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早朝
攝政王,請保持你的高冷形象 作者:黎紫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奉天殿
此時,殿外,諸位大臣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聊天,隻有蘇靖安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站在一旁,無人問津。
不過也正常,畢竟如今他還無官職在身,而且戰隊不明,大家自然不可能貿然上前,加之他也沒有要去討好別人的意思,故而,隻能自己站在角落裏。
宋明賢本與同僚在說話,無意間看到他,於是走到他的身邊,喊了一聲:“蘇大人”。
“宋大人”。
“蘇大人回來也有半個月了,可還習慣”。
“甚好”。
“那便好,日後我們便是同僚了,還望蘇大人多多關照”。
“宋大人說笑了,要說關照,那也應該是宋大人關照下官才是”。
宋明賢笑了笑,沒有說話。
這時,秦朗走了過來,宋明賢看到,拱手道:“見過明國公”。
聞言,蘇靖安下意識轉身看去,隻是,來人他並不認識。
秦朗率先開口道:“想來這位便是蘇大人吧”。
“見過明國公”。
“蘇大人回來任職,可得把握好機會才是,別竹籃打水一場空”,秦朗意味深長的說。
蘇靖安聽出他的話中有話,同時也明白,他是想拉攏自己,但是卻揣著明白裝糊塗,“明國公說得是,下官必定忠君報國,赴湯蹈火,在所不惜”,而他這話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見他這般不識趣,秦朗直接拂袖而去。
“蘇大人如此,恐是要與明國公,乃至敏王為敵”。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聞言,宋明賢不由得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我果然沒有看錯賢弟”。
而一句賢弟,也將兩人的距離拉近。
隻是蘇靖安有些不解,正想問,卻聽到太監喊道:“進殿”。
“那我先進去了,賢弟在外稍等片刻”。
“好”。
然後,眾大臣按照官職大小排成六排,走了進去。
至於蘇靖安,便隻能在殿外候著,等待傳喚。
“陛下駕到,攝政王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攝政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眾卿平身”。
“謝陛下”。
沐澤煊坐在龍椅上,沐瑾琛則坐在一旁,兩人交換眼神後,緊接著,沐澤煊便開口道:“如今戶部尚書之位空缺已有三月之久,不知眾位大人可有推薦的人選”。
聞言,戶部左侍郎和右侍郎心中不由得一喜,心想,這一日終於要來了。
敏王隨即給了自己的人一個眼色,示意他們出言。
於是,一位大人站了出來,“稟陛下,臣以為,齊大人可擔此重任”。
“臣附議,齊大人乃是戶部侍郎,對戶部事務可謂是十分熟悉,由他擔任,再合適不過”。
“臣附議”。
“臣附議”。
“若是按照徐大人的說法,那裴大人亦可擔任尚書一職,不僅如此,裴大人的資曆比齊大人要更深些,故而,臣以為,裴大人更合適”。
“李大人所言甚是,裴大人亦是戶部侍郎,若是齊大人可擔任戶部尚書之位,那裴大人亦可”。
“臣亦覺得裴大人更合適”。
“陛下,不可”。
“有何不可”。
“陛下,臣舉報,裴大人收賄受賄,貪贓枉法,還請陛下與攝政王明察”。
“齊大人所言,可有證據”。
“回攝政王,臣有證據”,說著,從袖子裏掏出一本折子,雙手呈上,而這個折子,他揣在兜裏已有一個月之久,就等著今日。
見狀,小李子走下台去拿。
“陛下,攝政王,齊大人此乃誣陷,因臣查到其強搶民女,罔顧他人性命,故而他心虛,所以才倒打一耙,企圖以此來掩蓋其的罪行,此乃證據,還請陛下與攝政王明察”,說著,也拿出一本折子。
於是,小李子一並接過,然後呈給沐瑾琛。
沐瑾琛看了一眼,“好,真是好極了,來人,將這二人帶下去,交由刑部查辦”。
