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是一路解釋下來,他自己倒是覺得沒什麽。


    可是他們走後,山上路邊的小石頭可就遭殃了。


    聽了他解釋的遊客,他們下山的時候,每個遊客都撿一顆小石頭帶下山。


    撿石頭的人多了,一些不明的遊客那肯定好奇。


    於是一個傳一個,都說山上的石頭是佛祖開光,特別靈驗。


    導致以後來的遊客,下山都要撿一顆石頭回家。


    那可真是一掃光,以後去金燈寺的遊客。


    在路上連小石頭都看不到一顆。


    唐青可不知道,他自己給金燈寺石頭帶來的影響。


    他抱著石頭,還在一直想。


    東西是怎麽放進石頭裏。


    還是天然的東西,本身就生長在石頭裏。


    他也好奇,石頭裏到底是什麽東西。


    唐青也沒有打算回到車裏就開石頭,他害怕把裏麵東西弄爛了。


    他必須找一個專業的人來開石頭。


    一行四人回到車裏,黎老在這裏等著他們。


    陳聰還把唐青的搬石頭的搞笑事情,從頭到尾說給黎老聽。


    黎老聽了唐青做的搞笑事,低頭看了一眼後備箱的石頭。


    又看了一眼唐青,然後衝著唐青莫名的笑了笑。


    唐青被黎老看的莫名的心慌。


    薑還是老的辣。


    唐青懷疑,黎老已經看出來他的詭計。


    黎老也沒有揭穿他,大家就開著車繼續上路。


    隨後他們又沿著井底掛壁公路前行。


    聽黎老說,有二十多裏山路是車子沒法去。


    他們必須徒步過去。


    ......


    唐青一行人開車來到停車的目的地。


    這裏停了幾輛考古人員的車,還有一個專門守車的人。


    現在已經是下午,守車人讓他們不要進去。


    進去要走二十多裏山路,天黑之前還必須趕著出來。


    如果他們要進去,最好明天早上跟大部隊一起進去。


    幾人也聽從守車人建議。


    畢竟他們今天去了金燈寺,已經很疲憊。


    幾人就坐在車裏聊天,等著山裏的人出來。


    大概下午六點左右,一群人從山裏出來。


    “老黎,你終於來了?”


    一個瘦瘦的老者,卻顯得特別有精神,看見黎老爽朗的笑道。


    “老耿,我可是接到你的消息,第一時間就趕過來。”


    黎老拉著幾人給耿老介紹,耿老也挨著介紹他們那邊的人。


    當黎老介紹唐青的時候,耿老表現的相當友善。


    “你就是唐青,我可是聽說過你的名字。


    小夥子,做的不錯。”


    耿老爽朗的笑著,還對唐青豎起了大拇指。


    “聽說你這次又對中州博物館,捐了一件商朝的青銅圓鼎?


    等我這邊事情忙完,我一定要去中州博物館研究一下。”


    唐青現在是受寵若驚,沒想到耿老還知道他。


    耿老有三個徒弟,一個四十多歲的路師兄,兩個三十多歲的李師兄和王師兄。


    唐青能得到他們老師的稱讚,他們對唐青也是另眼相看。


    還有幾個考古的工作人員,他們都是由耿老領導。


    一群人寒暄過後,就開車來到了一個小村莊。


    這個小村莊在半山腰,而且四麵環山。


    考古人員晚上都是在這裏住宿。


    這裏都是農家房子,考古人員在這裏租了兩套房子。


    而他們吃飯,是出錢由村莊裏的人給他們做。


    中午是帶幹糧到山裏吃,免得來回跑耽誤時間。


    晚上一群人吃了沒有事做,就圍在一起討論白天古墓挖掘事。


    他們也把白天挖掘一些物品帶了出來。


    有矛、戈、戟、殳,箭頭,還有一把青銅劍。


    同時還有一件盛飯菜的簋?。


    這些可都是才出土的文物,上麵還覆著新鮮的泥土。


    幾人圍著這幾樣東西量尺寸,做記錄,做保護。


    唐青還是第一次觸摸真正的青銅劍。


    這把秦國的青銅劍長度為86公分,劍身上共有8個棱麵。


    它的長度遠超戰國時期其它國家的寶劍。


    耿老幾人用遊標卡尺測量,發現這8個棱麵誤差不足一根頭發絲。


    這把青銅劍結構致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無交錯。


    它與秦始皇兵馬俑裏出土的青銅劍幾乎差不多。


    它在黃土下沉睡了2200多年,出土時依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


    耿老他們懷疑,此劍的表麵應該跟秦始皇兵馬俑裏的青銅劍一樣。


    它的表麵有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


    這層鉻鹽化合物才能防止劍本身被腐蝕。


    而後他們量的矛頭尺寸,也與秦始皇兵馬俑裏的尺寸相吻合。


    秦國的青銅矛頭通常較短小。


    截麵為菱形,脊和葉沒有明顯區分。


    葉部較窄,刃部平直,前端收聚成鋒,有血槽。


    筒身結構有利於提高強度?。


    這些特點的矛頭,在使用時不易折斷,適合破甲傷敵?。


    而且其它幾樣文物量出的尺寸,與他們以往在秦始皇兵馬俑量出尺寸都相吻合。


    他們最後研究的就是秦國士兵用的簋?。


    秦國士兵使用的簋?,是古代中國用於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


    主要用於盛放黍、稷、稻、粱等食糧。


    此簋的形狀為圓口,有雙耳形狀。


    材質是為青銅製造。


    在秦朝時期,簋不僅是實用的食器,還常常作為禮器使用。


    尤其在祭祀和宴饗場合中扮演重要角色?。


    而此簋?外觀簡單,屬於士兵們盛飯菜的普通用具。


    等把一切忙完,大家再開始討論。


    根據大家的講述,這是一批集體的士卒墓葬群。


    大概有六十多名士卒埋葬在此。


    現在挖掘出來的士卒,已經有二十多具。


    根據耿老猜測,這群秦國士兵,應該負責守護太行山關卡的人。


    裏麵大部分人是戰死,也有少部分人是病死。


    今晚對唐青來說,真的是漲知識了,他學到很多知識。


    果然實踐才是學習最快的。


    耿老一群人對每一件文物,都做了詳細的闡述。


    然後再加上他們推理,讓他們很直觀了解這些秦朝士兵。


    第二天一早,大家吃完早飯就開始出發。


    耿老還安排了一人開車,把昨天挖出來的文物送回市裏。


    一群人開車來到昨天停車的地方。


    後麵就是二十多裏的山路,需要步行。


    山路已經被他們簡單的修理過。


    山路對於唐青他們來說,倒是沒有什麽難度。


    可是對於耿老和黎老,爬坡上坎的山路,他們走起來還是很費勁。


    大家都換著扶兩老前行,害怕兩老摔著。


    如果任何一人摔傷,都要靠人力抬出去,那才是最麻煩的。


    一群人走走停停。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聽泉鑒寶:開局進秦始皇陵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扛著AK的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扛著AK的兔子並收藏聽泉鑒寶:開局進秦始皇陵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