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輕紗般的晨霧,溫柔地灑在德景鎮古老的窯火上,為即將開始的錄製增添了幾分神秘與期待。


    本期《音為非遺》節目組錄製場景的第一站,就是德景鎮陶瓷博物館。


    這裏收藏著無數珍貴的陶瓷藝術品,從古代的青瓷、白瓷到現代的青花瓷、粉彩瓷,每一件展品都讓徐耀和陳旭驚歎不已。


    今天為節目組介紹的是德景鎮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省陶瓷公司辦公室首席設計師王一全。


    同時,王一全也是“青花大王”的第三代傳人,他的很多作品在陶瓷藝術界享有盛譽。


    “德景鎮是世界著名瓷都,製瓷曆史悠久。史籍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可見早在漢代就開始生產陶瓷。自元代開始至明清曆代皇帝都派員到德景鎮監製宮廷用瓷......”


    “德景鎮青花瓷始創於元代,到明、清兩代為高峰。它用氧化鈷料在坯胎上描繪紋樣,施釉後高溫一次燒成。元代時,德景鎮的瓷工們開始將高嶺土與瓷石搭配使用,發明了“二元配方”製胎法,使得青花瓷的胎質更加細膩、堅硬,為青花瓷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一全不愧是從業多年的大師,不僅將德景鎮的曆史與文化講述得饒有趣味,更是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將陶瓷特別是青花瓷的製作過程也都講述得很是清楚。


    徐耀一邊聽著非遺傳承人王一全老師的介紹,一邊仔細觀賞著每一件瓷器的紋理、色彩和造型,感受著陶瓷藝術的魅力與匠人們的精湛技藝。


    在這裏,他仿佛與陶瓷文化進行了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對德景鎮的陶瓷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在博物館,徐耀和李月除了感受到震撼以外,更多的是對先人們的智慧結晶的感歎。


    隻有真到了實地,才能夠真切的體會到那種靈魂深處的戰栗。


    因為時間有限,節目組隻能將博物館的大致轉了轉,王一全繼續帶著眾人坐車前往製瓷工坊。


    途經古鎮的街道上,兩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築和琳琅滿目的陶瓷店鋪,每一件瓷器都散發著獨特的韻味,仿佛在訴說著它們的故事。


    “徐老師,這裏美吧?”李月一邊讚歎,一邊與徐耀搭話。


    “確實很美,不僅自然風光美麗,人文更是一絕,以前都是久聞大名,真到了鎮上,才能真切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趙導也是嘖嘖稱奇,跟副導演一路感歎。


    接下來,眾人前往了一家傳統的製瓷工坊。


    在這裏,大家親眼見證了陶瓷從泥土到成品的神奇轉變。


    工坊裏麵的匠人們熟練地操作著各種工具,從拉坯到施釉,每一步都透露著匠心的溫度。


    徐耀、陳旭和李月幾人看著匠人們的操作,在王一全老師的鼓勵之下,也忍不住嚐試了一下拉坯。


    剛開始,徐耀的手法生疏,但在匠人的指導下,他漸漸找到了感覺,體驗到了製瓷的樂趣與成就感。


    “徐耀老師,你這學得挺快呀!”李月也在嚐試拉胚,但顯然進度沒有徐耀這麽快,試了幾次都還沒掌握竅門,一時間有些急切。


    “嗬嗬,我之前看過相關的視頻,相當於提前預習過的所以學得速度還算可以。”徐耀心情不錯,樂嗬嗬道。


    李月則是笑道:“好啊,你這是準備充分呀!”


    她耐心嚐試了大半個小時,最終也做了一個似模似樣的。


    “哎嘿,怎麽你們都學得這麽快?教教我呢?”


    陳旭才是真的有些手殘,盡管旁邊的老師傅已經說了一遍又一遍,陳旭愣是一點沒學會,此時的進度遠遠落後於徐耀和李月。


    又嚐試了兩次,還是不行。


    為了不影響節目錄製的進度,陳旭也隻能放棄,臉上的表情很具備喜感。


    趙導樂嗬嗬看著,對副導演說道:“這一段可要留下來,還是很有意思的,到時候也是個笑點。”


    陳旭開著玩笑:“趙導,你們節目組跟徐耀的合同裏,可沒有我的名字啊,你要加入我的鏡頭,可得另外給錢。”


    “加錢,加錢,行不行。”知道陳旭在開玩笑,趙導也樂於配合。


    等節目組把德景鎮主要的景點和標誌性的物件錄製大半時,已經夕陽西下了。


    節目組請王一全老師吃著晚飯,大家閑聊時,聽到眾人說明天徐耀要為德景鎮本期的節目寫一首歌。


    王一全好奇地問道:“是以瓷器作為主題嗎?”


