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為那隻待宰的雞,若蘭可不會傻乎乎地站著讓婆母打。
她也舍不得自家男人挨打,拽著他一溜煙跑回房間,“砰”的一聲關上了門。
解老娘眼睜睜看著那木門“啪嗒”一聲,被房間裏的人鎖上了,心裏的火氣還沒發出來呢,又給憋了回去,隻能一屁股坐在門口的石凳上,扯開嗓子大罵。
隔壁鄰居聽到了,紛紛跑出來趴在牆頭看熱鬧,畢竟每到過年,村子裏的這些個老婆子都得消停兩天。
今天看到解老娘破防了,那可不新鮮嘛!
吳婆子笑嘻嘻地說:“老黃啊,大過年的,你生什麽氣呀?少生點氣,不然傷了身體可不好。”
嘴上雖然這麽勸著,可那眼裏的笑意都快藏不住了。
吳婆子好不容易看到了隔壁鄰居的笑話,可不使攛掇嗎?
“老黃啊,你家哪個兒媳婦惹著你了?咱們當婆婆的得大度些,別跟她們這些小輩計較。”
這話說得有多親熱,那嘴角的笑意就有多燦爛。
解老娘哪能吃這虧?瞅著自己手裏的掃把,抬手就朝對麵扔了過去,不偏不倚,正好砸到吳婆子的頭上。
吳婆子下意識一躲避,就從牆頭摔下去,幸好牆跟沒石頭,都是泥巴地,不然這一摔肯定就起不來了。
吳婆子回過神來,一屁股坐在自家院子門口,跟解老娘開啟了“對罵模式”,各種髒話那是脫口而出。
這明顯是氣壞了,能想到的難聽詞兒都用上了。
解老娘要不是看到吳婆子摔下去後半天起不來,估計得翻牆過去再罵一宿。
不過也有好處,起碼解老娘把老二兩口子給她氣受的事兒忘得一幹二淨了。
這時候,屋裏的若蘭聽著外麵的吵鬧聲,心裏那叫一個無奈。
她對著丈夫輕聲嘟囔:“這倆人吵得這麽凶,以後在村裏碰麵,那可就更難相處了。”
男人摸了摸她頭,露出一副習以為常的模樣。
“你別擔心,她倆都吵習慣了。”
而外麵呢,解老娘和吳婆子正罵得熱火朝天,罵著罵著就到了門口,看那架勢是還想去找吳婆子打一架。
在院子的和民,見奶奶和哥哥出去了,趕緊把門關上,就怕她們在家裏打起來。
其他幾個鄰居見狀,急忙跑去叫村長過來調解。
村長火急火燎地趕來,扯著嗓子喊道:“大過年的,像什麽話!你們也不怕丟臉,自家的臉麵還要不要了!”
被村長一通數落,兩人這才慢慢消停了。
這村長是解氏本家的,解水生得管他叫二叔。
解老娘看著村長,對著他輕哼一聲,她雖然不怕村長,但還是要給他麵子。
解老娘也不想大過年的讓人看自己家的笑話,氣鼓鼓地轉身回家,結果發現門被鎖上了。
她使勁兒拍著門,喊道:“老二,開門!”
屋裏的若蘭看了看水生,猶豫了一下還是開了門。
解老娘進了屋,白了兩人一眼,倒是沒再放什麽狠話。
“誰關的門?看到老娘被人欺負,都沒人去幫忙,還把我鎖在外麵,真是喪了良心的。”
剛剛跟吳婆子那麽一折騰,氣也消得差不多了。
而若蘭心裏的大石頭總算是落了地,暗自祈禱著家裏以後能風平浪靜些。
水生熱情地邀請村長二叔到家裏坐坐,“二叔來家裏坐坐啊?。”
“不了,我還得去小陶家看看那孩子。”
一提起小陶,村長就忍不住歎氣,自從他後娘嫁過來還不到半年,就從開始的罵罵咧咧,發展到後來的掐胳膊,現在更是直接虐打。
以前多精神的一個孩子啊,這後娘才進家門兩三年,就變得又瘦又弱,身上還總是帶著傷。
可作為家裏唯一能拿主意的男人,小陶的親爹,卻是完全不管不顧。
親戚朋友說得多了,他還振振有詞,說什麽小陶調皮搗蛋,作為長輩,教育一下也是應該的。
這睜著眼睛說瞎話的本事,真是讓人生氣,但無親無故的,也沒人去多管閑事。
小陶的鄰居們聽到這話,在背後把小陶他爹的口水都快呸幹了。
說什麽孩子不聽話,明明就是被那小陶後娘在床上給伺候舒服了,所以才這麽偏袒那個後來娶的女人。
小陶爹也真是拎不清,這女人能有自己的親兒子重要嗎?而且還是個不會生的。
小陶可是他唯一的兒子,以後還得靠他養老,現在不好好對他,以後還能指望他對自己好?
