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何出此言?”張彥很不理解,他明明替李世民辟謠了,李世民不感謝他就算了,怎麽還恨上他了呢?
“阿耶,你對張彥客氣一點。”李麗質沒問緣故,直接埋怨李世民。
這就讓李世民更紮心了:“你不問問他幹了什麽?”
李世民決定回去之後再記一次李麗質的黑賬。
“給你辟謠了啊,你還不開心。”
李麗質現在主打一個護短。
這下李世民更生氣了:“現在魏征和於謙又來找朕了!”
張彥愣了一下,隨後就反應過來了:“要不把於謙還給大明?”
“想都別想!”土匪頭子向來都是許進不許出。
於謙這個人,永遠不會忠於皇帝,但也永遠不會背叛國家。
這種人是某些皇帝的眼中釘,但是對於明君來說,這種人是不可多得的瑰寶。
“陛下,你這是純屬欠罵。”
張彥有的時候挺不理解李世民了,明明被罵的受不了了,還要湊過去找罵,而且還愛哭。
“別廢話,那兩個人還等著呢,想想辦法。”
張彥攤了攤手:“沒辦法。”
“麗質,你回去一趟。”李世民隻能指望李麗質分擔火力了。
李麗質不解:“怎麽了?”
“兕子找你,還不讓別人抱。”論撒謊,李世民也是一流。
會撒謊的人不一定是將軍,但是將軍一定會撒謊,兵者詭道也,越強的將軍越會撒謊。
單純的李麗質不可能是李世民的對手:“哦,我知道了。”
這也是李麗質入住天幕空間以來,第一次回到大唐。
李麗質回來後當即朝立政殿走去,不過半路上就碰到李世民帶著魏征找來了。
“長樂在那呢,你去問吧。”
李麗質一臉懵:“啊?問什麽?”
“長樂公主,此事事關重大,請如實回答。”魏征目光嚴肅,這讓李麗質更心虛了。
“玄成伯伯,你問吧。”李麗質不解的看向李世民,到現在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魏征則是開門見山:“公主,你和天幕仙人是什麽關係?還有,陛下怎麽記下了你還有一個叫張彥的人的名字。”
“至於其他的名字,乾隆,斯當東,馬戛爾尼,這些都是天幕盤點過的,我們都知道。”
李麗質瞪大了眼睛:“阿耶,你什麽意思啊?”
李麗質知道,李世民的小本本上一開始記下的名字是李建成,李元吉還有頡利可汗。
這三位的下場,所有人都知道。
李世民也挺尷尬的:“沒什麽,練字呢。”
“嗬嗬。”李麗質一個字都不信,就算她再單純,也知道李世民這是拿她當擋箭牌。
“玄成伯伯,如果本宮沒猜錯,上麵也有你的名字吧。”
魏征點頭:“對。”
“那是我阿耶記的黑賬,上一個是頡利可汗。”
。。。。。就怕突然的安靜。
李麗質挑釁的看了李世民一眼,來呀,互相傷害呀。
“陛下,請給臣一個解釋。”魏征黑著一張臉:“這就是陛下在臣死之後推倒臣墓碑的理由?”
“那是功德碑!不是墓碑!”李世民欲哭無淚,這下別想安生了。
“著不重要,還有,陛下剛才去哪了?”
魏征可沒忘記李世民剛才的突然消失。
李麗質本來還在看笑話,可是於謙話鋒一轉:“長樂公主也知道吧。”
“廷益伯伯,你問我阿耶。”
李麗質也不想觸於謙的黴頭,這位狠起來連命都可以舍棄,惹不起。
“廷益,我們一人一個。”有了於謙這個最佳搭檔,魏征是越來越有精神了。
“切,誰跟你一人一個啊。本宮不陪你們玩了。”
李麗質說完就消失了。
李麗質算是看出來了,什麽兕子找她,就是李世民在撒謊。
“麗質,你怎麽這麽快回來了?小兕子呢?”
