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剩餘的昏君中,第一就很難選擇了。】
【秦二世胡亥接手的本來就是一個有眾多問題的大秦,雖然胡亥本人比較抽象,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但很顯然,那個位置換成誰都沒用,除非那個人是秦始皇。】
【宋徽宗雖然是個擔不起大事的,宋朝的靖康恥說的主要也是他,但不可否認,宋徽宗並非沒有功績。】
【他在推動文化的發展上,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宋徽宗的貢獻在他造成的傷害麵前,顯得一文不值。】
【宋高宗的情況更為特殊,如果不是他,靖康之恥爆發後,南方的局勢會更加混亂,也因為他的血脈原因,南方有了主心骨。】
【如果不是後續做的蠢事,他便是延續宋朝的功臣。】
【隋煬帝楊廣,他的敗家程度連漢武帝都要仰望。】
“#**#**”漢武帝時空,劉徹開始朱元璋化了。
【但隋煬帝楊廣可能是這些人中,對後世貢獻最大的,也是最有遠見的。】
(征高句麗的政策是對的,高句麗不是純粹的遊牧民族,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都和高句麗死磕,隻不過楊廣玩崩了。)
【最後一個便是明英宗朱祁鎮。他的功績主要是廢除了殉葬製度。】
【隻不過這個殉葬製度到底是不是朱祁鎮廢除的尚存疑問,因為有人認為是成化皇帝朱見深不想讓生父的身後名太難看,所以把這件功績讓了出去。】
洪武時空,朱元璋冷哼一聲:“絕對是見深讓的,那個朱祁鎮咱見過,他就不是個好東西。”
成化時空,朱見深有些尷尬:“張公子,你別說出來呀。”
(作者也傾向於讓的,朱祁鎮有其他功績麻煩評論補充一下,前期就別提了,小孩子一個,又有太皇太後和三楊,基本不可能了出錯。)
天順時空,朱祁鎮眼前一亮:“對啊,朕可以下旨廢除殉葬製度。”
天順的朱見深也在觀看天幕:“爺爺啊,你真的錯了。”
【倘若論破壞力,宋高宗明顯是最輕的,其次是朱祁鎮,之後是宋徽宗,秦二世胡亥,隋煬帝楊廣。】
(這個排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討論昏君破壞力的強大,首先是看王朝有沒有滅亡,很顯然,宋高宗破壞力輕,朱祁鎮雖然昏庸,但明朝有人給他擦屁股。)
(所以不管朱祁鎮有沒有功勞,反正明朝沒有滅亡。宋徽宗也是同理,北宋和南宋雖然被認為是兩個朝代,但依舊有相同之處。)
(秦二世胡亥接手的秦朝本來就有毛病,換成扶蘇也一樣,隻不過胡亥抽象而已。)
(隋文帝留下了多少家底,都有記載,但就算是隋文帝留下了豐厚的家底,隋煬帝楊廣還是在短短十幾年就把大隋玩沒了。)
(所以論破壞力,楊廣第一。)
楊堅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的,此時的楊堅理解了,為什麽前麵說楊廣是暴君,現在又說他是昏君。
昏君和暴君本來就可以有共通之處,殘暴不仁也可以被說成昏庸,過分透支民力,何嚐不是昏庸的表現。
【若論恥辱,宋徽宗無疑是第一。】
【朱祁鎮再怎麽叫門,那也是皇帝一個人的恥辱,和大明的強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但靖康恥是整個宋朝的恥辱,除了皇帝受到侮辱之外,在金兵圍城之時,皇帝為了抵債,把官員家眷,公主王妃,乃至後宮嬪妃都拿出去抵債了。】
【除此之外,北宋被迫割讓大量土地和財物給金國,每年支付巨額的歲幣。北宋的經濟因此遭受重創,國庫為之一空。】
【宋朝皇室的做法不止是對宋朝的侮辱,還寒了許多殉國的忠臣和百姓的心。】
靖康恥之前的皇帝們都震驚了,原本以為朱祁鎮已經足夠無敵了,結果這個宋徽宗更加離譜。
此時的趙匡胤坐不住了,趕緊命人設立祭壇,他要祭祀天幕仙人,他也想回到以後,拯救大宋。
【昏君投票榜。】
曆朝曆代的所有人麵前都出現了一道虛影,這是讓曆朝曆代的人選擇誰才是第一。
同時,天幕上也出現了榜單排名。
“連嬪妃都保不住,你怎麽不去死?”李世民沒有猶豫,直接投了宋徽宗一票,之後又急匆匆的往庫房趕。
庫房中,李麗質同樣投了宋徽宗一票,原因無他,她就是公主,所以李麗質很同情宋朝的公主。
洪武時空,朱元璋毫不客氣的把票投給了朱祁鎮:“哼,就算有滿清,咱也不對你客氣,你也不配當咱的子孫。”
在朱元璋眼中,他遲早要殺到清朝,所以他沒必要和一群死人計較這些。
成化時空,朱見深把票投給了清朝皇帝:“張公子,怎麽就一票啊,這樣多沒意思啊。”
清朝皇帝們沒有意外,直接投明朝,隻是可惜沒有朱見深的選項,不然他們一定把朱見深投為榜首。
最終,結果出來了,宋徽宗高居榜首。
(這個結果是作者擲骰子得出來的結論,有不同的意見請和骰子說。)
天幕緩緩關閉,這就讓曆朝曆代的人一頭霧水,懲罰呢?為什麽懲罰沒出現?
