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走到山腳這兒,就看到喜鵲一人正在摘小野菊。
“還沒摘夠啊,怎麽還摘?”
“這哪兒有夠?我最早摘的能喝了,多摘點兒,留著喝唄。今天主要是摘這樣的,裝枕芯兒用,這個用不少呢,我摘那點兒還不夠。”
石頭正好背著背簍,索性跟喜鵲一塊兒摘。
他可不像喜鵲似的一朵一朵的掐下來,他都是一把薅。
他自個兒都好笑,一個大男人,粗枝大葉的,居然陪媳婦兒摘花玩兒。
到半上午時,一個背簍裏都裝滿了,不過這一片兒也快讓喜鵲薅禿了。
“這麽多夠了吧。”
“差不多,這個曬幹不占地兒,加上原先的應該夠了。”
石頭拎著背簍就回了家,喜鵲跟在後麵,時不時還掐把野菜。
沒辦法,地裏種的還沒長出來呢,不過這季節外麵野菜也多,換著吃唄。
喜鵲覺得自個兒挺勤快,挺賢惠的了。
在鄉下,要是一個小媳婦兒在家閑著,會被人罵。
想幹活兒,家裏家外哪兒沒有活兒,要是閑著那就是懶。
這也就是倆人正在村外,幹什麽沒人知道,把摘野菊花當成正經事兒,浪費大把時間,不罵你罵誰?
石頭放下背簍,就拿著木桶去水潭邊兒打水了。
快中午了,喜鵲做飯得用水呀。
中午喜鵲燉的小魚兒,鍋邊兒貼的野菜餅子。
又拌了一大盆兒野菜雞蛋麵疙瘩湯。
石頭一邊兒吃著,一邊兒說,“下午沒事兒,我到石寬那兒看看,他是我親堂弟,咱倆成親時他來著,這好些日子了,我也惦記他。”
喜鵲說道:“下午我也沒事兒,我陪你一起去,油渣餅晚上烙就行,挺快的。”
喜鵲又問道:“那咱們給他拿點兒什麽?你弟那兒還有誰?”
“沒人了,我叔也走了,嬸子去年剛沒,現在就剩寬子一人過。”
喜鵲頓了下,“你們石家真是的,怎麽人早早的都沒了。照這麽說,你們石家就剩你們哥倆了。”
“那倒不是,石家人不少,要不當年為什麽容不下我娘和我,還不是怕分一份家產出來。石家這麽多兄弟中,就寬子和我走的近。我娘帶我改嫁後,就他過來找過我,怕我挨餓,煮完的雞蛋都不舍得吃,拿過來給我吃。”
喜鵲點點頭,“這個兄弟不錯,可以認。”
“沒錯,現在我也就認這個兄弟,這些日子沒見我也惦記他。”
“他一人過日子,那咱們把白米白麵拿上些給他,吃的東西總不會嫌多,就是家裏沒肉了。”
石頭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身為獵戶,居然家裏沒肉吃。
“沒事兒,明天上山我多打點兒,回來我給他單送去。”
倆人說定後,吃完飯就把廚房裏的白米白麵各倒出十斤來。
喜鵲順手還揉了一大塊兒麵,先醒著,正好晚上回來烙油渣餅,明天當幹糧帶走。
吃完飯,倆人歇了會兒晌才出門。
石橋村,村子並不大。
石橋村離小河村不遠,過了河不遠,還有一條小河,過了石橋就到了。
石頭走在熟悉的路上,說熟悉又陌生,因為他已經很多年都沒回來過了。
石頭他爹在他兩三歲時便沒了,因家裏兄弟多,石頭又是小子,家裏將來分家還得有他一份兒,叔伯們就不樂意了。
石頭娘在石家忍了兩年,實在忍不下去了才改嫁。
改嫁時能把他帶走,也是因為隻要他一走,家裏別的兄弟就能多分一份產業。
也是因為家中孩子多,多一個少一個無所謂,石頭他娘才能順利把他帶走。
可這麽多兄弟中,隻有石寬惦記石頭,有空就偷偷的跑到小河村來找他,經常給他帶吃的。
石頭從小跟他娘就經曆了人情冷暖,什麽流言蜚語,冷嘲熱諷沒聽過。
所以石寬給他的那一點溫暖,甚至那一個雞蛋,都能讓石頭一直記在心裏。
雖然幾年沒回來過,但石頭還認得四叔家的院子。
倆人一進村,因是生麵孔便被人不停的打量。
等見倆人是去了石四家,石頭敲開門,石寬高興的叫了聲哥。
後頭有人在細看石頭的臉龐,才恍然大悟。
這就是石三家那小子啊,跟他娘改嫁去了外村兒,這咋又回來了?
