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瓦爾特和黃泉的交談
關於我們穿越到崩鐵後的那些事 作者:白隱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星期六拿著一個紅色的按鈕就想要按下去了。
“留給小灰毛?留給星穹列車的那個家夥?”
“沒錯,你不覺得在匹諾康尼完全淪陷之後,再讓他選擇,按下這個按鈕,還是不按,這不是很有趣嗎?”
“哼哼,我倒是覺得,這個事情給我那個可愛的弟弟選擇不是 更加有意思嗎?”
另一組的瓦爾特和黃泉兩人看著麵前的一幕。
“即使發生了那麽聳人聽聞的慘案,這片美夢也依舊在有條不紊地運作啊。除了【同諧】的家族,很難想象宇宙中還有哪一方勢力,能維係一座如此龐大的建築。”
“家族本身也是一座巨大、完美的建築,就像…一尊活著的神像。每位家族成員都將自己視作神體的一塊拚圖,圍繞著唯一的核心、共同的理想,在祂的理想,在祂的指揮下,忠誠地各司其職,奉獻自我,同時又反受其給養。”
“很有趣的比喻,或許這就是匹諾康尼的【美夢】得以長存的根本。”
“但人體終有其時,神軀亦然。”
“這就不像是一位【巡海遊俠】會發表的評論了。”
“隻是點出事實,瓦爾特先生一定比我更能參透個中滋味”
“黃泉小姐何出此言?”
“美夢正在崩潰,但並不因為某柱星神、某個派係,或某位具體的來客。它的崩潰源自某種人性的必然,家族不願承認這點,卻在無形中反成了催化劑……當人放任精神沉溺無需代價,沒有痛苦,隻有安逸和享樂的夢境時,他們和【壞死】的距離便會越來越近。無論他認為自己活在何種極樂中,死亡都是無從改變的結局。並且,這種壞死會傳播、擴散,一塊拚圖的異變最終會導致整座建築的搖晃、破碎,崩壞。”
“最後,人們為自由而建的美夢,會反過來成為囚禁自我的牢籠。想必黃泉小姐此行收獲不小,願意同我分享一下嗎?”
“當然,前提是我還記得。”黃泉這樣說的時候,她的手也輕輕搭在了刀鐔上輕輕將刀抬起,但又很快放下,轉瞬即逝。
“……?”瓦爾特注意到了這一個小動作。
“別在意,隻是習慣,因為一些過往,我變得很容易,遺忘,隻有當這柄刀出鞘時,那些朦朧的景象才會逐漸清晰。”黃泉看見了瓦爾特注意到了這一點之後,她解釋道。
“請隨意。”
“足夠了,在匹諾康尼發生的事我記得很清晰,請問吧。”
“黎明的時刻——我聽說那裏坐落著加工夢境基底的【早霞工廠】。”
“夢境的聲色犬馬背後,是一座座【想象】的工廠。工人們日複一日地在夢中創造各種奇思妙想的商品,然後回到現實中在與豪華客房相去甚遠的臥榻上休息。他們說這就足夠,光怪陸離的夢境以是最好的報酬。我在那裏遇見……這些就是我的全部見聞了”
“就先說到這裏吧。”
“曾有人對我這麽說:‘匹諾康尼在恒久以前並非如此,匹諾康尼也不應如此。’所以,我一路走過盛會之星的現實和夢境,看著黑夜升起又落下,時光為人們停駐,而精神的富有和貧窮…也永遠停留在各自的刻度。所以我認為【美夢】的崩潰是必然。”
“也許有辦法改變這一切。”
“也許吧。但如果這正是人們所期望的世界——如果這還是生命選擇沉睡的原因——我們還應令它做出改變嗎?”
