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守歲
八零:老姑娘重生,幹翻繼父全家 作者:妙無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秧歌隊的所有人都換上了全套的表演服裝,帽子,彩帶,裝扮齊全。
男隊領隊的是孫勇,扮演的是書生,一身銀色長衣,帶著黑白的彩帽,跳的歡騰。
女隊領頭的是王萍,扮的是七仙女,粉色的彩衣,綠色的彩褲,頭上還帶著彩巾。
明顯她笨拙,加上怕摔了高蹺,就不活泛,接不住孫勇的動作,不過服裝扮相一上,鑼鼓喧天喇叭歡快,大家夥看的就是一個熱鬧。
早些年的時候,還會有舞龍舞獅,更是熱鬧,不過這些年都取消了。
今天給村裏人耍上一場,明天早上再挑幾戶有威望的人家拜年,秧歌隊就去別的村討彩頭去了。
看完了熱鬧,韓瑤和趙老大帶著孩子過來,又組起了牌局。
熱熱鬧鬧,嘻嘻哈哈的玩到七點多,大夥就散了,守夜當然要在自己家裏守。
蘇曼給趙誌峰和趙大奶都裝了餃子,讓他們自己回家煮。
蘇華送趙大奶回來的時候,蘇曼已經把東西屋的燈都點著了,外屋的燈也亮著。
過年,屋裏要一直點著燈,一直到十二點放鞭炮接財神,吃過餃子,燈才能熄滅。
第一次隻有兄妹兩個一起守歲,蘇曼和蘇華,坐在熱乎乎的炕上,一邊聊著一邊包著花生,核桃吃。
膩了,就吸一口凍秋梨,涼滋滋甜滋滋。
說著說著,蘇曼從坐,變成了躺,漸漸的 “噠” 頭一歪,徹底睡了過去。
蘇華給她蓋了被,自己拿著本書,越看越精神,還拿出了鉛筆和演算本,刷刷刷的寫了起來。
直到外麵響起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全神貫注的蘇華被嚇的一個激靈,蘇曼也騰的一下坐起身,“哥,咱們快出去放炮仗,接財神!”
村裏一陣喧騰過後,又陷入了靜謐,兄妹倆吃過煮餃子,把屋裏的燈都關了,才睡覺。
正月初一,村裏人都互相串門拜年。
蘇曼也去有來往的範二叔,趙五叔,韓瑤家坐了坐,拜個年,回家的時候,小石頭就帶著一群孩子,呼啦啦跑進來。
抱著小拳頭,齊聲拜年,“小曼姑,大華叔,過年好~”
“過年好,過年好,小石頭,你們快過來,小曼姑給你們糖塊吃。”
孩子們鬧哄哄的分了糖塊,喜的見牙不見眼,還是小曼姑好。
別人家多說給一把毛嗑,抓一把鬆子,對於孩子們來說,這些長在家裏後園子,山上就能采到的東西,遠沒有要票要錢的甜滋滋的糖果來的珍貴。
蘇曼笑眯眯的,看著這些小饞貓,突然,她好像有了一個好主意。
學習係統報道後,她就把田間地頭,山上,所有能找的植物,都放到了係統上賣,連別人家院牆外長的幾棵蓖麻果,她都揪兩顆放了上去。
賣了一大筆的積分。
現在這個地方冰天雪地,除了鬆柏,那真是一絲綠色都不見,哦,不對,還有她昨天栽到瓶子裏的蔥,今天已經冒出了個小綠尖,哪裏還有植物能找。
過年要種幾棵蔥,還要包上一小段紅紙,至於是什麽令,蘇曼也不太清楚,反正本地的習俗就一直這麽做著。
長出的蔥葉嫩綠,卷上幹豆腐,蘸醬倒是又給飯桌添了一道下飯菜。
趙大奶說,是取蔥的諧音,“衝”走晦氣辟邪,“充”裕,來年的日子富足的好兆頭。
現在能在係統中出售的就隻有種子。
去城裏進貨的時候,她也去了縣裏的種子公司找人問了一下,搭了兩盒煙,卻得到個隻有苞米大豆高粱,水稻小麥,豆角黃瓜等這些種子,她早就在係統中售賣過了。
更別說係統裏發布的那個種子任務,那個倉庫保管員連聽都沒聽說過。
村裏的人家,她能嘮嗑閑聊的沒幾家,要是挨家挨戶的去問,說要點稀奇的種子,幾棵種子,有的倒是能給,不過肯定會覺得奇怪,會刨根問底。
你說這是興趣愛好,自己想種種試試?朋友是研究這個的幫朋友收集?
