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好幾天,石頭和李老爹天一亮就挑著筐下山。


    兩人就像螞蟻搬家似的,把菜一筐筐的挑上山。


    等把最後的蘿卜也挑回來後,李老爹也累的受不住了。


    “爹,你先歇幾天,過兩天咱倆還得把麵扛上來呢。”


    李老爹嗬嗬一笑,“我覺得我現在的身體比前兩年都要好,看來還是得多活動活動。要是以前連著好幾天爬山,我絕對堅持不下來。”


    石頭可記得李老爹第一次跟他爬山時什麽樣。


    “爹,扛麵可比挑菜重多了,明天我下山把鹹菜背上來。”


    “去吧,別忘了把兩個背簍拿回來,這還是從大牛那兒拿回來的,編的就是比我編得結實。”


    石頭和李老爹挑擔子上山,背簍就沒法兒用了,暫時放在了山下賣菜的那戶人家。


    不過第二天石頭下山,先去了牙行。


    牙行的小哥兒一看石頭來了,立馬笑著迎了上去。


    雖然石頭第一次來說一定會買,可連著這麽久就沒露過麵,這牙行的人也心裏沒底。


    現在賣地的多,買地的少。


    再看石頭的衣著也不像是有錢人。


    “哎呦,大哥您可有些日子沒來了,還當年不想買地了呢。”


    東子熱情的請石頭坐下。


    “我上次來不就說過了要買,現在行情怎麽樣?”


    東子忙熱情的介紹,“現在買肯定最劃算,上等良田降到八兩銀子一畝了,這都是大片的良田,離水源還近。遠一些的都不到八兩,這都多少年了,從沒這麽低過。”


    是啊,太平了幾年,土地就沒便宜過,可世道一亂,什麽都漲,土地倒便宜了。


    “好,小哥兒要方便,現在帶我去看一眼。”


    “方便,方便,咱這就走。”


    牙行的人對這一片都非常熟,倆人腳程都不慢,到了大柳村看著一大片良田。


    “也是你問的巧,這一片是三戶人家的。最多的那戶人家要賣掉良田,搬到府城去。另外這兩家是日子過不下去了,還好這地都挨著,你要買下來,正好連成一片。”


    石頭仔細的看了看,離主路不遠,離縣城近也方便。


    東子指著前麵說道:“那邊有條河,到時候引水過來澆灌也方便,不過今年天氣不好,河裏水位快見底了。”


    石頭看過後,這一片的地理位置確實好,可見當初塞給小哥東子知道錢兒起了作用。


    “大哥,我不說話哄你,你若能買下這一片絕對虧不了。別看現在賣地的多,也有人大量買地的,這邊位置好,絕對不愁賣。”


    石頭知道這小哥兒說的沒錯,位置好,緩過這段時間,這麽好的良田絕對最搶手。


    “行,我就買十五畝,過戶的事兒還得麻煩你幫我跑腿兒。”


    東子一笑,“沒問題,份內的事兒。”


    到衙門找人過戶也是要花費的,石頭又給了東子二兩銀子。


    “那就麻煩小哥兒幫我辦妥了吧,剩下的就是你的辛苦費。”


    東子嗬嗬一笑,別看石頭穿的寒酸,可出手卻不寒酸


    倆人回了縣城,東子立馬找關係給石頭辦過戶。


    隻要錢打點到位,東子和衙門又是經過事的,所以當天就給石頭辦了下來。


    石頭看著蓋著官府大印的地契,他也是有家底兒的人了。


    揣到懷中,和東子揮手告別,這才往縣城外去。


    石頭今天下山,把銀子都帶在了身上。


    買地就花去了一百二十兩,算上上次賣的那兩條毒蛇,家裏剩下的也不多了。


    看來年前還得再跑一趟。


    到了賣菜的那戶人家,這家的小兒子把石頭的兩個背簍拿過來。


    “大哥今天來的晚啊,我們還以為今天不來了呢。”


    “都說好了,哪兒能不來,有事兒耽誤了點兒時間。再說就這一趟了,不著急。”


    越臨近年底,糧食越是瘋漲,差不多快一天一個價兒了。


    李老爹用一百斤麵,五十斤米,換了一冬天的菜,見他們還送了自己這麽多醃好的鹹菜,所以石頭上次來,又給了他們兩塊兒醃肉。


    醃肉時間久了,喜鵲和虎子都不愛吃,拿來送人情吧。


    所以這一家人對石頭的印象特別好。


    用米麵換菜,他們家可是占了大便宜。


    石頭背著一背簍的鹹菜就出了門。


    這家的小兒子還在後麵喊道:“大哥,要是家裏菜不夠吃,就過來拿,家裏還有。”


    石頭揮了揮手,表示知道了。


    雖然石頭一早下山,可因為看地還有衙門辦事,等的時間稍長一點兒,所以他往回走時天也晚了。


    可他這會兒腳步確是很輕快的。


    等安穩了,回家先把房子翻蓋了,他也算是有房有地的人了。


    有老婆,有孩子,他得努力攢家底了。


    等他把蓋著官府印章的地契交給喜鵲,喜鵲笑的眼彎彎的。


    沒想到,還不到一年,她和石頭居然也有那麽多土地了。


    李老爹嗬嗬一笑,“比我強,我這幹了多半輩子,也就攢下了那麽點兒家底兒。”


    石頭問道:“爹,您不是說還想買點兒地嗎?”


    “我不著急,我買也是在村裏買,村裏都是小塊兒的,連不成大片。像你買這種成片的是最搶手的,你看著吧,過完年,有能力買的,絕對會大量的屯田地。”


    “爹,您手裏還有銀子嗎?”喜鵲問道,


    “我又不買那麽多,三五畝也行,十畝八畝也可以,到時候再看,年後肯定我要回去一趟。小梁村兒那兒買地,肯定比縣城外的要便宜的多。”


    石頭一聽,便知道他這老丈人肯定還留著後手。


    喜鵲小心的用荷包把地契收好,放在了小木匣子裏。


    李老爹說道:“行了,現在沒什麽可忙的了,等我和石頭再弄上些麵粉來,咱們也別下去了。”


    石頭也說道:“府城也要打起來了,再往外擴散就是縣城了。”


    喜鵲聽到後忙說道:“那趕緊把麵粉扛上來,再以後誰都別輕易下山了。”


    在山上有吃有喝,除了悶些還真沒有什麽可挑的。


    至於野獸,石頭每次出去都會順手采一些草藥,配好撒在院子周圍。晚上睡覺前往火堆裏也扔一些。


    有些特殊的氣味兒,一般的野獸都會避開。


    這時遠遠傳來了一聲吼叫聲。


    石頭望著遠處連綿不絕的大山,那是他從沒去過的地方,也不知道有誰去過。


    說實話,他很想去看看,可一看到喜鵲,他就又放棄了。


    在外圍轉轉就行了,現在他可惜命了,不想讓自己涉險。


    ——————


    豆豆:在古代,良田價格會根據當時年景,地域,差距非常大。就比如發達城市,城郊或偏遠山區。


    查資料得知,清朝末年,一畝良田大約需要7至8兩銀子。而明朝中期,一畝良田能賣到50兩左右。明朝末期時則是比清末還不如。元朝末天下大亂時,大約一兩銀子一畝地。


    另外,不同地區的良田價格也各有不同,本文設定地處偏僻,所以價格不高。


    而且本文架空,所以僅供參考,不要較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下那對小夫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毛豆danko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毛豆danko並收藏山下那對小夫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