男人的心是真的狠,就這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唯一的兒子被女人欺負。
這一家三口的日子,過得比別人家十幾口人都還要熱鬧。
若蘭聽到村長要去小陶家,才想起來,村長這一次去小陶家,就是給小陶分家的。
小陶被後媽欺負了兩三年,終於忍無可忍,決定和他爹分開,自己把自己分家分出去,單獨過年。
還放話等他爹老了,會給養老錢,但絕對不會伺候他。
至於那後娘,他才懶得管!
小陶他爹覺得自己還年輕,以後肯定還能有孩子,所以也爽快地答應了。
可他萬萬沒想到,自己這輩子就隻有小陶這一個兒子,原來他身體早就被小陶親娘下了藥,這輩子都別想有其他孩子。
他跟現在這個女人在一起十多年,肚子愣是一點動靜都沒有,後來他又把這個女人休了,重新找了一個,結果還是一樣。
至於他最後到底怎麽樣了,若蘭才懶得管,她自己的日子都過得亂七八糟的。
她之所以對這件事記得這麽清楚,是因為在若蘭幹不動後,幾個兒女分家提到了若蘭的養老問題,解和平還拿這件事來作比較。
有了這個先例,他就覺得後娘又不是親娘,自己是養子,沒義務贍養。
而若蘭的幾個親生孩子,因為若蘭給老大在城裏買了一個工作,就覺得若蘭偏心老大老二。
既然被她偏愛的都不養她的老,那他們憑什麽養啊?所以受苦受難的就成了若蘭。
若蘭一直覺得自己挺公平的,可孩子多了,要做到絕對公平確實挺難,難免會有照顧不到的地方,誰多拿一點,誰少拿一點,這都屬實正常。
她還能幹活的時候,誰也沒說她不公平,等她幹不動了,需要子女養老,一個個又都跳出來說她不公平。
看著村長越走越遠的背影,若蘭心裏琢磨著,既然都要公平,那她以後就一視同仁好了。
她現在的目標很簡單了,就等著這幾個娃長大賺錢,然後把錢交給她,把錢存起來,當自己和男人的養老錢,讓他們把上輩子欠自己的養老錢都給還了。
靠人不如靠己,還是靠自己最靠譜,錢花在他們身上,還不如自己花!
她也舍不得自家男人挨打,拽著他一溜煙跑回房間,“砰”的一聲關上了門。
解老娘眼睜睜看著那木門“啪嗒”一聲,被房間裏的人鎖上了,心裏的火氣還沒發出來呢,又給憋了回去,隻能一屁股坐在門口的石凳上,扯開嗓子大罵。
隔壁鄰居聽到了,紛紛跑出來趴在牆頭看熱鬧,畢竟每到過年,村子裏的這些個老婆子都得消停兩天。
今天看到解老娘破防了,那可不新鮮嘛!
吳婆子笑嘻嘻地說:“老黃啊,大過年的,你生什麽氣呀?少生點氣,不然傷了身體可不好。”
嘴上雖然這麽勸著,可那眼裏的笑意都快藏不住了。
吳婆子好不容易看到了隔壁鄰居的笑話,可不使攛掇嗎?
“老黃啊,你家哪個兒媳婦惹著你了?咱們當婆婆的得大度些,別跟她們這些小輩計較。”
這話說得有多親熱,那嘴角的笑意就有多燦爛。
解老娘哪能吃這虧?瞅著自己手裏的掃把,抬手就朝對麵扔了過去,不偏不倚,正好砸到吳婆子的頭上。
吳婆子下意識一躲避,就從牆頭摔下去,幸好牆跟沒石頭,都是泥巴地,不然這一摔肯定就起不來了。
吳婆子回過神來,一屁股坐在自家院子門口,跟解老娘開啟了“對罵模式”,各種髒話那是脫口而出。
這明顯是氣壞了,能想到的難聽詞兒都用上了。
解老娘要不是看到吳婆子摔下去後半天起不來,估計得翻牆過去再罵一宿。
不過也有好處,起碼解老娘把老二兩口子給她氣受的事兒忘得一幹二淨了。
這時候,屋裏的若蘭聽著外麵的吵鬧聲,心裏那叫一個無奈。
她對著丈夫輕聲嘟囔:“這倆人吵得這麽凶,以後在村裏碰麵,那可就更難相處了。”
男人摸了摸她頭,露出一副習以為常的模樣。
“你別擔心,她倆都吵習慣了。”
而外麵呢,解老娘和吳婆子正罵得熱火朝天,罵著罵著就到了門口,看那架勢是還想去找吳婆子打一架。
在院子的和民,見奶奶和哥哥出去了,趕緊把門關上,就怕她們在家裏打起來。
其他幾個鄰居見狀,急忙跑去叫村長過來調解。
村長火急火燎地趕來,扯著嗓子喊道:“大過年的,像什麽話!你們也不怕丟臉,自家的臉麵還要不要了!”