“……黃泉小姐,換我來為你分享一個故事吧。在我的故鄉有一個男人,在世界麵臨難以愈合之際,他做出了一個決定。”
“他將世界上所有人的夢編織在一起,將人與人的夢境彼此連接,再以己身背負,他由此創造出一名巨人,一位【精神的亞當】。從此,那位巨人立於天地之間,成為整個世界存續的支柱。而作為代價,那些難以前進。無法前進的人…他們將永遠失去【未來】。他們沉眠於沒有災難和痛苦的夢中,在男人創造的理想鄉中度過安然的一生。而【精神】亞當會因這些人不願醒來的願望,變得堅不可摧。”
“但如今你卻站在此處,這也代表,那個男人失敗了。”
“因為人們總要走向未來,縱使人性的弱點讓他們駐足停步,但在真正無法前行的時候…人類一定要試圖拯救自己。而那個男人從來不是失敗者,他與那世界的每一個人一樣,將人性的可能銘記於心。他是神話的逐日者,向天飛翔,並想以墜落迎來自己最終的勝利。他高高飛起,隻為來到太陽的麵前,那是隻有少數人到達的地方。他將因之融化,隕落大海,而在那之後,有位人將其撈起,而其他人則會越過他們的身軀,飛上更高的天際。”
“很符合無名客的【開拓】精神。謝謝,瓦爾特先生。我知道你想確認了什麽。宇宙中有著無數相似卻又相似的世界,也有無數相似卻又相異的人。我也曾踏上旅途,在不同的世界邂逅容貌相似的【故人】,目睹他們的命運運行過似曾相似的軌跡。所以,我會告訴你……盡管不完全相同,但你所描繪的這個故事…它和我的過往重疊在一起。而在那深不見底的夢中……我結束了那個男人的生命,獨自一人。”
“……”
“我不是你認識的那個人,我的故鄉也未必能像你們的世界那樣幸運。”
“…我很遺憾。”
“沒關係,如果這能消解你的疑慮,我不介意。”
“但我仍想知道,在那巡獵的表象下,黃泉小姐,究竟是哪一種力量驅你獨行至今。”
“瓦爾特先生,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先繼續剛才的話題。我很喜歡你的比喻。誠然,鳥兒生來就會飛翔,但在遙遠的曾經,它們的祖先也隻得從地麵仰望高天。它們看見那遙遠的,來自天外的光芒洞穿雲翳,普照大地。於是一次又一次,一代又一代,鳥兒們振翅高翔。試圖觸碰天頂,隻因太陽就在那裏。那麽,如果當最後的鳥兒終於飛上天際,卻看見光芒的盡頭並非太陽,而是漆黑的大日……那麽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麽…才要向光而行?”
“留給小灰毛?留給星穹列車的那個家夥?”
“沒錯,你不覺得在匹諾康尼完全淪陷之後,再讓他選擇,按下這個按鈕,還是不按,這不是很有趣嗎?”
“哼哼,我倒是覺得,這個事情給我那個可愛的弟弟選擇不是 更加有意思嗎?”
另一組的瓦爾特和黃泉兩人看著麵前的一幕。
“即使發生了那麽聳人聽聞的慘案,這片美夢也依舊在有條不紊地運作啊。除了【同諧】的家族,很難想象宇宙中還有哪一方勢力,能維係一座如此龐大的建築。”
“家族本身也是一座巨大、完美的建築,就像…一尊活著的神像。每位家族成員都將自己視作神體的一塊拚圖,圍繞著唯一的核心、共同的理想,在祂的理想,在祂的指揮下,忠誠地各司其職,奉獻自我,同時又反受其給養。”
“很有趣的比喻,或許這就是匹諾康尼的【美夢】得以長存的根本。”
“但人體終有其時,神軀亦然。”
“這就不像是一位【巡海遊俠】會發表的評論了。”
“隻是點出事實,瓦爾特先生一定比我更能參透個中滋味”
“黃泉小姐何出此言?”
“美夢正在崩潰,但並不因為某柱星神、某個派係,或某位具體的來客。它的崩潰源自某種人性的必然,家族不願承認這點,卻在無形中反成了催化劑……當人放任精神沉溺無需代價,沒有痛苦,隻有安逸和享樂的夢境時,他們和【壞死】的距離便會越來越近。無論他認為自己活在何種極樂中,死亡都是無從改變的結局。並且,這種壞死會傳播、擴散,一塊拚圖的異變最終會導致整座建築的搖晃、破碎,崩壞。”
“最後,人們為自由而建的美夢,會反過來成為囚禁自我的牢籠。想必黃泉小姐此行收獲不小,願意同我分享一下嗎?”
