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帶球跑的農家女x無生育能力的太子44
快穿生子:美人妖精她福孕滿滿 作者:蒲金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將軍府。
二小姐趙蓉自從上次太子選妃不成功後,一直在家悶悶不樂。
今日,難得心情不錯,帶著丫鬟出來逛街。
百味居因菜肴美味,好多客人聚集這裏,趙蓉約了小姐妹來這裏吃飯。
剛走進大堂之中,便聽到其他人的議論聲。
“太子陪著太子妃回門,拉了一車的禮物,真是有心呀。”
“太子對太子妃很溫柔,抱著孩子下馬車時小心翼翼,一點都不像其他男人那麽自私冷漠。”
“好羨慕太子妃被太子看中,一飛衝天,從農女到郡主,再到太子妃,甚至以後的皇後,這是什麽運氣呀?榮華富貴享不盡呢。”
“也不能這麽樂觀,現在兩人剛成婚,正新鮮呢,以後太子選妃,會有更多的人進東宮,太子妃可能就被厭煩了,這誰說得準。”
“不是說太子沒有生育能力嗎?肯定是別人造謠。不然太子妃的三個孩子怎麽來的?”
“一個農女都可以嫁入皇家,是不是我們自己家的女孩也可以?”
......
各種聲音傳進趙蓉的耳朵裏,她恨得牙癢癢,憑什麽虞媚兒那麽好運?
像太子殿下這麽英俊有權勢的男子,不應該配一個農女!
趙蓉認為自己出身比虞媚兒高貴,還一直愛慕太子,從始至終都沒嫌棄過太子沒有生育能力,太子妃應該是她的。
現在太子能生了,自然是更好,等她除掉虞媚兒,自己嫁給太子,她會給太子生一堆孩子。
越想越氣的趙蓉,直接出了百味居,和小姐妹的約會也不管了。
回到將軍府,她直接跑到趙夫人的屋子裏,“娘,那個該死的虞媚兒,我要殺了她。”
趙夫人近來格外開心,虞向嬌在牢裏,沒人讓她煩心了,所以對咋咋呼呼的女兒多了耐心。
“蓉兒,你是將軍府的小姐,怎麽能如此粗魯無禮?大呼小叫,成何體統。”
趙蓉不耐煩的說道:“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在自己家沒必要這麽拘束。”
“娘,你聽我說話了嗎?現在太子和太子妃恩愛的消息傳遍了京都,我不甘心呀。”
“你不是一直想讓我嫁給太子,幫助哥哥謀前程,怎麽這會不著急了?”
趙夫人慢悠悠的喝著茶,說道:“急什麽急,太子這會正稀罕虞媚兒,等過段日子,自然就煩了。男人嘛,三妻四妾,左擁右抱是常態,哪裏有什麽專一的男子?”
“虞媚兒自然是要除去的,但是要慢慢謀劃,等太子冷落了她,我們在出手,說不定太子還會感謝我們幫他搬走了礙眼的玩意。”
趙蓉平靜下來了,剛才她被外麵的消息刺激的沒了頭腦,如今母親說的對,她等一段時間就行了。
她不相信太子會一直寵愛虞媚兒,總要有新人填充東宮的。
“還是娘聰明呀,可是我現在看著虞媚兒風光,享受太子的寵愛,我就嫉妒難受呀,本應該屬於我的一切,感覺被虞媚兒奪走了,我意難平。”
趙夫人耐心的教導女兒,道:“蓉兒,大動作不能搞,小動作還是可以做的。據我了解,虞媚兒的三個孩子是三年前有的,太子一直被診斷沒有生育能力,所以可以從孩子身上做文章。”
“女人呀,最怕沒了清白的名聲,堂堂太子妃,如果生的孩子是野種,那豈不是混淆皇室血脈的大罪?”