齊大人和裴大人齊齊跪下,“攝政王,臣冤枉呐,還望攝政王明察”。
此時,沐景楓終於反應過來,這是沐瑾琛故意而為之,為的就是讓他們有時間收集證據,然後狗咬狗,而他好坐收漁翁之利,因此被氣得不行。
同樣的,慶王也被氣得不行,看沐瑾琛的眼神都帶著刀,恨不得將他大卸八塊。
敏王咬牙切齒的說:“攝政王,無憑無據便抓人,這怕是不妥吧”。
“就憑他們二人的所作所為,本王沒有將他們就地正法,已然是開恩,敏王若是想求情,不妨先看看他們都做了些什麽再開口”,說完,將折子扔到他的麵前。
沐景楓又怎會不知他們做了些什麽,故而,沒有撿折子。
“還不將人帶下去”。
侍衛隨即將人帶走。
經此一出,眾位大臣也算是看明白了,今日早朝的目的並不在尚書之位,而是在……眾位大臣不由得看向敏王和慶王,見他們的臉色都不太好,紛紛低下頭,不敢再多言。
片刻後,沐瑾琛喊道:“宋睿,李梓軒”。
聞言,宋睿和李梓軒站了出來,應道:“臣在”。
“命宋睿為左侍郎,李梓軒為右侍郎”。
“王爺,不可,宋大人和李大人年紀尚小,怕是難擔此重任”。
“是啊,他們資曆尚淺,怕是能力不足,還望攝政王三思”。
“還望攝政王三思”。
“本王意已決,爾等無需多言”。
“臣定不負陛下,王爺所托”。
“至於尚書一職……”,沐瑾琛故意停頓了一下。
宋明賢站了出來,“稟陛下,稟王爺,臣有一人選,可擔尚書一職”。
“不知是何人”。
“此人便是揚州知府蘇靖安”。
“宋大人,誰人不知,那蘇靖安與你乃是親家,你此舉,怕不是假公濟私”。
“就是,宋大人濫用職權,還望陛下,攝政王處罰”。
“本官一向公私分明,本官之所以推薦他,那是因為他有這個本事……陛下,王爺,揚州近十年來稅收皆是全國第一,上繳的數額更是一年比一年多,可見其能力不凡,不僅如此,揚州百姓在其回皇城之日,送與萬民傘,可見其深受百姓愛戴,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官,故而,臣以為,其足以擔任戶部尚書一職”。
“你是說,揚州百姓送了他一把萬民傘”。
“是”。
“我朝建國百餘年,收到萬民傘的官員寥寥無幾,不曾想,如今卻有一位……宣蘇靖安進來”。
“宣蘇靖安覲見”。
此時,殿外,諸位大臣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聊天,隻有蘇靖安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站在一旁,無人問津。
不過也正常,畢竟如今他還無官職在身,而且戰隊不明,大家自然不可能貿然上前,加之他也沒有要去討好別人的意思,故而,隻能自己站在角落裏。
宋明賢本與同僚在說話,無意間看到他,於是走到他的身邊,喊了一聲:“蘇大人”。
“宋大人”。
“蘇大人回來也有半個月了,可還習慣”。
“甚好”。
“那便好,日後我們便是同僚了,還望蘇大人多多關照”。
“宋大人說笑了,要說關照,那也應該是宋大人關照下官才是”。
宋明賢笑了笑,沒有說話。
這時,秦朗走了過來,宋明賢看到,拱手道:“見過明國公”。
聞言,蘇靖安下意識轉身看去,隻是,來人他並不認識。
秦朗率先開口道:“想來這位便是蘇大人吧”。
“見過明國公”。
“蘇大人回來任職,可得把握好機會才是,別竹籃打水一場空”,秦朗意味深長的說。
蘇靖安聽出他的話中有話,同時也明白,他是想拉攏自己,但是卻揣著明白裝糊塗,“明國公說得是,下官必定忠君報國,赴湯蹈火,在所不惜”,而他這話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見他這般不識趣,秦朗直接拂袖而去。
“蘇大人如此,恐是要與明國公,乃至敏王為敵”。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聞言,宋明賢不由得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我果然沒有看錯賢弟”。
而一句賢弟,也將兩人的距離拉近。
隻是蘇靖安有些不解,正想問,卻聽到太監喊道:“進殿”。
“那我先進去了,賢弟在外稍等片刻”。
“好”。