“當然,前提是我還記得。”黃泉這樣說的時候,她的手也輕輕搭在了刀鐔上輕輕將刀抬起,但又很快放下,轉瞬即逝。
“……?”瓦爾特注意到了這一個小動作。
“別在意,隻是習慣,因為一些過往,我變得很容易,遺忘,隻有當這柄刀出鞘時,那些朦朧的景象才會逐漸清晰。”黃泉看見了瓦爾特注意到了這一點之後,她解釋道。
“請隨意。”
“足夠了,在匹諾康尼發生的事我記得很清晰,請問吧。”
“黎明的時刻——我聽說那裏坐落著加工夢境基底的【早霞工廠】。”
“夢境的聲色犬馬背後,是一座座【想象】的工廠。工人們日複一日地在夢中創造各種奇思妙想的商品,然後回到現實中在與豪華客房相去甚遠的臥榻上休息。他們說這就足夠,光怪陸離的夢境以是最好的報酬。我在那裏遇見……這些就是我的全部見聞了”
“就先說到這裏吧。”
“曾有人對我這麽說:‘匹諾康尼在恒久以前並非如此,匹諾康尼也不應如此。’所以,我一路走過盛會之星的現實和夢境,看著黑夜升起又落下,時光為人們停駐,而精神的富有和貧窮…也永遠停留在各自的刻度。所以我認為【美夢】的崩潰是必然。”
“也許有辦法改變這一切。”
“也許吧。但如果這正是人們所期望的世界——如果這還是生命選擇沉睡的原因——我們還應令它做出改變嗎?”
“……黃泉小姐,換我來為你分享一個故事吧。在我的故鄉有一個男人,在世界麵臨難以愈合之際,他做出了一個決定。”
“他將世界上所有人的夢編織在一起,將人與人的夢境彼此連接,再以己身背負,他由此創造出一名巨人,一位【精神的亞當】。從此,那位巨人立於天地之間,成為整個世界存續的支柱。而作為代價,那些難以前進。無法前進的人…他們將永遠失去【未來】。他們沉眠於沒有災難和痛苦的夢中,在男人創造的理想鄉中度過安然的一生。而【精神】亞當會因這些人不願醒來的願望,變得堅不可摧。”
“但如今你卻站在此處,這也代表,那個男人失敗了。”
“因為人們總要走向未來,縱使人性的弱點讓他們駐足停步,但在真正無法前行的時候…人類一定要試圖拯救自己。而那個男人從來不是失敗者,他與那世界的每一個人一樣,將人性的可能銘記於心。他是神話的逐日者,向天飛翔,並想以墜落迎來自己最終的勝利。他高高飛起,隻為來到太陽的麵前,那是隻有少數人到達的地方。他將因之融化,隕落大海,而在那之後,有位人將其撈起,而其他人則會越過他們的身軀,飛上更高的天際。”
“很符合無名客的【開拓】精神。謝謝,瓦爾特先生。我知道你想確認了什麽。宇宙中有著無數相似卻又相似的世界,也有無數相似卻又相異的人。我也曾踏上旅途,在不同的世界邂逅容貌相似的【故人】,目睹他們的命運運行過似曾相似的軌跡。所以,我會告訴你……盡管不完全相同,但你所描繪的這個故事…它和我的過往重疊在一起。而在那深不見底的夢中……我結束了那個男人的生命,獨自一人。”
“……”
“我不是你認識的那個人,我的故鄉也未必能像你們的世界那樣幸運。”
“…我很遺憾。”
“沒關係,如果這能消解你的疑慮,我不介意。”
“但我仍想知道,在那巡獵的表象下,黃泉小姐,究竟是哪一種力量驅你獨行至今。”
“瓦爾特先生,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先繼續剛才的話題。我很喜歡你的比喻。誠然,鳥兒生來就會飛翔,但在遙遠的曾經,它們的祖先也隻得從地麵仰望高天。它們看見那遙遠的,來自天外的光芒洞穿雲翳,普照大地。於是一次又一次,一代又一代,鳥兒們振翅高翔。試圖觸碰天頂,隻因太陽就在那裏。那麽,如果當最後的鳥兒終於飛上天際,卻看見光芒的盡頭並非太陽,而是漆黑的大日……那麽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麽…才要向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