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著那麽多忠臣為了大唐前赴後繼,心裏更加痛恨那個子孫了。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為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命人在淩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供後人瞻仰,史稱淩煙閣二十四功臣。】
【昭昭有唐,天俾萬國。這就是盛唐最真實的寫照。】
【當時的長安城,是當之無愧的文明中心。】
【當時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和長安相提並論。】
【萬國來朝,百年盛世如期而至,自此之後,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自漢之後,又多了一個稱呼,那就是唐人。】
“朕也做到了萬國來朝,為什麽沒有明人一說。”朱棣心裏不服氣了。
劉徹是千古一帝,把國號融入了民族,李世民是千古一帝,也把國號融入了民族。
他也是千古一帝,為什麽沒把國號融入民族呢?
“唐人嗎?哼!不過一個後世王朝而已,什麽漢人唐人,以後都不存在。”
嬴政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把秦融入民族,成為民族的稱呼。
“叔父,我要成為天幕上的那三位帝王,尤其是李世民那樣的人。”
項籍眼中充滿了鬥誌,橫掃天下,開創百年盛世,萬國來朝,這才是大丈夫所為。
秦朝,一個小村莊裏,劉季滿臉羨慕:“大丈夫當如此也。”
【貞觀皇帝李世民,綜合評價,千古一帝。】
【帝王獎勵榜。】
【李世民,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第二名。治理國家時,推行均田製,采取了租庸調製、輕徭薄賦和休養生息等措施。?】
【他一改以往重農抑商的國策,推行商業,極大的增加了國庫收入。】
【製定貞觀律,廢酷刑,縮小族刑與連坐範圍,確立死刑複奏製度。】
【任用賢能,虛心納諫,取仕不問門第。】
【輕徭薄賦,鼓勵生產,興修水利,改善農業,推行節儉,禁止地方官員進貢奇珍異寶。】
【改善科舉,選拔實用人才,興辦學校,加強人才教育。】
【貞觀一朝,從經濟,軍事,文化,政治上綜合評價為華夏曆史第一盛世。之後便有了一個形容盛世的成語,治隆貞觀。】
【特此獎勵所在時空風調雨水二十年,壽命十年,一生頭腦清醒,身體強壯,國運獎勵三十年。】
此時的曆代君主已經不在乎李世民得到的什麽獎勵了,他們在記錄天幕上不斷出現的政策。
“不錯的參考。”諸葛亮放下了筆墨:“可以嚐試改進一下。”
秦朝,嬴政破防了:“難道商君之法是錯的?”
戰國時期,嬴渠梁和公孫鞅對視了一眼。(商鞅的原名是公孫鞅。?商鞅,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人,也叫衛鞅。)
“秦君,鞅覺得秦國應該用李世民的方法。”
公孫鞅無奈放下了竹簡,畢竟眼見為實。
嬴渠梁點了點頭:“渠梁聽先生的。”
於此同時,各國君主若有所思,皇帝,對比周天子又如何?
如果說前兩位皇帝對他們國家的衝擊還沒有那麽大,但是李世民這個王炸一出來,那就不一樣了。
天幕中出現的百年盛世讓他們的子民動了心思。
開疆拓土,留名青史,建立不世功績。別說是他們臣子了,就算是他們都動了心思。
一個名為大一統的觀念開始在所有人心裏萌芽。
與貴族向往不世之功不同,普通百姓則是向往大一統時代的富足。
李世民不知道其他人的想法,但是他知道,他今天必須給大臣們一個說法。
“陛下,這淩煙閣二十四功臣,您準備怎麽選?”魏征首先站了出來。
貞觀朝的其他臣子也盯著李世民,大有一副你不給個說法就不許走的架勢。
李世民擦了擦臉上的冷汗,直呼天幕坑人,你說功績就說功績,提什麽功臣像啊。
到了他們這種層次,名留青史,身後之名非常重要,尤其是天幕說的第一盛世。
在第一盛世名留青史,這誘惑力不是一般的大。
他們很羨慕天幕中所說的王玄策,雖然不知道他是誰,但是能被天幕單獨拿出來說,絕對不簡單。
麵對群臣的逼宮,李世民也沒廢話,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皇帝的跑路並沒有讓貞觀群臣的熱情冷下來,開始細說自己的功勞,就為了爭這個位置。
“二哥,你何必拘泥於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啊?既然天幕已經曝光了你以後的事,那就說明上天給你指引方向,好讓你做的比天幕上說的更好。”
聽著長孫皇後的話,李世民茅塞頓開:“對呀,為什麽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就不能二十五?就不能三十?”
