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到家,若蘭先去瞅瞅家裏的兩頭小豬崽,看看幾個小家夥有沒有把豬喂好。
這豬圈是解水生自己搭的簡易棚子,也就隻能擋擋雨罷了。
和平兩兄弟一進院子,就嗅到了一股香噴噴的肉味,急匆匆的就往灶房跑。
而解水生一回來,就在院子裏歇著,琢磨著以後的該怎麽行事,才能過得舒坦。
他現在不跟朋友在山上養豬,就負責收他們養的豬,不過明麵上可不是他收的,是城裏的朋友托他幫忙收的。
再加上在山上挖的春筍,撿的蘑菇,還有野果啥的,拿到城裏去賣,每個月也能有點小收獲。
南州市的香煙和酒那可是出了名的,還有現在布料不好找,所以他在市裏也托了關係,搞到這些東西,然後拿到其他市去賣。
這麽一來一回,一次也能賺個幾十塊。
隻是水生最近忙著種地,實在抽不出時間去折騰。他琢磨著,趁著這兩年能多賺點就多賺點。
等最困難的那三年過去,他就去城裏用糧食換個工作,然後上班到六十歲,就可以退休領退休金。
至於之後實行的工分製上工,他媳婦就可以不用那麽辛苦去賺工分。
他在城裏上班,媳婦在村子裏生活得也自在點。
別人也不會懷疑他家沒錢過日子,而且那時候孩子長大了,也能賺工分。
水生心裏盤算著,他們的年紀可不小了,現在不趕緊想辦法讓自己輕鬆點,難道等老了,六七十歲了才來琢磨怎麽活得有意義嗎?那還有什麽意思!
年輕的時候拚死拚活地幹,等老了拖著一身的病,疼得動都動不了,要是這樣,這重來的第二次人生還有什麽意思嘛。
所以啊,水生打從現在開始,就要讓媳婦住得舒舒服服的,穿得漂漂亮亮的,吃得開開心心的。
雖說現在交通不太方便,但就目前的社會生活環境條件來說,能在農村穩穩當當、吃好住好,那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他們家的房子已經蓋好,雖說有點小瑕疵,但跟村裏其他人家比起來,真是最好的了。
至於吃的方麵,現在水生正在努力賺錢,買糧食,買布料,至於肉,他也能隨時買得到。
他們這一代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也住在農村。
不管城市以後怎麽發展,都沒他們這一代人什麽事。
等改革開放的時候,水生都已經五十多歲了,到了該退休的年紀。
兩人要是不趁著現在還年輕,痛痛快快地享受一番,以後可就沒機會享福了。
等水生和若蘭休息好,和芬幾人也麻溜地,把做好的飯菜端到堂屋擺放整齊。
全家人圍坐在八仙桌旁,就等若蘭先給他們爹分好菜,他們才好開動。
若蘭也不磨蹭,把今天吃剩下的一個雞腿和雞翅夾給水生,然後笑嘻嘻地說,
“今天這半隻雞可是你們爹特意去集上買的,我們早上都沒舍得吃,就留著晚上等你們回來一起享用。”
“這雞腿和雞翅就這麽一個,你們爹是家裏的頂梁柱,他最辛苦,所以都給他吃。”
說完,若蘭給自己盛了一碗雞湯,把剩下的雞肉和土豆,全都推到幾個孩子和水生麵前。
“我呢,是家裏身體最不好的,也幹不了什麽重活,我喝點湯就行了,其他的你們吃吧,我吃炒的青菜就好。”
其實這土豆燉雞也沒多少湯,而且土豆放得太多,肉湯都快被吸幹了。
老四和軍聽著他娘的話,心裏不禁有些發酸,為了他們能多吃幾口肉,他娘自己都舍不得吃,真是讓人心疼。
他隻能輕聲細語地勸道:“娘,你身體不好,得多吃點肉補補才行啊。”
水生看著若蘭在桌上說話,也不發言,隻是在一旁默默點頭表示支持,而看到老四的舉動,還向老四投去一個讚許的目光。
可惜老四沒注意到,不過一直在關注他爹的和平,倒是看了個正著。
隻見他那雙靈動的大眼睛滴溜溜地在若蘭和軍的身上不停地轉動著,仿佛要透過外表看到他們靈魂深處一般。
他心中好奇,這兩人身上是有什麽表現,老四竟然能夠得到他爹的另眼相待。
然而,盡管他目不轉睛地盯著看了半天,卻沒能發現他們身上有什麽特別之處。
此時的若蘭卻是一臉驚訝之色,她完全沒有料到老四竟會說出這樣一番話語。
不過既然人家都已經這麽說了,若蘭自然也不會故作矜持、惺惺作態。
於是,她手腳麻利地伸出筷子,迅速從桌子上的碗裏夾起肉塊放入自己的碗中。
而鍋中所剩無幾的那一點點肉以及土豆,則被她大方地讓給了幾人。
正當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之時,若蘭像是忽然想起了什麽重要的事情似的,放下手中碗筷。
開口說道:“下次再燉肉的時候,你們先替我盛出一碗肉湯,你們再將其餘的菜和肉燉煮。”
“肉湯也能補身體,至於肉嘛,就留給你們爹,還有你們吃就行!隻要看著你們吃得開心,我心裏呀,也就跟著高興!”
