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菜,都沒什麽油水,唯一的肉菜,裏麵的肉片一個巴掌都能數過來。


    把報紙鋪在桌子上,韓濤招呼著,“大姨,糊弄吃點吧,今天大師傅沒來。” 其實來了,也是一天清湯寡水的老三樣。


    “以前啊,餓的狠了,地裏砍完白菜剩下的根子都刨出來煮了吃,有這三個菜那和過年也差不多了。”


    韓寶君一點不嫌棄,一口飯一口菜,吃飯的動作很認真。


    目光不經意的落到報紙上,一張照片映入眼簾。


    這個版麵的文章有的地方被飯盒擋住了,粗略一看,大概報道的是一個叫蘇曼的姑娘的人物事跡。


    照片上的姑娘就是蘇曼,印刷的黑白照片,並不能看清姑娘細致的五官,但輪廓上一看就是個美人坯子。


    蘇曼,蘇。。曼 蘇曼?蘇曼!


    這個名字像是打開了她久遠的記憶,韓寶君不由呼吸一滯,她親手在戶籍科抹去的名字,有一個也叫蘇曼。


    隨後,輕輕的笑了一下,自己真是一驚一乍,整個國家這麽大一片土地,那麽多的人口,同名同姓的不知道有多少。


    報紙上報道的姑娘養兔子致富,還有時間充實自己學習文化知識,考上了民辦教師,過好日子,努力向上的小人物榮事跡。


    這個蘇曼,要是她想的那個蘇曼的話,帶她們母女三人走的那個人,怎麽會允許她長成這麽好?


    心裏這樣想著,還是想再確認一下,韓寶君眼睛快速的又掃視了一遍,報道上沒有地址,隻說是清市人。


    飯盒壓住的一部分,略微推開,是幾張縮小的生活照。


    咦?等等,和她合影的這個小夥子,不就是剛才那個嗎?


    “小濤,這個是剛才你的那位朋友吧,這個姑娘,是他的妻子嗎?”


    韓濤好笑,“哪啊,大姨,你沒覺得他倆長得像嗎?那個是他妹妹。”


    不過想到楊愛華看到這張報紙,就拿來明裏暗裏的試探,是不是他幫的忙,心理就一陣的膩歪。


    他真想問問楊愛華,到底看上他什麽了,他改還不行嗎!


    省城的工作任她挑選,偏追著他跑到鎮中學當老師。因為楊家的關係,他還不能把關係鬧得太僵,隻能應付著她。


    “大姨,楊愛華,我和她合不來,我媽,。。。” 韓濤想大姨一向比他媽看事更明白,也更能和他們這些小輩溝通,還是和大姨好好談談,讓她去說服他媽。


    韓濤的話,韓寶君一個字都沒聽進耳朵裏,腦中不停的回響著兩個名字。


    大華,蘇華!


    蘇曼!蘇華!


    還是兄妹!


    若隻有一個還可能是巧合,兩個都一模一樣,還能是巧合嗎!


    以前的記憶,不斷湧入腦海,韓寶君拿著筷子的手指微微用力。


    腦中隻有一個想法,這兄妹倆絕對不能出現在人前!攪亂她的生活!


    她現在的幸福,是她用苦難換來的,任何人都絕對不能破壞!


    吃過飯,韓寶君找了個理由,留了下來,住進了鎮裏唯一的招待所。


    在韓寶君腦中引起軒然大波的蘇曼兄妹,這會還在回家的路上呢。


    板車上推了糧食,不像來時輕巧,蘇曼和韓瑤就在兩邊和蘇華一起推車。


    今天買的兩個大筐,韓瑤都不滿意,“我合計買個半大的,過幾天挖野菜背,這兩個大的太大,小的太小,哎~ 湊合用吧。”


    “趕明兒荊條長起來,割兩捆,自己編一個。” 蘇曼也是打算今年編幾個筐,以後好放土豆,地瓜,冬菜這些。


    就聽韓瑤抱怨道,“可別說了,你大哥編的那玩意,鬆鬆散散的,幾天就散架子。”


    這裏的你大哥指的是韓瑤的男人趙老大。這邊說話的方式,為了表示關係親近,都會這麽說。


    韓瑤逗趣的口吻,逗的蘇曼哈哈笑了兩聲,“讓我哥給你編兩個,保準能用個幾年都不帶散架的。”


    蘇曼和韓瑤處的好,兩家關係近,互相幫忙都是常事。


    冬天時,趙老大掃雪也會順帶手把蘇曼家這邊的路掃出來。


    蘇曼有些小炫耀,蘇華手巧,凡是編炕席,紮掃帚,編筐,這些手工活他都會,又結實又工整。


    這些看著簡單,卻都有巧勁門道在裏麵,挺多人和趙老大一樣,能編出來,但就是個樣子貨,中看不中用。


    這邊編筐用的都是荊條,到了七月份,山坡上荊條就長高了,割兩捆放到河套裏泡著。


    泡上半個月左右,荊條就足夠軟和。


    泡好的荊條,也不能直接編框,還得在陰涼處晾上兩日,用手彎一彎,紉度剛好。


    這樣的荊條,編織時不易斷裂,可以輕鬆扭曲成各種形狀。


    一路說笑著,到了家。


    第二天,蘇華又和趙老大一起,兩人去供銷社拉了一趟種子和尿素。


    也是運氣好,兩人從鎮上剛回到家,就開始嘩啦啦的下起雨來,到了晚上,雨勢變得大了起來,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變成淅淅瀝瀝的小雨。


    午後,雨停了,村裏人的臉上都笑開了花。


    這樣一場雨,徹底澆透了土地,能播種了。


    現在田地裏還有些泥濘,不能進,晾到明天,就能種地了。


    村裏人現在用的農具,牲口,大概分為兩種。


    一種是以前生產隊的,按著生產小隊,大家夥輪換著用。


    還有一種就是條件稍微富裕些,不耐煩和別家排隊爭搶,自己置辦了一套,不過這是極少數。


    雨停之後,沒有牲口農具的人家,都湧去大隊部登記,都是想搶在別人的前麵。


    排在最後,錯過了土地的墒情,那糧食可是要減產的。


    剛下完雨兩三天,是最好的播種時間。


    後麵土地越來越幹,種子就不好發芽,最後就會爛在地裏。


    缺苗率就高,隻能以後補苗。


    補苗就沒有之前的長得好,還不一定能成活。


    一環扣著一環,直接關係到秋天打糧食。


    蘇曼家離著大隊部近,和韓瑤兩人招呼了一聲,就過去了。


    兩人到時,大隊長在那登記,屋子裏也就二十多個人,這是比她們動作還快的,都是過日子踏實的人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零:老姑娘重生,幹翻繼父全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妙無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妙無涯並收藏八零:老姑娘重生,幹翻繼父全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