石寬把門關上,忙請石頭和喜鵲坐下,又忙到廚房端來熱水。
“哥,嫂子,真沒想到是你倆來了,這兒簡陋別嫌棄,這一路累了吧。”
石頭拍拍石寬的肩,說道:“倆村兒本就沒多遠,你小那會兒都能去找我,就這兩步路怎麽可能累?”
提到小時候,石寬眼鼻子就發酸。
小時候他誰都打不過,每次都是石頭哥幫他,跟在石頭哥身後,沒人敢欺負他。
“幹嘛幹嘛,眼圈兒還紅了,一人在家幹嘛呢?”
石寬趕緊吸了吸鼻子。
“歇會兒晌,準備日頭不那麽毒了就下地。”
“地自己種得了嗎,你不是學了個木匠的手藝嗎?”
石寬不好意思的撓撓頭,“我學藝不精,他們忙時叫我過去,平常我主要還是是弄那幾畝地。”
喜鵲端起水喝了口,甜的。
又看了看四周。
家中就石寬一人,哪兒哪兒都透著冷清。
院中有編了一半兒的筐和籃子,後院兒應該養著雞,屋裏的桌椅都是舊的,明顯有修補過的痕跡。
可見石寬一人的日子過得也不容易。
來的路上石頭就告訴了她,他們成親時,石寬拎著一大籃雞蛋,捉了兩隻老母雞過去。
在鄉下,這已經是極厚的禮了。
“嫂子,你喝水。”
喜鵲一笑,端起碗又喝了一口。
糖也是很貴的,在鄉下,一般人家很少吃。
“寬子,這是你哥給你帶來的米和麵。我們來得急,別的就什麽都沒拿。”
石寬搓著手,有些局促的說道:“哥,嫂子,你們這是幹啥?你們來我就高興,拿這麽多東西幹嘛?白米白麵多貴呀?”
“你嫂子給你你就拿著,再貴也是吃的,隻要不扔不浪費那就值。”
石頭看著石寬略微有些單薄的身體說道:“別太委屈自己,有困難就悄悄去找哥,別怕那幫人不樂意,先顧好自己。”
石寬鼻子又有點酸,忙點點頭。
石頭有些心疼這個弟弟,十五六歲的人獨自撐起這個家,家裏地裏一人忙。
記得小時候他也是很調皮,很鬧騰的,可現在卻這麽穩重,說話做事都帶著一絲小心。
這就是沒爹娘疼著的孩子,想到這兒,石頭心裏也不好受。
“還沒摘夠啊,怎麽還摘?”
“這哪兒有夠?我最早摘的能喝了,多摘點兒,留著喝唄。今天主要是摘這樣的,裝枕芯兒用,這個用不少呢,我摘那點兒還不夠。”
石頭正好背著背簍,索性跟喜鵲一塊兒摘。
他可不像喜鵲似的一朵一朵的掐下來,他都是一把薅。
他自個兒都好笑,一個大男人,粗枝大葉的,居然陪媳婦兒摘花玩兒。
到半上午時,一個背簍裏都裝滿了,不過這一片兒也快讓喜鵲薅禿了。
“這麽多夠了吧。”
“差不多,這個曬幹不占地兒,加上原先的應該夠了。”
石頭拎著背簍就回了家,喜鵲跟在後麵,時不時還掐把野菜。
沒辦法,地裏種的還沒長出來呢,不過這季節外麵野菜也多,換著吃唄。
喜鵲覺得自個兒挺勤快,挺賢惠的了。
在鄉下,要是一個小媳婦兒在家閑著,會被人罵。
想幹活兒,家裏家外哪兒沒有活兒,要是閑著那就是懶。
這也就是倆人正在村外,幹什麽沒人知道,把摘野菊花當成正經事兒,浪費大把時間,不罵你罵誰?
石頭放下背簍,就拿著木桶去水潭邊兒打水了。
快中午了,喜鵲做飯得用水呀。
中午喜鵲燉的小魚兒,鍋邊兒貼的野菜餅子。
又拌了一大盆兒野菜雞蛋麵疙瘩湯。
石頭一邊兒吃著,一邊兒說,“下午沒事兒,我到石寬那兒看看,他是我親堂弟,咱倆成親時他來著,這好些日子了,我也惦記他。”
喜鵲說道:“下午我也沒事兒,我陪你一起去,油渣餅晚上烙就行,挺快的。”
喜鵲又問道:“那咱們給他拿點兒什麽?你弟那兒還有誰?”