    徐耀點點頭道:“嗯,而且還是青花瓷。”


    王一全來了興趣:“那明天我一定認真聽!”


    “這是我的榮幸。”徐耀笑著回答道


    .......


    原先節目組已經找好了錄製徐耀唱歌的地方,結果王一全嫌不能很好的體現德景鎮瓷器的特點,專門跟博物館協調,在場館周邊找了一處地點給節目組使用。


    對於王老師的主動付出,趙導當然笑嗬嗬地接受了。


    一切準備工作完成以後,陳旭點開伴奏,開始唱起了歌。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了然


    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縷飄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場下的眾人入了迷,真的好聽。


    李月笑道:“不愧是徐耀老師,這創作水平和歌唱實力還是一如既往的高水平。”


    陳旭看著舞台上綻放光芒的徐耀,也是感歎道:“這人的才華怎麽越來越多呢,我都以為他....”


    王一全以前沒怎麽聽過流行歌曲,但在徐耀這裏,也是喜歡上了他的歌。


    “這首歌名字叫做什麽?”王一全看向陳旭和李月,詢問道。


    “就是《青花瓷》。”李月笑吟吟地回答道。


    “好聽!”王一全飽經風霜的臉上綻放笑容,很是認可。


    見王一全滿意,陳旭也是心中大定。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


    炊煙嫋嫋升起 隔江千萬裏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撈起 暈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你眼帶笑意”


    聽到“天青色等煙雨”和“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時,王一全微微皺眉,作為“青花大王”的第三代傳人,他自然知道這其中是有錯誤的。


    陳旭看出了王一全的顧慮,問道:“王老師,怎麽了?”


    王一全將問題說了,陳旭一時間拿不準徐耀的想法,也不知道到底錯沒有,隻能應承道:“嗯,等下我問下他,看他怎麽說呢。”


    王一全點點頭道:“其實問題也不算大,徐耀畢竟不是專業人士,對其中並不了解也是很正常的。”


    李月接話道:“雖然確實有些不大對,但總體上感覺很詩意,從歌曲本身來說是沒有問題得。”


    對於此,王一全也並不否認。


    “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於碗底


    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


    你隱藏在窯燒裏千年的秘密


    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


    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


    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


    在潑墨山水畫裏


    你從墨色深處被隱去


    ......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撈起 暈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你眼帶笑意”


    徐耀演唱完畢以後,大家的掌聲分外熱烈。


    趙導笑得眼睛都睜不開了:“哈哈,我有預感,徐耀的這首歌肯定還會更火,真不愧是徐耀,給了我們一個又一個驚喜。”


    副導演也是連連點頭。


    陳旭則是帶著王一全,詢問徐耀歌詞中的錯誤。


    徐耀笑著解釋道:“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這一句歌詞寫出來的時候,既對仗又押韻,隨後我就意識到,天青色不是青花瓷的顏色,並且天青色是不可能等“煙雨”的。”


    “國畫中的“天青色”就是指“天藍色”,代表晴空萬裏。歌詞想要表達的是一種氣候變化的過程,隻有從“晴空”到“驟雨”,才能對上後半句的“我”和“你”。


    “但是“驟雨”總是給人一種狂風吹林雨墜瓦的粗糙感,配不上青花瓷的美。隻有淡淡的“煙雨”才能搭配。於是,最後決定用“煙雨”。”


    “雖然也知道不合邏輯,但從歌詞本身來說,還是更美更加易於傳播的。”


    對於徐耀這個解釋,王一全選擇了接受,畢竟流行歌曲的歌詞,屬於文學創作的範疇,這也並不會對聽眾有什麽影響。


    但對於“在瓶底書漢隸”則有明顯的意見,徐耀想了想,這的確是前世很大的爭議點,便采納了王一全的意見,將“漢隸”改成了“在瓶底繪古韻”,從而回避了這一問題。


    隻是,他答應修改以後,突然想到了《夏洛特煩惱》裏麵的“你隨便篡改我的歌詞就是畫蛇添足”。


    這一句話在徐耀的腦海裏經久不散,吵得他腦瓜子嗡嗡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收養雙胞胎開始成就文娛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肉米粉不加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肉米粉不加辣並收藏從收養雙胞胎開始成就文娛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