不過這不是李世民在乎的。
“李麗質!你別太過分!放下!”
李麗質被李世民逮了個正著。
“啊?阿耶,你怎麽來了?”李麗質一臉無辜,慢慢向坐標方向移動。
李麗質感覺心都在滴血,這樣的話好幾個袋子都帶不走了,虧大了。
不過李麗質明顯小看了李世民,李世民個人武力值很強,動作很快,直接抓住了李麗質。
“麗質啊,你說阿耶該怎麽揍你啊。”
李麗質身體一抖:“阿耶,我不要了還不行嘛。”
李麗質主打一個能屈能伸,先混過去再說。
“可以,不過先讓阿耶揍你一頓。”這個死丫頭終於落到他手裏了,不打一頓,李世民這口氣出不了。
李麗質大驚:“張彥!救我!”
張彥一直在關注李麗質,當李麗質被抓時,張彥就找到了李淵:“太上皇,人命關天,趕緊去救人。”
【秦二世胡亥接手的本來就是一個有眾多問題的大秦,雖然胡亥本人比較抽象,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但很顯然,那個位置換成誰都沒用,除非那個人是秦始皇。】
【宋徽宗雖然是個擔不起大事的,宋朝的靖康恥說的主要也是他,但不可否認,宋徽宗並非沒有功績。】
【他在推動文化的發展上,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宋徽宗的貢獻在他造成的傷害麵前,顯得一文不值。】
【宋高宗的情況更為特殊,如果不是他,靖康之恥爆發後,南方的局勢會更加混亂,也因為他的血脈原因,南方有了主心骨。】
【如果不是後續做的蠢事,他便是延續宋朝的功臣。】
【隋煬帝楊廣,他的敗家程度連漢武帝都要仰望。】
“#**#**”漢武帝時空,劉徹開始朱元璋化了。
【但隋煬帝楊廣可能是這些人中,對後世貢獻最大的,也是最有遠見的。】
(征高句麗的政策是對的,高句麗不是純粹的遊牧民族,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都和高句麗死磕,隻不過楊廣玩崩了。)
【最後一個便是明英宗朱祁鎮。他的功績主要是廢除了殉葬製度。】
【隻不過這個殉葬製度到底是不是朱祁鎮廢除的尚存疑問,因為有人認為是成化皇帝朱見深不想讓生父的身後名太難看,所以把這件功績讓了出去。】
洪武時空,朱元璋冷哼一聲:“絕對是見深讓的,那個朱祁鎮咱見過,他就不是個好東西。”
成化時空,朱見深有些尷尬:“張公子,你別說出來呀。”
(作者也傾向於讓的,朱祁鎮有其他功績麻煩評論補充一下,前期就別提了,小孩子一個,又有太皇太後和三楊,基本不可能了出錯。)
天順時空,朱祁鎮眼前一亮:“對啊,朕可以下旨廢除殉葬製度。”
天順的朱見深也在觀看天幕:“爺爺啊,你真的錯了。”
【倘若論破壞力,宋高宗明顯是最輕的,其次是朱祁鎮,之後是宋徽宗,秦二世胡亥,隋煬帝楊廣。】
(這個排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討論昏君破壞力的強大,首先是看王朝有沒有滅亡,很顯然,宋高宗破壞力輕,朱祁鎮雖然昏庸,但明朝有人給他擦屁股。)
(所以不管朱祁鎮有沒有功勞,反正明朝沒有滅亡。宋徽宗也是同理,北宋和南宋雖然被認為是兩個朝代,但依舊有相同之處。)
