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四年。


    六月二十七日。


    北國大地,仍舊一片蕭瑟。


    東方的天際露出了一片魚肚白,逐漸變成了一片銀亮色。


    清冷晨曦悄然劃過乳峰山的山頂,朦朦朧朧地照射而下,顯現出山下無數明軍甲兵的身影。


    “咚!”“咚!”“咚!”


    昂揚的鼓聲在軍陣之間徘徊,渾厚的角號聲在山峰之間回蕩,隆隆的踏步聲在戰場的上空響徹!


    “威武!!!”


    山呼海嘯般的呐喊聲在乳峰山下迸發而出。


    蒼穹放光,東方漸紅。


    迎著初升的朝陽,數以萬計的明軍甲兵高呼著威武。


    他們昂著首,挺著胸,目視著山頂,手執著兵刃,邁著堅定步伐朝向而去。


    “轟!轟!轟!轟轟轟!!”


    巨大的轟鳴聲再度響起,乳峰山上,清軍各陣的殘破營地之間硝煙彌漫,橘紅色的火光此起彼伏。


    明軍早在進攻之下,便已經排布大量的火炮,對著乳峰山進行長達一個時辰的狂轟濫炸。


    清軍在乳峰山上的諸多營地,也因此早已是殘破不堪。


    大量的炮彈自山頂傾瀉而出,狠狠的向著攻山的明軍猛砸而去。


    被火藥推動而出的炮彈隻需要落在明軍的隊列之中,輕易之間便可以犁出道道血壑。


    在火炮巨大的威力之下,人體脆弱的就像是薄弱的白紙一般。


    鮮血的腥臭味轉瞬之間便已經傳遍了整個戰場。


    山頂清軍的火炮,一聲連著一聲,宛如死亡的喪鍾。


    但是……


    明軍的軍陣仍在推進,明軍的士氣仍舊高昂。


    戰鼓聲響亮,一聲接著一聲,回蕩在山峰穀地之間,回蕩在眾人的耳畔。


    “威武!!!”


    他們高呼著威武,神情肅然。


    他們緊咬著牙關,哪怕眼神之中布滿了恐懼,但是他們仍舊堅定的邁步向前。


    “左翼建奴騎兵正在調動。”


    乳峰山下,明軍中軍。


    望台上負責觀察左側敵情的副官,正向著居中而站審視全局的洪承疇稟報著清軍的動向。


    洪承疇頭戴銀盔,外穿水磨魚鱗胸甲,內穿織錦蟒袍,玉帶金劍,立於望台之上。


    聽聞傳報,洪承疇眼珠微轉,目光移向左方。


    果然見到乳峰山右下的清軍營地之中塵土飛揚,旌旗往來。


    不過洪承疇並未有言語。


    因為清軍眼下所有的調動全都在他的計算之中。


    乳峰山的戰事膠著已有三日,清軍正麵外圍的營地已經被盡數拔出。


    隻剩下了山頂一營,山腰三營,還有便是山下的左右兩營。


    山下左右兩營,各有萬餘清軍,夜不收匯報,兩營俱是騎兵,但是滿蒙混雜,相互掣肘。


    清軍左翼的騎兵壓來,無非是想要牽製一部分的兵力,緩解正麵戰場的壓力。


    在左翼,是吳三桂麾下的寧遠鎮兵,還有白廣恩麾下的東協兵。


    吳三桂麾下有甲騎兩千餘,精兵數千。


    白廣恩驍勇善戰,麾下東協也有精銳甲騎千餘,數千悍卒。


    昨日攻山,論功便是白廣恩為諸鎮第一,連破清軍兩營。


    斬清軍女真牛錄章京一員,護軍校一袁,斬獲首級三十七級。


    “右翼清軍騎兵已經出營,往我軍陣地奔襲而來。”


    另外一側的副官,也同時向洪承疇報來消息。


    但是洪承疇隻是點了點頭,也並沒有下達命令。


    右翼的情況,根本不需要洪承疇擔心本分。


    因為此時在右翼領兵的將領不是別人,而是曹文詔!


    朔風獵獵,卷起旌旗萬千。


    戰馬交錯之間,無數腥風血雨飛揚。


    喊殺聲此起彼伏,馬蹄亂動,人頭亂滾,血肉橫飛,瞬息之間兵戈交錯便已是決出了生死。


    曹文詔手執長槊,迎風向前,赤紅色的征袍在逆風之中鼓蕩。


    如雪般的寒芒在他的前方不斷浮現,綻放出朵朵鮮紅的梅花。


    每一朵梅花,都代表著一名受創的敵騎。


    熾熱的鮮血滾在冰冷的大地之上,激起陣陣的熱氣。


    曹文詔躍馬執槊,所向摧敗。


    槊鋒所至,槍矛盾甲無不碎裂,兵卒將校無不披靡!