打小在村子裏長大,誰不知道誰的根底?!
你跟這家說要點稀罕的菜籽,給那家說要點稀罕的花籽,到時候人家閑聊起來要是提到這事,難免會覺得古古怪怪。
說不定就一直注意著,看你要這種子到底幹什麽。
若是哪天人家發現你家地裏,院子裏都沒種要去的種子,你如何解釋?
或是種一院子亂八七糟的東西,這不是平白惹眼嗎。
要是因為這個,被村裏人注意上,倒是得不償失。
係統和空間,極其隱秘,沒有任何人能看見。
可她還是用了十萬分的小心和謹慎,不想惹人有絲毫懷疑和猜想。
這是蘇曼打算隱瞞一輩子的秘密,和再親密的人都不會說。
因為人心是會變的,變了的人心,最親近的可能就是害你最慘的。
她串屯子賣炮仗的時候,都沒隨意的去問去收集種子。
十裏八鄉的,姑娘小夥總有和別村做親的,沾親帶故的,說不定誰和誰就認識。
要是提起你們村年底來賣爆竹那個姑娘,巴拉巴拉,別小瞧任何人的想象力和智商。
賣爆竹的時候,她就在盤龍溝那得到兩種種子。
是一群嬸子大娘靠牆跟嘮嗑曬太陽,她賣東西肯定是奔著熱鬧人多的地方去,聽她們嘮起菜籽和花籽,順勢要了幾棵。
一個嫂子給了她一包花籽。
一個老奶給了她幾棵辣椒籽,據老人家說,這個辣椒不是這個地方常種的那種,這個特別辣,細長條,是前些年有一個過來逃荒的給她的,她每年都要種上兩顆。
當然爆竹她也給人家便宜了兩分錢。
就這樣,蘇曼收集種子的進展很慢。
今天看著這幫淘孩子,她就得到一個啟發。
這些小饞貓這麽愛吃糖,她不如包裹的嚴嚴實實的,去別的村子裏,讓孩子們給她找種子,一顆種子換五顆糖,肯定屁顛屁顛的樂意。
當然趙家窩鋪就算了,她包裹的再嚴實,也會有孩子認出來,“呀!小曼姑!”
身形,走路的姿態,說話的語氣這些,熟悉的人一下就能認得出。
男隊領隊的是孫勇,扮演的是書生,一身銀色長衣,帶著黑白的彩帽,跳的歡騰。
女隊領頭的是王萍,扮的是七仙女,粉色的彩衣,綠色的彩褲,頭上還帶著彩巾。
明顯她笨拙,加上怕摔了高蹺,就不活泛,接不住孫勇的動作,不過服裝扮相一上,鑼鼓喧天喇叭歡快,大家夥看的就是一個熱鬧。
早些年的時候,還會有舞龍舞獅,更是熱鬧,不過這些年都取消了。
今天給村裏人耍上一場,明天早上再挑幾戶有威望的人家拜年,秧歌隊就去別的村討彩頭去了。
看完了熱鬧,韓瑤和趙老大帶著孩子過來,又組起了牌局。
熱熱鬧鬧,嘻嘻哈哈的玩到七點多,大夥就散了,守夜當然要在自己家裏守。
蘇曼給趙誌峰和趙大奶都裝了餃子,讓他們自己回家煮。
蘇華送趙大奶回來的時候,蘇曼已經把東西屋的燈都點著了,外屋的燈也亮著。
過年,屋裏要一直點著燈,一直到十二點放鞭炮接財神,吃過餃子,燈才能熄滅。
第一次隻有兄妹兩個一起守歲,蘇曼和蘇華,坐在熱乎乎的炕上,一邊聊著一邊包著花生,核桃吃。
膩了,就吸一口凍秋梨,涼滋滋甜滋滋。
說著說著,蘇曼從坐,變成了躺,漸漸的 “噠” 頭一歪,徹底睡了過去。
蘇華給她蓋了被,自己拿著本書,越看越精神,還拿出了鉛筆和演算本,刷刷刷的寫了起來。
直到外麵響起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全神貫注的蘇華被嚇的一個激靈,蘇曼也騰的一下坐起身,“哥,咱們快出去放炮仗,接財神!”