若蘭的話剛說完,水生就把自己麵前的碗跟若蘭的調換了一下,還特意地解釋:“你們娘身子骨弱,是得好好補補,既然要補,那肯定得吃雞腿。”
桌上的其他人看著他倆你讓我我讓你的,都習以為常了,隻要家裏有肉吃,肯定會上演這麽一出。
在他們心裏,知道他爹還疼娘,娘也心疼爹,這就已經夠。
反正他們也沒資格發表意見。
現在家裏的幾個屁孩都不敢靠近父若蘭和水生,也不知道怎麽回事,現在他們對父母莫名地害怕。
就那種,哪怕父母水生不打不罵,隻是淡淡地瞅你一眼,都能把人嚇得夠嗆的那種。
以前小的幾個小家夥,還能從父母那裏得到笑臉和慈愛的目光。
孩子對父母本來就有一種天生的親切感,可若蘭和水生整天板著個臉,把孩子們想要親近的心都嚇跑了。
和榮他們雖然年紀小,但是也會看大人的臉色,這一年來父母對他們,很多時候都表現得很不耐煩。
所以幾個孩子跟若蘭他倆越來越疏遠,他們對水生兩口子隻有尊敬和害怕,沒有愛。
不過,若蘭也不在乎孩子的感受,她隻要有水生的愛和包容就夠了,畢竟若蘭想要的,水生都能給她。
這豬圈是解水生自己搭的簡易棚子,也就隻能擋擋雨罷了。
和平兩兄弟一進院子,就嗅到了一股香噴噴的肉味,急匆匆的就往灶房跑。
而解水生一回來,就在院子裏歇著,琢磨著以後的該怎麽行事,才能過得舒坦。
他現在不跟朋友在山上養豬,就負責收他們養的豬,不過明麵上可不是他收的,是城裏的朋友托他幫忙收的。
再加上在山上挖的春筍,撿的蘑菇,還有野果啥的,拿到城裏去賣,每個月也能有點小收獲。
南州市的香煙和酒那可是出了名的,還有現在布料不好找,所以他在市裏也托了關係,搞到這些東西,然後拿到其他市去賣。
這麽一來一回,一次也能賺個幾十塊。
隻是水生最近忙著種地,實在抽不出時間去折騰。他琢磨著,趁著這兩年能多賺點就多賺點。
等最困難的那三年過去,他就去城裏用糧食換個工作,然後上班到六十歲,就可以退休領退休金。
至於之後實行的工分製上工,他媳婦就可以不用那麽辛苦去賺工分。
他在城裏上班,媳婦在村子裏生活得也自在點。
別人也不會懷疑他家沒錢過日子,而且那時候孩子長大了,也能賺工分。
水生心裏盤算著,他們的年紀可不小了,現在不趕緊想辦法讓自己輕鬆點,難道等老了,六七十歲了才來琢磨怎麽活得有意義嗎?那還有什麽意思!
