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大明開國皇帝駕崩,皇太孫繼位。】


    對於朱元璋來說,開局就是王炸:“標兒呢?”


    朱元璋內心恐懼,因為他知道,他不可能廢太子,二人都是共用一套班底的。


    馬皇後同樣眉頭一皺,看來真的有事。


    【建文皇帝繼位前,答應過洪武皇帝,善待叔叔們。建文帝也答應了。】


    【但建文帝登基僅僅三個月,就開始削藩了。】


    【洪武皇帝第七子,第十三子,第十八子,第十二子先後被廢。貶為庶人。】


    【其中第十二子不堪受辱,舉家自焚而死。】


    【本王是高皇帝血胤,豈能受辱於傖徒。】


    此時別說朱元璋了,就連朱標都傻眼了:“十二弟?自焚?孽畜!朱雄英什麽時候這麽狠毒了?”


    路上的朱棣都懵了:“雄英?不可能吧?”


    【湘戾王!戾王!很好,很好,朱允炆,你很好!逼死了本王的弟弟,還加上如此惡諡!】


    隻見天幕上的朱棣氣的渾身顫抖,隨後吐出了一口血。


    朱元璋差點癱倒在地:“為什麽繼位的不是標兒,也不是雄英?天幕,你說呀!為什麽?”


    朱元璋已經快瘋了,長子長孫都不是皇帝,那隻有一個可能了。


    “重八。”馬皇後也想到了這一點。


    “不是雄英嗎。”朱標也有些承受不了了,他能猜到,應該是自己出事了,他可以接受。


    但是大兒子,他接受不了了。


    西漢時期,劉徹一臉鄙夷:“害怕造反,削權力就好了,哪有衝著命去的?”


    嬴政嗬嗬一笑:“真是個廢物啊。”


    此時,胡順妃闖了進來:“陛下,陛下,請陛下下旨,永遠不要讓柏兒就藩,就在南京當個普普通通的富家翁吧,什麽權力侍衛都不要給。”


    胡順妃害怕了。


    馬皇後歎了口氣:“胡妹妹放心,朱允炆不可能繼承皇位。”


    馬皇後有這個權力。


    此時的朱元璋肺都氣炸了,他是怎麽敢的?


    【最終,建文帝準備對燕王下手。】


    【無奈的燕王隻能裝瘋,甚至與豬同吃同睡。】


    天幕中,朱棣已經沒有了往日的風采,蓬頭垢麵,嘴裏甚至有不可描述之物,吃的津津有味。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如果是咱,咱也要反!”朱元璋閉上了眼睛,不知道自己造了什麽孽。


    而朱標則是氣衝衝的出去了。


    永樂朝,朱棣捂著臉,太丟人了,這次現大眼了。


    而朱棣的兒孫和臣子則是低著頭,不敢看天幕。


    “就憑這一點,說他千古一帝,朕服氣。”李世民不由敬佩起朱棣了。


    【建文元年,燕王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靖難之役。】


    【整場戰役曆時四年,燕王以一藩之地,打垮了整個明帝國,成功登基。】


    【最後時刻,建文帝點燃皇宮,至於是自焚還是出逃,成為曆史懸案。】


    【永樂皇帝在位二十二年,期間五次北伐。】


    天幕中,大明士兵在草原馳騁,打的北方蠻族不敢南下。


    【創立神機營,為當時最早的火器部隊。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悍的部隊。】


    【對外,設立奴兒幹都司,占領安南等一係列功績,讓大明版圖擴大了一倍。】


    【文治上,修著永樂大典,為當時世界上第一本,也是最全的百科全書。】


    【疏通運河,加強南北交流,並修建北平皇宮,於永樂十九年正式遷都。】


    【遷都北京,開創大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先河。也讓大明成為了華夏最具代表性的三大王朝之一。】


    【強漢,盛唐,鐵血大明。】


    劉邦立刻站起來了:“強漢?哈哈哈哈,乃公就知道。”


    隨後劉邦看向北方:“匈奴,你等著。”


    李世民也看向天幕:“盛唐?不奇怪,就該如此。”


    【無論修著永樂大典,還是北伐,或者是疏通運河,這一切都需要錢。】


    【這是大明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七下西洋,永樂一朝共計下西洋六次。】


    天幕中,龐大的水師震驚了各朝各代。


    【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強悍的水師,大明水師。】


    【大明水師強到什麽地步?舉個例子,大明水師到達一處,消滅了一股所謂的土匪,但在那個地方的記載就是,大明水師滅掉了他們的王朝。】


    此時的朱元璋已經麻了:“這是老四嗎?”


    馬皇後瞥了他一眼:“開心了就老四,不開心了就朱棣?”


    【相對於其父洪武皇帝,永樂皇帝更有遠見,不似其父那樣,小富即安,沒有其父那種小農思想。】


    【這也注定讓其在功績上能超越其父。】


    朱元璋不出意外的再次破防:“咱驅除韃虜,再造華夏,他朱棣憑什麽跟咱比?”


    不過朱元璋也動了心思,永樂大典?哼,永樂大典不應該存在,以後隻會有洪武大典。


    至於下西洋?他朱棣都可以,那他朱元璋也行。


    洪武朝的朱棣喘著粗氣,這就是他?


    而建文時空,再次出征的李景隆看著手下毫無戰意的將領,下定了決心:“快走,這是從龍之功。”


    建文朝的官員也竊竊私語,如果他們能在永樂皇帝手下,會不會青史留名?


    朱允炆癱坐在龍椅上,大氣都不敢喘,本來他的人設就設計的挺好,但這次被天幕直接曝光了。


    排名第四的千古一帝和他之間,百姓會選擇誰?


    朱允炆的猜測沒錯,此時的南京已經人心渙散了,讓他們上戰場?和千古一帝打?這不是開玩笑嗎?


    【下西洋帶來的財富讓國庫有了錢做更多的事情。】


    【常年的戰爭,民間確實受到了影響,可如果不打呢?】


    隨後天幕出現了蠻族在邊疆燒殺搶掠的影像。


    【兩害取其輕,永樂皇帝成功了,在位二十二年,為大明打出了二十年的和平,也為日後的仁宣之治,大明國力巔峰打下了基礎,萬國來朝,盛世如期而至。】


    一句盛世如期而至徹底讓洪武朝,建文朝和永樂朝的百姓沸騰了。


    【如此江山,豈不讓人留戀?】


    天幕上,軍營中,老年的朱棣帶著壯誌未酬的不甘閉上了眼睛。


    “恭送永樂大帝。”


    曆朝曆代的百姓自發為永樂帝送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掌握天幕,行走萬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紛紛落花櫻吹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紛紛落花櫻吹雪並收藏掌握天幕,行走萬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