被村長一通數落,兩人這才慢慢消停了。
這村長是解氏本家的,解水生得管他叫二叔。
解老娘看著村長,對著他輕哼一聲,她雖然不怕村長,但還是要給他麵子。
解老娘也不想大過年的讓人看自己家的笑話,氣鼓鼓地轉身回家,結果發現門被鎖上了。
她使勁兒拍著門,喊道:“老二,開門!”
屋裏的若蘭看了看水生,猶豫了一下還是開了門。
解老娘進了屋,白了兩人一眼,倒是沒再放什麽狠話。
“誰關的門?看到老娘被人欺負,都沒人去幫忙,還把我鎖在外麵,真是喪了良心的。”
剛剛跟吳婆子那麽一折騰,氣也消得差不多了。
而若蘭心裏的大石頭總算是落了地,暗自祈禱著家裏以後能風平浪靜些。
水生熱情地邀請村長二叔到家裏坐坐,“二叔來家裏坐坐啊?。”
“不了,我還得去小陶家看看那孩子。”
一提起小陶,村長就忍不住歎氣,自從他後娘嫁過來還不到半年,就從開始的罵罵咧咧,發展到後來的掐胳膊,現在更是直接虐打。
以前多精神的一個孩子啊,這後娘才進家門兩三年,就變得又瘦又弱,身上還總是帶著傷。
可作為家裏唯一能拿主意的男人,小陶的親爹,卻是完全不管不顧。
親戚朋友說得多了,他還振振有詞,說什麽小陶調皮搗蛋,作為長輩,教育一下也是應該的。
這睜著眼睛說瞎話的本事,真是讓人生氣,但無親無故的,也沒人去多管閑事。
小陶的鄰居們聽到這話,在背後把小陶他爹的口水都快呸幹了。
說什麽孩子不聽話,明明就是被那小陶後娘在床上給伺候舒服了,所以才這麽偏袒那個後來娶的女人。
小陶爹也真是拎不清,這女人能有自己的親兒子重要嗎?而且還是個不會生的。
小陶可是他唯一的兒子,以後還得靠他養老,現在不好好對他,以後還能指望他對自己好?
男人的心是真的狠,就這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唯一的兒子被女人欺負。
這一家三口的日子,過得比別人家十幾口人都還要熱鬧。
若蘭聽到村長要去小陶家,才想起來,村長這一次去小陶家,就是給小陶分家的。
小陶被後媽欺負了兩三年,終於忍無可忍,決定和他爹分開,自己把自己分家分出去,單獨過年。
還放話等他爹老了,會給養老錢,但絕對不會伺候他。
至於那後娘,他才懶得管!
小陶他爹覺得自己還年輕,以後肯定還能有孩子,所以也爽快地答應了。
可他萬萬沒想到,自己這輩子就隻有小陶這一個兒子,原來他身體早就被小陶親娘下了藥,這輩子都別想有其他孩子。
他跟現在這個女人在一起十多年,肚子愣是一點動靜都沒有,後來他又把這個女人休了,重新找了一個,結果還是一樣。
至於他最後到底怎麽樣了,若蘭才懶得管,她自己的日子都過得亂七八糟的。
她之所以對這件事記得這麽清楚,是因為在若蘭幹不動後,幾個兒女分家提到了若蘭的養老問題,解和平還拿這件事來作比較。
有了這個先例,他就覺得後娘又不是親娘,自己是養子,沒義務贍養。
而若蘭的幾個親生孩子,因為若蘭給老大在城裏買了一個工作,就覺得若蘭偏心老大老二。
既然被她偏愛的都不養她的老,那他們憑什麽養啊?所以受苦受難的就成了若蘭。
若蘭一直覺得自己挺公平的,可孩子多了,要做到絕對公平確實挺難,難免會有照顧不到的地方,誰多拿一點,誰少拿一點,這都屬實正常。
她還能幹活的時候,誰也沒說她不公平,等她幹不動了,需要子女養老,一個個又都跳出來說她不公平。
看著村長越走越遠的背影,若蘭心裏琢磨著,既然都要公平,那她以後就一視同仁好了。
她現在的目標很簡單了,就等著這幾個娃長大賺錢,然後把錢交給她,把錢存起來,當自己和男人的養老錢,讓他們把上輩子欠自己的養老錢都給還了。
靠人不如靠己,還是靠自己最靠譜,錢花在他們身上,還不如自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