李麗質輕哼一聲:“兕子沒找我,是我阿耶騙我的,就是讓我分擔玄成伯伯和廷益伯伯的火力。”
“呃。”張彥也沒想到,李世民也有坑閨女的時候。
“長樂公主,這裏不錯呀。”
張彥和李麗質回身一看,李世民帶著於謙和魏征到了。
李麗質默默拿出了小天幕:“玄成伯伯,廷益伯伯,你們要是敢說我一句,我踢你們踢出去。”
魏征是能把李世民罵破防的存在,再加個於謙,那就是雙倍破防,李麗質一個小姑娘自然承受不住。
當看到李麗質的小天幕時,二人明白了一切。
“於謙多謝仙人大恩。”
“於少保不用客氣,你在後世很受人尊敬。”
李世民不解:“有多受人歡迎?”
張彥知道,這是李世民想分散二人的注意力:“後世一提大明,第一個想到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個就是永樂大帝朱棣,第三個是七下西洋的鄭和,第四個是抗倭英雄戚繼光,第五個就是於謙於少保。”
李世民愣了一下:“後麵呢?”
“下一個應該是朱由校和朱翊鈞。”
李世民摸了摸胡子:“哦,他們一定做了了不得的事吧,能讓人記住。”
張彥點頭:“對,不過很少有人記住他們的名字,比如說朱由校,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如果說木匠皇帝,所有人都知道是誰了。”
魏征愣住了:“木匠皇帝?”
“朱由校喜歡做木匠活,是一個被皇帝職位耽誤的木匠。”
李世民一頭黑線:“那個朱翊鈞呢?”
“朱翊鈞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人物,整整二十八年不上朝。”
。。。。。李世民現在感覺李隆基並不是那麽可恨了:“要是朱元璋知道這兩個子孫後會怎麽樣?”
李世民開始期待起來了。
張彥眨了眨眼:“怎麽說呢,以朱元璋的性格,估計會把他們打半殘吧,不好說。”
“其實大明就是這樣,跌宕起伏,出一個昏君,再出一個明君,這也是後世很喜歡學習明史的原因,主打一個好玩。”
張彥當初在找到這個規律後也覺得稀奇。
“小郎君,那大唐和大明還有大漢哪個更厲害?”
李世民很期待,想聽聽後世人是怎麽看待大唐和大明的。
“這麽說吧,大唐是華夏古代的巔峰,這無可爭議,至於漢朝,國恒以弱滅,獨漢以強亡就說明了一切。”
“但是漢唐有一點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比的過明朝。”
“是什麽?”李世民的勝負欲上來了。
“阿耶,你對張彥客氣一點。”李麗質沒問緣故,直接埋怨李世民。
這就讓李世民更紮心了:“你不問問他幹了什麽?”
李世民決定回去之後再記一次李麗質的黑賬。
“給你辟謠了啊,你還不開心。”
李麗質現在主打一個護短。
這下李世民更生氣了:“現在魏征和於謙又來找朕了!”
張彥愣了一下,隨後就反應過來了:“要不把於謙還給大明?”
“想都別想!”土匪頭子向來都是許進不許出。
於謙這個人,永遠不會忠於皇帝,但也永遠不會背叛國家。
這種人是某些皇帝的眼中釘,但是對於明君來說,這種人是不可多得的瑰寶。
“陛下,你這是純屬欠罵。”
張彥有的時候挺不理解李世民了,明明被罵的受不了了,還要湊過去找罵,而且還愛哭。
“別廢話,那兩個人還等著呢,想想辦法。”
張彥攤了攤手:“沒辦法。”
“麗質,你回去一趟。”李世民隻能指望李麗質分擔火力了。
李麗質不解:“怎麽了?”
“兕子找你,還不讓別人抱。”論撒謊,李世民也是一流。
會撒謊的人不一定是將軍,但是將軍一定會撒謊,兵者詭道也,越強的將軍越會撒謊。
單純的李麗質不可能是李世民的對手:“哦,我知道了。”
這也是李麗質入住天幕空間以來,第一次回到大唐。
李麗質回來後當即朝立政殿走去,不過半路上就碰到李世民帶著魏征找來了。
“長樂在那呢,你去問吧。”
李麗質一臉懵:“啊?問什麽?”
“長樂公主,此事事關重大,請如實回答。”魏征目光嚴肅,這讓李麗質更心虛了。
“玄成伯伯,你問吧。”李麗質不解的看向李世民,到現在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魏征則是開門見山:“公主,你和天幕仙人是什麽關係?還有,陛下怎麽記下了你還有一個叫張彥的人的名字。”
“至於其他的名字,乾隆,斯當東,馬戛爾尼,這些都是天幕盤點過的,我們都知道。”
李麗質瞪大了眼睛:“阿耶,你什麽意思啊?”