“反正朕又不怕他們立功,多立幾個功,那多加幾個位置也不是不可以。”
“阿耶,那場叛亂。”李麗質給李世民潑了一盆冷水。
李世民的臉色暗了下來:“隻能等天幕曝光了,現在隻知道百年後出現了一場叛亂,其他的什麽都不知道。”
百年的時光讓李世民望塵莫及,但是他知道,那場叛亂絕對非常大。
不然如此強悍的盛唐怎麽可能一夜之間崩塌,單單那場戰鬥就能看的出來。
一想到二十五萬精銳的混戰,李世民就心疼,二十五萬人啊,他們本應都是守護國家的軍隊,卻損失在內戰中。
不過這也讓李世民看到了盛唐到底有多強,二十五萬甲士,不是隨隨便便什麽國家就能養的起的。
隨著天幕盤點的結束,楊堅深吸一口氣:“唐國公,世民現在在你家中吧?”
“陛下,犬子就在罪臣家中,罪臣起誓,永遠不會背叛大隋,天幕所說的亂臣賊子李淵和罪臣沒有任何關係。”
李淵心驚膽戰的,不知道這個姨父會怎樣對他。
“唐國公,你說錯了,世民是你的表弟。”
楊堅的話讓李淵呆住了。
“辛苦皇後了,為朕生下了如此麒麟兒。”
“這是臣妾應該做的。”獨孤皇後知道楊堅的想法,就是想占為己有。
讓這麽一位天縱之才入皇室族譜,和皇室綁定有重大利好,至少可以守護大隋。
畢竟自己的孩子不爭氣啊。
獨孤皇後對此沒有意見,畢竟李世民是她姐姐的孫子,也是有血緣關係的。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為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命人在淩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供後人瞻仰,史稱淩煙閣二十四功臣。】
【昭昭有唐,天俾萬國。這就是盛唐最真實的寫照。】
【當時的長安城,是當之無愧的文明中心。】
【當時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和長安相提並論。】
【萬國來朝,百年盛世如期而至,自此之後,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自漢之後,又多了一個稱呼,那就是唐人。】
“朕也做到了萬國來朝,為什麽沒有明人一說。”朱棣心裏不服氣了。
劉徹是千古一帝,把國號融入了民族,李世民是千古一帝,也把國號融入了民族。
他也是千古一帝,為什麽沒把國號融入民族呢?
“唐人嗎?哼!不過一個後世王朝而已,什麽漢人唐人,以後都不存在。”
嬴政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把秦融入民族,成為民族的稱呼。
“叔父,我要成為天幕上的那三位帝王,尤其是李世民那樣的人。”
項籍眼中充滿了鬥誌,橫掃天下,開創百年盛世,萬國來朝,這才是大丈夫所為。
秦朝,一個小村莊裏,劉季滿臉羨慕:“大丈夫當如此也。”
【貞觀皇帝李世民,綜合評價,千古一帝。】
【帝王獎勵榜。】
【李世民,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第二名。治理國家時,推行均田製,采取了租庸調製、輕徭薄賦和休養生息等措施。?】
【他一改以往重農抑商的國策,推行商業,極大的增加了國庫收入。】
【製定貞觀律,廢酷刑,縮小族刑與連坐範圍,確立死刑複奏製度。】
【任用賢能,虛心納諫,取仕不問門第。】
【輕徭薄賦,鼓勵生產,興修水利,改善農業,推行節儉,禁止地方官員進貢奇珍異寶。】
【改善科舉,選拔實用人才,興辦學校,加強人才教育。】
【貞觀一朝,從經濟,軍事,文化,政治上綜合評價為華夏曆史第一盛世。之後便有了一個形容盛世的成語,治隆貞觀。】
【特此獎勵所在時空風調雨水二十年,壽命十年,一生頭腦清醒,身體強壯,國運獎勵三十年。】
此時的曆代君主已經不在乎李世民得到的什麽獎勵了,他們在記錄天幕上不斷出現的政策。
“不錯的參考。”諸葛亮放下了筆墨:“可以嚐試改進一下。”
秦朝,嬴政破防了:“難道商君之法是錯的?”