    清軍滿蒙各旗甲兵,竟無一人可當其一合之敵!


    混戰之中,一名清軍的佐領與數名護軍甲騎搶占了一處高坡,周圍一眾的清騎也默契的向其靠攏而去。


    他們所在的位置,距離曹文詔僅有三十步。


    高坡之上,那清軍佐領眼神凶狠,用滿語厲聲呼喊了一句,跟隨在其身側的數名護軍甲騎皆是齊齊下馬。


    六名護軍營甲騎,連帶那清軍佐領在內同時挽弓搭箭。


    七張強弓,七支拇指粗的重箭,俱是指向了就在三十步外正在殺敵之中的曹文詔身上。


    箭在弦上,正在發時,一聲尖利的破空聲卻已是先行響起。


    那清軍佐領滿臉的難以置信,眼前一杆虎槍正向著他所在的位置飛射而來。


    曹文詔已經發現了他們這邊的東京,那飛射而來的虎槍,隻是曹文詔投擲而來。


    手中的弓箭無力的摔落在地,他錯愕的看著自己的胸口,一支長槍幾乎從他的胸前穿過,直接宣判了他的死刑。


    就在他們前方,


    弓弦聲響,餘下的六支羽箭激射而出。


    羽箭宛若流星趕月一般,向著剛剛投擲出了虎槍的曹文詔襲擊而去。


    “希律律——”


    戰馬的哀鳴聲響起,騎士的中傷聲幾乎是在同時響起。


    但是曹文詔並沒有倒下。


    倒下的是跟隨在曹文詔身側的一名家丁騎兵。


    所謂家丁,將校私兵。


    每當大敵,用以陷陣者,是為家丁。


    衝鋒陷陣,舍命護主者,是為家丁。


    “呼!”


    馬蹄聲如雷,破空聲乍然響起。


    三十步的距離,對於奔馳的戰馬來說不過瞬息便至。


    機會隻有一次,而失敗則等於宣判了死刑。


    鋒利的馬槊輕而易舉的切開了那些護軍營甲騎身上厚重的甲胄,無數的紅白之物在一瞬間散落的滿地都是。


    汨汨的鮮血流落於地,陷入淩亂的馬蹄印記之中。


    “威武!”


    震耳欲聾的呼喊聲在眾人的耳畔和胸腔回響。


    山上、山下。


    所有的明軍都在高呼著威武。


    明軍的士氣節節攀升。


    蒼穹放光,東方漸紅。


    耀目金光自東方的地平線驟然出現,金光破開了層層的雲霧向著四方輻射而去。


    遼東的沃土托著初生的旭日一步一步升起。


    明軍的士氣也在此刻攀升至了頂峰。


    乳峰山上,明軍的大陣已經席卷而來。


    一場血戰已經爆發。


    清軍的軍卒依仗著堅固的營地,不斷的殺傷著衝鋒而來的明軍。


    他們的心中,優勢不在,士氣不在。


    他們不明白,他們不清楚。


    往常交鋒,很多時候根本不需要接戰,隻需要一陣箭雨,一頓金鼓,一次佯攻,便可以嚇得明軍屁滾尿流。


    但是眼下,明軍的甲兵竟然硬扛著三十餘門紅夷大炮,上百門各色火炮的火力,衝至他們的營地。


    甚至於血戰不退,一陣敗退,另外一陣瞬息之間便覆壓而來。


    戰事從一開始起,便已經趨於白熱化。


    恐懼,在守山的清軍甲兵之中不斷的彌漫,宛若瘟疫一般難以禁絕。


    戰事不斷的持續,鮮血在山間汪了一片又一片的血潭,凝成一條一條的水流。


    不知道從何時而起,明軍的呐喊聲也發生了改變。


    從原先的威武,變成了殺奴。


    又在最後變成了“複土”。


    這些呼喊著複土的明軍甲兵,他們無一例外,都是遼東人。


    他們祖祖輩輩數百年來,世居遼東。


    但是卻建奴崛起之後,他們被迫背井離鄉,出走他地。


    天啟二年,遼西四十餘城盡皆失陷,距今已有近二十載。


    二十載的歲月,幾乎是一代人的時光。


    很多人都清晰的記著,惶惶如喪家之犬的痛苦。


    這些來自於遼東的甲兵們,他們中傷倒地,傷重身亡,但是口中仍然在不停念叨著複土。


    他們躺在冰冷的地上,仰望著昏暗的蒼穹。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呢喃著複土。


    故鄉明月,怎敢相忘!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眼見著此間種種,如何不會激起其餘眾人的壯懷的心緒。


    “複土!”