趙蓉眼珠子滴溜滴溜的轉,嘿嘿一笑,“女兒知道怎麽做了。”
她說完便急忙的跑了出去,趙夫人在後麵趕緊加了一句,“蓉兒,你要小心行事,莫要留下痕跡。”
“好啦,我知道了,娘。”
趙蓉帶著私房錢,蒙著麵紗偷偷收買了乞丐和小孩,讓他們在各種場合說太子妃的壞話,散播“太子妃不清白,和別人勾搭,她的孩子是野種,太子做了背鍋俠”的謠言。
乞丐平時會接這種活,他們沒覺得不好,就同意了。
小孩那更簡單了,什麽也不懂,隻要給錢能買糖吃,自然就答應了。
於是,兩天內,京城謠言四起,安王一派的人也推波助瀾,讓這謠言越來越烈。
事關國本,官員們格外重視,紛紛上折子請求皇帝審查此事。
皇帝大怒,派人抓了傳播謠言的人,殺了十個人,一下子京城沸騰起來了,事態往控製不住的方向走,大家覺得皇帝這麽做就是在掩蓋真相。
官員們請求讓太子滴血認親,證明孩子是太子的,不然就不上朝。
太子也恨死了製造謠言的人,讓太子妃和孩子受委屈了,他也想證明孩子是自己的,於是同意滴血認親。
次日朝堂上,太子一家五口出現在金鑾殿。
禦醫親自準備了所有需要的器具,包括銀針、瓷碗以及用以消毒的烈酒與細布。
他們一絲不苟地檢查著每一件物品,確保萬無一失。
隨著皇帝的一聲令下,禦醫上前,先是用細布蘸取烈酒,輕輕擦拭了太子和三個孩子的指尖。
接著,禦醫用銀針分別在太子和三個孩子的指尖紮了一個小口子,鮮血隨即湧出,滴入早已準備好的瓷碗中。
每個人的血液都被單獨收集,置於不同的瓷碗中。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禦醫小心翼翼地將太子與三個孩子的血液分別倒入三個瓷碗中。
起初,兩股鮮紅的血液各自為營,很快,兩股血液開始慢慢靠近,最終徹底融在了一起。
隨著滴血認親的真相大白,朝堂內外一片嘩然,謠言的陰霾逐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對皇家威嚴的敬畏。
皇帝在朝堂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群臣,聲音沉穩而有力:“朕知爾等憂國憂民之心,然謠言止於智者,更不可讓宵小之徒壞我朝綱。今日之事,非但關乎皇家顏麵,更關乎國家穩定與民心所向。”
他話鋒一轉,語氣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決:“朕已命大理寺卿全權負責此案,務必追查到底,將造謠生事者繩之以法,以儆效尤,另,舉報者有功,賞銀千兩”
太子接話道:“父皇英明。”
其他人也隻能跟著高呼萬歲。
二小姐趙蓉自從上次太子選妃不成功後,一直在家悶悶不樂。
今日,難得心情不錯,帶著丫鬟出來逛街。
百味居因菜肴美味,好多客人聚集這裏,趙蓉約了小姐妹來這裏吃飯。
剛走進大堂之中,便聽到其他人的議論聲。
“太子陪著太子妃回門,拉了一車的禮物,真是有心呀。”
“太子對太子妃很溫柔,抱著孩子下馬車時小心翼翼,一點都不像其他男人那麽自私冷漠。”
“好羨慕太子妃被太子看中,一飛衝天,從農女到郡主,再到太子妃,甚至以後的皇後,這是什麽運氣呀?榮華富貴享不盡呢。”
“也不能這麽樂觀,現在兩人剛成婚,正新鮮呢,以後太子選妃,會有更多的人進東宮,太子妃可能就被厭煩了,這誰說得準。”
“不是說太子沒有生育能力嗎?肯定是別人造謠。不然太子妃的三個孩子怎麽來的?”
“一個農女都可以嫁入皇家,是不是我們自己家的女孩也可以?”
......
各種聲音傳進趙蓉的耳朵裏,她恨得牙癢癢,憑什麽虞媚兒那麽好運?
像太子殿下這麽英俊有權勢的男子,不應該配一個農女!
趙蓉認為自己出身比虞媚兒高貴,還一直愛慕太子,從始至終都沒嫌棄過太子沒有生育能力,太子妃應該是她的。
現在太子能生了,自然是更好,等她除掉虞媚兒,自己嫁給太子,她會給太子生一堆孩子。
越想越氣的趙蓉,直接出了百味居,和小姐妹的約會也不管了。
回到將軍府,她直接跑到趙夫人的屋子裏,“娘,那個該死的虞媚兒,我要殺了她。”
趙夫人近來格外開心,虞向嬌在牢裏,沒人讓她煩心了,所以對咋咋呼呼的女兒多了耐心。
“蓉兒,你是將軍府的小姐,怎麽能如此粗魯無禮?大呼小叫,成何體統。”
趙蓉不耐煩的說道:“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在自己家沒必要這麽拘束。”
“娘,你聽我說話了嗎?現在太子和太子妃恩愛的消息傳遍了京都,我不甘心呀。”
“你不是一直想讓我嫁給太子,幫助哥哥謀前程,怎麽這會不著急了?”