戰國時期,嬴渠梁和公孫鞅對視了一眼。(商鞅的原名是公孫鞅。?商鞅,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人,也叫衛鞅。)
“秦君,鞅覺得秦國應該用李世民的方法。”
公孫鞅無奈放下了竹簡,畢竟眼見為實。
嬴渠梁點了點頭:“渠梁聽先生的。”
於此同時,各國君主若有所思,皇帝,對比周天子又如何?
如果說前兩位皇帝對他們國家的衝擊還沒有那麽大,但是李世民這個王炸一出來,那就不一樣了。
天幕中出現的百年盛世讓他們的子民動了心思。
開疆拓土,留名青史,建立不世功績。別說是他們臣子了,就算是他們都動了心思。
一個名為大一統的觀念開始在所有人心裏萌芽。
與貴族向往不世之功不同,普通百姓則是向往大一統時代的富足。
李世民不知道其他人的想法,但是他知道,他今天必須給大臣們一個說法。
“陛下,這淩煙閣二十四功臣,您準備怎麽選?”魏征首先站了出來。
貞觀朝的其他臣子也盯著李世民,大有一副你不給個說法就不許走的架勢。
李世民擦了擦臉上的冷汗,直呼天幕坑人,你說功績就說功績,提什麽功臣像啊。
到了他們這種層次,名留青史,身後之名非常重要,尤其是天幕說的第一盛世。
在第一盛世名留青史,這誘惑力不是一般的大。
他們很羨慕天幕中所說的王玄策,雖然不知道他是誰,但是能被天幕單獨拿出來說,絕對不簡單。
麵對群臣的逼宮,李世民也沒廢話,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皇帝的跑路並沒有讓貞觀群臣的熱情冷下來,開始細說自己的功勞,就為了爭這個位置。
“二哥,你何必拘泥於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啊?既然天幕已經曝光了你以後的事,那就說明上天給你指引方向,好讓你做的比天幕上說的更好。”
聽著長孫皇後的話,李世民茅塞頓開:“對呀,為什麽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就不能二十五?就不能三十?”
“反正朕又不怕他們立功,多立幾個功,那多加幾個位置也不是不可以。”
“阿耶,那場叛亂。”李麗質給李世民潑了一盆冷水。
李世民的臉色暗了下來:“隻能等天幕曝光了,現在隻知道百年後出現了一場叛亂,其他的什麽都不知道。”
百年的時光讓李世民望塵莫及,但是他知道,那場叛亂絕對非常大。
不然如此強悍的盛唐怎麽可能一夜之間崩塌,單單那場戰鬥就能看的出來。
一想到二十五萬精銳的混戰,李世民就心疼,二十五萬人啊,他們本應都是守護國家的軍隊,卻損失在內戰中。
不過這也讓李世民看到了盛唐到底有多強,二十五萬甲士,不是隨隨便便什麽國家就能養的起的。
隨著天幕盤點的結束,楊堅深吸一口氣:“唐國公,世民現在在你家中吧?”
“陛下,犬子就在罪臣家中,罪臣起誓,永遠不會背叛大隋,天幕所說的亂臣賊子李淵和罪臣沒有任何關係。”
李淵心驚膽戰的,不知道這個姨父會怎樣對他。
“唐國公,你說錯了,世民是你的表弟。”
楊堅的話讓李淵呆住了。
“辛苦皇後了,為朕生下了如此麒麟兒。”
“這是臣妾應該做的。”獨孤皇後知道楊堅的想法,就是想占為己有。
讓這麽一位天縱之才入皇室族譜,和皇室綁定有重大利好,至少可以守護大隋。
畢竟自己的孩子不爭氣啊。
獨孤皇後對此沒有意見,畢竟李世民是她姐姐的孫子,也是有血緣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