(秦二世胡亥接手的秦朝本來就有毛病,換成扶蘇也一樣,隻不過胡亥抽象而已。)
(隋文帝留下了多少家底,都有記載,但就算是隋文帝留下了豐厚的家底,隋煬帝楊廣還是在短短十幾年就把大隋玩沒了。)
(所以論破壞力,楊廣第一。)
楊堅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的,此時的楊堅理解了,為什麽前麵說楊廣是暴君,現在又說他是昏君。
昏君和暴君本來就可以有共通之處,殘暴不仁也可以被說成昏庸,過分透支民力,何嚐不是昏庸的表現。
【若論恥辱,宋徽宗無疑是第一。】
【朱祁鎮再怎麽叫門,那也是皇帝一個人的恥辱,和大明的強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但靖康恥是整個宋朝的恥辱,除了皇帝受到侮辱之外,在金兵圍城之時,皇帝為了抵債,把官員家眷,公主王妃,乃至後宮嬪妃都拿出去抵債了。】
【除此之外,北宋被迫割讓大量土地和財物給金國,每年支付巨額的歲幣。北宋的經濟因此遭受重創,國庫為之一空。】
【宋朝皇室的做法不止是對宋朝的侮辱,還寒了許多殉國的忠臣和百姓的心。】
靖康恥之前的皇帝們都震驚了,原本以為朱祁鎮已經足夠無敵了,結果這個宋徽宗更加離譜。
此時的趙匡胤坐不住了,趕緊命人設立祭壇,他要祭祀天幕仙人,他也想回到以後,拯救大宋。
【昏君投票榜。】
曆朝曆代的所有人麵前都出現了一道虛影,這是讓曆朝曆代的人選擇誰才是第一。
同時,天幕上也出現了榜單排名。
“連嬪妃都保不住,你怎麽不去死?”李世民沒有猶豫,直接投了宋徽宗一票,之後又急匆匆的往庫房趕。
庫房中,李麗質同樣投了宋徽宗一票,原因無他,她就是公主,所以李麗質很同情宋朝的公主。
洪武時空,朱元璋毫不客氣的把票投給了朱祁鎮:“哼,就算有滿清,咱也不對你客氣,你也不配當咱的子孫。”
在朱元璋眼中,他遲早要殺到清朝,所以他沒必要和一群死人計較這些。
成化時空,朱見深把票投給了清朝皇帝:“張公子,怎麽就一票啊,這樣多沒意思啊。”
清朝皇帝們沒有意外,直接投明朝,隻是可惜沒有朱見深的選項,不然他們一定把朱見深投為榜首。
最終,結果出來了,宋徽宗高居榜首。
(這個結果是作者擲骰子得出來的結論,有不同的意見請和骰子說。)
天幕緩緩關閉,這就讓曆朝曆代的人一頭霧水,懲罰呢?為什麽懲罰沒出現?
不過這不是李世民在乎的。
“李麗質!你別太過分!放下!”
李麗質被李世民逮了個正著。
“啊?阿耶,你怎麽來了?”李麗質一臉無辜,慢慢向坐標方向移動。
李麗質感覺心都在滴血,這樣的話好幾個袋子都帶不走了,虧大了。
不過李麗質明顯小看了李世民,李世民個人武力值很強,動作很快,直接抓住了李麗質。
“麗質啊,你說阿耶該怎麽揍你啊。”
李麗質身體一抖:“阿耶,我不要了還不行嘛。”
李麗質主打一個能屈能伸,先混過去再說。
“可以,不過先讓阿耶揍你一頓。”這個死丫頭終於落到他手裏了,不打一頓,李世民這口氣出不了。
李麗質大驚:“張彥!救我!”
張彥一直在關注李麗質,當李麗質被抓時,張彥就找到了李淵:“太上皇,人命關天,趕緊去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