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和劇情無關,隻是好好和一些被營銷號忽悠了的讀者解釋一下。


    首先是朱元璋。


    在《大明律》中有一種罪犯叫逸夫。


    明大誥中有記載:一裏之間,百戶之內,仍有逸夫,裏甲坐視,鄰裏親戚不拿,其逸夫或於公門中,或在市閭裏,有犯非為,捕獲到官,逸民處死,裏甲四鄰化外之遷。


    明朝對逸夫判定標準不止是犯罪的人,還有沒有工作的人。


    這裏麵的意思就是百姓如果不舉報身邊的逸夫就會判流放做苦力,逸夫處死。


    這種事都能寫進大誥當宣傳典範。


    裏甲是明朝的基層組織,主要用於縣以下的基層管理。裏甲製度以一百一十戶為一裏,其中丁糧最多的十戶擔任裏長,其餘一百戶分為十甲,每甲十戶,設甲首。


    每年由裏長和甲首輪流應役,每十年一輪回,稱為排年。


    另外,朱元璋也有屠城的行為。


    在攻打蘇州時因為部隊受到巨大損失,下令屠城,抵抗者、不降者以及與張士誠有關係的人一律被誅殺。破城後,朱元璋的軍隊在蘇州城內燒殺搶掠,導致大量平民死亡,蘇州城內死者枕藉,積骨如山。


    朱元璋登基後為了防止蘇州叛亂下令將所有蘇州百姓盡數趕散,遷往全國各地。


    下麵是李世民。


    《資治通鑒》中有記載:貞觀十六年七月,禁自傷殘製。


    自今有自傷殘者,據法加罪,仍從賦役。


    貞觀之治在曆史上都是有名的政治清明,就這樣,自殘都躲不過徭役,而且自殘還有罪。


    而且這種禁止自殘來躲避徭役的法律,曆朝曆代都有。


    仔細想一下,普通百姓為什麽寧可自殘也要躲徭役。


    《漢書》中有對徭役的描寫。


    丁男被甲,丁女傳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


    中國真正禁止徭役的時間是新中國成立。


    古代皇帝能在治理國家時能想一下底層百姓的困苦就已經是仁君了。


    故宮,未央宮那種級別的建築群在現代,有機械的幫助都是一個大工程。


    在古代,這些建築群是什麽存在。


    如果真的是所謂的愛民如子,那就應該廢除徭役。


    古代的愛民如子就是個謊言。


    漢文帝,漢宣帝,唐太宗,宋仁宗,明太祖,明成祖都是這種情況。


    所以別說古代皇帝對百姓好了,人一但當了皇帝,就和普通人是兩種生物了,權力就是毒藥。


    可以喜歡古代皇帝,但是也別把古代皇帝當成完美的聖人。


    最近有人評論說某個皇帝對老百姓好,還憤憤不平的長篇大論的評論,這讓作者不理解。


    徭役逼的百姓自殘,打天下時屠城,這就叫好?


    別用現代的價值觀去看待古代皇帝。


    古代皇帝有一個算一個,這些皇帝加在一起,夠教員和周公打的嗎?


    現在的小說和曆史劇都是經過美化加工的,不然都沒辦法過審。


    看曆史就不要搞什麽飯圈,不要粉這個粉那個的。


    但凡了解一下政治和曆史也不至於一點了解都沒有。


    作者接受對人物不理解的評論,接受不喜歡這個題材的評論,歡迎糾正本書對曆史介紹的錯誤,但是不接受無理取鬧的評論。


    如果真的粉某個皇帝,可以在軟件搜前綴:大秦,大漢,大隋,大唐,大宋,大元,大明,大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掌握天幕,行走萬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紛紛落花櫻吹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紛紛落花櫻吹雪並收藏掌握天幕,行走萬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