶺便是貞觀十七年。】
“貞觀十七年?貞觀十七年又怎麽了?”李世民傻眼了,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貞觀十七年正月十七日。他離去了。】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玄成?”李世民雖然經常說要弄死魏征,但那也隻是說說而已。
還在震驚於長孫皇後去世消息的魏征,此時有些無奈了,被天幕宣布死亡是什麽體驗?
貞觀群臣也複雜的看著魏征。
【他是言官,他與帝王互相成就。】
【如果他在其他君主手下,他不知道死亡多少次了。】
【而他的君主如果沒有他,也不知會犯多少錯誤。】
天幕上,魏征指著李世民的鼻子罵,李世民回宮後揚言要殺魏征卻被長孫皇後勸下的經過出現了。
魏征笑了笑:“有皇後在,萬事大吉,看來以後要繼續。”
貞觀群臣無奈,這家夥就不知道給陛下留點麵子。
嬴政覺得魏征很順眼:“這確實是一段佳話。”
天幕中的畫麵再次變化。
天幕中,李世民一身黑衣,來到了魏征的墳墓前,一把推倒了功德碑,隨後對著魏征破口大罵。
????魏征傻眼了:“這是陛下?”
畫麵再次切換,來到了第二天,李世民氣消了,又把功德碑重新立了起來。
“二哥?你怎麽能耍小孩子脾氣?”長孫皇後有些無奈。
不過李世民不在乎這個:“觀音婢,你上天幕了,天幕仙人會救你的。”
李世民現在屬於已讀亂回,他不在乎天下人看笑話,他就想讓妻子活著。
不過長孫皇後看的開:“人終有一死,臣妾看的開。”
“朕看不開!”
李麗質也在安慰李世民:“阿耶,天幕仙人不會坐視不理的。”
【一生剛正不阿,後世評價,人鏡。】
魏征笑了笑:“人鏡?我喜歡。”
【貞觀十七年,注定是貞觀朝最大的挫折。】
“還有?”長孫皇後有些吃驚,不知道這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麽。
【貞觀十七年還未過去,挫折再次降臨。】
【自長孫皇後去世後,她們二人擔任勸諫李世民的職責。】
【貞觀十三年,她協助眾臣勸止李世民停世封刺史。】
【另一位自幼由李世民親自帶大,學了一手好書法,尤其是飛白。她所寫的飛白書和李世民的相比,幾乎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二哥?你親自扶養了誰?”長孫皇後不解。
李世民也是一頭霧水,他怎麽知道啊。
【她二人總是在李世民犯錯誤時及時勸誡,並救下了許多大臣。】
長孫皇後鬆了一口氣,看來在她死後,還是有人可以勸誡丈夫的。
而且看起來其中一位還是宮中的人。
長孫皇後有些緊張,不知道是哪名皇子。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嫡長女,長樂公主李麗質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三歲。】
這下不止是李世民,就連長孫皇後都傻眼:“麗質?”
李世民感覺呼吸都不順暢了,這到底是為什麽?
李麗質也愣住了,她也活不長了?
【打擊還在繼續,同年,由李世民撫養長大的晉陽公主李明達去世,年僅十二歲。】(有爭議,有說二十年的,有說十八年的,有說十七年的。)
此時,呆萌的李明達還不知道發生什麽。
“明達?”李麗質捂住胸口:“為什麽?”
【他們是一個時代的代表。】
曆代王朝,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頭百姓都抬上頭了。
聽天幕的意思,這次盤點的也是厲害的人物。而且不止一個。
【她是鮮卑族。】
漢朝時空,劉徹眉頭一皺:“不是漢人?是蠻夷?”
【她八歲喪父,十三歲嫁給了自己的丈夫。】
“蠻夷女子?”嬴政對周邊的民族也沒好感。
【出嫁後,她與丈夫琴瑟和鳴,是丈夫最好的賢內助。】
“哼,又不是我漢家女子。”劉邦對天幕上的人同樣嗤之以鼻。
【隨著前朝的滅亡,新朝的建立,他的丈夫卷入了那場旋渦。】
“蠻夷小國,能有什麽旋渦?”劉徹對天幕指指點點:“等我大漢天兵一到,你國都要沒。”
【當時他的丈夫手下隻有八百人可以用,成功,萬事大吉,失敗,身死道消。】
【她為了讓丈夫安心,手持利刃守護在孩子身邊,隨身攜帶毒藥。】
【一但失敗,她便做好了隨丈夫而去的準備。】
洪武時期,朱元璋看向馬皇後:“妹子,你猜到了嗎?”
馬皇後點頭:“嗯,也隻能是她了。”
【最終,他的丈夫成功了。】
【二郎啊,你還想要什麽啊?】
【我要,節製,天下兵馬。】
熟悉的話再次傳了出來,這個聲音,劉徹太熟悉了:“李世民?”
嬴政也懵了:“啊?他怎麽娶了異族女子?”
嬴政很看好李世民的政策,但是娶異族女子,嬴政表示不理解。
【她登上了皇後之位後,依舊兢兢業業幫助丈夫管理後宮。】
【她不參與朝政,同時也限製家族的人掌握大權,她把一切都獻給了自己的丈夫。】
貞觀時期,長孫無忌無奈的笑了笑。
【修書《女則》,為天下女子做表率,她扶養長大的公主,如長樂,豫章,皆在曆史留名,成為這個帝國為數不多的,賢良淑德的公主。】
貞觀時期,李世民破防了:“什麽意思?天幕,你什麽意思?什麽叫為數不多?”