    “複土!!”


    演變到最後,無論是遼東的營兵,還是山東、大同、宣府等營鎮的營兵,全都高呼著複土。


    呐喊聲宛如山呼海嘯一般,從各地明軍的喉嚨之中迸發而出,從各處明軍的軍陣之中滾滾而來。


    在寧遠誓師之時,八鎮的兵馬,各級的將校們都是心思各異,這些全都是擺在明麵之上的事。


    畏戰、怯敵、明哲保身、猶豫不決無數多種多樣的負麵情緒,一直以來都在軍中徘徊。


    但是這一刻,起碼在此時此刻。


    在這山呼海嘯一般的呐喊聲的影響之下。


    無論是八鎮的總兵,還是各級的將校,都因為氣氛而被感染。


    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


    巨大的呼喊聲,直衝雲霄,也震動了錦州城內的守軍。


    城牆之上,滿頭白發的祖大壽站在城垛的缺口處,遙望著乳峰山上發生的一切,已是泣不成聲。


    錦州城內,無論軍民,皆已淚流滿麵,慟哭一片。


    複土,複土……


    這個喊了數十年的口號,在祖大壽的心中,很早便當作了鏡中花水中月。


    遼東的糜爛,最初是軍事的原因,但之後卻是政治的需要。


    身為遼人,在薩爾滸後,又經遼西淪陷,與建州女真哪一個不是有血海深仇?


    複土的景願,其實一直都存在於諸多遼人的心中。


    隻是……


    有些人為了利益,為了高官厚祿,真的能夠出賣祖宗,出賣國家。


    上千萬的遼餉早已經是成為了大明內部,所有人都要來分一杯羹的香餑餑。


    若真是複了土,平了遼,那這千萬的遼餉又何去何從?


    還有些人,因為清軍的連番取勝,恐懼不已,害怕不已,投降的聲音也因此在鎮下泛濫。


    有直接反叛,還有暗中勾連的,還有兩頭下注者。


    為了家族的延續,很多時候隻能如此。


    建奴勢力越發壯大,而朝廷國力卻越發衰弱。


    複土的願望,是那麽的遙不可及。


    祖大壽的心緒複雜,眼見則乳峰山的血戰,聽聞著那一聲聲的複土,饒是戎馬多年,沉浮宦海,仍然是為之所影響。


    真的能夠複土嗎?


    其實很多時候,祖大壽都會在心中問自己這個問題。


    祖大壽的心中以前是有答案的,答案是不能,是妄想。


    但是為什麽。


    為什麽他還要守著錦州這座孤城。


    還要守著這隻剩下不過百裏的遼東?


    祖大壽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前路。


    他不知道自己的宗族何去何從,也不知道遼鎮的未來何去何從。


    祖大壽的心中一直都有答案,但是卻不想承認這個答案。


    頭頂的日月,光芒不在,但仍舊是漢家的日月。


    塞北的清輝,照耀千裏,但終歸是塞北的清輝。


    祖大壽閉上了雙眼,他感受到自己原本已經死寂的心髒重新開始了跳動。


    清軍到底有多麽的強大,祖大壽很清楚。


    朝廷內部爭論不休,關內動蕩不堪疫病流行。


    大明,暮氣深重,頹廢不堪。


    已顯亡國之象。


    八鎮兵馬心思各異,雖有十三萬之眾,但是清軍人數後續增援一到,將會隻多不少。


    清軍如今雖顯頹勢,但是黃台吉帶領援兵一到,恐怕局勢又會逆轉……


    這一戰,真的能打贏嗎?


    祖大壽在心中不斷的詢問著自己。


    打不贏的,怎麽可能打贏……


    每一次,每一次,每一次。


    這樣的情形,上演了多少次。


    在最後的最後,無論一開始如何,到最後他們都會輸。


    輸的徹徹底底,輸的完完全全。


    一敗再敗,一退再退。


    哪怕是青山關。


    青山關,是贏了。


    但是建奴入關擄掠的目的仍然達到了。


    建奴帶離了大量的人口,大量的金銀,大量的急需的糧草。


    他們還是敗了,還是輸了……


    祖大壽握緊了腰間的雁翎刀。


    隻是……


    難道,打不贏,就不去打嗎?


    故土祖地,怎能相讓!


    “錚!”


    祖大壽重新睜開了雙眼,緩緩拔出了腰間的雁翎刀。


    錦州城上,一眾甲兵皆是按刀執槍,目光早已全都集中在祖大壽的身上。


    下一瞬間。


    錦州城中。


    震耳欲聾的呐喊聲,直衝雲霄。


    “複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起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心歸彼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心歸彼岸並收藏風起明末最新章節