年輕的時候拚死拚活地幹,等老了拖著一身的病,疼得動都動不了,要是這樣,這重來的第二次人生還有什麽意思嘛。
所以啊,水生打從現在開始,就要讓媳婦住得舒舒服服的,穿得漂漂亮亮的,吃得開開心心的。
雖說現在交通不太方便,但就目前的社會生活環境條件來說,能在農村穩穩當當、吃好住好,那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他們家的房子已經蓋好,雖說有點小瑕疵,但跟村裏其他人家比起來,真是最好的了。
至於吃的方麵,現在水生正在努力賺錢,買糧食,買布料,至於肉,他也能隨時買得到。
他們這一代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也住在農村。
不管城市以後怎麽發展,都沒他們這一代人什麽事。
等改革開放的時候,水生都已經五十多歲了,到了該退休的年紀。
兩人要是不趁著現在還年輕,痛痛快快地享受一番,以後可就沒機會享福了。
等水生和若蘭休息好,和芬幾人也麻溜地,把做好的飯菜端到堂屋擺放整齊。
全家人圍坐在八仙桌旁,就等若蘭先給他們爹分好菜,他們才好開動。
若蘭也不磨蹭,把今天吃剩下的一個雞腿和雞翅夾給水生,然後笑嘻嘻地說,
“今天這半隻雞可是你們爹特意去集上買的,我們早上都沒舍得吃,就留著晚上等你們回來一起享用。”
“這雞腿和雞翅就這麽一個,你們爹是家裏的頂梁柱,他最辛苦,所以都給他吃。”
說完,若蘭給自己盛了一碗雞湯,把剩下的雞肉和土豆,全都推到幾個孩子和水生麵前。
“我呢,是家裏身體最不好的,也幹不了什麽重活,我喝點湯就行了,其他的你們吃吧,我吃炒的青菜就好。”
其實這土豆燉雞也沒多少湯,而且土豆放得太多,肉湯都快被吸幹了。
老四和軍聽著他娘的話,心裏不禁有些發酸,為了他們能多吃幾口肉,他娘自己都舍不得吃,真是讓人心疼。
他隻能輕聲細語地勸道:“娘,你身體不好,得多吃點肉補補才行啊。”
水生看著若蘭在桌上說話,也不發言,隻是在一旁默默點頭表示支持,而看到老四的舉動,還向老四投去一個讚許的目光。
可惜老四沒注意到,不過一直在關注他爹的和平,倒是看了個正著。
隻見他那雙靈動的大眼睛滴溜溜地在若蘭和軍的身上不停地轉動著,仿佛要透過外表看到他們靈魂深處一般。
他心中好奇,這兩人身上是有什麽表現,老四竟然能夠得到他爹的另眼相待。
然而,盡管他目不轉睛地盯著看了半天,卻沒能發現他們身上有什麽特別之處。
此時的若蘭卻是一臉驚訝之色,她完全沒有料到老四竟會說出這樣一番話語。
不過既然人家都已經這麽說了,若蘭自然也不會故作矜持、惺惺作態。
於是,她手腳麻利地伸出筷子,迅速從桌子上的碗裏夾起肉塊放入自己的碗中。
而鍋中所剩無幾的那一點點肉以及土豆,則被她大方地讓給了幾人。
正當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之時,若蘭像是忽然想起了什麽重要的事情似的,放下手中碗筷。
開口說道:“下次再燉肉的時候,你們先替我盛出一碗肉湯,你們再將其餘的菜和肉燉煮。”
“肉湯也能補身體,至於肉嘛,就留給你們爹,還有你們吃就行!隻要看著你們吃得開心,我心裏呀,也就跟著高興!”
若蘭的話剛說完,水生就把自己麵前的碗跟若蘭的調換了一下,還特意地解釋:“你們娘身子骨弱,是得好好補補,既然要補,那肯定得吃雞腿。”
桌上的其他人看著他倆你讓我我讓你的,都習以為常了,隻要家裏有肉吃,肯定會上演這麽一出。
在他們心裏,知道他爹還疼娘,娘也心疼爹,這就已經夠。
反正他們也沒資格發表意見。
現在家裏的幾個屁孩都不敢靠近父若蘭和水生,也不知道怎麽回事,現在他們對父母莫名地害怕。
就那種,哪怕父母水生不打不罵,隻是淡淡地瞅你一眼,都能把人嚇得夠嗆的那種。
以前小的幾個小家夥,還能從父母那裏得到笑臉和慈愛的目光。
孩子對父母本來就有一種天生的親切感,可若蘭和水生整天板著個臉,把孩子們想要親近的心都嚇跑了。
和榮他們雖然年紀小,但是也會看大人的臉色,這一年來父母對他們,很多時候都表現得很不耐煩。
所以幾個孩子跟若蘭他倆越來越疏遠,他們對水生兩口子隻有尊敬和害怕,沒有愛。
不過,若蘭也不在乎孩子的感受,她隻要有水生的愛和包容就夠了,畢竟若蘭想要的,水生都能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