李麗質也愣住了:“啊?還有我的事?”
李麗質倍感榮幸,能被天幕提一嘴。
【最為出名的便是那一段佳話。】
【她的丈夫被臣子的直言不諱氣的想殺人,但被她幾句話就勸了下來。】
【她便是大唐文德皇後,長孫氏。】
李世民握住了長孫皇後的手,慶幸自己有一個賢內助。
“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湣民惠禮曰文。綏柔士民曰德。諫爭不威曰德?。”
孔子喃喃自語:“這個皇後不簡單啊。”
【房玄齡跟隨陛下多年,整日伴於左右輔佐朝政,總在陛下困難的時候出謀劃策,倘若罪責不大,還是不要輕易懲治房玄齡的好。】
天幕中,長孫皇後虛弱的躺在李世民懷裏,而李世民已經淚流滿麵了。
貞觀時期,李世民心口一痛。
正在學習的李承乾看著天幕瞪大了眼睛。
【貞觀十年六月二十一日,這是分別的日子。】
貞觀時期,李世民炸了:“妖言惑眾!妖言惑眾!”
現在可是貞觀六年,也就是說,隻剩下四年了。
【這一年,長孫皇後的生命永遠停留在了三十六歲。臨終時,還不忘勸諫丈夫。】
【而她的丈夫至此不再立後。】
【後世評價千古一後,她當之無愧。唯一的爭議,就是排名第一還是排名第二。】
劉徹人麻了:“這貞觀朝這麽厲害的嗎?”
嬴政也在思索關於皇後的事,他要不要也立個皇後?
【而這也是貞觀時期的第一個分水嶺。而下一個分水嶺便是貞觀十七年。】
“貞觀十七年?貞觀十七年又怎麽了?”李世民傻眼了,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貞觀十七年正月十七日。他離去了。】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玄成?”李世民雖然經常說要弄死魏征,但那也隻是說說而已。
還在震驚於長孫皇後去世消息的魏征,此時有些無奈了,被天幕宣布死亡是什麽體驗?
貞觀群臣也複雜的看著魏征。
【他是言官,他與帝王互相成就。】
【如果他在其他君主手下,他不知道死亡多少次了。】
【而他的君主如果沒有他,也不知會犯多少錯誤。】
天幕上,魏征指著李世民的鼻子罵,李世民回宮後揚言要殺魏征卻被長孫皇後勸下的經過出現了。
魏征笑了笑:“有皇後在,萬事大吉,看來以後要繼續。”
貞觀群臣無奈,這家夥就不知道給陛下留點麵子。
嬴政覺得魏征很順眼:“這確實是一段佳話。”
天幕中的畫麵再次變化。
天幕中,李世民一身黑衣,來到了魏征的墳墓前,一把推倒了功德碑,隨後對著魏征破口大罵。
????魏征傻眼了:“這是陛下?”
畫麵再次切換,來到了第二天,李世民氣消了,又把功德碑重新立了起來。
“二哥?你怎麽能耍小孩子脾氣?”長孫皇後有些無奈。
不過李世民不在乎這個:“觀音婢,你上天幕了,天幕仙人會救你的。”
李世民現在屬於已讀亂回,他不在乎天下人看笑話,他就想讓妻子活著。
不過長孫皇後看的開:“人終有一死,臣妾看的開。”
“朕看不開!”
李麗質也在安慰李世民:“阿耶,天幕仙人不會坐視不理的。”
【一生剛正不阿,後世評價,人鏡。】
魏征笑了笑:“人鏡?我喜歡。”
【貞觀十七年,注定是貞觀朝最大的挫折。】
“還有?”長孫皇後有些吃驚,不知道這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麽。
【貞觀十七年還未過去,挫折再次降臨。】
【自長孫皇後去世後,她們二人擔任勸諫李世民的職責。】
【貞觀十三年,她協助眾臣勸止李世民停世封刺史。】
【另一位自幼由李世民親自帶大,學了一手好書法,尤其是飛白。她所寫的飛白書和李世民的相比,幾乎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二哥?你親自扶養了誰?”長孫皇後不解。
李世民也是一頭霧水,他怎麽知道啊。
【她二人總是在李世民犯錯誤時及時勸誡,並救下了許多大臣。】
長孫皇後鬆了一口氣,看來在她死後,還是有人可以勸誡丈夫的。
而且看起來其中一位還是宮中的人。
長孫皇後有些緊張,不知道是哪名皇子。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嫡長女,長樂公主李麗質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三歲。】
這下不止是李世民,就連長孫皇後都傻眼:“麗質?”
李世民感覺呼吸都不順暢了,這到底是為什麽?
李麗質也愣住了,她也活不長了?
【打擊還在繼續,同年,由李世民撫養長大的晉陽公主李明達去世,年僅十二歲。】(有爭議,有說二十年的,有說十八年的,有說十七年的。)
此時,呆萌的李明達還不知道發生什麽。
“明達?”李麗質捂住胸口:“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