村裏一陣喧騰過後,又陷入了靜謐,兄妹倆吃過煮餃子,把屋裏的燈都關了,才睡覺。
正月初一,村裏人都互相串門拜年。
蘇曼也去有來往的範二叔,趙五叔,韓瑤家坐了坐,拜個年,回家的時候,小石頭就帶著一群孩子,呼啦啦跑進來。
抱著小拳頭,齊聲拜年,“小曼姑,大華叔,過年好~”
“過年好,過年好,小石頭,你們快過來,小曼姑給你們糖塊吃。”
孩子們鬧哄哄的分了糖塊,喜的見牙不見眼,還是小曼姑好。
別人家多說給一把毛嗑,抓一把鬆子,對於孩子們來說,這些長在家裏後園子,山上就能采到的東西,遠沒有要票要錢的甜滋滋的糖果來的珍貴。
蘇曼笑眯眯的,看著這些小饞貓,突然,她好像有了一個好主意。
學習係統報道後,她就把田間地頭,山上,所有能找的植物,都放到了係統上賣,連別人家院牆外長的幾棵蓖麻果,她都揪兩顆放了上去。
賣了一大筆的積分。
現在這個地方冰天雪地,除了鬆柏,那真是一絲綠色都不見,哦,不對,還有她昨天栽到瓶子裏的蔥,今天已經冒出了個小綠尖,哪裏還有植物能找。
過年要種幾棵蔥,還要包上一小段紅紙,至於是什麽令,蘇曼也不太清楚,反正本地的習俗就一直這麽做著。
長出的蔥葉嫩綠,卷上幹豆腐,蘸醬倒是又給飯桌添了一道下飯菜。
趙大奶說,是取蔥的諧音,“衝”走晦氣辟邪,“充”裕,來年的日子富足的好兆頭。
現在能在係統中出售的就隻有種子。
去城裏進貨的時候,她也去了縣裏的種子公司找人問了一下,搭了兩盒煙,卻得到個隻有苞米大豆高粱,水稻小麥,豆角黃瓜等這些種子,她早就在係統中售賣過了。
更別說係統裏發布的那個種子任務,那個倉庫保管員連聽都沒聽說過。
村裏的人家,她能嘮嗑閑聊的沒幾家,要是挨家挨戶的去問,說要點稀奇的種子,幾棵種子,有的倒是能給,不過肯定會覺得奇怪,會刨根問底。
你說這是興趣愛好,自己想種種試試?朋友是研究這個的幫朋友收集?
打小在村子裏長大,誰不知道誰的根底?!
你跟這家說要點稀罕的菜籽,給那家說要點稀罕的花籽,到時候人家閑聊起來要是提到這事,難免會覺得古古怪怪。
說不定就一直注意著,看你要這種子到底幹什麽。
若是哪天人家發現你家地裏,院子裏都沒種要去的種子,你如何解釋?
或是種一院子亂八七糟的東西,這不是平白惹眼嗎。
要是因為這個,被村裏人注意上,倒是得不償失。
係統和空間,極其隱秘,沒有任何人能看見。
可她還是用了十萬分的小心和謹慎,不想惹人有絲毫懷疑和猜想。
這是蘇曼打算隱瞞一輩子的秘密,和再親密的人都不會說。
因為人心是會變的,變了的人心,最親近的可能就是害你最慘的。
她串屯子賣炮仗的時候,都沒隨意的去問去收集種子。
十裏八鄉的,姑娘小夥總有和別村做親的,沾親帶故的,說不定誰和誰就認識。
要是提起你們村年底來賣爆竹那個姑娘,巴拉巴拉,別小瞧任何人的想象力和智商。
賣爆竹的時候,她就在盤龍溝那得到兩種種子。
是一群嬸子大娘靠牆跟嘮嗑曬太陽,她賣東西肯定是奔著熱鬧人多的地方去,聽她們嘮起菜籽和花籽,順勢要了幾棵。
一個嫂子給了她一包花籽。
一個老奶給了她幾棵辣椒籽,據老人家說,這個辣椒不是這個地方常種的那種,這個特別辣,細長條,是前些年有一個過來逃荒的給她的,她每年都要種上兩顆。
當然爆竹她也給人家便宜了兩分錢。
就這樣,蘇曼收集種子的進展很慢。
今天看著這幫淘孩子,她就得到一個啟發。
這些小饞貓這麽愛吃糖,她不如包裹的嚴嚴實實的,去別的村子裏,讓孩子們給她找種子,一顆種子換五顆糖,肯定屁顛屁顛的樂意。
當然趙家窩鋪就算了,她包裹的再嚴實,也會有孩子認出來,“呀!小曼姑!”
身形,走路的姿態,說話的語氣這些,熟悉的人一下就能認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