趙夫人慢悠悠的喝著茶,說道:“急什麽急,太子這會正稀罕虞媚兒,等過段日子,自然就煩了。男人嘛,三妻四妾,左擁右抱是常態,哪裏有什麽專一的男子?”
“虞媚兒自然是要除去的,但是要慢慢謀劃,等太子冷落了她,我們在出手,說不定太子還會感謝我們幫他搬走了礙眼的玩意。”
趙蓉平靜下來了,剛才她被外麵的消息刺激的沒了頭腦,如今母親說的對,她等一段時間就行了。
她不相信太子會一直寵愛虞媚兒,總要有新人填充東宮的。
“還是娘聰明呀,可是我現在看著虞媚兒風光,享受太子的寵愛,我就嫉妒難受呀,本應該屬於我的一切,感覺被虞媚兒奪走了,我意難平。”
趙夫人耐心的教導女兒,道:“蓉兒,大動作不能搞,小動作還是可以做的。據我了解,虞媚兒的三個孩子是三年前有的,太子一直被診斷沒有生育能力,所以可以從孩子身上做文章。”
“女人呀,最怕沒了清白的名聲,堂堂太子妃,如果生的孩子是野種,那豈不是混淆皇室血脈的大罪?”
趙蓉眼珠子滴溜滴溜的轉,嘿嘿一笑,“女兒知道怎麽做了。”
她說完便急忙的跑了出去,趙夫人在後麵趕緊加了一句,“蓉兒,你要小心行事,莫要留下痕跡。”
“好啦,我知道了,娘。”
趙蓉帶著私房錢,蒙著麵紗偷偷收買了乞丐和小孩,讓他們在各種場合說太子妃的壞話,散播“太子妃不清白,和別人勾搭,她的孩子是野種,太子做了背鍋俠”的謠言。
乞丐平時會接這種活,他們沒覺得不好,就同意了。
小孩那更簡單了,什麽也不懂,隻要給錢能買糖吃,自然就答應了。
於是,兩天內,京城謠言四起,安王一派的人也推波助瀾,讓這謠言越來越烈。
事關國本,官員們格外重視,紛紛上折子請求皇帝審查此事。
皇帝大怒,派人抓了傳播謠言的人,殺了十個人,一下子京城沸騰起來了,事態往控製不住的方向走,大家覺得皇帝這麽做就是在掩蓋真相。
官員們請求讓太子滴血認親,證明孩子是太子的,不然就不上朝。
太子也恨死了製造謠言的人,讓太子妃和孩子受委屈了,他也想證明孩子是自己的,於是同意滴血認親。
次日朝堂上,太子一家五口出現在金鑾殿。
禦醫親自準備了所有需要的器具,包括銀針、瓷碗以及用以消毒的烈酒與細布。
他們一絲不苟地檢查著每一件物品,確保萬無一失。
隨著皇帝的一聲令下,禦醫上前,先是用細布蘸取烈酒,輕輕擦拭了太子和三個孩子的指尖。
接著,禦醫用銀針分別在太子和三個孩子的指尖紮了一個小口子,鮮血隨即湧出,滴入早已準備好的瓷碗中。
每個人的血液都被單獨收集,置於不同的瓷碗中。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禦醫小心翼翼地將太子與三個孩子的血液分別倒入三個瓷碗中。
起初,兩股鮮紅的血液各自為營,很快,兩股血液開始慢慢靠近,最終徹底融在了一起。
隨著滴血認親的真相大白,朝堂內外一片嘩然,謠言的陰霾逐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對皇家威嚴的敬畏。
皇帝在朝堂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群臣,聲音沉穩而有力:“朕知爾等憂國憂民之心,然謠言止於智者,更不可讓宵小之徒壞我朝綱。今日之事,非但關乎皇家顏麵,更關乎國家穩定與民心所向。”
他話鋒一轉,語氣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決:“朕已命大理寺卿全權負責此案,務必追查到底,將造謠生事者繩之以法,以儆效尤,另,舉報者有功,賞銀千兩”
太子接話道:“父皇英明。”
其他人也隻能跟著高呼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