李麗質知道,李世民的小本本上一開始記下的名字是李建成,李元吉還有頡利可汗。
這三位的下場,所有人都知道。
李世民也挺尷尬的:“沒什麽,練字呢。”
“嗬嗬。”李麗質一個字都不信,就算她再單純,也知道李世民這是拿她當擋箭牌。
“玄成伯伯,如果本宮沒猜錯,上麵也有你的名字吧。”
魏征點頭:“對。”
“那是我阿耶記的黑賬,上一個是頡利可汗。”
。。。。。就怕突然的安靜。
李麗質挑釁的看了李世民一眼,來呀,互相傷害呀。
“陛下,請給臣一個解釋。”魏征黑著一張臉:“這就是陛下在臣死之後推倒臣墓碑的理由?”
“那是功德碑!不是墓碑!”李世民欲哭無淚,這下別想安生了。
“著不重要,還有,陛下剛才去哪了?”
魏征可沒忘記李世民剛才的突然消失。
李麗質本來還在看笑話,可是於謙話鋒一轉:“長樂公主也知道吧。”
“廷益伯伯,你問我阿耶。”
李麗質也不想觸於謙的黴頭,這位狠起來連命都可以舍棄,惹不起。
“廷益,我們一人一個。”有了於謙這個最佳搭檔,魏征是越來越有精神了。
“切,誰跟你一人一個啊。本宮不陪你們玩了。”
李麗質說完就消失了。
李麗質算是看出來了,什麽兕子找她,就是李世民在撒謊。
“麗質,你怎麽這麽快回來了?小兕子呢?”
李麗質輕哼一聲:“兕子沒找我,是我阿耶騙我的,就是讓我分擔玄成伯伯和廷益伯伯的火力。”
“呃。”張彥也沒想到,李世民也有坑閨女的時候。
“長樂公主,這裏不錯呀。”
張彥和李麗質回身一看,李世民帶著於謙和魏征到了。
李麗質默默拿出了小天幕:“玄成伯伯,廷益伯伯,你們要是敢說我一句,我踢你們踢出去。”
魏征是能把李世民罵破防的存在,再加個於謙,那就是雙倍破防,李麗質一個小姑娘自然承受不住。
當看到李麗質的小天幕時,二人明白了一切。
“於謙多謝仙人大恩。”
“於少保不用客氣,你在後世很受人尊敬。”
李世民不解:“有多受人歡迎?”
張彥知道,這是李世民想分散二人的注意力:“後世一提大明,第一個想到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個就是永樂大帝朱棣,第三個是七下西洋的鄭和,第四個是抗倭英雄戚繼光,第五個就是於謙於少保。”
李世民愣了一下:“後麵呢?”
“下一個應該是朱由校和朱翊鈞。”
李世民摸了摸胡子:“哦,他們一定做了了不得的事吧,能讓人記住。”
張彥點頭:“對,不過很少有人記住他們的名字,比如說朱由校,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如果說木匠皇帝,所有人都知道是誰了。”
魏征愣住了:“木匠皇帝?”
“朱由校喜歡做木匠活,是一個被皇帝職位耽誤的木匠。”
李世民一頭黑線:“那個朱翊鈞呢?”
“朱翊鈞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人物,整整二十八年不上朝。”
。。。。。李世民現在感覺李隆基並不是那麽可恨了:“要是朱元璋知道這兩個子孫後會怎麽樣?”
李世民開始期待起來了。
張彥眨了眨眼:“怎麽說呢,以朱元璋的性格,估計會把他們打半殘吧,不好說。”
“其實大明就是這樣,跌宕起伏,出一個昏君,再出一個明君,這也是後世很喜歡學習明史的原因,主打一個好玩。”
張彥當初在找到這個規律後也覺得稀奇。
“小郎君,那大唐和大明還有大漢哪個更厲害?”
李世民很期待,想聽聽後世人是怎麽看待大唐和大明的。
“這麽說吧,大唐是華夏古代的巔峰,這無可爭議,至於漢朝,國恒以弱滅,獨漢以強亡就說明了一切。”
“但是漢唐有一點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比的過明朝。”
“是什麽?”李世民的勝負欲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