然後,眾大臣按照官職大小排成六排,走了進去。
至於蘇靖安,便隻能在殿外候著,等待傳喚。
“陛下駕到,攝政王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攝政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眾卿平身”。
“謝陛下”。
沐澤煊坐在龍椅上,沐瑾琛則坐在一旁,兩人交換眼神後,緊接著,沐澤煊便開口道:“如今戶部尚書之位空缺已有三月之久,不知眾位大人可有推薦的人選”。
聞言,戶部左侍郎和右侍郎心中不由得一喜,心想,這一日終於要來了。
敏王隨即給了自己的人一個眼色,示意他們出言。
於是,一位大人站了出來,“稟陛下,臣以為,齊大人可擔此重任”。
“臣附議,齊大人乃是戶部侍郎,對戶部事務可謂是十分熟悉,由他擔任,再合適不過”。
“臣附議”。
“臣附議”。
“若是按照徐大人的說法,那裴大人亦可擔任尚書一職,不僅如此,裴大人的資曆比齊大人要更深些,故而,臣以為,裴大人更合適”。
“李大人所言甚是,裴大人亦是戶部侍郎,若是齊大人可擔任戶部尚書之位,那裴大人亦可”。
“臣亦覺得裴大人更合適”。
“陛下,不可”。
“有何不可”。
“陛下,臣舉報,裴大人收賄受賄,貪贓枉法,還請陛下與攝政王明察”。
“齊大人所言,可有證據”。
“回攝政王,臣有證據”,說著,從袖子裏掏出一本折子,雙手呈上,而這個折子,他揣在兜裏已有一個月之久,就等著今日。
見狀,小李子走下台去拿。
“陛下,攝政王,齊大人此乃誣陷,因臣查到其強搶民女,罔顧他人性命,故而他心虛,所以才倒打一耙,企圖以此來掩蓋其的罪行,此乃證據,還請陛下與攝政王明察”,說著,也拿出一本折子。
於是,小李子一並接過,然後呈給沐瑾琛。
沐瑾琛看了一眼,“好,真是好極了,來人,將這二人帶下去,交由刑部查辦”。
齊大人和裴大人齊齊跪下,“攝政王,臣冤枉呐,還望攝政王明察”。
此時,沐景楓終於反應過來,這是沐瑾琛故意而為之,為的就是讓他們有時間收集證據,然後狗咬狗,而他好坐收漁翁之利,因此被氣得不行。
同樣的,慶王也被氣得不行,看沐瑾琛的眼神都帶著刀,恨不得將他大卸八塊。
敏王咬牙切齒的說:“攝政王,無憑無據便抓人,這怕是不妥吧”。
“就憑他們二人的所作所為,本王沒有將他們就地正法,已然是開恩,敏王若是想求情,不妨先看看他們都做了些什麽再開口”,說完,將折子扔到他的麵前。
沐景楓又怎會不知他們做了些什麽,故而,沒有撿折子。
“還不將人帶下去”。
侍衛隨即將人帶走。
經此一出,眾位大臣也算是看明白了,今日早朝的目的並不在尚書之位,而是在……眾位大臣不由得看向敏王和慶王,見他們的臉色都不太好,紛紛低下頭,不敢再多言。
片刻後,沐瑾琛喊道:“宋睿,李梓軒”。
聞言,宋睿和李梓軒站了出來,應道:“臣在”。
“命宋睿為左侍郎,李梓軒為右侍郎”。
“王爺,不可,宋大人和李大人年紀尚小,怕是難擔此重任”。
“是啊,他們資曆尚淺,怕是能力不足,還望攝政王三思”。
“還望攝政王三思”。
“本王意已決,爾等無需多言”。
“臣定不負陛下,王爺所托”。
“至於尚書一職……”,沐瑾琛故意停頓了一下。
宋明賢站了出來,“稟陛下,稟王爺,臣有一人選,可擔尚書一職”。
“不知是何人”。
“此人便是揚州知府蘇靖安”。
“宋大人,誰人不知,那蘇靖安與你乃是親家,你此舉,怕不是假公濟私”。
“就是,宋大人濫用職權,還望陛下,攝政王處罰”。
“本官一向公私分明,本官之所以推薦他,那是因為他有這個本事……陛下,王爺,揚州近十年來稅收皆是全國第一,上繳的數額更是一年比一年多,可見其能力不凡,不僅如此,揚州百姓在其回皇城之日,送與萬民傘,可見其深受百姓愛戴,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官,故而,臣以為,其足以擔任戶部尚書一職”。
“你是說,揚州百姓送了他一把萬民傘”。
“是”。
“我朝建國百餘年,收到萬民傘的官員寥寥無幾,不曾想,如今卻有一位……宣蘇靖安進來”。
“宣蘇靖安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