“沒人了,我叔也走了,嬸子去年剛沒,現在就剩寬子一人過。”
喜鵲頓了下,“你們石家真是的,怎麽人早早的都沒了。照這麽說,你們石家就剩你們哥倆了。”
“那倒不是,石家人不少,要不當年為什麽容不下我娘和我,還不是怕分一份家產出來。石家這麽多兄弟中,就寬子和我走的近。我娘帶我改嫁後,就他過來找過我,怕我挨餓,煮完的雞蛋都不舍得吃,拿過來給我吃。”
喜鵲點點頭,“這個兄弟不錯,可以認。”
“沒錯,現在我也就認這個兄弟,這些日子沒見我也惦記他。”
“他一人過日子,那咱們把白米白麵拿上些給他,吃的東西總不會嫌多,就是家裏沒肉了。”
石頭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身為獵戶,居然家裏沒肉吃。
“沒事兒,明天上山我多打點兒,回來我給他單送去。”
倆人說定後,吃完飯就把廚房裏的白米白麵各倒出十斤來。
喜鵲順手還揉了一大塊兒麵,先醒著,正好晚上回來烙油渣餅,明天當幹糧帶走。
吃完飯,倆人歇了會兒晌才出門。
石橋村,村子並不大。
石橋村離小河村不遠,過了河不遠,還有一條小河,過了石橋就到了。
石頭走在熟悉的路上,說熟悉又陌生,因為他已經很多年都沒回來過了。
石頭他爹在他兩三歲時便沒了,因家裏兄弟多,石頭又是小子,家裏將來分家還得有他一份兒,叔伯們就不樂意了。
石頭娘在石家忍了兩年,實在忍不下去了才改嫁。
改嫁時能把他帶走,也是因為隻要他一走,家裏別的兄弟就能多分一份產業。
也是因為家中孩子多,多一個少一個無所謂,石頭他娘才能順利把他帶走。
可這麽多兄弟中,隻有石寬惦記石頭,有空就偷偷的跑到小河村來找他,經常給他帶吃的。
石頭從小跟他娘就經曆了人情冷暖,什麽流言蜚語,冷嘲熱諷沒聽過。
所以石寬給他的那一點溫暖,甚至那一個雞蛋,都能讓石頭一直記在心裏。
雖然幾年沒回來過,但石頭還認得四叔家的院子。
倆人一進村,因是生麵孔便被人不停的打量。
等見倆人是去了石四家,石頭敲開門,石寬高興的叫了聲哥。
後頭有人在細看石頭的臉龐,才恍然大悟。
這就是石三家那小子啊,跟他娘改嫁去了外村兒,這咋又回來了?
石寬把門關上,忙請石頭和喜鵲坐下,又忙到廚房端來熱水。
“哥,嫂子,真沒想到是你倆來了,這兒簡陋別嫌棄,這一路累了吧。”
石頭拍拍石寬的肩,說道:“倆村兒本就沒多遠,你小那會兒都能去找我,就這兩步路怎麽可能累?”
提到小時候,石寬眼鼻子就發酸。
小時候他誰都打不過,每次都是石頭哥幫他,跟在石頭哥身後,沒人敢欺負他。
“幹嘛幹嘛,眼圈兒還紅了,一人在家幹嘛呢?”
石寬趕緊吸了吸鼻子。
“歇會兒晌,準備日頭不那麽毒了就下地。”
“地自己種得了嗎,你不是學了個木匠的手藝嗎?”
石寬不好意思的撓撓頭,“我學藝不精,他們忙時叫我過去,平常我主要還是是弄那幾畝地。”
喜鵲端起水喝了口,甜的。
又看了看四周。
家中就石寬一人,哪兒哪兒都透著冷清。
院中有編了一半兒的筐和籃子,後院兒應該養著雞,屋裏的桌椅都是舊的,明顯有修補過的痕跡。
可見石寬一人的日子過得也不容易。
來的路上石頭就告訴了她,他們成親時,石寬拎著一大籃雞蛋,捉了兩隻老母雞過去。
在鄉下,這已經是極厚的禮了。
“嫂子,你喝水。”
喜鵲一笑,端起碗又喝了一口。
糖也是很貴的,在鄉下,一般人家很少吃。
“寬子,這是你哥給你帶來的米和麵。我們來得急,別的就什麽都沒拿。”
石寬搓著手,有些局促的說道:“哥,嫂子,你們這是幹啥?你們來我就高興,拿這麽多東西幹嘛?白米白麵多貴呀?”
“你嫂子給你你就拿著,再貴也是吃的,隻要不扔不浪費那就值。”
石頭看著石寬略微有些單薄的身體說道:“別太委屈自己,有困難就悄悄去找哥,別怕那幫人不樂意,先顧好自己。”
石寬鼻子又有點酸,忙點點頭。
石頭有些心疼這個弟弟,十五六歲的人獨自撐起這個家,家裏地裏一人忙。
記得小時候他也是很調皮,很鬧騰的,可現在卻這麽穩重,說話做事都帶著一絲小心。
這就是沒爹娘疼著的孩子,想到這兒,石頭心裏也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